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乞巧》是一本连环画书稿。以西和乞巧节为创作题材,采用国画山水、人物交织的造型方法,以水墨、彩墨为绘画语言,以土法手工造西和麻纸为载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西和乞巧风俗从“迎巧”到“送巧”的全过程。展现了以甘肃西和为代表的西北农村纯朴美丽的画卷,不仅是西北农村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少女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传承、普及“西和乞巧”文化的崭新尝试,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本书由高天佑撰文。
图书 | 画说乞巧(精)/西和乞巧连环画册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画说乞巧》是一本连环画书稿。以西和乞巧节为创作题材,采用国画山水、人物交织的造型方法,以水墨、彩墨为绘画语言,以土法手工造西和麻纸为载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西和乞巧风俗从“迎巧”到“送巧”的全过程。展现了以甘肃西和为代表的西北农村纯朴美丽的画卷,不仅是西北农村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少女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传承、普及“西和乞巧”文化的崭新尝试,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本书由高天佑撰文。 内容推荐 在甘肃陇南市漾水河两岸,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问,一直流传着一种集女性崇拜、织女信仰、民歌唱和、娱神歌舞、生活习俗、技能传授、工艺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俗活化石”的甘肃西和县乞巧风俗。200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乞巧风俗延续至今,是自古以来西北农村对于少女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甘肃陇南西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名片。 每当农历六月中旬,各村庄的姑娘们围绕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便自发地行动起来了。这一风俗主要是培训少女的生活技能,诸如祭拜、厨艺、女红、交往等,是古代少女出嫁前有组织的礼仪性培训活动,并非有人说的“情人节”,而是少女的“成年礼”,即从“乞巧”之后,姑娘们就算长大成人,可以谈婚论嫁了。《画说乞巧》是一本连环画书稿。 《画说乞巧》以西和乞巧节为创作题材,采用国画山水、人物交织的造型方法,以水墨、彩墨为绘画语言,以土法手工造西和麻纸为载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西和乞巧风俗从“迎巧”到“送巧”的全过程。本书由高天佑撰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画说乞巧(精)/西和乞巧连环画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天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刘恺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7014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4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8 |
CIP核字 | 2013164317 |
中图分类号 | J228.4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25 |
宽 | 30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