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经济学家论道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是一本通俗的经济读物,是连通经济学理论的桥梁,是解读经济社会本质的书。作者盛洪,以其大师的风范,随笔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网络经济的思考,经济时事的本质,制度之疾,政治经济学的故事及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相信,每一个关心现实经济生活的读者都会喜欢本书的。

内容推荐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汇集了作者盛洪近几年来所写的一系列经济学随笔,《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共分五大部分:怎样激发心灵,天听自我民听,宏观量与微观气象,医治制度之疾,为天地立心。文章多涉及现实中国的经济问题,及至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目录

一 怎样激发心灵?

 我们正处在一个战略性转折的历史关头吗?/2

 人手的分工与人脑的分工/5

 知识的光芒/7

 宽容为什么有力量?/10

 是什么使人变成巨人?/12

 怎样激发心灵?/14

 英特尔的成功与运行中的机构/16

 主流意识形态与互联网管制/18

 谁来许可“许可制度”?/20

二 天听自我民昕

 重演联通故事/24

 功夫在诗外/27

 天听自我民听/30

 骰子与效率/33

 让价格弹性和规模经济起作用/36

 评价创造性/38

 海尔和格兰仕:经典模式之比较/42

 理解公司制度/57

三 宏观变量与微观气象

 做大乘数/62

 中国经济可望回升/65

 WTO效应:未来对现在的影响/67

 我们怎样赢得WTO带来的竞争?/69

 一年之计在于春/71

 公平的宏观结果/73

 既持续扩张,又兼顾公平/75

 宏观变量与微观气象/77

 恐怖的经济影响/88

 6000万对13亿/90

 论特殊的货币政策/92

 开拓市场经济的“边疆”/96

四 医治制度之疾

 该到了为“盲流”一词羞愧的时候了/102

 不公正不仅会杀人,还会杀社会/104

 不成文的合约/107

 在制服和公车符号的背后/109

 怎样保护绿色?/112

 中山陵程序/114

 医治制度之疾/116

 修宪的意义/118

 让宪法起作用/120

 最沉重的负担/123

 女为查己者容/126

 走向流动社会/128

 只有自律,才能自由/130

 走向超越功利的社会/132

 让信用成为政府的政绩纪念碑/135

 平等与平均数/138

 都江堰:一个凝固的制度/141

 让农民自己代表自己/146

 学会道歉/149

 高考制度与“二十一点儿”规则/152

五 为天地立心

 交易的含义/156

 能避免下一次吗?/162

 “读书声”与“天下事”/166

 从超越生死到道德教化/168

 为天地立心/171

 英国的“自由贸易”:一个划时代的谎言/178

 读激发想象力的书/186

 最好的纪念/201

 隔次报复/204

六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

 不要将学术讨论意识形态化/208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209

 《产经通讯》卷首语/220

 《天下论丛》总序/222

 现代化就是现代人的创造力/225

试读章节

我们正处在一个战略性转折的历史关头吗?

道格拉斯·诺斯教授是以他的新经济史理论获得诺贝尔奖的。谈论经济史,他应该是个权威。据他的看法,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经历了两次经济革命。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通常被称为“工业革命”。然而,这样一个深刻的经济革命,诺斯教授指出,在当时几乎无人察觉。甚至亚当·斯密也未能正确地预言它。只有一个人,即恩格斯,在其1844年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意识到了这场革命。而“工业革命”一词,只有到了19世纪末,由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首先使用,才开始流行。

恩格斯对历史的敏锐应在意料之中。他与马克思一样,都有很长远的历史视野和很强的历史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很注重从交往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互动中理解历史的变迁。他们的理论对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至我们在翻看诺斯教授对历史尤其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阐述时,往往觉得与马恩有相似之处。用这样的研究角度去透视历史,我们会更容易把握要点,即在一场工业革命,或生产方式的革命之前,必定有着明显的征兆。这个征兆按照诺斯教授的说法,就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扩大如何影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呢?可以用亚当·斯密的一句话来解释,即“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一旦市场规模扩大了,分工和专业化就会发展。因为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有赖于生产规模的增长,而生产规模受制于需求规模。现代工业化的核心机密就是专业化和大规模生产。

那么,进一步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呢?简单地说,是交易费用的降低。市场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地方,当交易费用过高时,人们就不愿进行交易,市场就不会很大;交易费用下降了,人们就更倾向于通过交易获得产品,而不愿自己生产,于是市场就会扩张。导致交易费用降低的因素,一为技术的,一为制度的。这两种因素常常交替出现、互相促进。从18世纪到19世纪,与交易相关的技术在迅速变革,如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改进;与此同时,现代民族国家在崛起,商业组织在改进,现代金融体系在形成,法律制度在统一,这些都是产生降低交易费用影响的制度变革。由于这一系列的变革,在西方,市场从分裂的小邦国的范围,逐步扩展到民族国家,以致最后扩展到了整个世界。

用这样的理论反观今天,我们发现有许多与上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类似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征兆,就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出现。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各种信息形式,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等等,都变成数字信号,而因特网则可以几乎在瞬间将这些信号传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那里有一台可以接收和转换这些信号的终端。这一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得交易费用又一次大幅度地降低。根据历史和上述逻辑,我们很自然会想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那就是:市场规模的更进一步地扩大。这种扩大显然已经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它挖掘出了人们在过去由于交易费用过高而放弃的需求,它使人们更为多样化的偏好得到满足,它也在突破过去人为地造成的贸易壁垒。很自然,市场范围的新的扩大,又会引起新的一轮生产方式的变革。由于最为受惠于因特网的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有关知识的“生产”将首先发生变化。既有可能更为专业化,也有可能更为综合。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将会整合和改造这次信息技术革命之前的所有“传统产业”,就如同当初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方式对在那时之前的所有传统产业的整合与改造一样。到今天,甚至餐饮(如麦当劳)与教育这样的领域,也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

实际上,在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初具雏形。那些大型跨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已经在进行新的一轮专业化改组;金融业使用信息技术创造着新的经营方式;微软公司每月从因特网上汲取上万件用户丰富而及时的批评,这些批评恰是改进软件产品的宝贵信息;同样借助于因特网开展直接销售战略的戴尔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反过来,这种销售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生产方式,所谓“虚拟纵向一体化”已经脱颖而出;而在底特律,这个上一次工业革命的极致,已经开始用信息技术改造销售和生产方式,在同一条组装流水线的出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和规格的汽车。IT(信息技术)在逐步改变所有产业的面貌。

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上一次工业化也带来了旧秩序的瓦解,传统均衡的破坏,人与人冲突的加剧。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在工业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发生了改变中国近代命运的鸦片战争。这说明工业革命不仅是自由的市场竞争,它的过程也充满了血腥和残酷。今天因特网展现给我们的世界,就像一个新大陆。如同当初欧洲人面对美洲新大陆一样,也在开始一个新的“淘金时代”。不仅会有新式商人,也会有新式海盗,既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也会出现新的掠夺方式。在历史性的转折关头走在前面的未必心地卑鄙,但落在后面的却似乎注定要挨打。当上一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中国刚刚度过传统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值得庆幸的是,如果我们今天意识到了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的重要性,离比尔·盖茨开始对因特网有所醒悟的时间只差四年。P2-4

序言

庄子说,在永恒面前,时间长点儿还是短点儿是没有意义的(“证□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跛,知时无止。”)。然而庄子这句话几乎是永恒的。那是两千多年前说的话。想一想两千多年以后,今天我们说的话,还有谁能记得?

今天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扑面而来。我们似乎应接不暇。但是,哪些信息是新的?黑格尔说,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展现。管子说,德者,得也。所谓道德,是对弥漫于宇宙的信息中包含的天道(绝对精神)启示的领悟。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愿望就是“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之所以能“立”,就是这些言论、功绩与道德能够长久,也惟其包含了天道才能长久。符合天道,就会使社会繁荣和永存;个人这个“小我”,如胡适所说,就会因社会这个“大我”的永存而不朽。

经济学家所立之言即是所论之道,是天道在社会中的显现。经济学理论是沿着试错的、经验的和归纳的路径形成的。这种方法就如朱熹所说之“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理在其中。事物只是理的外在形式,变幻多端,可旧可新,但理不变。反过来,理一分殊,月映万川。

这套书,既有前些年写作并结集发表了的文章,也有即将发表的新的文章。在永恒面前,它们没有新旧之分。只要从已经过去的、或当下的、或未来的事件中窥探出绝对精神的片断,就有长久保存的价值。

追求永恒的价值,发表那些道破天机的道德文章,就是本套丛书的宗旨。

盛洪

2011年5月19日于森林大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经济学家论道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盛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9407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0.2-5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