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缺少一种面对新事物的思考和行动方法,更缺少将自己的行动提炼成可发表、可交流的话语体系,而缺少这种思考和行动的方法制约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洞察力和控制力,进而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其实就是希望给教师们提供一种面对新事物的思考逻辑和可能的提炼路径,促使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不断的“行动—改进—再行动—再改进”,从不做走向做,从不加思考随意地做走向边学边做,边反思边做,边做边提炼,将实践转化成可供交流、探讨的文本。本书由张肇丰、李丽桦主编。
图书 | 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长三角教育科研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教师缺少一种面对新事物的思考和行动方法,更缺少将自己的行动提炼成可发表、可交流的话语体系,而缺少这种思考和行动的方法制约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洞察力和控制力,进而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其实就是希望给教师们提供一种面对新事物的思考逻辑和可能的提炼路径,促使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不断的“行动—改进—再行动—再改进”,从不做走向做,从不加思考随意地做走向边学边做,边反思边做,边做边提炼,将实践转化成可供交流、探讨的文本。本书由张肇丰、李丽桦主编。 目录 新观念,好实践——教师研究的行动与提炼 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出发 1.从测评差异看教学目标的达成 2.追回丢失的“0” 3.“诺曼底号”的动态生成 4.《富饶的西沙群岛》同课异构分析 5.小小曲线,彰显过程性评价的价值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6.RAP,说唱引爆英语学习热情 7.让假期作业不再成为“鸡肋” 8.由“墙”说起 9.牵一点而动全文 10.一课三探“确定位置” 给学生一张打鱼的网 11.读懂数学这门语言 12.三思而学 13.当“猜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14.经历曼妙的“数学”之旅 15.在“找茬”中学语文 以学定教生成一堂好课 16.拨开迷雾见青天 17.预习,激发思维的火花 18.解读“相异构想” 19.教案预设被打乱了…… 20.剪掉心中无形的辫子 21.班本教学:另一种因材施教 在互动和合作中教与学 22.生命科学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3.孩子不会问怎么办? 24.该放手时则放手真真切切教语文 25.《收集东收集西》的师幼问答循环 营造挑战性的探究课堂 26.“捣”了三次糨糊 27.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8.洗衣服的学问 29.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30.龙井茶香飘四方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长三角教育科研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肇丰//李丽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900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8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2.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