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全书/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鹦炙。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活,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注释

瞿鹊子、长梧子:皆为杜撰的人物名。夫子:指孔子。孔子名丘,为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缘道:无行道之迹(林希逸说)一不践迹而行道(释德清说)。无谓有谓:没有说什么如同说了什么。有谓无谓:说了话如同没有说。孟浪:不着边际,荒诞不切实际。奚若:怎样,如何。听荧:听了感到疑惑。卵:指鸡蛋。时夜:司夜。五更时鸡鸣报晓,故古人称鸡为司夜。鹗炙:烤鹗鸟肉。旁:通“傍”,依傍。为其吻合:与宇宙万物合一,与《逍遥游》中“旁礴万物以为一”的意思相同。置其滑□:任其淆乱纷杂而不顾。以隶相尊:视下贱为同样尊贵,亦即把世俗上的尊卑看做是同样的。⑤愚□:浑然无知的样子。参万岁而一成纯:糅合古今事物为一体却精纯不杂。参,糅合。万岁,古今事物。弱丧:自幼流浪异乡。丽之姬:丽戎国的美女,即骊姬,晋献公的夫人。⑩艾封人:在艾地戍守封疆的人。“晋国”六句:《左传·庄公二十八》记载,晋献公伐丽戎,得丽姬,立以为夫人。窃窃然:明察的样子,牧:养马人,此处指卑贱之人。吊诡:怪舁,荒诞。

【译文】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听孔夫子说过:‘圣人不去做尘世间的事情,不谋利益,不逃避危害,不喜追求,不拘泥于道。没有说等于说了,说了又等于没有说,而心神邀游于尘世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认为是通往美妙大道的途径。您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听了都疑惑不解,孔丘又怎么能理解呢?而且你也太求之过急了,就像见到鸡蛋就想得到报晓的鸡,见到弹丸就想烤吃鹗鸟肉。

“我姑且对你说说,你也姑且听听,怎么样?圣人同日月并明,怀抱着宇宙,与天地万物混合为一体,任其淆乱纷杂而不顾,把世俗上的尊贵卑贱看做是一样的。众人忙忙碌碌,圣人则大智若愚,糅合古今事物为一体却精纯不杂。万物都是如此,而互相蕴含着归于精纯浑朴之中。

“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么知道怕死不是像自幼流浪在外而不知归家那样呢!丽姬是艾地戍守封疆人的女儿。晋国刚得到她的时候,哭得泪水湿透了衣襟;等她到了晋国的王宫,与国君同睡一床,同食美味的肉食,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么能知道死了的人不后悔当初的贪生呢!

“梦中饮酒作乐的人,早上醒来或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哭泣;梦中哭泣的人,早上醒来后或许去打猎为欢。当人在梦中,不知道是在做梦。有时在梦中又做着梦,醒后才知道是做梦。只有彻底觉醒了的人才知道人生犹如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自以为清醒,显出明察的样子,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国君呀,臣仆呀,孔丘真是固执浅陋极了!孔丘和你,都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也是在做梦。这些言论,可以称做奇谈怪论。万年以后遇到一位大圣人,能了然这些道理,如同早晚遇着的一样。”P30-31

目录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卷二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卷三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序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关于庄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

庄子的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盛行,阮籍、嵇康等文学家都曾为其文章做注释。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哲学方面。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齐物论”。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却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所有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多只看到事物的“异”,看不到事物的“同”。而宇宙万物都出于大道,也都归于大道,究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应学会站在道的角度观望世界。

因此,对争鸣之中的百家,庄子十分反感,在庄子眼中,“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人们就物体的差异争辩不休,完全是舍本逐末的浅陋表现。真理无须称扬,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足以描绘大道。

除了对百家争鸣不满外,庄子还对芸芸众生汲汲名利的人生态度嗤之以鼻。他将名利当做人生的负累、损人心性的祸患,一面悲悯地慨叹众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一面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贪名好利之徒。他曾用“腐鼠”比喻官位,用牺牲用的牛形容那些与权力相伴而难得善终的人。面对向自己炫耀金钱的人,更是凌厉地反唇相讥,说对方舐痔得车。而从庄子的文章来看,其本人的生活相当清苦,只是这依然不能让他像其他人那样把追逐名利当做生活目标,他渴望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曾说:“贫也,非惫也。”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庄子更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希望能超越世俗,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其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他心目中美好人格的化身,他们都拒绝和世俗同流合污,都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不问名利,不惧生死,畅游于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而说起生死,无疑和名利一样,为世人记挂于心。庄子一早意识到,人一天放不下对死的恐惧,就一天无法实现真正的逍遥。他提醒世人,死生一体,并将天地比作一个大熔炉,将人比作炉中的金属。人由生人死,无非是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是自然使然,不需惊慌。人可以通过和自然合而为一,实现生命的永恒。事实上,庄子的生死观有一定乐死恶生的色彩,“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生成了拘束,死反倒成了解脱。庄子曾在《至乐》中虚构了一个和骷髅对话的场景。故事巾的骷髅这样形容死:“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的哲学观、人生观、生死观和其所在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杀伐四起的战国时期,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试罔找到摆脱苦难的办法,他虽没有从政为官的想法,却很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他指责诸侯君主利用仁义危害百姓,“彼窃钩者殊,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他激烈地批判现实,认为即使是得道之人,在乱世之中,也只能“仅免刑哉”。他将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法当做天下大乱的根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在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同时,他大力推崇无为之治,十分向往宁静朴拙的古代。

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称庄子“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庄子》为精编精校版,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人们不仅可以把该书当做了解庄子的读物,还可以当做学习古文的参考。而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还在每篇篇首设置“题解”,每段内容前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对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则特设“品庄悟道”栏目,结合现实,进行深入解读。

此外,本书随文配图400余张,和庄子一篇篇缥缈奇变的文章、一个个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完美交融,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曰的享受。这些图片的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的考据,力求做到再现文中所表现的时代的真实情景,人们可以一边体昧庄子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精,一边借助图片想象其所描绘的场面。文字传递作者的思想,图画则散发着历史的韵昧,二者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流逝褪色,相反,还会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光彩。对生活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庄子》就如一服养心良药,它提倡的安时处顺、顺其自然、返归真我,会让人暂放追逐名利的脚步,审视内心,到底何为自己真正需要,避免在行进的路上迷失自我。庄于对死亡的通达,对逍遥境界的追求,会开阔人的心胸,让人更加坦然勇敢地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和乍活中的挫折变故,不再为一时一地的得失斤斤计较。而庄子对事物本性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则教导人们如何和他人、环境和谐共处,让人得以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发现曾一度被自己忽视的平凡中的美好。

内容推荐

《庄子》是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十余万言,由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极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我们本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图把它打造成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全文化作品。《庄子全书》(作者庄周)收录了《庄子》中所有富有哲理的篇章,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我们不仅对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庄子全书》还结合现实对重点句子、段落进行了深入解读,让读者轻松体会庄子的深邃思想,更好地汲取庄子智慧的营养,从而达到庄子逍遥自在的大境界,于为人处世中实现精神自由,不受外物所累。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庄子全书》(作者庄周)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全书/中华经典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庄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08547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24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86
CIP核字 2013141891
中图分类号 B223.54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61
18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