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风尚/老重庆影像志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康编著的《老风尚》是老重庆影像志系列之一,《老风尚》不仅反映当年的流行时尚,也再现了传统的民风民俗。西装革履与长衫马褂并存,西洋歌舞与民间戏曲争鸣。留声机、咖啡、卷发、洋狗、洋装……听评书、泡茶馆、挂财神、包汤圆、挂菖蒲……组成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陪都”图景。

内容推荐

《老重庆影像志》丛书共十本。徐康编著的《老风尚》是其中一册,它们从不同的视角,管窥这座城市的昨天,内容设计市政变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文脉流转传承等方面,尤其是对老重庆的个性与嬗变、老重庆的灵性与魂魄,老重庆的根与源,《老风尚》力图以图文并茂的表述引起读者的注意,与读者作寻根之旅。

目录

总序

前言

民俗·巴渝风

婚俗

春节

端午节

中秋

其他

饮食·百家味

川菜

火锅

小吃

外省名菜名点

冷饮

西餐咖啡

娱乐·都市情

文化生活

传统娱乐

体育运动

休闲方式

洋节洋酒

服饰·摩登潮

女装

男装

手杖

发型

饰品

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贴春联之习俗,源自悬挂桃符辟邪,表:~x,-j-新年的祝福之情,烘托春节的喜庆气氛。战时,于佑任、冯玉祥、梁寒操撰写的抗战春联,由军委政治部印赠一万份,由上海童子军理事会及重庆市童子军理事会负责派遣童子军沿街分送。内容有于佑任的“百战山河壮,在国岁月新”、“以全民力量,获万世太平”;冯玉祥的“中英美苏同伐侵略,欧美非亚共致承平”、“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梁寒操的“拓开新世界,整顿旧山河”等。抗战春联激起重庆百姓的爱国热情,新年愿望在民族情怀中获得升华。1946年春节,是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和平年,公教人员们聚在一起庆贺新禧,以传统方式——对春联,表达过和平年的喜悦气氛。“以前乱糟糟事情,过年都收拾干净;此后新簇簇日子,大家要格外和平。”“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各过新年。”“放一夜花炮,轰出新年,闹闹热热,大家想过好日子;闭两扇大门,请进喜神,齐齐整整,4-,孩预备出风头。…‘地球公转一大周,祝自今传布文化,东西同心,先促进民主大政;民国成立卅五载,愿此后解除武装,国共携手,共欢迎和平之神。”春联将美好的祝愿洒向两江,洒向楼阁,洒向乡野……

华夏民族在远古时代,已知守望,门前派有守卫者;到战国时,有用桃木削刻成人形的“桃梗”,以御邪鬼;至汉代,则画神荼、郁垒二神像于门上;现在,老百姓门上贴的门神大多是用纸以木刻印成的尉迟恭、秦叔宝的彩色画像,红红绿绿的门神既可御鬼,又为过年增添热闹的气氛。抗战时期,“陪都”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新门神,刺激着这座城市的神经系统。文艺界的大众化运动,在重庆的艺术家们利用门神年画的形式绘制的宣传画,既可驱灾,又能作为艺术作品欣赏,深得市民喜爱。1945年春节,中山路美国新闻处一带的街面,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一对新门神。新门神用道林纸,以三版色印制而成,非常漂亮,每幅一尺长,五寸宽,粗硬的木刻最能表现抗战的新精神。右面的门神是美国空军形象,左面是中国大兵。美国空军头戴航空帽,肩配飞虎章,背后衬托着美国星条旗;中国大兵手执佩刀,胸插手榴弹,背后是青天白日旗。这两个门神都是肩挂来福枪,脚踏日本鬼,挥拳斥指,两目威光可以镇邪去凶。并在“恭贺新禧”四字下加上醒目的注释:“旧时的门神已经疲倦地睡着了,日本鬼子的恐怖侵入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家,旧门神已经挡不住了。这个新的青年战士,这个美国战斗机驾驶员,有地面上中国军队英勇的帮助,他的精神就会保住你们全家老小的平安。可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还需要我们的援助。在他们受伤,迷失路径或饥饿时,他们就需要你们的安慰和友情了,援助他,他们是替你们打仗的。”另外还有几行小字是:“沦陷区的中国盟友注意,请不要把这张门神放在让人看见的地方,日本人看见了就会……

序言

尽管重庆直辖才十年,但它却很古老;尽管重庆正以惊世的速度在长高、长壮,但它曾经十分古朴而低矮;尽管重庆一天天在变得靓艳,但它灰蒙蒙而沉甸甸的底色仍存留在记忆之中。当楼房的样式和市民的生活越来越趋于类似的时候,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与城市品质就变得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和宝贵。

历史与现实就是这样复杂,这样磕磕碰碰。重庆的文化人一方面惊讶于这座城市成长的速度,一方面惊讶于在此速度拉动下消逝了的那些值得保留的东西。这种惊讶同样是复杂和美好的,因为他们不因惊讶而停住手脚,停止思考与行动。眼前这套《老重庆影像志》丛书就是他们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老重庆影像志》丛书共十本,分别是《老城门》、《老房子》、《老街巷》、《老码头》、《老地图》、《老广告》、《老档案))、((老行当》、《老风尚》和《老钱票>)。它们从不同的视角,管窥这座城市的昨天,内容涉及市政变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文脉流转传承等等方面,尤其是对老重庆的个性与嬗变、老重庆的灵性与魂魄、老重庆的根与源,力图以图文并茂的表述引起读者的注意,与读者作寻根之旅。本丛书的作者与编者,都是从事文物、图书、档案、出版、历史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工作多年的优秀人选,既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又有专门知识方面的学术积累,并尽可能在文字处理上通俗、生动、准确。丛书使用的两千多张历史照片,许多是第一次公开出版,足见其珍贵和罕见。

重庆是一座具有世界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城市,对于这一点,笔者在主编该丛书及撰写《老房子》的过程中坚信不移。这不是直辖后的文化自大,而是遵循“实史求是”的原则准确对待重庆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依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建设重庆新文化的需要。可惜的是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文化家底不够厚,其实是我们现时的努力离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令人高兴的是直辖之初,笔者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的文化建设远期目标,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规划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重庆影像志》丛书的出版,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可敬之事。

后记

2006年8月,重庆正值酷暑,我接到《老重庆影像志——老风尚》一书的编撰任务,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写作耿直、刚烈、热情似火的重庆人,似乎更容易进人状态。

触摸历史的痕迹,聆听历史的声音,我被带入那段让重庆声名远播的烽火岁月,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文化旅行。本书撩开历史的面纱,再现“陪都”市民的生存状态,反映老重庆的民俗风貌和时尚潮流,展示了山城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由于写作时间仓促及能力所限,本书还存在许多不足,敬请方家指正。

杨星映教授对本书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风尚/老重庆影像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65225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3103888
中图分类号 K297.19-6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5
19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