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作者徐宏杰、宋中华)遴选“五四”以来现当代著名作家各类散文作品四十余万字,系作者几十年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中的长期积累所得,全书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本书曾以校本教材的形式面世,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其主要特点在于选文的独到性眼光和言简意赅的评述语言。本次新编出版时对原作重新进行了校勘,旨在更好地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启发读者的积极思维并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内容推荐

《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作者徐宏杰、宋中华)遴选“五四”以来现当代著名作家各类散文作品四十余万字,系作者几十年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中的长期积累所得。选文体现了作者对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眼光和观点,所选作品足称经典,而以“阅读”冠以书名,是作者“语文教育重在阅读”这一观点的体现。全书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心灵的顾盼、悠远的回响、华丽的冒险、理性的精神、丈化的清泉、精彩的远方、且观且珍惜。这些作品穿越时空,历经岁月的打磨,散发出人性和美的光辉,容易在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心中产生震撼和共鸣。阅读这些作品,就是和那些从历史和现实中走来的思想与知识上的哲人进行精神对话,和心仪热爱的朋友进行心灵的交流。本书曾以校本教材的形式面世,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其主要特点在于选文的独到性眼光和言简意赅的评述语言。本次新编《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出版时对原作重新进行了校勘,特别是对文后简评进行了增补,旨在更好地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启发读者的积极思维并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目录

001.自序:拓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

005.心灵的顾盼

008.西湖的景/钟敬文

013.谈吃/夏丐尊

016.家/丰子恺

020.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023.读<伊索寓言)/钱钟书

027.莹火虫/贾祖璋

030.书,朱湘

032.画廊/李广田

035.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沈从文

039.山水娱人/龚斌

042.休闲:一门科学/舒展

045.小镇四季/张健行

050.握住母亲的脚/春华

052.得壶记趣/陆文夫

056.读书的心情/刘鸿伏

059.囚绿记,陆蠡

062.心境还须自己开/李哲良

065.蟋蟀/吴秋山

069.奕人/贾平凹

072.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

075.悠远的回响

078.第一篇论文/苏步青

081.雪/鲁迅

083.松堂游记/朱自清

085.桃园杂记/李广田

089.童年/唐□

091,我的母亲/老舍

095.苏州拾梦记/柯灵

100.药王庙/张中行

105.山屋/吴伯箫

108.父亲的玳瑁/王鲁彦

114.悼鲁迅/林语堂

116.怀鲁迅/郁达夫

117.旭水酒绿/魏明伦

120.满脸苍蝇/孙绍振

124.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

139.华丽的冒险

142.愿化泥土/巴金

145.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季羡林

148.银杏/郭沫若

150.谈生命/冰心

152.忍着不死/刘墉

155.我的五样/毕淑敏

159.慕畔哀歌/石评梅

163.海伦·凯勒/吴兴勇

171.贝多芬百年祭/肖伯纳

175.悼念乔治·桑/雨果

178.时间/蒋子龙

181.吻火,梁遇春

182.心有灵犀/王三堂

186.感谢平凡生活的每一天/凯瑟琳·格里戈

190.寻找都市野趣,查志华

192.钢琴课/张海迪

196.买一张火车票去看母亲/高建群

199.苍天不语/王湘

204.“走出房门”/卞毓方

207.静夜功能/张承志

210.关于精神,李书磊

213.理性的精神

216.足不出户知天下/比尔·盖茨

222.宽容地看待克隆技术/何祚庥

226.基因密码与不死药/雷抒雁

229.生命的对话/郑千里

233.花的奥秘/黎先耀

236.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

240.生命之水/航鹰

244.悲凉的残留——中国林木之殇/沙林

250.从“死亡陷阱”到”生命之泉”

——难忘的人类输血史/徐文

253.镜子里的思维,肖常燕

256.人脑和电脑/戴君惕

261.世事沧桑话青蛙/毛琦

264.道德科学原理/钮维新

268.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270.“难得糊涂”

——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姚诗煌

275.我们如何面对Internet/白硕陆汝钤

282.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

290.人类动物园/毕飞宇

301.文化的清泉

304.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程宜山

308.论文人/钱钟书

311.雨前/何其芳

313.言志篇/林语堂

317.谈莓/张爱玲

324.蔽己与自蔽/牧惠

327.秋之歌——唐诗之旅/李元洛

334.俄罗斯的伤口/洪烛

338.汩罗江之祭/李元洛

343.星空夜话

——关于人与大自然的断想/徐刚

347.法门寺,季羡林

351.音乐是水,耿翔

353.汉唐雄风解/杨文镒

355.我们还娶鲁迅/王铁仙

358.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361.美丽的哀愁/夏岚馨

365.以假当真/冯骥才

369.文天祥千秋祭/卞毓芳

372.现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周有光

374.情圣白居易/韩静霆

383.精彩的远方

386.雅舍/梁实秋

389.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

393.成都的春天/刘大杰

395.芙蓉城/罗念生

398.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冯至

402.五月的青岛/老舍

404.我还没有见过长城惊沙坐飞之二/吴伯箫

407.桨声灯影星的泰淮河/朱自清

4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418.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

423.窗/钱钟书

426.天目山中笔记/徐志摩

430.威尼斯的水和“水”/刘思慕

435.古庙杂谈(四)/章衣萍

437.特利尔的幽灵/梁衡

443.阳关雪/余秋雨

446.云是故乡——印象里的黄宗英/阁纯德

453.汉家寨/张承志

457.大兴安岭深处/肖玉华

460.山寨静悄悄/和圜才

463.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

467.且观且珍惜

470.“今”/李大钊

473.女吊/鲁迅

477.黄昏/季羡林

481.匆匆/朱自清

482.笑/冰心

484.鹰之歌/丽尼

487.大自然的礼赞/李长之

489.阴/杨绛

491.黄昏/何其芳

492.错误让我如此美丽/林鸣

494.虫豸小品/刘征

498.善良/王蒙

500.上升为理论/徐斌

502.可贵的是真诚/王学泰

505.“第三条道路”存疑/杨淼

508.水至清则无鱼/冯士彦

510.论快乐/钱钟书

513.漫谶慢蜗牛/梁锡华

517.月出/李纲

520.撼树记/孙立先

522.钱钟书不堪比鲁迅论/朱海军

524.不朽的失眠

——写给没考好的考生/张晓风

527.悟性是魂/韦群

530.名牌的话题/叶芝余

533.茶思啜香/石头

537.听雨看云/印永清

539,续纷络绎锦绣有章

——余光中文体论/伍立杨

542.圆的魅力/邓高如

544.西北汉子/畅岸

547.摩登新秀/刘心武

试读章节

从南京的朋友家里回到南京的旅馆里,又从南京的旅馆里回到杭州的别寓里,又从杭州的别寓里回到石门湾的缘缘堂本宅里,每次起一种感想,遂记如下。

当在南京的朋友家里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主人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在少年时代曾经共数晨夕。后来为生活而劳燕分飞,虽然大家形骸老了些,心情冷了些,态度板了些,说话空了些,然而心底里的一点灵火大家还保存着,常在谈话之中互相露示。这使得我们的会晤异常亲热。加之主人的物质生活程度的高低同我的相仿佛,家庭设备也同我的相类似。我平日所需要的:一毛大洋一两的茶叶,听头的大美丽香烟,有人供给开水的热水壶,随手可取的牙签,适体的藤椅,光度恰好的小窗,他家里都有,使我坐在他的书房里感觉同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相似。加之他的夫人善于招待,对于客人表示真诚的殷勤,而绝无优待的虐待。优待的虐待,是我在作客中常常受到而顶顶可怕的。例如拿了不到半寸长的火柴来为我点香烟,弄得大家仓皇失措,我的胡须几被烧去;把我所不欢喜吃的菜蔬堆在我的饭碗上,使我无法下箸;强夺我的饭碗去添饭,使我吃得停食;藏过我的行囊,使我不得告辞。这种招待,即使出于诚意,在我认为是逐客令:统称之为优待的虐待。这回我所住的人家的夫人,全无此种恶习,但把不缺乏的香烟自来火放在你能自由取得的地方而并不用自来火烧你的胡须;但把精致的菜蔬摆在你能自由挟取的地方,饭桶摆在你能自由添取的地方,而并不勉强你吃;但在你告辞的时光表示诚意的挽留,而并不监禁。这在我认为是最诚意的优待。这使得我非常高兴。英语称勿客气日athome。我在这主人家里作客,真同at home一样。所以非常高兴。

然而这究竟不是我的home,饭后谈了一会,我惦记起我的旅馆来。我在旅馆,可以自由行住坐卧,可以自由差使我的茶房,可以凭法币之力而自由满足我的要求。比较起受主人家款待的作客生活来,究竟更为自由。我在旅馆要住四五天,比较起一饭就告别的作客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因此,主人的书房的屋里虽然布置妥帖,主人的招待虽然殷勤周至,但在我总觉得不安心。所谓“凉亭虽好,不是久居之所”。饭后谈了一会,我就告别回家。这所谓“家”,就是我的旅馆。

当我从朋友家回到了旅馆里的时候,觉得很适意。因为这旅馆在各点上是称我心的。第一,它的价钱还便宜,没有大规模的笨相,像形式丑恶而不适坐卧的红木椅,花样难看而火气十足的铜床,工本浩大而不合实用、不堪入目的工艺品,我统统称之为大规模的笨相。造出这种笨相来的人,头脑和眼光很短小,而法币很多。像暴发的富翁,无知的巨商,升官发财的军阀,即是其例。要看这种笨相,可以访问他们的家。我们旅馆价既便宜,其设备当然不丰。即使也有笨相——像家具形式的丑恶,房间布置的不妥,壁上装饰的唐突,茶壶茶杯的不可爱——都是小规模的笨相,比较起大规模的笨相来,犹似五十步比百步,终究差好些,至少不使人感觉暴殄天物,冤哉枉也。第二,我的茶房很老实,我回旅馆时不给我脱外衣,我洗面时不给我绞手巾,我吸香烟时不给我擦自来火,我叫他做事时不喊“是——是——”,这使我觉得很自由,起居生活同在家里相差不多。因为我家里也有这么老实的一位男工,我就不妨把茶房当作自己的工人。第三,住在旅馆里没有人招待,一切行动都随我意。出门不必对人鞠躬说“再会”,归来也没有人同我寒暄。早晨起来不必向人道“早安”,晚上就寝的迟早也不受别人的牵累。在朋友家作客,虽然也很安乐,总不及住旅馆的自由:看见他家里的人,总得想出几句话来说说,不好不去睬他。脸孔上即使不必硬作笑容,也总要装得和悦一点,不好对他们板脸孔。板脸孔,好像是一种凶相。但我觉得是最自在最舒服的一种表情。我自己觉得,平日独自闭居在家里的房间里读书,写作的时候,脸孔的表情总是严肃的,极难得有独笑或独乐的时光。若拿这种独居时的表情移用在交际应酬的座上,别人一定当我有所不快,在板脸孔。据我推想,这一定不止我一人如此。最漂亮的交际家,巧言令色之徒,回到自己家里,或房间里,甚或眠床里,也许要用双手揉一揉脸孔,恢复颜面上的表情筋肉的疲劳,然后板着脸孔皱着眉头回想日间的事,考虑明日的战略。可知无论何人,交际应酬中的脸孔多少总有些不自然,其表情筋肉多少总有些儿吃力。最自然,最舒服的,只有板着脸孔独居的时候。所以,我在孤癖发作的时候,觉得住旅馆比在朋友家作客更自在而舒服。P16-17

序言

《中庸》里说:“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意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人之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的培养。鲁迅先生所谓“立人”、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所谓“人的完成”,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教育在人的培养中,是需要不同的学科携起手来共同完成的。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读书”来实现人才的培养。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就读书育人的功能而言,中小学生应该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通过读书受到教育,在理智的思考中接受熏陶、提高素质,启迪自己的人生,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语文和人生的密切关系,赋予了语文学科崇高的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区别在于其它课程什么都写在书上,而语文课要读的一篇篇课文,则见仁见智。对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人文、人性的关怀和人格的养成就显得随意和抽象,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重视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尤为重要,只有学会阅读才能掌握学好语文的钥匙,只有学会阅读,“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中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少不了一个适合课外阅读的文本。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满和指责可以归结为:语文教学最大的误区是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究其实,除了教育教学的体制和评价机制之外,课程设置上的不够重视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有资料显示,母语教学在中学课程设置中的比例为:英国20%,美国22%,法国23.1%,俄罗斯27%,中国台湾26.7%,中国大陆还不到1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学生的阅读除了必须有量的积累之外,还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经典,是很有必要的。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第三条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的记忆中。”这启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这样的经典作品阅读,“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巴金)。这应该是语文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的基本定位。从经典作品的吸引力、影响力上说,经典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理解经典。按经典作家的说法就是,我们所读过的经典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可能被忘记,却能在我们的身上留下永恒的影响。

学生阅读经典,其实就是引导他们打破时空的界限,和那些从历史和现实中走来的思想与知识上的哲人进行精神对话,和心仪热爱的朋友进行心灵的交流;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处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心中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经典作品中的人性的光辉、睿智的思想,会打动他们心灵、意识与良知,因为这不是教育体制背景下语文课堂上生硬的灌输,而是读者(学生)心和经典平等的交流。

作为课外阅读,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但不是课内教学的简单重复。课外阅读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必须强调的是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自主阅读,体现语文教学中阅读鉴赏的科学价值取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我们称之为“主体性自由阅读”。

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性阅读和传统的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本书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探索:

1.阅读与引导。读这些渗透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文章,教师应该放手。只要适度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文章,感悟作品的语言,与课文的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交流,蕴含在文中的人文精神就自然会被消化吸收,内化为学生自己成长所需要的精神营养。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该怎么教?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两者之间该如何把握一个科学的“度”?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教学只能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开拓学生的精神空间为最终目的,要鼓励、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课文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使学生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学生从自己的的个性出发,丰富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自我心灵的超越,为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充斥语文课堂的所谓“讲深讲透”,从作者的历史现实谈到作品的前世今生,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我做过调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大多害怕一些面面俱到的评析文章,有的干脆跳过去不读以示“选择”(应试的文章材料另当别论)。因此,我坚决地摒弃了“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机械教条的传统的阅读方法。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把自己阅读中感受最强烈的地方写出来。至于更多、更细的的评价,视需要学生自己可以深入进去,他们有这个能力,课堂上老师传授的阅读学习母语的知识和技能虽说不上系统,读一篇经典短文是不会有问题的。从本书编撰的定位上说,课外的阅读原本就是课内的补充。

2.阅读与思维。经典作家的作品,在思想上与语言上都是一流的文章,常常会直接打动读者的心灵,所以说,阅读应该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有效的阅读指导必须具有阅读的挑战,没有思维层次的阅读难免流于浅薄。我们长期语文教学实践,基本上不重视阅读过程的思维含量,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是,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文本解读越来越精细,教学设计越来越精致,教师往往把自己阅读文本的收获(有的干脆照搬教参的解读),强势地交给学生,今天的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是,在阅读过程中,“问答”代替了“思维”,很多问题的设计琐碎浅薄,“随心所问”的现象充斥了教学;还有无限夸大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以“朗读”取代传统阅读的精华——“涵泳读书法”。阅读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让学生带着自己原生态的思维体验来阅读经典、讨论问题;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就如同思想的攀登,在一步步登山的过程中,收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高峰体验,产生精神上实实在在的影响,经典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阅读与方法。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的现实就在于人文精神的消失和科学主义的泛滥。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日子里,不断变化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变更,如: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是工具课,要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云云。这些不同的关于语文教学认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人文教育、人本教育”阅读摒弃在语文之外,包括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使纯技术性的训练在阅读中流行,最终导致读书这一语文教育的灵魂被异化。在阅读教材的处理上突出的表现是:对文本的分析极端精密化、准确化、细致化,用冷漠的学究式的解读取代鲜活生动的语文感受,把充满气韵和灵动的语言文学宰割得体无完肤。我们说文学经典的阅读,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精神的探险,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挖掘。中学生的阅读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精神传承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与传承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经典作家和中学生的相互交流,不应该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的灌输,也不是读者被动的接受,阅读中应该是对经典作品作出自己创造性的阐释,这同样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性与主动性的展现,更有意义的是对自我的发现,对自我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的激发。还值得一提的是,经典作品撼人的艺术力量往往蕴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初读作品很可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的感觉,包括一些想象与冲动,尽管还不明晰,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很好的契机,善于阅读的人往往会紧紧地抓住这个契机,促使自己走进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大概这也是会读书的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吧,因为这个难得的契机是稍纵即逝的。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当代经典散文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宏杰//宋中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608283
开本 16开
页数 5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6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2013157655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1
17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