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全新彩色插页设置,让阅读更多彩!

破解文化密码,浓缩文化精髓,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的随身文化课堂!

这本《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作者李娟)就像一部入门级的传统文化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

内容推荐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而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可以被称为文化。

这本《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作者李娟)就像一部入门级的传统文化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

目录

第1章 礼仪文化 1

第2章 衣食住行 25

第3章 婚丧嫁娶 57

第4章 风俗禁忌 81

第5章 俗语民谚 103

第6章 成语趣话 137

第7章 三教九流 171

第8章 奇闻逸事 187

试读章节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关于礼仪的起源,有五种说法: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人伦秩序”,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需要。人类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而在群体生活中,必然男女有别,老少有异。这种内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所以,就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从具体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深入,原始的祭祀活动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而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礼仪。

礼文化是同人类文明一起诞生的,并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那么,自古至今沿袭下来的礼仪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大概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 礼是治国的方法和根本。“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一般指礼貌和礼节,在我国却用于冶国,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左传·隐公十五年》中有“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可见,在古人眼里,在治国安邦方面,“礼”可以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2 礼是“法度之通名”。在古代,国家的法律,诸如礼仪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统称为“礼”。古代中国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以及并列关系的处理原则上,都是用“礼”的形式来体现的。

3 礼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准则。自先秦时期始,大部分学者认为人的活动,应该符合“德”的要求,即要体现“仁、义、行、忠、信”等的要求。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行为规范,如对父母如何侍奉、对老师如何尊敬以及婚礼该怎样举行、丧服该如何穿着……这些后来被统一称之为“礼”。礼便成了衡量人的社会活动的标尺。

4 礼是与人交际的方式。人与人的交往中,对不同的人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以及相处肘的言谈举止该如何表现,在不见面的状态下,该如何表达相互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属于礼所规定的范围。如果行为合乎规定,就会给人留下有教养的印象。反之,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个概念至今也应用得比较广泛。

“礼”是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模式,具有中华文化的原始性和普遍意义,兼具伦理风范。

《尚书·大传》中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由此可见,“礼”最初是由周公制定的。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他的封地在周,故称他为周公。周公在摄政时,照周朝制度和殷商之礼,形成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以及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继而衍生出一套完整严格的礼仪制度。

周公制礼的出发点是“忠”和“孝”。其目的是维护君权和父权。这种政治与伦理相统一的理论,就是礼的思想基础。周公制礼,实质上确立了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和制度。周公制礼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大到国家政治制度,小到个人日常行为,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经过周公制礼之后,开始君臣有位,尊卑有等,贵贱有别,长幼有序。可以说,周朝成康之治的出现,与礼乐制度的建立有很大关系。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著,《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仪礼》简称《礼》,也称《礼经》或《士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主要是讲述上古贵族生活各种主要礼节仪式。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

“三礼”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思想、伦理观念影响深远。

上朝的礼仪简称“朝仪”。朝,指的是在清晨人宫廷理事。在我国古代,君臣一般要在鸡鸣天亮时入朝去参加朝会。而在历朝历代,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只要临朝理政,都要举办朝仪。古代朝仪分为两种:常朝仪和大朝仪。

常朝仪指的是皇帝与大臣在朝堂上办理政务的礼仪。礼仪主要涉及听朝的场所、时间及与听朝相关的仪式和特殊规定。我们平常所说的“朝仪”,如果不加特殊说明,一般指的都是常朝仪。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7492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3210290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