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的敏感者(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孤独的敏感者(精)》由王人博所著,著名宪政学者王人博最新作品,献给在这个不耐烦的时代那些不追梦的人。

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在这里,读懂王人博。

一本超脱法域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的书,亲聆睿智者的思考与言辞。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音乐与读书,有关鲁迅、本雅明、北野武、竹内好的书,文辞与义理齐彰,美文共美图一册,一本超脱法域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的书;同时,这也是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从这里,你可以读懂一个中国宪政主义者的那种敏感、警觉、难以驯服,以及痛楚、困惑乃至迷惘。

内容推荐

《孤独的敏感者(精)》由王人博所著,《孤独的敏感者(精)》是一个有关闲逛者的故事: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

有趣的是,虽然作者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宪政学者(《南方周末》),但他却说:专业性的学术在他这里,那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是人为挤出的一个地方,而剩下的那一大片空地,却被一个叫“闲逛者”的主人所占据。他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专注的事物,其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闲逛。闲逛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他偏爱的是后一种。

黑夜中的漫游是一种无聊的快乐。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都是他造访的主人。其实,也不是造访,算是一种顺道的路过,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头探脑。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

要说明一点的是:闲逛者并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目录

闲逛者絮语(序)

孤独的敏感者

孤独的敏感者

《刺猬的优雅》中的美丽衣褶

电影里的“第三种镜头”

谁摇动了天使之铃?

《summer》:洗耳恭听久石让

给斯大林的礼物?

摄影机的罪恶

是喜剧还是自嘲?

有一种病叫爱情

性与艺术

请掐灭那燃烧着的火焰

其实,我们活得都不是太坚定

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现代性

一株无法救赎的山楂树

死也是美好的

《香水》:一个黑郁的玩笑

梦之秋天

窗前的那一抹枫红

上帝掷下的骰子

悲梦的颜色

美艳有毒

女人的故事

音乐的那点滋味(外四篇)

人鬼话未了

再嚼鲁迅

又见鲁迅

人鬼话未了

颓败线的颤动

“为别人”还是“自己玩玩”

试着了解:竹内好和他的书

失传的手艺

失传的手艺

侧耳死神的叩门

案头、床头两相宜

读书碎语

新春里的旧书单

正月里的消闲

千年一梦为蝴蝶

千年一梦为蝴蝶

庄子的“鹅”

庄子的“猴子”

彭塔力斯的乡愁

有一种爱在松痕里

伤心最是清明时

童年

聆听生命

给无知一点谦卑

给无知一点谦卑

我是华夏,他是夷狄

宪政:一种结果两条路径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癫痫

从猴子到人是幸也是不幸?

猪类的悲哀

梦中的一株高粱

当不幸成为一种炫耀

律师之为“师”

绝望的语词

历史

失眠

诅咒

还账

期待

告别

耍猴

称呼及其他

戏子与大师

性:少儿未必不宜

“怕老婆”及其他

凡世、凡人、凡心

世间女子

冬日里的温暖记忆

今夜这里放电影

不穿裤子的岁月

上大学的第一天

凡世、凡人、凡心

我对面的那个人走了

教师与修养

王人博:一个宪政主义者的当代史(代跋)

后记

试读章节

《刺猬的优雅》的外景很少,多数镜头都是在室内拍摄。为数不多的一个外景是门房“荷妮”在门口碰到流浪汉“尚皮耶”,并告诉他要到收容所去,因为这个冬天很冷。这是一个不太会引起观众注意的细节:这是影片的开头部分,它既向观众明示了满身是刺的“刺猬”——门房“荷妮”的真实为人,也暗示了荷妮的结局与尚皮耶之间的联系。影片中三次出现尚皮耶的镜头,而且都是为了说明荷妮的在场。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间部分的那个镜头:荷妮做完了发型出来,碰上在街乞讨的尚皮耶,只听他说了一声“您真优雅!”。这是影片惟一一句通过流浪汉之口称赞荷妮外貌的台词。类似的镜头还存小巴洛玛陪同荷妮送还衣服,在大街上,面对急速的汽车,荷妮下意识地拽住小巴洛玛,提醒她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这是一个有着相同意义的镜头:在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导演却用来表现人物身上的自然特征。“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交通工具,也是伤害生命的杀手。荷妮这个孤独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人必定被置于文明的关系中,这里已预示了结局。导演在处理这些细节时是那样的漫不经心,又是那样的在意,而不动声色。它提醒观众:结局就藏在开头里。

再把镜头转向室内。烧水壶“吱吱”地响着,荷妮抓出一把茶叶放进茶壶中,茶壶已经倒满了开水。响着的水壶在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我们知道,法国家庭一般是不用烧水壶的,因为烧水壶一个最大的功用是用来泡茶。这个镜头是对观众的一种暗示:女主人公喜欢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这为影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小巴洛玛也有类似的爱好,她学习日语,喜欢饮茶和围棋,而且还纠正了大人把围棋的发源归为日本的错误。关于东方的日本文化,影片还有其他线索,如,小巴洛玛画中的菩提树以及跪坐在树下的“小津格郎”,音乐中的木鱼、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名字、“京都山脉的红豆布丁颜色”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影片是法国艺术家对东方文化做的一次思想性的回望:西方已经堕落,生命的意义已经遗失,救赎的希望也许就蕴藏在被西方傲慢地鄙视的东方的智慧中。

也许艺术家在日本待过。只有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才会有如此细腻的手法。在这部电影中,镜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导演出于自己的喜好而作的拍摄,没有特指或象征。影片中的荷妮两次被邀请到小津格郎家。毫无疑问,第一次到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主人公自然会显得惊讶而慌乱。等到第二次登门,镜头盯在荷妮摆放脱下的鞋子上:先是用手摆放好鞋子,然后又用脚跟把已摆好的鞋子轻轻一磕,使其与主人的鞋子一样整齐。影片这里用了一个未定格的特写,画面一晃而过。这个瞬间的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仅映现了东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而且也蕴含着主人公荷妮对这种差异的尊重。因为只有真正尊重他人,才谈得上“优雅”二字。

第二类镜头是导演将其作为喻象而使用的,用以指涉某种事物或思想。也可以叫作“隐喻镜头”。影片中有两次重复一个画面:荷妮在用吸尘器清洗走廊和过道,并将门口的脚垫翻开吸出里面藏着的烟蒂。而且为了让观众明白这些东西的来历,画面中有小巴洛玛的议员父亲吸烟并掐灭烟蒂的镜头。在这栋豪宅里,住的都是些衣冠楚楚的权势人物。他们讲究礼节,高谈阔论。然而,就是这些布尔乔亚的老爷们却在暗地里把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的香烟残渣偷偷地往垫子里塞,正像西装革履裹紧的是那颗龌龊的灵魂。这是一种虚伪,而且是作为底层的门房荷妮早已看穿了的一种虚伪。这类镜头辛辣而讽刺。

P10-11

序言

“我是什么?”,“我是谁?”——这个问题像个幽魂死死地缠着我,让我纠葛其间,泪眼迷离,扯得生痛。

我的角色是个教书的,还顶了一个教授的头衔。按照社会分工概念,“教授”除了教书,还得有自己的专业。是的,我的专业是一个法学的分支学科——宪法学。许多年前,在这块园田里,东刨西挖,沾着汗尘。这些年,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不知是因了年老的缘故,还是上天弄人。这让我想起了过去村子里的“打井”。我的家乡是一个易旱少雨的地方。农人们把水井看成是关涉生存的大事。“打井”最重要的是要找准位置,若错了一点,辛苦就会白费。更糟的是,某些地方压根没水,付出越多,失望越大。

我的疲惫不知是来自这愚蠢的劳作,还是来自这劳作之地的“无水”。我学会了偷懒。冥命注定,我不可能归化为这个专业的主流。“为人所知却不知名”——这是归属也是对我的褒奖。

除了教书,还能向往什么?它是我惟一的职业。职业就是得选择一个角色,由它来养活。除此之外,它没有更多的东西。或者说,职业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为人离开了社会则无处可去。还好,我并不厌恶这个行当,喜欢给学生上课。在课堂,我可以把那些无用的胡思乱想像考试夹携小纸条的方式带进教室,学生能分享我的热情、玩笑或者不时冒出的几句机智之语,便是快乐的应许之地。

虽然选择了讲台,但本性上我却是个闲逛者,一个夜间的漫游者。

闲逛者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我属于后者。

夜深人静,那是我喜欢的去处。影像、音符、书页、过去的记忆,甚至在电脑里的一幅图画都是必经的路景,或探头探脑,或驻足观望,或走走停停。一个人若在树下坐等花开花落,果实由青变红直至熟透,在我看来那是傻子。(《许嵩:用音乐救赎》)

这也注定我成不了任何专家,一生都只是个闲逛者。喜欢电影、音乐和绘画,却成不了艺术家;喜欢格言箴句,也做不了诗人和哲学家。“专家与业余者的区别,除了高下,还在于进入作品的方式:前者注重作品的技术和理性,而业余者投放的是身心和感情。我宁愿一生以业余为业。”(《谁摇动了天使之铃?》)

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收藏是儿时的热情”。(《绝望的语词》和《凡世、凡人、凡心》篇目)

黑夜中的漫游是孤独者的快乐。先到鲁迅那里看一看。他的那份苍凉就着黑夜,给了我《再嚼鲁迅》的机会。“希望”在他头顶上掠过,像是流星划过夜空。我想到了他的写作:写作之于他是绝望的缓解,还是“还一笔宿债,就像一个上吊之前立下的遗嘱”(卡夫卡语)?写作也许是对他的“绝望”的一种苦涩的奖掖。

在鲁迅那里呆了一会,又到了瓦尔特·本雅明的“住处”。他不讲故事,却喜欢讲故事的人。(《失传的手艺》)

他打动我的是那独特的思考和诡异的思考方式。赞叹他在“微小世界”里的大发现,感动于他思想火焰在“过去”的干柴和生活的灰烬上的持续燃烧……

鲁迅、本雅明、竹内好都是闲逛中见到的景象。至于他们之间有何思想上的关联,这不管闲逛者的事,闲逛者只是东看看西瞧瞧的游走。我只是在这些身像之后,捡到了一枚刻有“阴郁”两字的徽章。  “电影”是黑夜的闲逛者的必经之地。与艺术家不同,闲逛者不讲究电影的分类,只要感觉有趣的,就能吸引他的眼球。当然,有关人生思考的电影,驻足的时间会久一些。像“悬疑片”这类电影他也愿意检验一下自己的智商。(《香水:一个黑郁的玩笑》)

对闲逛者来讲,他未必全神贯注于整部影片,但他会在意其中的单个镜头。因为结局往往藏身于以其凝练形态出现的细节中。(《<刺猬的优雅>中的美丽衣褶》)。

电影吸引他的永远不是一个观念,而是某个具象。(《给斯大林的礼物?》)

闲逛者一边用眼睛看,一边也用耳朵听。即便在观看那些影像时,他的耳朵也闲不下来,从银幕飘拂而出的音符,也会使他手舞足蹈。(《summer:洗耳恭听久石让》)。

一个音符,一句歌词,都可能为闲逛者收入囊中。(见《音乐与脸谱》)

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地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

闲逛者是社会专业化下的弃民。

“他们看上去,十分懒散,但在这懒散的背后,是一个观察者的警觉。”他对游荡本身的酷爱来自对循规蹈矩的现实的鄙夷。对现实的绝望,加快了闲逛者游走的步伐。

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

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黑夜给予的那种时刻成了他消磨时光的空当。

闲逛是那些内心尊贵者保持尊贵的一种仪式;

闲逛是保持想象力的一种方式。

闲逛者永远孤独地站立,眺望着这个身在的现实,然后把目光放低,将自己的孤独与这破碎的世界融为一体。(《孤独的敏感者》)

夜色褪去,置身于声光色影黑夜世界的闲逛者恋恋不舍,那意味着他将要别离灵魂世界的存在。

闲逛者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王人博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后记

书中的文字都是为了消磨夜中的无聊和寂寞而写的。它曾在国内的两个音乐网站上先后以“north wolf”和“蜂愁蝶恋”的网名贴发过。后来这两个网站相继关闭,这也浇熄了写作的热情。惟一的补偿是泡在网站里,结识了不少像我这样的闲逛者。他们可能都比我年轻,我定比他们都老。在这熙熙攘攘的网络里,大家不必为各自的品行担心,因为都是陌生人,即便说错了,也不觉脸红。这是真正的闲逛者的世界。

突然有一天,一个叫“农民道德家”的网友给我发来私信,他已把我的文字做了细致而周到的整理,劝我出版,后来他就找上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不知这位网友的真实名字,可他知道我,这是年纪大的优势。后来通过邮件,我知道他的真名叫范新,在西南政法大学上学的时候听过我的课。说实话,至今我也记不起他的模样。我感动于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年轻人还遵循着中国古老的师生之德。

这些文字一直尘封于电脑里,没认真想过要出版。只是在落寞的时候,偶尔翻看两眼,闪过类似的念头,却没有当真。

有了这个机会,当然欣喜。特别由以出版人文、艺术而著称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不惶恐是假的。

对范新君和贵社的汤文辉先生的感念就记在这里,视作“后记”。

王人博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的敏感者(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人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27311
开本 32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5
152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