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犁往事/时代诗文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青春期的成长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思想成熟过程。

《伊犁往事》是新疆作家郭文涟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内容大多反映伊犁州府——伊宁城的变化沧桑和风土人情,作者将新疆的辽阔壮美和伊犁人的朴实勇敢化成的优美文字诉注笔端,既包含隽永诗意,又不乏深沉情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内容推荐

《伊犁往事》是新疆著名散文家郭文涟的一部关于反映伊犁风土人情的散文合集,曾多数发表在《伊犁晚报》上。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作者将伊犁的辽阔壮美和伊犁人的朴实勇敢化成笔下的优美文字,涓涓流淌,隽永诗意,情感深沉,富有张力。

《伊犁往事》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发行。

目录

序言:轻松惬意的历史性的散步(严伟)/001

自序:沉浸在往事里回忆写作(郭文涟)/004

小巷风情录

1968年冬天的那场大雪/003

记忆中的河流/007

曾记否,那白杨树深处的城/011

大杂院里的孩子们/015

我家居住过的老房子/019

童年时的伙伴——苏江/023

蓝天里鸽哨铃铃/027

巷子里的俄罗斯人/031

小人书摊/035

小巷风情录/039

夜色茫茫/043

飞机场路旁的游泳池/047

岁月起落里的歌声/051

寒鸦成群/056

失落在记忆里的新华书店/061

夜间排队/066

天上的鸟啊地上的树

父亲心曲/073

鞋的回忆/077

我的伊犁河/080

家属队/085

天上的鸟啊地上的树/089

拉手风琴的老人/094

照相馆/099

鸟儿落脚的地方/104

街头上的叫卖声/109

看老电影/115

自行车/122

离开伊犁/128

远逝的牧歌

榆树沟/133

荒村听雨/137

阿勒泰草原上的陨石/141

萨孜草原/145

野核桃沟/149

感受塔里木/153

塔勒奇达坂上的云/157

雪落昭苏/160

远逝的牧歌/165

天山深处那棵苍老的松树/170

那拉提的那个黄昏细雨/174

赛里木湖的传说/178

诗情画意中的赛里木湖/183

唐布拉的雨/192

雪山的长夜/199

忘却.是一种美丽

无名花/207

二姐夫/210

铁木尔·约勒塔西/214

关于雨的记忆/217

戈壁风雪漫漫/221

新疆,我的新疆/226

我的世界下雪了/232

白大爷/237

王德叔叔/242

我的善良的妈妈/247

放不下的克拉玛依/252

忘却,是一种美丽/257

在天山深处,我被两棵树感动着/262

河南岸,那座山冈上又多了一座坟茔/266

岁月风尘里的背影和书信/272

《小白杨》的妈妈——富吉梅老人/278

后记/284

试读章节

1968年冬天的那场大雪

记忆的网络里最早对雪留下印象的是我三四岁的时候。那年我家从克拉玛依搬迁至伊犁,抵达伊宁市的时候已是薄暮霭霭的傍晚了,一家人坐在一辆罩有帆布的大卡车里,我似乎是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熟睡着,父亲忽然将我摇醒:“快看,下雪了!”我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我们的车后紧跟着一辆车,那车放射出的圆柱般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全家,就在这昏黄的灯光中,我看见了缓缓飘动着的雪花,它轻柔如絮,像仙女撒下的玉叶,纷纷扬扬;又似蝶群一般飘飘洒洒,似乎快要落到地面了,又被车辆掀起的风吹起,向上轻扬着,无声地向四周飘去。

父亲说:“好兆头!雪花也在欢迎我们!”父亲诗一样的话语刻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使我自此对雪产生了极为喜爱之情。每逢下雪的时候,总喜欢在雪地里玩耍,或在脚上绑着自制的冰鞋溜冰滑雪,或用水泼出一块冰来打陀螺玩羊拐,或堆雪人打雪仗……然而1968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却使我领略了雪的严酷和危害。

记得那年冬天,天气总是灰蒙蒙不见晴日,时不时便从无尽的苍穹里飘落下雪花来,纷纷扬扬,且一下就是几日不停。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和哥哥随父亲一起清扫院里的积雪,而后爬上房顶用自制的推雪板推扫房顶上的雪。那雪极厚,推几步便如在推一堵墙壁,双手推不动了,便用肚子顶着一步一步向前移。推扫完了,便在妈妈的惊喊声中从房顶上跳到堆积如山的深雪中,双腿深深陷入其中,还嬉笑着拔出腿来滚下“山”。但是几场雪下来,巷子里和院门前堆积的雪真的快如房顶一般高了,使得大杂院里的这家人望不到那家人,只能望着房檐隔墙喊着相互应着。可这雪依然不个不停,有时候怕雪把房顶压塌了,便半夜起来扫雪。飘雪的夜格外宁静,家家户户的炉膛里都燃烧着煤火,暖洋洋的,但是谁都不敢早早入睡迟迟醒来,怕那雪积压甚厚,把房梁压断垮下来。那时候伊宁市居民的房屋大多为土坯垒就,墙壁倒是挺厚,但木制的屋顶垫铺了苇席和厚厚的麦草,又压了沉沉的泥土,而且听说已有许多人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经不住雪压垮塌下来,造成了家毁人亡的事故。

那时候年幼,扫雪中仍忘不了玩耍。抑或是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太多之故,我和哥哥在堆积如城墙一般的雪中,不停地泼洒水,使它坚硬起来,而后用铁锹精雕细琢挖出一座“岗楼,,来,与房屋一般高,人登上去,可观望院里的一切,还挖了“枪眼”和阶梯。为防止他人随意爬上来破坏,又在阶梯间深挖了几个陷阱,谁要是不经我们同意就上来,非吃苦头不可。

果然,一天中午我放学回来,便有人来我家告状,说是她家孩子上“岗楼”掉进陷阱把腿弄伤了。妈妈气得两眼直盯着我,我不服气道:“谁让她上我的‘岗楼’,我还没有找她算账呢!”一句话把那人噎得直翻白眼,气呼呼地走了。而那时,父亲已有半个多月不在家了。长大后提起这事,妈妈说那时爸爸一直在果子沟公路段上和工人们应付雪崩疏导交通,倘若听说我又闯下祸,非收拾我不可。

妈妈的话,使我对1968年冬天的那场大雪敬畏有加。之后,每每途经果子沟时,风景虽然如诗如画,可我的眼前仿佛总是飘着雪花,总是看见纷纷扬扬的雪花里,父亲和一群裹着羊皮大衣,脚穿毡筒鞋的工人在与风雪搏斗,一辆辆笨重如牛的推雪机一边轰隆隆响着,一边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艰难行进着……

二十多年以后,我因为工作关系在一堆资料中看到了这样一些文字:1968年底,天气渐冷,下雪日渐频繁,次年元月15日至24日,伊犁连续九天普降大雪,平原积雪厚达一米,山区达两米至三米。果子沟交通及区内交通阻塞。因防备不及,牲畜无法觅食,造成集体牲畜大批死亡。到年底,牲畜存栏头数由365万头降至230万头。接着1月28日起,寒潮袭来,伊犁河谷出现零下43摄氏度的极端气温。5月,伊犁河暴涨,洪水开始肆虐。P3-5

序言

每个人青春期的成长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思想成熟过程。郭文涟的早期散文写作,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文革”印象的时代烙印,童年的记忆、青春的绝响,在我读来无疑构成了他散文的主要元素。他散文中呈现的沉潜的人性和现实的现状,如同一双有经历的手,擦出了被世俗尘埃遮蔽的辉光,让读者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磨砺和默然,感受到一种沧桑后的温情;他以往事如烟的方式烛照着行进,像一束束光切割着生命的轮回,使借光者刺眼并伴有痛感。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在搜狐博客上读郭文涟散文的,陆陆续续。最初给我的印象,郭文涟是一个坚硬、粗粝的西北汉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定的生活,过去一直被遮蔽的柔肠自然显露了出来;协调的散文语境、淡泊的中年情怀、勤勉的写作心态,让我注意并产生难以忘情的偏爱。岁月在此,历史与现实、往事与梦想、成人与儿童、实情与幻象全被搅拌、粉碎,然后涂抹在了他的散文——一个哈哈镜式的镜子上,让我在消遣中读到起落的歌声,回味一个时代悠远的牧歌,也让我的心情客栈住下了一个历史的散步者。

21世纪的散文创作,在我看来已经转为个人化的抒写、细节的打造、生命的自我呈现,叙事的、口语的,在日常生命中灌注意味与发现意味,我想这样的写作方式已成为大多数创作者的共识。侠骨柔肠是我读郭文涟散文新作的体悟,如同看见他进行了一次轻松惬意的历史性的散步,感知他是一个把人生作为道义担当的人,一个热爱生活并给予别人生活以温情的人。他平民化的散文建立在他对人性和现实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刻关注上,生存的丰富经验、娴熟的创作技艺、悲悯而宽容的性情,以及发自他灵魂深处的拷问,使他的散文回归在大众的群体。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写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作家本身,只有他自身才有力量延续和决定作品价值的取向和存在,这其中包涵了作家具备的素养、才华和文化重荷。我只是想说,读郭文涟的散文,再过20年,我们再回过头来翻读时,我相信依旧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生活的每一天都让我们汲取生命的力量,而其间始终不变的是对理想、信念和美的追求,这也是我读郭文涟散文的体悟。

我这次系统地阅读了郭文涟的散文后发现,他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他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眷恋,使其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温情现实主义味道,而这种味道与我们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里,划开了难以比拟的距离。想起了“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作家不能缺席”这样的话,今天读郭文涟的散文,感觉到他站在新疆这块热土上,不仅没有缺席,他的牧歌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成为经典。往事并不如烟,往事是一份吃不完的点心,这点心里有思想、有情绪、有历史、有生活,也有郭文涟灯下的浓情、男人的怀孕、生命的绽放。

后记

收入在《伊犁往事》里的文章,是我这些年来比较中意的文字。我很想早一点把它成书出版,以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它、喜欢它,并由此喜欢我生活的地方——享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的伊犁。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与安徽文艺出版社合作出这本书,缘于一本书,一本由陕西作家萧迹写的散文集《请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2012年2月的一天,当我在伊宁市斯大林街新华书店里的书架上看到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请珍惜在一起的日子》的时候,我的眼睛亮了。吸引我目光的首先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新颖别致,像精装版本但又不完全是,似普通版本的却又有点精装版本的样子,总之,很让人把玩、欣赏、喜欢。再看看文章,作家萧迹先生把散文写得很生活化,读着很是自然亲切,文章里的人物、事情,就好像在自己的身边。特别是作者在《后记》里提到编辑这本书的编辑刘姗姗和社长朱寒冬,没有他们的主动热情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他的这部书是不会出版的。我回到家里提笔给安徽文艺出版社刘姗姗写了一封信,并随后寄去了书稿《伊犁往事》。不久编辑刘姗姗即写来热情的回信和出版社初步审查意见,认为我的文字不错,而且所写大多是新疆伊犁河谷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地域人文特色浓郁,这对于内地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这让我甚为高兴。

这里,我还想说说书名的缘由和与这部书有关的几位朋友。

写作“伊犁往事”系列散文源于2005年冬天《伊犁晚报》副刊编辑、作家程静女士。那个冬天,我应她的约稿一口气写了三十余篇。开春之后,我修修改改陆续发表在《伊犁晚报》副刊版上。一篇一篇的“伊犁往事”发篇后,引起许多读者尤其是中老年读者的喜爱,他们几乎期盼着在每一期的副刊版上能够看到我的“伊犁往事”新篇。熟悉的朋友还打来电话,问我下一篇是什么,有的比我年纪稍大一些的还给我提供素材和细节,希望我能把这样那样令人难忘的事情写出来。还有的朋友把它一篇篇剪裁下来,像是珍藏美好往事一样存放起来。那些往事仿佛记录着他们的青春岁月、成长的历程。这些文章发到网络里后,也引起内地一些朋友的注意,其中《小巷风情录》一文还被收入在了2011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魅力情思》一书。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结集出版。这样,我将我这些年发表的有关伊犁山水人文风情的文章一并收入进来,也就是说,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所写的都是伊犁的人和事,都是伊犁的山水草原和人文风情。我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成为朋友们了解伊犁的一扇窗口。

伊犁有大小概念之说,大伊犁是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包括自治州所管辖的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小概念之说是指八县一市5.64万平方公里的伊犁河谷;再小,就是我所居住的地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从地域方面来讲,我的文章基本涵盖了大小伊犁。

给我这部书作序的严伟是我在博客里相识的朋友。八十年代他在大学里就是一位朦胧派诗人。后来官至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副总经理,现在则主要做独立制片人和编剧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依然喜欢写诗、写散文、写影评。他在看了“伊犁往事”部分文章后,写过两篇评论文章。我与严伟因文字而成为相互欣赏的朋友。我2009年出差上海,专门拜访过他;他2011年去南疆喀什拍片,又专程来伊犁看望我。严伟兄说:沉浸在往事岁月里,是郭文涟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他文章的魅力和品格所在。郭文涟对岁月的随想、对家国的感怀、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悲悯,都是发自内心、出乎胸臆的,而且字里行间倾注了对自然环境遭破坏、社会风气日渐恶化的深深关切和伤感。

是的,我是个易伤感的人,伤感的情绪无以发泄的时候,我喜欢与一两个朋友饮酒谈天说地,说我童年生活的伊犁,说我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草原。我生活过的草原现在已经变成了新疆著名的酒乡——肖尔布拉克镇。赫赫有名的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公司就诞生在这里。该企业十几年前还是一家不知名的企业,如今特别是“疆茅”酒的成功生产和热销,使得肖尔布拉克声播大江南北。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王天兵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具有文化情怀的儒商,与我一起成长于巩乃斯草原,我们常常在闲暇的时光里饮酒作歌畅谈以往岁月里的人和事情。得知我要出书,而且是书写有关伊犁的书,他热情相助。

题写书名的张肇思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字自成一体,别具风格。早些年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写有“张肇思先生书法展”几个字,劝他去北京将自己的作品亮一亮相。无奈老人安于寂寞,对关内的热闹一向不大感兴趣。但也或许正因为此,使得他的名字越叫越响,业内许多人都知道新疆有一条河流叫伊犁河,而伊犁河畔生活着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叫张肇思。张先生轻易不给人题写什么字的,但对我这样的书生却格外关照,以为是宣传伊犁,介绍伊犁,理当大力支持才是。我想,遥远的边陲虽说地广人稀,但绝不是荒芜之地,更不是文化的沙漠。

如是,在这本书即将付梓出版的时候,我想说这样几句话:谢谢安徽文艺出版社,没有你们的认真和发现,就不会有我的这本书。谢谢朋友严伟,谢谢张肇思先生,也谢谢朋友天兵。我从你们身上又一次找到了作为一个新疆人的自豪感。  最后,希望读者特别是内地的读者朋友们,读了这本书能够喜欢新疆,喜欢伊犁,喜欢伊犁河,喜欢辽阔壮美的伊犁大草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站在当下的制高点上回溯历史,发挥了自己善于在广阔、复杂的社会场景中写人的特点,写苦中的乐、悲中的喜,写出了困苦岁月里的积极人生,写出了他历尽艰辛而不改本色,写出了新疆山水的气势和色彩。

——汪天云(著名剧作家)

描写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郭文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色,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呼吸了人文的气息。读他的文章,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王洛宾的歌,那动人的旋律配上郭文涟的散文,无疑是远逝的牧歌。

——严伟(著名电影制片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犁往事/时代诗文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文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4097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305754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3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