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传奇/南方周末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民主共和制度建立后,哪怕很不完善,革命党也必须及早完成从革命组织向民主政党转变的历史任务,摒弃暴力思维,学会民主、法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中寻求国家长治久安。当时国民党多数领袖反对这一孤注一掷的行动,但党本身没有民主化,多数人的意志不被尊重。

本来,“二次革命”之前的形势对国民党非常有利,如果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则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孙中山放弃法律上的博弈,选择“二次革命”,不仅党内阻力极大,而且社会上也反感。社会舆论本来完全倒向革命党人一边,这时几乎都转而支持袁世凯了,孤立无援的革命党人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袁世凯轻轻松松转败为胜,革命党人则功败垂成。

民主应包容多元,尊重各方利益

笑蜀(以下简称“问”):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总结,一个是革命党人自身的缺陷,一个是我们民族本身的缺陷,正是这两种缺陷导致亚洲第一共和国的短命,造成中国民主之路的百年坎坷。

袁伟时(以下简称“答”):民主共和其实不是孙中山首先提出来的,鸦片战争之前,已经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鼓吹民主共和,可惜他们的言论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后来王韬、郭嵩焘,特别是郑观应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要有议会,要办报纸,要言论自由,要办新式学校,这些他们都讲到了。

问:无论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遗憾,但民国初年,确实出现了新气象,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有了保障。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答: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确实是空前的,但危机也同时潜伏下来了。这里的危机一个是财政危机,一个是制度上的硬伤。首先说财政。革命造成财政上的困难。

问:各省都不给中央政府上缴税款?

答:不是不上缴,是没法上缴,他要养民军。辛亥革命,各省突然增加了大量形形色色的革命武装——民军,仅广东就有民军14.8万多人,每月军费开支由清末216万多元增至970余万元,增加了3倍半!这就惨了,拿不出钱来上缴给中央政府。到了熊希龄上台,中央财政还剩下多少钱呢?9万元,不如一家公司的资产多。到这种地步,只能借外债,结果闹出一个善后大借款。

问:政府在财政上完全破产。

答:对。更大的危机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主要是互相制衡的机制不完善。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末革新势力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不得不把总统职位交给袁世凯。但又没有互信基础,对袁世凯不放心,老是想怎样仍然把实权控制在自己手上。于是,本来《临时约法》规定的是总统制,匆匆忙忙改成内阁制。议会权力过度扩张,议会可以罢免总统、总理和各部的总长,总统却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控制国会,多数议员没有国家管理经验,党争意识太强,行政管理受到严重掣肘。行政对议会无力反制。后来国会干了包括贿选总统等不少坏事,被讥为“猪仔国会”、“万年国会”。

不平衡就必然冲突。袁世凯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支柱,招揽和重用海归派,废除科举、发展新式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推行基层自治和三权分立、发展实业、修铁路、练新军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很能干,很勤政,也很有抱负,不可能接受国民党设计的这种一权独大的制度。

问:就用暗杀的办法来解决。

答:对。这是袁世凯的一个罪恶。袁世凯有两大罪恶,另外一个是称帝。1913年3月20日,还差半个月满31岁、实际主持国民党工作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用手枪解决政治角力,这是民主共和的挫折。不过,当时司法独立的意识深入人心,不但各地商会、教育会等民间组织和各界领袖、各种报刊直截了当指摘袁世凯的罪恶,纷纷要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一罪案,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发出传票,要求北京地方检察厅协助将犯罪嫌疑人国务总理赵秉钧及其秘书“解送”到上海审问,展现了司法机构作为正义的最后守护者的威力。不幸,解决这一罪案的正确途径没有被国民党接受,他们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于7月12日发动“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不但自己全军覆没,而且开启了在民主共和的基本框架建立后,继续用武力解决政治纷争的先例。

这不仅是个别领袖的认识问题,更深刻的根源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制度缺陷和文化根源。民主共和制度建立后,哪怕很不完善,革命党也必须及早完成从革命组织向民主政党转变的历史任务,摒弃暴力思维,学会民主、法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中寻求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观念和制度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包括政党本身的运作和领导方式的变革,完成政党本身的民主化。当时国民党多数领袖反对这一孤注一掷的行动,但党本身没有民主化,多数人的意志不被尊重。

问:如你所说,袁世凯是清末新政主要支柱之一,而清末新政成就很大。袁世凯也并非守旧,并不一定就是民主共和的敌人。当时袁世凯存在两种取向,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怎么对待袁世凯,怎么对待从旧体制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人物,怎么引导他们向善,我认为是民国初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希望双赢;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两败俱伤,甚至前功尽弃,导致全面的复辟。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即革命成功后,旧派的利益要不要尊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暂时掌握话语优势的新派,有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天下为公的胸怀,能不能跟旧派在利益分配格局上达成妥协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P2-4

目录

民国初建

 回望百年共和路——袁伟时教授访谈录 笑蜀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前的南北博弈 范福潮

 “民国产婆”赵凤昌 范福潮

 宋教仁之死: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朱宗震

 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范福潮

 陶成章案与光复会的灭亡 范福潮

 《临时约法》为何成废纸 范福潮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 罗厚立

留苏密档

 1923年,蒋介石的苏俄之行 黄道炫

 俄罗斯密档:重绘青年蒋经国 谢忠良王健民童清峰

 预备党员:蒋经国 志高

 从瞿景白之死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权力斗争 王彬彬

 也谈瞿秋白与米夫之间的斗争 瞿巍

血泪辛酸

 1922年的陈炯明与孙中山 叶曙明

 叶德辉之死真相 谭伯牛

 曾志与夏明震 陶斯亮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李洁

 卢作孚之死 卢国纶

 “书生论政”的悲喜剧 邓兰丽

 北中国的自由“孤岛”——燕京大学抗战写实 笑蜀

尘封往事

 张申府:中共黄埔第一人 李扬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哪里 王学泰

 吕正操眼中的张学良——访吕正操传作者方小宁 万静

 东北青帮访日代表团始末 孙江

 导致“西安事变”的个性冲撞 朱宗震

 蒋介石曾令秘密研制原子弹 唐人

 打入汪伪政权的抗日特工 何蜀

 汪精卫见溥仪 王彬彬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缘何失利 倪乐雄

 现场1945:台湾光复前夜 杨渡

 “飞机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学潮 杨天石

 豪杰一圣贤一真命天子——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朱宗震

 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 曾景忠

行宪之乱

 “人权为宪政基本”——张君劢在上海青年会的宪法演讲 程巢父

 国民政府行宪之初的选举纠纷 程巢父

 蒋介石对1948年行宪的“反省” 朱宗震

学界·文人

 国器章太炎 罗厚立

 国家与世界:五四时代读书人的徘徊 罗厚立

 张伯苓是怎样办南开的 李冬君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 陈明远

 蔡元培为陈独秀编造假履历 庄森

 陈独秀与胡适 水梦云

 张东荪的风雨人生 黄波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港穗因缘——《陈君葆日记全集》史料大披露 周佳荣

 我们三个朋友:胡适、任鸿隽和陈衡哲 樊洪业

 胡适、鲁迅与陈德征 王彬彬

 一位犹太女子写给胡适的情书 耿云志韩荣芳

 胡适的经济生活 陈明远

 文人原来是“密使”——曹聚仁与两岸谈判 韩三洲

 胡政之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前后 王鹏

 谈钱钟书先生的一则考证 钱定平

内容推荐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折时期,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下层革命。可以说,这是少数英雄崭露峥嵘的时代,也是启迪民智、民主意识觉醒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民国传奇》由《南方周末》编辑部辑录编选,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被雕刻的时光。或阐于细微,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从政坛到民间,从改革到救亡,从英雄、将军到学者文人……。那些令人心生诸多遗憾却又令人不忍释卷的历史,以全新的方式跃然展开;或巨笔如椽,笑蜀、范福潮、朱宗震、罗厚立、叶曙明、李扬、唐人、王彬彬、程巢父等学者名家,以其高深思维重新审视曾被误读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以他们的妙笔为我们打开一扇充满激情、热血、坚守、信仰、光明、希冀的门。

《民国传奇》编纂一载有余,力求去伪存真,以飨读者。但是本书仍有些许不足:有些问题仍存疑问,书中更全面的资料和新的观点放置在读者面前,让各有见解的您去寻找答案;有些遗憾仍存争议,却能以更人性化的解析,使各具性格的读者自己去重新评价。本书由黄灿主编。

编辑推荐

动荡、转折、革命、启迪民智、民主意识觉醒、牛人辈出……这就是民国。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发生过那样一些事情,生活着那样一批人物,他们思想着、生活着。在这里,数十位名家运用独立的思考,新颖的观点唤醒一段曾经刀光剑影也险峻峥嵘的岁月。

《民国传奇》由《南方周末》编辑部辑录编选,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被雕刻的时光。或阐于细微,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从政坛到民间,从改革到救亡,从英雄、将军到学者文人……本书由黄灿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传奇/南方周末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76611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8.09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1
16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