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飞编著的《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是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广泛采纳其研究成果(如《校补汉晋春秋》原书卷二为“三国时期”,现采用柯美成《(汉晋春秋>通释》将卷二改为“蜀汉(附魏、吴)时期”),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摸索、探讨,以“抛砖引玉”。《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图书 | 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余鹏飞编著的《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是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广泛采纳其研究成果(如《校补汉晋春秋》原书卷二为“三国时期”,现采用柯美成《(汉晋春秋>通释》将卷二改为“蜀汉(附魏、吴)时期”),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摸索、探讨,以“抛砖引玉”。《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习凿齿及其撰写《汉晋春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习凿齿成长之路 一 习凿齿家世 二 习凿齿初任官职 三 习凿齿被贬 四 习凿齿的晚年 第二节 桓温的出身与性格 一 桓温的身世 二 桓温性格与品行 第三节习凿齿为“裁抑桓温”撰写史书 第二章 《汉晋春秋》内容剖析 第一节 补充三国新材料 一 诸葛亮、刘备散论 二 曹操评议 三 司马氏与曹氏集团争权刍议 四 蜀汉亡因探析 五 司马氏政治品质、军事才能评析 第二节 社会关系处置原则 一 臣忠君 二 顾大局,不计恩怨 三 讲义气、重人性 四 儒学为评人和事的依据 第三节 记述朝廷礼俗、内斗、地方建置变化及其他 一 朝廷礼制习俗 二 宫廷与朝廷内部争斗 三 地方行政建置变化及其他 第四节 记述形式多样 一 谶纬预言 二 逸事、灾害、书信 三 多样化 第三章 论《汉晋春秋》的史学价值 一 秉笔直书成信史 二 确认新正统史观 三 选材、语言、评议均创新路 附录 《校补汉晋春秋》 第一卷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 第二卷 蜀汉(附魏、吴)时期(公元221—264年) 第三卷 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习凿齿与汉晋春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鹏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60774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2013141994 |
中图分类号 | K234.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