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游(中短篇小说集2011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策划,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

《少年游》为该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甫跃辉的十一部中短篇小说,包括:《红马》、《初岁》、《白雨》、《巨象》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内容推荐

甫跃辉让我们看到农舍里升起的炊烟,听到了男女老少没有拘束的大呼小叫,看到了情仇并存的人与人的感情。这些大多是一时一地人们最基本、最常态的生活反映,是生死爱恨的基本形态的表现,而他是带着理解、同情的笔调去写的。

甫跃辉以自己的方式,遵从自己的感受、感情和记忆,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念和对生活的理解,寻找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要素:沟通。并探讨这种不可沟通与不可逾越造成的悲剧与悲哀。

《少年游》为甫跃辉的中短篇小说集。

《少年游》主要收录了《红马》、《初岁》、《白雨》、《白雪红灯笼》、《走失在秋天的夜晚》等作品,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目录

总序:

序:让心灵在人间烟火中互相沟通

红马

雀跃

街市

初岁

守候

白雨

白雪红灯笼

走失在秋天的夜晚

巨象

少年游

鱼王

试读章节

爷爷在杏树下磨割草的镰刀。镰刀有我的手臂那么长,弯弯的刃口发白发亮,看一眼都感到脚底发凉,头皮发麻。平时镰刀就挂在老杏树上。我好几次壮起胆子,想要伸手试试刃口快到什么程度,爷爷总是很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高高举起镰刀,说:“碰不得!碰不得!”我腻上去,爬树一样爬到爷爷身上,可爷爷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无论我爬多高,那把闪亮的镰刀仍高高在上。

爷爷既不让我看他的镰刀,也不答应带我一起去割草,直到我六岁那年。头天晚上,我几乎和爷爷寸步不离,怕他突然飞走似的。

月亮刚刚升到屋后的枇杷树梢,淡墨般的影子泄在院子当中,随着听不见的风声,轻柔地晃动着。爷爷坐一把小板凳,背靠杏树,弯下身子又直起身子,镰刀在弯成马鞍状的磨刀石上发出粗砺的沙啦声,每响一声,白亮的刀口就在月光中一仄楞,激射出一道小小的闪电。我蹲在爷爷身边,看看爷爷,又看看镰刀,不时地撩起水,洒到刀口上。

“磨快了?”我急切地问。

“晤。”爷爷鼻孔里哼了一声。

沙啦沙啦的声音继续着。我蹲在草地上——院中遍地草根,只要稍微长出一寸半寸,立即被爷爷割了,整个院子平整得赛过我和弟弟新剃的小平头。我和弟弟对此怨言很大,坚硬的草根不止一次戳破过我们的脚,我们更喜欢在长满青草的院子里打个滚儿,可爷爷对我们的抱怨充耳不闻。此时草地冰冷,露水沿着脚脖子爬上来,痒酥酥的,我感到屁股又凉又麻。

“还不快?”我又撩起水,想要洒到刀口上。

爷爷伸手挡住我的手。

我以为磨好了,兴奋地耸起身子。可沙啦沙啦的声音仍旧不紧不慢地继续着。爷爷一句话不说,嗯一声都没有。又过了好一会儿,爷爷才举起镰刀,对着淡淡的月光,眯缝起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瞄着刀口。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儿。

“好了?!”

“还差一点儿。”

爷爷又弯下腰,惜墨如金地蘸了一点水,用指尖温柔地、均匀地抹在刀口,温软的沙沙声从磨刀石和刀口之间飘出来。之前还听得见爷爷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这时候,爷爷静得和磨刀石差不多,粗大的喉结一上一下,一张小小的脸在月光下平静安详,严肃幽深。我感到胸口的心脏激动得像一只跳进了油锅的小老鼠般吱吱乱叫,我努力压抑着快要冲口而出的声音,眼睛一眨不眨,慌慌张张地看一眼爷爷,又看一眼刀口。刀口仿佛一道温暖的目光,和爷爷冷冷的目光对上了。我莫名地感到夜更加静了,听得见树影在院中窸窸窣窣走动。

“好了。”爷爷轻描淡写地说。

我胸中咚一声响,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我注视着月光下的镰刀口,恍如注视着一道凝固的小小的闪电,伸出的手指久久停留在半空。

晚上突然下起大雨。先是闪电突然照亮了窗玻璃,窗户好似一张露出光闪闪的牙齿的大嘴,接着,沉闷的雷声从南边的天上滚过来,在屋顶上炸响,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听见无数雨点齐齐砸在屋顶。

第二天一早,没等母亲喊我,我已经起床了。我数着雨点过了一夜。

爷爷屋前的灯还没亮,我摸黑走过去,猛然吓了一跳,爷爷寂寂地坐在一把小板凳上,手里拿着烟斗,烟斗里没火。

“爷爷!”

“嗯。”

“下雨了。”

爷爷不答话,掏出火柴,摸索着擦了一根,呲——火柴头好比一朵突然开放的喇叭花,散发出刺鼻的火药味。爷爷严肃的脸在火光中浮现,又迅速沉入黑暗之中。烟斗一亮一亮,爷爷的脸如水中的葫芦,一起一伏。微弱的火光中,我注意到爷爷披了一件黑色的雨衣。

“下雨了,”爷爷抽完两口烟,“还去?”

“去!”我差点儿蹦起来,一夜的担心瞬间没了。我感到爷爷在黑暗中朝我点了点头,我感到爷爷看着我的目光无比慈祥。

“喏!”爷爷递给我一件东西,又抽了一口烟,他的脸又在红红的烟火中浮上来,离我很近。我接到手里,知道是一件雨衣。

我披好雨衣,正要背上爷爷特意为我准备的小背篓,吱呀一声,父亲打开了房门。爷爷和我站在黑暗中望着父亲,父亲知道我们望着他,他仍慢条斯理地穿着衣服,一只手伸进袖口,抻直了,又一只手伸进袖口,抻直了,穿好衣服,父亲又连连打了三个哈欠,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嘴巴。我心急如焚,巴不得立即冲进雨里,爷爷的一只大手伸过来,按住了我的肩膀,一大股暖暖的气流缓缓注入我的身子,我浑身一抖,心里暖洋洋的。父亲终于打完哈欠,挪开手,望望院中哗哗的雨声。

“这么大雨!你们爷孙俩还去?”

“去!”我急忙说,“昨晚说好的,你和妈也答应了。你们不要反悔!”

父亲不理会我,又抬起手罩住了嘴,眼泪汪汪地看着爷爷,絮絮叨叨、囫囵不清地说:“这么大雨,等等再去嘛。小光芝麻大个人,哪受得住这么大雨,淋一身雨回来,不病个十天半个月才怪。再说,爹也不是以前的年纪了。”

我看看父亲,又看看爷爷,刚要开口,被父亲一挥手,严厉地制止了。我再不敢说话,只好急切地拽住爷爷的一只大手,可爷爷一句话不说。父亲打开堂屋,搬了两把椅子出来。

“坐吧,爹!”父亲说。

爷爷一动不动。父亲站在椅子边,又热热地说:

“坐啊,爹!我们父子好长时间没好好说说话了。”

爷爷拣一把椅子坐了。

我抓着爷爷的手不放,心中积了一片冰凉的雨水。P1-4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游(中短篇小说集2011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甫跃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1071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