在《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斯蒂芬·茨威格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做是叙事文学的天才,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他们最本质量重要的,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是他们各自生活和创作中举之则目张的纲。
图书 | 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经典传记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斯蒂芬·茨威格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做是叙事文学的天才,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他们最本质量重要的,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是他们各自生活和创作中举之则目张的纲。 内容推荐 在《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斯蒂芬·茨威格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做是叙事文学的天才,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他们最本质量重要的,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是他们各自生活和创作中举之则目张的纲。 在《巴尔扎克》中,茨威格把生于拿破仑时代晚期的巴尔扎克看做是用笔来征服世界的拿破仑,要用笔来完成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正是这样一种文学上的雄心成了他创作的驱动力,他生活的激情,这是一种主宰他直至生命最后和息的激情。他锲而不舍,紧紧盯住这个目标,在创作中他忘掉一现实,耽于自己构建的世界里。为此,他不断地用咖啡来刺激自己的神经,每天工作甚至达到十八个小时。他的写作不是一种劳动,而成了梦幻和陶醉,他成了如茨威格在他另一部长篇传 记《巴尔扎克》中所说的“写作机器”。他孜孜不倦地沉湎于创作,用他的笔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由“风俗研究”(包括《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共九十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用这部巨著构建了一个时代,它成为一部十九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座最大的人类文献书库。 在《三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篇幅最长的一篇,也是茨威格怀着强烈的激情写成的。一九一六年二月八日,他在致赫·黑塞的信中称,这本书凝聚着他三年的劳动和心血。 这三位小说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领域。巴尔扎克是社会的世界,狄更斯是家庭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和万有的世界。把这几个领域相比较便显出了它们的差异,但从不能用价值判断来重新解释这种差异,或者以个人的好恶去强调一个艺术家的民族因素。每一个伟大的创造者都是一个统一体,它以自己的尺度锁定它的界限和它的重量:在一部作品的内部只有一种比重,没有公正秤上的绝对重量。 《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里的文章都以作品的理解为前提:它们不是入门,而是升华,觉淀和提炼。因为高度凝炼,它们只能是萨尔茨堡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种必要的缺欠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篇文章里使他感到特别遗憾,他的分量像歌德一样,就是最广阔的形式也无法能加以包括。 目录 巴尔扎克 狄更斯 陀思妥耶天斯基 协调 面貌 他的人生悲剧 他的命运的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 现实主义和幻想 建筑艺术和激情 跨越界限的人 上帝的折磨 胜利的生活 试读章节 他的人生悲剧 你们不要考虑花多大血的代价。 ——但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总是恐惧,第二个印象才是伟大。正如他的面貌显出农民气,而且平平常常那样,乍看起来,他的命运最初也显得很残酷和很平庸。开始人们觉得他的命运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折磨,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虚弱多病的身体竟然动用所有的刑具折磨了六十年。艰苦的锉刀磨掉了他的青年时代和他的老年时代的香甜,身上疼痛的锯在他的肢体内锯得嚓嚓作响,贫穷的螺钉无情地钻进了他的生命的神经系统,火辣辣的疼的神经线在颤抖,四肢不停地抽搐,欢乐的细刺无休无止地引诱他的激情。没有免掉过一种痛苦,也没有遗忘过一种折磨。这样的命运看来首先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残酷,是一种盲目疯狂的敌对。通过回顾就可以理解:他的命运就是被这样严酷无情锻造成铁锤的,因为命运要把他雕琢成永恒的东西;还有命运是强有力的,为的是适应一个强有力者的需要。命运不会悠闲地给没有节制的人分配任何东西。与19世纪所有其他作家漫步方石铺就的宽阔人行道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没有一处相似。在他的生涯中人们总是感觉到,幽暗的命运之神的嗜好就是要在最强者身上显示出它的强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命运是《旧约》式的,是英雄式的,而丝毫不是现代式的,不是市民式的。他像雅各一样,不得不永远与天使搏斗,永远反抗上帝,又不得不像约伯一样,永远俯身屈从。命运不让他变得自信,也不让他变得懒惰。他总是不得不感觉到那个因为他敬爱上帝而对他进行惩罚的上帝。他不能在幸福中休息一分钟。因此,他的路得走到无限远的地方。有时候他的命运魔鬼好像停止发怒了,要允许他像别人一样走普通的生活道路。但是有只强有力的手总是不断伸出来,把他推进荆棘燃烧的丛林。如果说,命运也曾把他抛向高空。那也只是为了要把他摔进更深的深渊,为了教给他认识兴奋和绝望的幅度。命运把他提升到希望的顶峰,其他人到这里柔弱得就融化进了淫欲欢乐之中;命运又把他投进不幸的深渊,其他人到这里都会在痛苦中摔得个粉身碎骨。命运总是在最为安全的时刻对他进行猛击,就像对约伯那样,而且还夺去他的妻子和孩子,把疾病加在他的身上,用轻蔑伤害他,使他不停地与上帝争论。并且让他通过不断的反抗和不断的希望赢得更多的赞赏。温和的时代保留下这么一个人,仿佛是要表明,我们世界里的欢乐和痛苦还有多么巨大的数量。而他陀思妥耶夫斯基好像迟钝得感觉不到压在头上的这个强大的意志。他从来不进行自卫,反抗命运;从来不举起拳头。他那受伤的身体在痉挛抽搐中也奋力挣扎。他的书信有时候爆发出一声激动的呼喊,好像是大口咯血一样。然而精神,就是信仰,又把反抗压制下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神秘的意识觉察到了这只手的神圣性,即他的命运富有悲剧性成果的意义。他用自己痛苦的理智烈火照遍了他的时代、他的世界。 生活把他三次摆荡到高处,又三次把他拉了下来。命运很早就用荣誉的甜食引诱过他。他的第一本书给他带来了名气,但是无情的魔掌猛然抓住了他,把他又抛掷回无名之辈的中间:关进监狱,罚做苦役,流放西伯利亚。他又浮升起来,而且更加有力,更加勇敢。他的《死屋手记》使得全俄国心醉神迷。沙皇本人也曾为此书洒过眼泪,俄国青年对他都表现出极大热情。他创办了一本杂志,他向全体人民发表见解。于是他的第一批长篇小说便产生了。气候骤变,他的物质生计崩溃了。债务和忧伤迫使他出国而去。疾病不断吞食他的肌肉,他成了一个流浪者,他跑遍了整个欧洲。他的民族把他忘记了。但是经过多年的工作和贫困之后。他第三次从默默无闻和穷苦的污泥浊水中浮现了出来:纪念普希金的讲话就…… P63-6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经典传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
译者 | 申文林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421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15.6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5 |
宽 | 163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