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声音,能够穿越岁月的迷失,不断焕发和昭示新的生机,一直响彻到今天,那就是几十年前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的呐喊。 由蓝春主编的《教育的呐喊》力求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理想信念方面另辟蹊径,从教育目标、教学模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方面系统化地寻求发展之道;寄望于给教育注入新鲜的力量,唤醒我们最初的教育梦想,回归教育人性关怀的核心本质。
图书 | 教育的呐喊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声音,能够穿越岁月的迷失,不断焕发和昭示新的生机,一直响彻到今天,那就是几十年前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的呐喊。 由蓝春主编的《教育的呐喊》力求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理想信念方面另辟蹊径,从教育目标、教学模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方面系统化地寻求发展之道;寄望于给教育注入新鲜的力量,唤醒我们最初的教育梦想,回归教育人性关怀的核心本质。 内容推荐 《教育的呐喊》为蓝春的教育随笔集。作者从教育问题入手,对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本书包含学生篇、教师篇、家庭篇、学校篇和社会篇五郭分,聚焦的话题均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急功近利的教育评价”、“职业倦怠的教师”、“不懂爱也不会爱的家长”等。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对当下教育现状给予了有力的批判。《教育的呐喊》通篇激烈的言辞和饱含情感的文字,充分体现了一位校长对教育的深情与一腔热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1万能与无能的教育 2心怀梦想、起早贪黑的学生 3被分数俘虏了的学生 4无奈的学生 5迷失的学生 6缺少快乐的学生 7越教越不进步的学生 8青春躁动的学生 9事倍功半的学生 10成绩好却难成大器的学生 11关系错位的学生 第二篇 我们的教师怎么了? 1苦口婆心、甘为蜡炬的教师 2有职业没理想的教师 3有知识没文化的教师 4眼盯学生却目中无人的教师 5习惯否定而不是肯定的教师 6承认别人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教师 7高度职业倦怠的教师 8辛苦付出却难得肯定的教师 9无爱的教师 10缺乏自信的教师 第三篇 我们的家庭怎么了? 1有房无家的符号型家庭 2失去平衡的家庭 3有爱没要求的放任型家庭 4战争型家庭 5错爱型家庭 6期望与失望并存的家长 7热衷于比较的家长 8用金钱换陪伴的家长 9得了“急功近利焦虑综合征”的家长 10不肯放手的父母 第四篇 我们的学校怎么了? 1十年如一日的课堂 2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3把人文教育模式化了的课堂 4忽略了学生的课堂 5让三维目标贯穿始终的课堂 6有标准没情感的学校 7舍本逐末、失去判断的学校 8模糊了性别的学校 9商业启蒙缺失的学校 10不懂生活的学校 11缺乏自信的学校 12缺乏安全的学校 13因噎废食的学校 第五篇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1青出于蓝不如蓝 2人生经验不可间接获得 3急功近利的考试评价 4一度断了根的传统文化 5真正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6生命之根.藏于无形 7有漏皆苦、欲壑难填的社会 8缺少创造的社会 后记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育的呐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蓝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110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8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2013186896 |
中图分类号 | G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