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邓乔彬学术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丛书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邓乔彬学术文集》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本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第四卷为唐宋词学(上)。收著作《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论述唐宋词在“倚声”艺术上的变化,以15位词人为节点,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上由自然向精能的发展。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邓乔彬学术文集》邓乔彬著。

内容推荐

第四、五卷收入专著《唐宋词艺术发展史》,因字数多达百余万,故分作两卷。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邓乔彬学术文集》所收六章,其要义是:

第一章,燕乐歌辞之起与敦煌曲子词。

概述隋唐雅乐与清乐,尤其是燕乐的发展情况,论述唐代燕乐杂言歌辞之起,教坊曲与词调的关系,“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的创作原则;从唐代边塞文化、爱情、婚恋与女性、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等角度论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内涵,以朱祖谋所说“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论敦煌曲子词的艺术,并具体论其格律甚宽、同调异体、语言质朴、长于叙事、喜作铺排、抒情直切、长于比兴、多有联章体、代言体与戏剧性等特点。

第二章,唐代文人词的艺术奠基。

从宫廷文化论词的诞生与盛唐词,从多元文化论中唐词,从士大夫享乐文化论刘、白词,从进士文化的“轻薄”、“无行”论晚唐文人词。就词的艺术而言,李白“丽句妍词、意兴苍凉”,张志和与王建分得“远韵超逸”与“节短情长”,刘、白有“乐天梦得,声调渐开”之说,而皇甫松则措词闲雅、不入侧艳。温庭筠为倚声之祖,其词多为文字的仕女图,貌似雕绩满眼、境余于意,其实是强化诱情因素,主于印象、重在直觉、成于联想;韦庄词情意深厚、寓浓于淡,意婉词直、似达而郁,风格清艳绝伦,具疏爽之致。二人分开疏、密二派。

第三章,花间与南唐词的不同艺术走向。

论五代歌词繁盛之由,《花间集》的主要题材与文化成因。将“花间”分为前后两期、三组词人。分论雅近韦庄的薛昭蕴,“飞卿流亚”牛峤,及张泌,毛文锡与牛希济;绮艳轻和的欧阳炯,“艳词上驷”顾复,鹿虔扆、阎选、尹鹗和毛熙震;“曲子相公”和凝,自具面貌的孙光宪,另辟一境的李殉,“有思致”、创长调的李存勗。论南唐不同于西蜀的宫廷文化。忧患意识、比兴寄托是冯延巳“和泪试严妆”的成因,析其“情溢词外、意蕴言中”,沉郁顿挫、“深美闳约”特点,“上翼二主、下启晏欧”的地位;论“哀而不伤”的李璟词,以亡国后所作为主的李煜词的艺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直抒性灵、不事寄托,清便宛转、“词家王孟”,以及王国维所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涵义。

第四章,北宋前期词艺术的多元多向发展。

明确北宋词的分期根据,论士大夫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北宋前期词的阻厄与导向。从宋初气象论丁谓、夏竦、聂冠卿,从寄托与清丽论王禹偁、寇准、钱惟演等,及较为特殊的潘阆、林逋与陈亚,以“人非太上、未免有情”论范仲淹。以晏殊、欧阳修为此期士大夫之词的代表,二人继承冯延巳而不同:晏温润秀洁,风流闲雅,缘情体物、细妙人微,语浅而情深;欧疏隽深婉,表现闲愁宦情,“只如无意、沉着和平”因以词为“小道”,又受柳永影响,故颇多俚俗之作。柳永善写羁旅行役,长于讴歌太平,又具“宋玉情结”,有“唐人高处”,更以代表市井文化的青楼艳歌知名,“骫骸从俗”而长于叙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是慢词的创调名家,善于熔情人景,具有“上承飞卿,下开金元”的词史地位。张先词“韵高”而味隽永、适得其中而无大起落,似书法中的钟繇。仁宗朝还有宋祁、王琪、韩琦、张界、刘潜、李冠、尹洙、梅尧臣、杜安世,各有一二名作。

第五章,北宋中期词与苏轼的开拓、贡献。

士大夫文化对此期词的影响主要有三:感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努力化解思想矛盾,体现了雅俗结合的创作观。司马光、王诜、舒宣、王安石、王观、曾布、魏玩所作,见证了此期的守成与突破。晏几道置身主流文化之外,以真情与韵致见长,微痛纤悲中蕴无限伤心,淡语有味、浅语有致,为“花中文杏”。苏轼将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吟咏情性,寓意高远;他的“以诗为词”是:题材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风格上“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苏词的“豪放”源于阳刚阴柔说,因天资不凡,故辞气迈往,有“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的特点。黄庭坚受苏轼影响,意境、风格较相似,部分如己诗之瘦健精险,其俚艳俳狎之作,被视为北曲先声。秦观有独到的“词心”,受累于党争,“情钟世味,意恋生理”,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人以之辞情相称、酸楚凄婉,俊逸清新、和婉醇正,也有俚俗之词。晁补之与苏词为近,以神姿高秀、沉咽雄邈见长。仲殊与陈师道词分有“脱尽寒俭”和“僻涩质朴”的特点。

第六章,北宋后期词的艺术发展与集成。

此期论主要创作期在徽宗朝的词人,而不以年龄分。苏门外围词人渐见艺术之变:李之仪清婉峭蓓、渐近沉著,赵令畴婉约风流,惠洪清俊通脱,毛滂间有雅调,王安中清丽芊绵。贺铸词有较多的创意与艺术开拓,因沉抑下层,难展其才,故所作颇有屈宋之旨,见骚情雅意,体现其“格见成篇,气出言外”原则,笔势飞舞又变化无端,风格兼有盛丽妖冶与幽洁悲壮。周邦彦知音律、善制曲,言情体物,穷极工巧,长于铺叙,重视法度,所作具有开阖动宕、回环往复之妙,善于以六朝小赋与唐诗人词,风格富艳精工,集北宋词艺术之大成,转自然为精能,收柳秦而开姜史,是承前启后的词人。此期的大晟词有知音守律之长,却“颂圣贡谀,病于无韵”,谐谑词“滑稽无赖”而以谐谑嘲讽为特色。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邓乔彬学术文集》作者邓乔彬。

目录

自 序

引 言

第一章 燕乐歌辞之起与敦煌曲子词

 第一节 雅乐、清乐与燕乐

 第二节 唐代燕乐杂言歌辞之起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其为词朴拙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的艺术

第二章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奠基

 第一节 文化之变与盛中唐文人词

 第二节 晚唐文人词与进士文化

 第三节 唐代文人词的艺术

 第四节 温庭筠的艺术创造

 第五节 韦庄词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花间与南唐词的不同艺术走向

 第一节 五代歌词繁盛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花间集》的主要题材与文化成因

 第三节 前期花间词的艺术

 第四节 后期花间词的艺术

 第五节 和凝孙光宪李珣李存勗

 第六节 冯延巳:和泪试严妆

 第七节 李煜: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第四章  北宋前期词艺术的多元多向发展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与士大夫文化

 第二节 温润秀洁的晏殊词

 第三节 疏隽深婉的欧阳修词

 第四节 骫骳从俗长于叙事创调名家:一论柳永

 第五节 北宋巨手继往开来:二论柳永

 第六节 适得其中的张先词

 第七节 仁宗朝其他词人

第五章  北宋中期词与苏轼的开拓、贡献

 第一节 士大夫之词的转变发展

 第二节 北宋中期词的守成与突破

 第三节 晏几道词的真情与韵致

 第四节 士大夫之词的完成:一论苏轼

 第五节 以诗为词及题材、风格:二论苏轼

 第六节 豪放之辨:三论苏轼

 第七节 如诗似曲的黄庭坚词

 第八节 秦观的词心与词艺

 第九节 仲殊、陈师道与晁补之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词的艺术发展与集成

 第一节 苏门外围词的艺术之变

 第二节 东山词的创意与艺术

 第三节 知音体物铺叙:一论周邦彦

 第四节 法度变化集成开拓:二论周邦彦

 第五节 大晟词、谐谑词及其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上)/邓乔彬学术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乔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601468
开本 16开
页数 4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1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3
CIP核字 2012300297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60
18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