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同名系列节目《鲜为人知的杨家将》的文字版。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专门从历史角度解读杨家将的著作。梅毅的这本《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首次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和多幅历史图片,还原传奇背后杨家将英雄人物的壮烈人生。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千百年来,戏剧小说,评书演义,杨家将的故事,为什么能一直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翻开史书,还原历史,复活英雄,杨家将的历史,会有哪些细节比文艺作品还要扑朔迷离、撼人心魄?

这是一群令人钦佩的旷世英雄。戏里戏外,一门忠烈,国人偶像,杨家将的荣光下,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血泪人生?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首次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和多幅历史图片,还原传奇背后杨家将英雄人物的壮烈人生。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由梅毅所著。

目录

引子 乱世尽显英雄胆

第一章 威震朔方“杨无敌”

第二章 英雄梦断陈家谷

第三章 千古奇冤说潘美

第四章 威震“三关”杨六郎

第五章 将门出将皆英雄

第六章 “杨门女将”真亦幻

附录

试读章节

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虽然杨业在文学作品是以宋朝大将忠臣的面目出现,但真实历史上,他“无敌”之名,主要是和宋朝血战所得。甚至,在一次战役中,他挺刀直扑,差点要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性命。

为了能够清晰、正确评价杨业前半生的功过问题,我们有必要简单讲讲北汉政权在当时的情况。郭威杀后汉隐帝建立后周之后,刘崇在太原“建国”,地方小得可怜,大概只能控制山西晋中等地。本来,河东十二州之地,在盛唐时有近三十万户人民。到了北汉时代,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刘崇不得不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为了讨好契丹人,要每每奉上大笔财物。钱从哪里来?就只能滥征赋税,致使人民被迫逃亡。所以,到北汉灭亡时,在籍户数只有三万多,仅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如此小小北汉割据政权,对外向契丹皇帝称侄,对内残酷剥削人民。它的腐朽性与反动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北汉这个政权,对外依附契丹,一直和后周及后来的北宋政权相对抗。刘崇建国后一直不死心,曾多次联合契丹人对后周进攻。(契丹在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后又复称“契丹”。)刘崇称帝当年,就和辽兵五万联军,向后周进攻;后周郭威刚死,他更是立刻与辽军连兵,想趁郭威刚死后周内部不稳的时候取胜。结果,高平之战,契丹军队袖手旁观,老刘崇被年青的周世宗柴荣打得大败,几乎是单人独骑逃回太原。刘崇逃回后,又急又气,不久病死,其子刘钧继位,拜辽帝为“父皇帝”,依旧与后周为敌。

北汉的第二任皇帝刘钧在位时期,中原变成了赵宋的天下,辽国和宋国开始试探性进行友好接触,为此刘钧和辽国闹得关系很僵。辽国不仅常常向北汉逼贡,还时常在边境驱略居民,甚至俘虏北汉军人,以至于在北汉第二代皇帝刘钧当政的十二年间,双方关系非常紧张。所以,北汉政权虽然依存于契丹,也和契丹辽国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熟悉五代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契丹君王是非常贪得无厌的,石敬瑭的后晋就是典型“范例”——虽然这个儿皇帝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但石敬瑭一死,骨灰未寒,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就找借口出兵攻入开封,灭掉了后晋。所以,对待北汉这个蕞尔小邦,契丹肯定也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杨业在北汉时就曾说过:“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吾国!”

在北汉和中原王朝后周相互敌对攻伐时期,杨业肯定是站在刘崇父子北汉的一方。他当时的具体表现,一直缺乏历史文字记载。他是否率领过北汉军队和契丹军队一起攻打后周,我们也没有看到类似记述。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的杨业,虽然心中痛恨契丹人,但他不可能有机会和同属一个阵营的辽军有过什么特别激烈的大规模对抗。

而中原这边,王朝由后周变成了宋朝,杨业的名字,开始越来越“闪亮”。北宋政权建立后,曾先后几次向太原开进,企图灭掉北汉。北宋的统一战争,显然具有进步意义。而北汉的反抗,属于典型的割据政权负隅顽抗。在此期间,杨业本人正是北汉抵抗宋军的最主要将领之一。

从以下史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杨业和宋朝打仗是多么积极:

公元968年,宋将李继勋率军攻北汉。北汉一边向辽国求救,一边派杨业(当时叫“刘继业”)等人,领兵坚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但结果宋军大胜,直抵太原城下,杨业败走;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进围太原城。这时,杨业更是胆大不要命,率突骑数万进犯宋太祖御营,如果不是宋朝大将党进挺身而出,赵匡胤几乎被杨业打死或者生擒。结果呢,宋军奋勇救主,杨业最后大败,逃匿壕中得生,差点送了性命。接着,杨业想突围出太原,自选精兵干人突击。但由于战马受伤,杨业突围失败。这次宋太祖亲征,由于辽国声援北汉,宋军又闹瘟疫,攻城不利,最终无功而还;几年后,975年,杨业受命,率领北汉军队主动进攻洪洞,被宋将击败,此战宋军斩首干余,获马数百。  可见,杨业和宋朝打仗,虽然英勇,但多次败于宋军。特别有趣的是,如果细读《宋史》,一方面是卷二七二宣扬忠臣杨业的本传事迹,一方面在杨业同卷附传中的《荆嗣传》里,竟然出现这样的句子:贼将杨业扼桥路,[荆]嗣与众转战,贼退逾桥,杀(杨]业所部兵干计……

种种迹象表明,杨业当时确实是宋朝的劲敌。他前半生的“无敌”称号,显然在当时来源于对宋朝的抵抗。不过,他当时是“刘无敌”,还不是“杨无敌”。P24-26

序言

从2010年春天开始,我,一直在网络虚拟中行走的“赫连勃勃大王”,开始以我本名梅毅进入央视《百家讲坛》录制节目。至今,已经录制完毕《杨家将》六集已经开播,近期我还录制了《隋唐英雄志》近二十集,大概明年陆续开播。可能有人会问:你,赫连勃勃大王,一个网络历史写手,虽然早在2003年就在网上写史,虽然在坊间享有“当代中国互联网网上写史第一人”的荣称,但何德何能,最后竟然能跻身教师学者专有的央视《百家讲坛》呢?

所有的“果”,肯定都有“因”!

互联网上书写历史,自然我“辈份”很高,很早一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赢得热血青年一片喝彩之声,而我有关泱泱南北朝历史的《华丽血时代》,最早上网读史的网民们,多记忆犹新。但是,出于一向低调作人的风格,我和电视打交道寥寥,最早还是在三年前凤凰卫视一个有关《曾国藩》的节目中作访谈嘉宾,这次凤凰卫视摄录体验,使得我一度对电视录像非常抵触——大家想想,深圳夏日炎炎,惶惶然待宰羔羊一样,进入到一个密闭的、吸音的酒店黑屋子,大灯小灯照着,脑子一团粥,脸上一团笑,还要展现出好似生命中最后一刻所要呈现的那种大智大勇的笑意,在被光速激动得亢奋的情绪下,努力做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样子,坐在那里大谈特讲。这,对于懒散已惯的我确实是不小的精神考验。更可怕的是,当时凤凰卫视摄影师所用大灯泡功率奇大,烤得我满脸冒油,喉咙生烟……但恰恰此苦为因,凤凰卫视“赫连勃勃大王”大脸一露,使得央视十频道的导演也逐渐注意到我。或许是因为我相对纯正的普通话,或许是我的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吸引注意力,我有幸在2009年年底获邀拍摄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一套历史揭密节目,当时我是以“赫连勃勃”这个名义出现。此套节目在2010年春节期间播出,收视率很高。也正是由于拍摄此套节目,《百家讲坛》编导“顺藤摸瓜”,最终能够找到我。

当时,《百家讲坛》的领导、制片人、副制片人和责编,确实都对我很感兴趣,他们也一直关注我在坊间出版的数本大部头断代史作品。但谈及让我上《百家讲坛》,也都有些犹疑——第一,作为“赫连勃勃大王”,我是否有过硬的资格在央视讲课?第二,我长年从事专业金融证券工作,是否有大众讲课经验?恰好,第一个“资格问题”很快就不成问题,虽然我的“赫连勃勃大王”的笔名网络气息严重,但是我绝对不是那种泡沫意义上的“网络作家”,而是作家进入网络——因为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拥有过硬的正高职称;至于第二个讲课的问题,央视同仁开始面试我的时候还觉得我不错,毕竟言语表达非常清晰,但真正是骡子是马,一定要拉出来试一试——也就是说,一定要过央视“试讲”这一关才能上讲坛。《百家讲坛》一直严把质量关,因为涉及电视观众的视听接受,一个人写得再好,没有讲课口才也不能登台去讲。还好,依仗着我多年来作英语同声翻译练就的不怯场和天津人特有的口才,我的初次试讲最终通过了负责审片的央视同仁一致认可。旧事如新,回忆今年春天我在《百家讲坛》演播大厅踏上讲台开始试讲那一瞬间,面对数台巨大的摄像机和台下那么多现场观众,我非常清楚记得:当时,自己心头老鹿狂跳不已,大有出喉之感……

近一年以来,我对《百家讲坛》的感受和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苦、辣、甘、甜!先说苦、辣。从春到冬,2010年这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每个月到要从深圳飞到北京录制节目,确实疲劳,确实辛苦。我本来是天津人,但在南方生活了近二十年,每每回到北方,对于干燥的气候反而极其不适应。北京呆多几天,不是皮肤搔痒就是感冒,每次录制节目后都会小病一场。特别是十月中旬那次,深圳上飞机的时候31度,抵达北京时地面温度7度,温差巨大使得我一下子得上重感冒,勾起偏头痛痼疾,几乎头痛欲裂。但为了保质保量录制节目,为了不辜负编导们对我的信任,为了把我理想中的英雄主义向广大观众传授,我还是咬牙硬挺过来……至于在写作方面,我也通过《百家讲坛》的录制取得了飞跃式的提高——央视《百家讲坛》的演讲稿和平素我撰写的那种天马行空式“历史大散文”写作完全不同。坊间出版商大多知道我这位“赫连勃勃大王”平时都特拽,从来不修改稿件,也不让出版商修改稿件,大有老舍先生“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风范。但真正在电视上演讲的稿子,那就和平时写东西其实完全不一样,我平素最喜欢卖弄炫耀的“旁征博引”和发散性思维其实完全不符合电视观众的习惯。怎么办?为此,《百家讲坛》制片人、副制片人、编导几位同仁尽职尽责,几乎可称上是手把手地教我熟悉电视规律,教我掌握观众视听心理,而且帮助我细抠史实,帮助我不断丰富故事内容,力争在做到保证史实正确、史料处处有来历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以故事性吸引观众注意力。深受央视这些同仁敬业态度感动,当是时也,我也不好再拽,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最物质”的南方城市深圳,我确实花费不少心力修改演讲稿。为此,我每集每稿的修改次数都在6、7次之上,最多的一稿修改多达12次,六集《揭密杨家将》演讲稿不到10万字,原稿写了50万字有多,差点把我自己改得精神崩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个字的含义,通过《百家讲坛》的锻炼,我才深刻意识到其中真正的内涵。迄今为止,从刚刚开始录制节目时约8000字一集的内容我要一周时间准备,到如今一个小时默读一遍就基本可以成竹在胸面对观众演讲,其中的飞跃式进步与甘苦,只有《百家讲坛》几位同仁以及我本人深知内情。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历练真是何处不在啊……

再说甘、甜。由于我一直不是靠写作吃饭的职业作家,从前我给自己曾经定下一个约束:不写剧本,不写演讲稿。因为,囿于成见,我总觉得写剧本和演讲稿会对我的文学写作产生副作用,会坏掉我纯文学写作的感觉。但如今细细思忖,通过《百家讲坛》演讲稿的撰写,我最终发现,由于《百家讲坛》讲述需要不断为观众留扣子、留悬念,其中写作规律和纯文学写作大有共通之处,其实对于我历史小说等文学创造反而是有益而无害,反而最终能够丰富我的文学创作手法。对此“甘甜”的结果,确实也在我意料之外。而且,我是个非常重友情的人,我的每次努力,都和我深圳身边朋友的鼓励、激励甚至是怀疑都分不开。要知道,我所在单位金融专业的博士、硕士成堆,亲近朋友各个都是个中翘楚的专业人才,恰恰是他们的鼓励,甚至是泼冷水式的“怀疑”,最终激发了我持久不懈的毅力。来《百家讲坛》之前,好友文华等人曾经劝我,“你一金融专业人士,写普及通俗类历史这么有名,又有‘一级作家’的衔头,天津人那种‘玩嘛有嘛’境界已经差不多了,不要得便宜卖乖,再“捞过界”去上什么电视啦。要知道,电视屏幕会无限放大你的缺点,观众和专家都有雪亮的眼睛,上电视授业解惑当老师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就玩漏了!”此语一激,也让“大王”我恶从胆生,怒从心起,拍案攮袂,虽然锦衣玉食近二十年,也开始头梁锥骨下定决心,非要做出个样子给这几位朋友看看,让他们知道我梅毅的“毅”字不是白叫的。

当然,年至不惑,名利之心其实早已淡然,而我之所以不离不弃、坚忍坚持登堂《百家讲坛》的原因,最隐秘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个人私情——我讲杨家将,也是对我祖母的一种报答。我生下四个月,就开始被我祖母抚养,由祖母养育成人。而我祖母出身天津大家族,一直就是个戏迷和评书迷,因此我从小就是在《杨家将》、《杨门女将》的这些戏剧、评书耳濡目染中长成的,无形之中自幼得到纯正无邪的爱国主义熏陶。而我祖母呢,在我18岁那年,也就是我刚刚考上大学那年,她身患重病,撒手尘寰。当时,她已经得知我考上大学,看到了我大学入学录取通知书,于是我祖母安详逝去。(当时考上大学和现在考上大学的意义完全不同,当时上大学意味着人生的改变,现在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的开始)得知爱孙能够有出息,我祖母走得非常安宁、安静。但对于我来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哀哀祖母,育我辛劳!多少年来,我总觉得自己对祖母有所亏欠,总想能做些事情让她老人家高兴一下。如今,能够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杨家将》,不仅能够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其实也间接完成了一种我对我祖母这种孝顺之情,我忠心希望能使我的祖母在天之灵得到一种慰藉……

如今,在央视《百家讲坛》同仁的悉心护持和严厉督责下,在坚持不懈的恒心鼓舞下,在信念的激励下,我终于能够站在讲坛上慷慨激昂宣讲我最心醉神迷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依稀之余,耳边回荡歌声——“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

是为序

2011年2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48084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4.0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6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