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潘石屹的坎/坎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振业编著的《潘石屹的坎》讲述了:坚定价值观最重要,不能左右摇晃。旧体制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新体制必须要有更高参与性、立足于知识、由价值观所驱动。新体制中领导力绝不是个人概念,一定包括集体决策和集体行动的能力。你在旧体制中还是已经迈向了新体制?只有进入学习的状态,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人就会变得谦虚。不在学习的状态,人就会自以为是,就会骄傲自大。做任何事都要不断追求高境界,文章、建筑、微博、健身、信仰无不例外。在信仰的道路上,不要满足于心灵鸡汤的舒适,要追求忘我、无我境界。每件事都能追求到天堂般祟高和完美的境界。那时你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诚实是一切的基础,离开了诚信,无论多高的技术,任何市场交易的平台最终将会崩溃。诚信的建立,不是去说而是如何去做,只有将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放在阳光下,让所有的人来监督,才可以避免被操纵、有托儿的出现。

内容推荐

他,地产大亨,身价不菲,拥有“华尔街夫人”,微博粉丝上千万,在这个房价高昂的时代,秒杀众多人的梦想。然而,市场坎、管理坎、媒体坎、家庭坎……样样他也曾遭遇过。浮华的光环背后,谁能想到他也经历了一路坎途?金振业编著的《潘石屹的坎》用大量真实的资料,详细记述了潘石屹由暴穷到暴富、引领建筑潮流的传奇经历,再现了他屡陷困局的艰辛创业路,揭示了他不做大多数、乐观自信、敢于正视危机的独特个性和智慧,《潘石屹的坎》对于在路上的年轻人来说颇有启迪。

目录

总序:侃侃那些坎 刘世英

序一:“坎”,是一种财富 海闻

序二:迈过坎途是大道 艾丰

引言

第一章 创业坎:从暴穷到暴富的艰辛历程

 第一道坎:割舍坦荡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第二道坎:初涉商海,颠沛流离

 第三道坎:“万通六君子”聚首,走向何方

 第四道坎:海南房地产泡沫,万通生死抉择

 第五道坎:北上创业,坎坷荆棘路

 第六道坎:意见不合,分道扬镳

 第七道坎:理念差异致夫妻创业分歧

第二章 管理坎:“另类”风格带来的是是非非

 第八道坎:与北京CBD的“爱恨情仇”

 第九道坎:初涉京城地产,遭遇对手“背后一刀”

 第十道坎:“末位淘汰制”的争议与反思

 第十一道坎:遭创业伙伴天价索赔

 第十二道坎:“停电门”拷问SOHO中国

 第十三道坎:突发“讨薪事件”,席位制销售模式或将终结

 第十四道坎:地产界的“烂尾王”

第三章 市场坎:公关营销,突出重围

 第十五道坎:多元发展,诱惑十足

 第十六道坎:地产大鳄梦断博鳌蓝色海岸

 第十七道坎:“氨气事件”引发投诉狂潮

 第十八道坎: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寒冬来临

 第十九道坎:涨价风波,被疑借机炒作

 第二十道坎:从股东到业主的“前门一梦”

第四章 品牌坎:用明天思考今天

 第二十一道坎:SOHO概念遭恶批

 第二十二道坎:任志强万言书大骂现代城

 第二十三道坎: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

 第二十四道坎:诚信品牌,各方争议“无理由退房”

第五章 资本坎:钱不会走错路

 第二十五道坎:“按揭”政策受阻,潘石屹遇融资难题

 第二十六道坎:时运不济,首次上市失利

 第二十七道坎:无组织租赁致租金价格下滑

 第二十八道坎:SOHO被曝损失过亿,业绩报告颇尴尬

 第二十九道坎:散售模式的资本困境及转型难题

 第三十道坎:抢滩上海遇阻,外滩地王案输官司

第六章 媒体坎:被娱乐化的“商业明星”

 第三十一道坎:拍广告演电影,炒作质疑漫天飞

 第三十二道坎:“百日剧变论”激起千层浪

 第三十三道坎:调侃乔布斯,微博晒“潘币”惹怒公众

 第三十四道坎:恶搞代言层出不穷

第七章 心灵坎:爱与敬的成功学

 第三十五道坎:艰辛童年,把苦难当作修炼

 第三十六道坎:卸下“隐私”的负担

尾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万通六君子”聚首,走向何方

1991年下半年,海南经济正遭受第一次低潮。由于潘石屹所在砖厂的老板卷款而去,砖厂再也经营不下去了,潘石屹不得不重回海口。在此期间,潘石屹结识了易小迪、冯仑、王功权、王启富、刘军五个人,并共同创立了海南万通,他们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万通六君子”。

但是,公司成立之后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一度连该做什么业务都不知道。潘石屹和他的五位兄弟该如何走出困境呢?±欠里那些事儿

砖厂倒闭之后,潘石屹开始另谋生路。此时,潘石屹与之前有过接触的易小迪有了更加频繁的往来。易小迪研究生毕业之后,由于母亲过世,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在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君子”中大哥的冯仑点拨下,南下海南投身商业。易小迪是一个对历史和佛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从上大学开始,他一直在选修宗教,把世界三大宗教全部修完了,对佛教的研究尤为深入。在海南打拼之时,他还组建了“海南省佛学研究会”。随着潘石屹与易小迪交往逐渐深入,易小迪为潘石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职位——“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秘书长”。提到这段历史,潘石屹笑言自己并无对《佛经》的悟性,但性格却在那段时日后变得平和许多。他甚至直言,在此后的商海搏战中,有困难时就会想到易小迪,虽然易小迪给不了他足够的物质上的帮助,却给他无限的精神上的支持。

潘石屹与易小迪的情谊深厚恐怕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正是在担任“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秘书长”时,潘石屹与易小迪的前同事冯仑结识。加上王功权、刘军、王启富三人,日后颇为著名的“万通六君子”正式聚首。

在聊起那段岁月时,潘石屹对其中的艰辛和落寞依然不乏感慨。“当时理发两块钱还要砍价成一块。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别人偷了。”

由于海南遭遇经济低潮,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只有一部分和潘石屹、冯仑一样的淘金者还在继续坚持。和许许多多的淘金者一样,潘石屹他们几个人整天混迹于海口街边的排挡、沙滩浴场等地,无聊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绕海南岛一周,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胡子。

在成立公司之前,冯仑、潘石屹等人的计划是承包一家叫做“大地公司”的国有小企业,双方约定:冯仑、潘石屹他们每年向大地公司的老厂长缴纳数千元的管理费,大地公司由冯仑、潘石屹等人管理。合同签订后,潘石屹他们接手了大地公司的印章,正准备开展业务,不料第二天,老厂长就赶过来要回了印章,并撕毁了合同。原来,稳重的老厂长经过一夜的思索,想到潘石屹他们的境况,终究还是觉得为了几千块钱冒这样的风险有些不妥。这却为后来“万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1991年6月,“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的前身)。对于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冯仑和潘石屹都已经很难想起原因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潘石屹干脆以“大家的意见捏在一起,就是这个名字”来作解。公司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是总经理助理。由于具有极强的执行能力与开拓能力,外加做事认真,条理清楚,对商业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潘石屹出任财管中心主任一职,新公司的财政大权理所当然地由他执掌。

“万通六君子”的新公司是成立了,但公司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少资金,他们选择来到海南闯荡各有各的原因,不过六个人齐聚海南之时,都是不富裕的,甚至有的人是穷光蛋。公司发展没有资金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此钱成为他们最犯愁的事情,特别是作为财管中心主任的潘石屹,手中根本无财可管;其次是当时正值海南经济低潮,市场非常低迷,发展机会不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不千方百计找到突破口,“万通”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最后,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六个人对公司的定位都不清楚,都不知道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对公司何去何从毫无头绪。

万通六君子虽已聚首,但对未来依然迷茫。此时的潘石屹以及五兄弟该何去何从呢?

1坚持不懈,紧跟国家政策

公司成立之后,“万通六君子”一直在苦苦寻觅市场机会,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体制和观念的影响,一直难有收获。当时中国人关心的是温饱问题。农村关心的是包产到户后粮食的产量,城里人关心的是工资和奖金等这些生活基本需求,大家对市场经济并没有多少认识。

所有这一切都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统称“南方谈话”。在这次“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的步子能不能再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

潘石屹不止一次公开地表示:我最感激的一个人是邓小平,要没有他的“南方谈话”,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邓小平开创了一个很宽容的时代,他很智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现在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改革开放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

“南方谈话”让中国社会热血沸腾,并成为潘石屹这一批人的真正福音。因为“南方谈话”,海南经济急剧升温,潘石屹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并依靠自己的坚持打开了一条通向财富和成功的道路。P14-17

序言

侃侃那些坎

刘世英

我们决定要倾力打造一套企业家“坎”系列丛书,源于一次采访中的触动。

早在2008年5月,我和同伴一起驱车去北京郊区顺义汇源果汁总部采访,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总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采访过程中,朱总始终保持着他谦和、招牌式的微笑,给我们回顾了汇源的艰苦创业历程,末了朱总突然感慨地说:“任何企业都会有挫折和失误,其实和成功经验相比起来,失败经验更值得总结。如果你们写一些企业的失败和挫折,我愿意用经费来支持你们!”

朱总的话,给我了很大启发。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为何如此受热捧,原因也在于他大胆解剖了企业的失败基因。自从这次采访后,我一直有着挖掘知名企业挫折和失误的想法,以给他人提供启迪或警示。巧合的是,我们在创作《谁认识马云》、《马云创业思维》而采访马云时,马云也说,现在说阿里巴巴成功还太早,如果我退休了,我要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马云的玩笑话,却给了我们这些财经创作者很大感触,其实企业家、创业者,甚至还有普通管理者,更需要获知别人的失败教训,以及应对困境的办法。从2009年年底起,我们组织团队开始了“坎”系列的策划与创作,潜心挖掘深藏在中国众多知名企业背后的这一宝贵财富。当然,我们没有去找朱新礼要支持经费,一则他挣钱也不容易,其良苦用心我已是十分感动;二则这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30年的积蓄,作为中国财经思想传承者的我们,有义务去挖掘和总结它们。

之所以称之为“坎”系列,是因为“坎”既包含了企业所犯的错误,也包含了企业遭受的挫折和面临的困境,而后者则更具有普遍性,对读者也更有价值。华为任正非当年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四年未获得一单,如此困境自然是他经历的一个大坎;百度李彦宏常遭遇竞价排名和版权问题的质疑,官司缠身,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必须要迈过的坎;阿里巴巴马云由于“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问题,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批准B2B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的请求,由此引发的高层地震也是马云必须面对的一道大坎……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存在一天,必然要面对种种的坎。所以,我认为,我们策划创作的“坎”系列犹如一面镜子,从中能观察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挑战。你如果认真阅读“坎”系列,必定会有所获,因为这些坎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将要存在于你的企业之中。倘若能给你在应对各种“坎”时起到启迪作用,我们也将倍感欣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由于各行业的性质不同,其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挫折类型自然也各不相同,比如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遭遇的坎和通信企业通常遭遇的坎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为此,本系列丛书根据行业的不同和企业家影响力的大小,选择了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阿里巴巴马云、百度李彦宏、巨人集团史玉柱、新东方俞敏洪、吉利李书福等作为代表,分别深度解析他们在开疆拓土的征途中遭遇的各种坎。这些企业家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背后也充满了无数的辛酸和坎坷。

为了便于读者快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本系列丛书结构上采用了简便的四段式处理,即分为:“遭遇难题”,简明扼要地介绍所遭遇的困境和挫折,或者所犯的错误;“来龙去脉”,用故事的形式介绍“坎”的详细经过;“应对策略”,介绍针对出现的坎而采取的对策以及带来的效果;“经验启示”,坎的背后,总能总结到不少经验教训,这些能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从策划到出版面市,本系列丛书已经耗时将近三年。在此,要感谢对本系列丛书提出宝贵意见的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老师,著名品牌专家艾丰老师,《中国企业家》前社长刘东华老师等,感谢广天响石文化团队的彭征、金晨、刘鸿飞、钟铭、王永亮、叶俊海等人,他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还有当代中国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的严格审校,使得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

以此为序。

2011年8月15于北京昆玉河畔

(刘世英,“坎”系列丛书主编。财经传记作家,北京大学国际EMBA,著名财经图书策划人)

后记

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失败,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成功人士之所以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将失败当作历练,将困境视为前进最好的垫脚石。穷则思变,痛定思痛,失败其实就是成功的前奏。当然,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以强大的毅力付出艰苦的努力。

当成功的企业家们坐拥财富、谈笑风生之时,他们的华丽身姿令我们艳羡,我们也往往忽略这华丽背后的艰辛和坎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的企业家们对此功不可没。特别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他们在混沌中摸索前进,完成了企业最初的资本积累和发展壮大。现在中国的企业界正在面临一场大规模的新老交替,不可否认的是第一代企业家们依然是其中的翘楚。即使完成更迭,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也是推动中国企业继续成长发展的宝贵财富。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精神的核心都是在坎坷和困境中培育的。

潘石屹也属于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从一穷二白开始,经过一个个困难和坎坷的考验,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地产业的大亨。他的故事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致力于成功、致力于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慢慢品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摘取他人成长及事业发展过程中那些坎坷,希望从中得到更多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经验。如果真能为那些正在朝着梦想奋斗的人提供更多正能量,我们将因此获得极大的宽慰,这也是潘石屹先生乐于看到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潘石屹的坎/坎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振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4240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4037518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