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疫论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人,约生活于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著名温病学家。《温疫论》是吴氏针对当时江南疫病流行,传染严重,死亡不计其数,而医家拘泥仲景温热之法,收效甚微的实际情况,以自己毕生之心得,精心撰著而成的。

本次点校,几经比较,最后选定康熙二十四年(1685)张以增校订葆真堂刻本(简称“张本”)为底本,以康熙四十八年(1709)刘方舟校梓积秀堂藏版(简称“刘本”)为主校本,以康熙三十年(1691)石楷等参校的金陵长庆堂刻本(简称“石本”)及康熙五十四年(1715)许永康校阅的会德堂刻本(简称“许本”)为参校本,同时还参考了郑重光《温疫论补注》(简称“郑本”)。

内容推荐

《温疫论》为明代医家吴有性撰著,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书成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50篇,论述原病、温疫初起、传变不常、发斑等;下卷37篇,述及杂气、蛔厥等病症。作者汇萃前人对疫病的论述,结合自己毕生治疗温疫病心得和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温疫的病因、发病条件、传染方式、病变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法方药等。书中首创温疫病因学说,揭示出“邪从口鼻而入”的侵袭途径,明晰温疫与伤寒之区别,总结创新出温疫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温疫论》立论明确,观点鲜明,切合临床实际,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外感热病学重要的参考著作。

目录

卷上

 原病

 温疫初起

 传变不常

 急证急攻

 表里分传

 热邪散漫

 内壅不汗

 下后脉浮

 下后脉复沉

 邪气复聚

 下后身反热

 下后脉反数

 因证数攻

 病愈结存

 下格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蓄血

 发黄

 邪在胸膈

 辨明伤寒时疫

 发斑战汗合论

 战汗

 自汗

 盗汗

 狂汗

 发斑

 数下亡阴

 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下后间服缓剂

 下后反痞

 下后反呕

 夺液无汗

 补泻兼施

 药烦

 停药

 虚烦似狂

 神虚谵语

 夺气不语

 老少异治论

 妄投破气药论

 妄投补剂论

 妄投寒凉药论

 大便

 小便

 前后虚实

 脉厥

 脉证不应

 体厥

 乘除

卷下

 杂气论

 论气盛衰

 论气所伤不同

 蛔厥

 呃逆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论食

 论饮

 损复

 标本

 行邪伏邪之别

 应下诸证

 应补诸证

 论阴证世间罕有

 论阳证似阴

 舍病治药

 舍病治弊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肢体浮肿

 服寒剂反热

 知

 四损不可正治

 劳复、食复、自复

 感冒兼疫

 疟疫兼证

 温疟

 疫痢兼证

 妇人时疫

 妊娠时疫

 小儿时疫

 主客交

 调理法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正名

 伤寒例正误

 诸家温疫正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疫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吴有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34183
开本 32开
页数 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0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54.3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5
出版地 天津
184
128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