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启功(大师的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启功,博学专精,于文史教学研究、书画创作、文物鉴定均堪称大师,有独到的心得。历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学会主席。《启功(大师的智慧)》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本书由蒋晔先生著。

内容推荐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博学专精,于文史教学研究、书画创作、文物鉴定均堪称大师,有独到心得。《启功(大师的智慧)》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

《启功(大师的智慧)》作者蒋晔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学者、文化策划人。他从1994年开始采访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迄今已采访了三百余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出版了数种文化名人访谈录,在文化界和读者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五十知天命

启功: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启功小传

启功的故事

圆融无碍的生命状态——启功先生的人生对我的启发

试读章节

在今天,最神秘的莫过于文物鉴定啦!历史的扑朔迷离、千回百转,使很多文化遗产的真相被笼罩在烟雾之中,是真?是假?是优?是劣?是真中有假?还是假中有真?真是一本难以理清的糊涂账。这本糊涂账使中华灿烂文明,蒙上了令人半信半疑、真假莫辨的阴影。1983年,国家组织起由7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审核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启先生作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其贡献居当代鉴定大师之前列,为同辈所推重,为后学所景仰。

启先生的如此成就,使人无法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中学生自学成才的结果。中学生和大师,完全是天壤之别的两重天地,怎么会统一在启先生身上呢?多少研究生、博士生高等学历者,都最终未能成就大师之业,一生平平,遗憾可叹?而启先生这么一个中学生,却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大师?这实在是一个谜。这个谜的破解,将使我们对人才的成长有一个更深境界的理解。我作为北师大的一名学子,在校读书时就听过启先生的讲座,并听到过很多关于他动人的故事。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2000年因到母校参加百年校庆筹备活动的缘故,我多次面见启先生,并多次聆听他风趣幽默的讲话,心得收获更多。加上我平时爱读启先生的文章,读过他的十几部著作,所以,我越发地感到,启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生涯,对今天的社会极有意义。

启先生是一个下过苦工夫的人,他的勤奋贯穿了他的一生,而不是一时,更不是一会儿。年逾90岁的人,还在不停地学习、思考、写作,夜深人静他失眠之时,还常常吟诗赋词,驰思万里。他曾写过一篇文章,是歌颂篆刻家金禹民先生勤奋精神的,他说:“当代金石篆刻名家金禹民先生,既是我熟识的朋友,又是我向有志求学的青年常举的一位榜样。金先生幼年家境寒苦,在北京一家小文物店帮工。自己爱好篆刻、书法,当然没有适当的条件。恰巧篆刻学的前辈大家寿石工先生常到那店中买东西,金先生便把自己摸索学习的篆刻作品,向寿先生求教,极蒙寿先生的鼓励和指教。试问这种店铺,能像课堂那么容得详细讲解吗?来往的顾客能像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例证吗?而金先生就这样从寿先生那里,不但学到篆刻的基本方法,还学到篆刻中更重要的道理,因而才能深入于师法,变化了师法,终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从这里得出一项经验,就是每种艺术,绝不是单一方面的修养所能造成的,更不是三天两日所能练就的。”

启先生就是这种精于探索、刻苦学习的人。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很凄凉的,1周岁时失去父亲,10周岁时又失去曾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在他12岁之后,他才开始在汇文小学、汇文中学读书,其间从贾羲民先生和吴镜汀先生学画,后从戴绥之先生学习“经史辞章”。戴先生的教学方法很特别,他让启功先生从唐宋八大家古文人手,而后是《史记》,再后是先秦诸子,这样倒着往前读,先易后难。启功大约一星期见戴先生一次,每次老师都拿出一部白文古书,布置若干卷,让启功边读边做句读。下一次当启功呈教时,他就指点着启功曾读过的书卷,逐一地挑错,可是只说“错了”,从来不说为什么错了。然后又布置若干卷书。启功回家后,总是将戴先生批点的作业,反复琢磨,仔细推敲,不悟出名堂决不罢休。就这样,在戴先生的指导下,启功整整用了3年的工夫深入到“经史辞章”之中,使他打下了牢靠厚实的学术基础。他后来感慨地说:“这3年我学到的东西,使我一生获益匪浅。”P5-8

序言

本丛书能够得以和读者见面,不能不提到李世琦兄。世琦兄是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他因知我、又知河北人民出版社,所以,在他的努力下,开辟了《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这一图书系列。正如他的预测,该丛书已出版的10册,得到大家的厚爱,竞连续获奖,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这都是我兄世琦的功劳!

这套丛书引起了同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贺秀红女士的高度关注,在世琦兄引荐下,我得以幸会小贺。多次交流,使我深知小贺热爱此丛书之原因,她心目中所追求的那种生活状态,正需要大师的智慧所指引,她要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觉悟,并把大师的智慧,去利益众生。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世琦兄和小贺共同努力下,出版社的诸位高层领导,均大力支持这个《大师的智慧》丛书,希望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策划、设计与出版,并作出重要批示。这一情景,使我在今年知天命之年到来之时,更加明白了“天命”两字的深刻含义。

“人的命,天注定”、“天命不可违”,是两句一俗一雅的古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何谓“天命”?规律也。

我从1994年开始访问中华文化名人,至今已近20年。从当年的全国非常少见的、带有系列性的、在报纸发表的“独”家访谈,到现在的各家报社、杂志、电视、网络,都特别重视“大师的智慧”,此乃“天命”也。众人需要智慧,时代需要智慧。人类失去智慧,世界将会怎样?肯定是毁灭。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如果没有一点人生智慧,你肯定到处碰壁,一事无成。为了人生的幸福,去寻找智慧吧!大智慧,便是“知天命”。

“知天命”,就是知“天人合一”的关系。在“天人”之间,真正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人在大自然这个世界、宇宙里,最根本的是要“顺其自然”,而不可能“人定胜天”。“人定胜天”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

在大自然里,矿物、植物、动物,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在动物中,人又是其中之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你想把这种造化,搞一次“同化”,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要“同化”的思维、行动,其方向就是错误的,下再大的力气,也是无用功。理解了“顺其自然”,便会敬畏大自然,便会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尊重世界的多元化,尊重文化上的差异,以“兼和”为哲学基础,去为人类造福。

“兼和”者,兼容众异、得其平衡。对“众异”进行“兼容”,其目的是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用毕生精力所总结出来的“兼和”思想,在将来日益显耀。我通过他的弟子、清华大学教授刘鄂培先生,才知其如此重要,便写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摩崖石刻的碑文之中,被国家所确认。“知天命”者,“兼和”也。

“天命不可违”,即是:“兼和不可违”。“人的命,天注定”,即是:“人的命,兼和来注定”。你拥有多少“兼和”思想,你的“命”就“注定”了多少。

我近20年所访问的文化大家,其智慧,可用很多精彩的语言来表达,但归根结底是两个字:“兼和”。这便是大道至简。

蒋晔

写于北京颐和山庄紫霄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启功(大师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68663
开本 32开
页数 1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11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