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香巴拉经文(喜马拉雅随笔之三)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次穿越西藏西部的沉思之旅!

请告诉我,什么是香巴拉?怎样才能到达香巴拉?

拉萨热闹的八角街上有一间窄小的古董店铺。缘起于偶然,《香巴拉经文(喜马拉雅随笔之三)》作者龙安志在那间小小的店铺里发现了古老的佛经——香巴拉经文。他从店主手里买下了经文,既而踏上了寻找神秘的香巴拉之路。在经文的引导下,作者深入西藏最僻远之地。一路之上,喇嘛、活佛、游牧民与作者分享了他们对香巴拉之路的理解。最终,寻访香巴拉之旅将作者领引到了十一世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

内容推荐

追随着班禅大师几百年前写的这个古老的手稿——《香巴拉经文》,作者龙安志踏上香巴拉之路,走过西藏的沙漠和山脉。怎么才能找到香巴拉?在同昂钦仁波切大师的会谈中,作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原来“香巴拉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将冥想的平静正能量带到实践中,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你周围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香巴拉之路。”

目录

 经文

 方向

 喇嘛

 佛陀

 神谕

 菩萨

 道路

 阿里

 沙漠

 湖泊大山

 一个灵魂

 宏大的战争

 消失的王国

 未解的问题

 时间与空间

 班禅喇嘛

 我们的未来

尾声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方向

《香巴拉经文》的事要从拉萨讲起。时钟按照北京时间定时,而当地人却依然望日计时。已是上午9点30分,但在拉萨老城,粉刷过的土坯墙下狭窄的小巷才刚刚苏醒。

对许多藏族人来说,早晨是以绕行大昭寺或者布达拉宫开始的。他们以慈悲的感觉转动手摇式经轮。他们记得自己为何要醒来。

海拔3600米,呼吸急促,有点儿困难。刚到拉萨时,人会感觉一切都似乎是以慢动作开始的。缓行慢做变得重要,实际上是必要。这意味着利用好周围空间,三思而后行。

我想了一会儿,喘了口气。这样缓行慢做,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头天晚上抵达拉萨,因为海拔高,还是觉得气喘。来到一个正规的卖藏式早餐面包的小摊儿前,我问:“多少钱一个?”

“五毛。”女摊主笑答。我从衣兜抽出五张一角的纸币,三个小孩儿冲上来,拽着我的衣袖,伸出手,向我讨要。我把五毛钱递给了女摊主。她笑着,探身过来,给了乞讨的孩子每人一张一角的纸币。“现在走开,别缠着这个外国人。”孩子们咯咯地笑着跑开,她也大声笑起来。

我诧异,她用藏式面包换了我的五毛钱,可又将这五毛钱几乎都给了乞讨的孩子,手上只剩下两毛钱,这分明是赔本做买卖嘛。这种无私施舍的简单举动并不多见。我在想这种情形要是发生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该会是什么样呢?这几个地方的人们通常都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外国人身上骗取五毛钱的。在那些城市,人们可能会因为一分钱都不想出而打起来,更别说赔本向乞讨的孩子施舍了。来自北京和香港的我,在这两个地方都居住过,从事律师的职业。突然了解到藏民的观念,让我想起我对整个中国的认识,也撼动了我对中国的全部看法。

和每个刚到拉萨的来访者一样,我先去看了布达拉宫,接着看了夏宫罗布林卡。之后,去逛八角街。那里有大昭寺,被朝圣者环绕、朝拜。大昭寺可能是西藏最神圣的地方。八角街上到处是游客,搜罗古玩,作为礼品带回家。无意之中,我逛进了一家小店。

一名康巴女子招呼我进去,她叫拉扎。“我们有唐卡、佛像,什么都有。你想要什么?”她热情地脱口而出。

“旧货……有没有古董?”

“所有东西都是古董。”她向我打着保票。“你不知道吗?古董是一种风格。”

我开始怀疑。“不,我在找真正的古董。知道吗?那种特别古老的东西。”

“古老?”

“是的,我在找特别老的东西。”

“特别老?”她坐在自己店铺里面的一块大藏毯上,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如果觉得还不够老,我们可以再做旧。”她沉思着招呼我坐在她身边。“多老才算老?”

“我指的是真正的古董,不是今天做出来的,甚至也不是昨天做出来的。”

她大笑,“如今真正古老的东西可真不多见。”她耸耸肩。

“可是我有,当然,都是真货。你说想要一个真的,还要真正老的?那种东西可不好找,但也没那么难,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从另一个朋友那里拿到了一样东西。他叫我放在店里,谁想要就卖给谁。但大多数人都不想买。”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什么?”我更好奇了,问道。

“我不知道,但如果你想看,我可以拿给你看看。”

接着,她掸了掸架子上的灰,向前挪动了几个石佛雕像,从后面端出一个沉重的细长木匣。木匣上紧裹着发黑的牦牛皮。为牢固起见,牦牛皮被铁针钉在木匣上。显然,木匣一直藏在那些做旧的新石佛像后面。

“这是什么?”

“这可是很古老的。”

“看得出来,但它是什么东西?”

“这是朋友的朋友的东西。他……”

“我知道,你已经告诉我了。但它出自哪里?到底是什么东西?”

“出自日喀则。”

“出自哪里?”

“日喀则。”她声音放低,“来自扎什伦布寺。”

“扎什……什么?这地方在哪儿?”

“那是另一个城市,离拉萨有一天的车程。日喀则是圣座班禅喇嘛的圣城。班禅喇嘛的寺院叫扎什伦布寺,也叫无量光佛殿。”

“什么殿?”

“无量光佛。”

“那么说,这东西就来自班禅喇嘛的宫殿,是吗?你是这个意思吧?”

“对!”她谨慎地说。

“你是怎么搞到的?”

“一个朋友的朋友……”

“好了,我知道了。那么他拿给你是要卖,对吗?”

“这可是真正古老的东西。”

“是的,看得出它真的很古老。”

“它可是我铺子里最好的东西了。如果你要,它就是你的了。”

“多少钱?”

“你愿意出多少?”  我看了看那匣子。“问题不是我愿意出多少钱。”我试图跟老板娘辩解。“问题是我买还是不买。我还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她探过身去,打开了匣子。两只手的指头上戴满了绿松石和银首饰。褪了色的绿松石,透着淡雅。在这淡雅之中,她打开了那只老匣子,里面散发出牦牛油的芬芳。

芬芳中只见橘黄色包布紧裹着一摞纸,纸张薄脆、发黄、褪了色。“这些是什么?”我惊呆了。

“我的朋友说,他的朋友告诉他,这是《香巴拉经文》。”

“香……什么?”

“《香巴拉经文》,你愿意出多少钱?”

我们讨价还价,花了一会儿时间。不知为什么,她让我相信我必须买下《香巴拉经文》。这是真正的古董,我可以从匣子的气味判断出这一点。反过来,我试图让她相信,我是一个穷困的旅行者,付不起她要的价钱。她不相信我没钱。

“买东西不是买或卖的问题。”身后传来了低低的讲话声。我转过身,惊讶地发现一名年轻女子走进店铺。“我戒指上的绿松石掉出来了。”她叫拉扎过来看。“你能帮我安上吗?”语气好像跟拉扎挺熟。话音过后,这女子才正眼瞧了瞧坐在毯子上的我,见我手拿经文,她微弯着腰,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不吐不快,“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买不起或买得起的问题,而是这东西是否属于你,是否会为你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你将把它带往哪里,或者它将把你带往哪里的问题。”

“你是谁?”我问。

“我在隔壁开了一家茶馆,在那边用黄石头砌成的老楼楼上。”她伸出手,朝着那个方向,懒洋洋地冲上指了指,掉了一块绿松石的戒指里探出一只纤细的手指。“拉扎,能找人给修修这只戒指吗?”她半开玩笑地央求着古玩店的老板。

P15-20

序言

2002—2003年间,我曾两次前往中国西部藏区去寻找香格里拉。

我们从来没有找到它。

但我们发现了香巴拉之路。

拍摄纪录片“寻找香格里拉”时,在探险途中,我在云南丽江采访了一位非常年长的喇嘛。我问他我在哪里可以找到香格里拉。

他轻声而简洁说着:“《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的故事是由一位从来没有来过亚洲也从来没有去过西藏的英国作家讲述的。实际上,他不知道他在谈论什么。香格里拉就是香巴拉。但你不能找到它。你只能通过高层次的冥想练习达到它。但是,班禅大师可以每天晚上在他的梦中飞到香巴拉。”随着他的手势微弱地抬起,罗桑益世仁波切示意采访结束。摄像机停止。麦克风断开。我摇摇头,试图理解喇嘛所说的话。我将以何种方式使用本次采访的内容呢,在那一刻,似乎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喇嘛是为了证明我所有的假设都是错误的。

几个月后,我在拉萨与当地政府官员会面,我要求带领一支探险队进入西藏的最远的西部地区——阿里。这次远征的目的是继续寻找香格里拉。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许可外国电影导演带摄制组进入阿里地区拍摄。更不用说允许去那里寻找香格里拉了。

那是2003年。我获得了特殊许可进入阿里地区拍摄。当地政府问我是否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我要求见一些专家和学者进~步了解关于香格里拉的知识。他们之后组织了一次会议。

我告诉这些专家有关云南老喇嘛所说的话。

他们看着我,仿佛我是个疯子。

然后一个藏族学者名叫次多谈到,他清楚地理解喇嘛的话。“香格里拉”是“香巴拉”单词的一个拼写错误。所以,老喇嘛是完全正确的。詹姆斯-希尔顿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里,他描述的地方叫香格里拉,其实他的意思是香巴拉。他没有办法知道这两个单词的区别,因为就像老喇嘛说的,他既没去过西藏,也没到过亚洲。

我后来才明白,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内容和图片来源于20世纪初的第一个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约瑟夫-洛克。洛克当时住在云南丽江。他游遍藏区,报道当地人的生活和哲学的方方面面,包括香巴拉的概念。希尔顿的灵感来自于世界之外的世界,或一个更美好的宇宙这一愿景,从这些报道中,创作了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他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单词,实际上是“香巴拉”单词的拼写错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找到的。

“那么,我们应该寻找的是香巴拉,对不对?”我问。

“其实,香巴拉是藏传佛教的核心概念,”次多解释说,“它涉及到特殊的灌顶和高层次的冥想练习才能到达那里。”

“那为什么丽江的老喇嘛告诉我说,班禅大师可以每天晚上在他的梦里飞到那里呢?”

次多笑了。我们的餐桌周围的学者看傻眼了,茫然不知所措。然后,次多解释说:“六世班禅大师生活在1738年至1780年,他写了一篇经文叫‘香巴拉经文’。它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在一个层面上,《香巴拉经文》描述了一段旅程。《香巴拉经文》字面上告诉你去哪里,你会发现什么,以及如何去下一个地方。它描述了一条道路,将带你穿越沙漠,妖湖,圣山。道路的尽头是香巴拉的境界。而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上,《香巴拉经文》介绍了瑜伽冥想之旅。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阅读和理解佛经。”

次多进一步解释说:“六世班禅大师住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不过,他越过阿里地区,并到达了古格王国。香巴拉佛经中描述的地方很多类似阿里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香巴拉经文》作为你跨越阿里地区的指南,它会带你到那儿。”

会后,专家学者们都离开了房间,我抓住次多的胳膊,把他拉到一边。我问:“我怎样才能得到《香巴拉经文》的副本呢?”。

次多回答说,据他所知,只有一个文本。该文本严密地保存在扎什伦布寺佛经室里,不向公众开放。

“有什么办法,我可以得到这本经文呢?”我问道。

次多多想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一个和尚在扎什伦布寺。有可能是一种方法。我会让你知道。”

几个月后,我在北京接到次多的电话:“我拿到了《香巴拉经文》。你尽快来拉萨。”

一个星期后,我到了拉萨。很显然,这个和尚把香巴拉经文从扎什伦布寺拿出来带给了次多。晚上我们一起去街角的影印店,复制了每一页经文。当我还在整理复印页时,次多把经文裹在橙色布里,并告诉我:“我还给这个和尚,他将把经文带回到扎什伦布寺。”我希望尽快从开始到结束阅读这神圣的文本。

“香巴拉经文”的电影和书完全是对2004年间我以《香巴拉经文》作为指南实地探险过程的记录。我将影印本的经文带回北京,请喇嘛来帮我把它翻译成英文。于是2004年秋季,我们两辆吉普车和一个摄制小组,在经文的指引下,开始穿越阿里地区找寻消失的古格王国。沿途拍摄的每个地方都能在《香巴拉经文》中不同段落中找到。

据历史记载,六世班禅大师越过阿里地区到达了古格王国。所以他在香巴拉经文中描述的地方应该是这里,通过冥想经文中描述的每一个地点和景象,探索自己的潜意识的最深境界。

电影“香巴拉经文”实际上是一部“纪实故事”。影片记录了我们探险小组在2004年的真实故事,影片里的故事和内容都曾经发生过。

在香巴拉之旅开始之前,有一些资料值得参考。它包含了香巴拉的故事,以下是经过压缩后的简单描述:

香巴拉的故事是基于时轮金刚藏传佛教密宗传承。简而言之,时轮金刚意味着“时间之轮”。通过密宗禅修有助于达到这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人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科学对时轮全刚的直观数值解释。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解释这个概念更深奥的理解,而是给观众和读者展现香巴拉的故事背景。

据香巴拉教法,佛陀展示了一个内时轮、外时轮及别时轮的轮回体系。香巴拉的第一位国王,名叫月贤,上了时轮金刚密宗禅修课程。之后将它带回香巴拉王国,在那里他将这个智慧传授给所有人。香巴拉位于“玛拉亚北部”(大概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那里没有社会逆境,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从本质上讲,香巴拉为宇宙运行因果关系网络的核心。我们只能通过禅观修持用心灵去感触它。香巴拉国王有25位,平均每一位国王的统治期为一百年。

现在来讲佛陀释迦牟尼的故事:

佛陀涅檗之后,世界进入卡利时代的自我毁灭状态。卡利是印度教中的毁灭女神,但也是最高存在和生命起源的象征(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卡利的文字资料,所以我就不在这里进一步阐述了)。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从最早的佛陀出现向后推算2500年,我们现在应该正处在中间的自我毁灭时代。《香巴拉经文》中所描述的卡利时代正是人类破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无尽的灾难:气候恶化、战争、社会动荡、恐怖主义活动以及无法治愈的新疾病。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的贪婪和短视造成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占领华尔衔运动是代表99%的人们走上街头愤怒反对1%的人(石油公司、华尔街对冲基金和政客们)——它可能代表了广泛的社会公愤,尤其是对那些破坏星球的恶魔们的反击。占领华尔街运动有可能是由《香巴拉经文》带来的灵感和启发。更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已通过事件的逻辑观察到了同样的结论。直觉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想最终自我毁灭,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事情的方向,这意味着我们的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必须改变。

根据诺查丹玛斯型甲骨文,提出香巴拉教法大约2500年后,佛陀进入涅槃。人类将轻易地摧毁了他们自己的星球。最后的香巴拉国王,带领香巴拉国的军队和战士们摆脱我们这个星球的玛拉的恶魔或三毒“贪婪,愤怒与无知”,将我们从深陷这个烂摊子(华尔街、军事工业复合体、我们的政客们)中拯救出来。我们摆脱了贪婪,整个地球进入香巴拉王国的境界,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错误教训,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香巴拉(即水瓶时代),预示着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世界充满和平、平等和尊重。

现在追随着班禅大师几百年前写的这个古老的手稿,你会走过很多西藏的沙漠和山脉。但如果你想从我们的银行、跨国公司和军工复合体已将我们锁定的迷宫中找到一条出路,那么请和我一起踏上这个征途,我们会一起去发现香巴拉。

龙安志

后记

2005年,从阿里长途跋涉回来后,我制作了电影《香巴拉经文》并写了一本同名小说。也许是因为太具有争议性或者太深奥难懂,这部电影从未在商业影院或主流电视频道上映过,但是却在一些地下艺术影院甚至卡塔尔的半岛电影节放映过。小说《香巴拉经文》再版三次。

无论如何,寻找香格里拉的经历和对香巴拉愿景的理解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

2005年,我关闭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放弃了法律方面的工作,搬到了拉萨,开始修复一座曾属于某个西藏贵族的老房子。我把这座老房子变成一个小型的传统酒店。我们把这个传统酒店命名为“香巴拉之家”。为了保证酒店名副其实,只有藏族工匠参与了酒店修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酒店是藏族人自己的。通过保护传统工艺和知识,这个酒店可以流传下去。

酒店中所使用的一切物品、包括床、床单、枕头、窗帘、餐巾纸、灯笼等全部由我们自己车间生产,员工均为藏族的残疾人。我们已经开设了四家酒店,每一个酒店都使用太阳能供电,所有员工均为西藏当地人,这些人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念完,所有的管理人员也都是本地人。这些酒店支撑了四个医疗诊所,一所学校和一些为整个游牧地区盲人提供服务的眼科手术营。

香巴拉客栈酒店的故事是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能够把利润和社会转型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二者相互支撑,商业可以是一种善的力量。社会企业的根基在于资本的慈悲性,股东价值的实现和通过向社区投资给予人们力量。

社会企业的理念就是用商业来保护文化,保护环境和改变社会。这一理念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从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纳斯开创的小额贷款,到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存在很多类似的理念。所有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喜马拉雅共识。

喜马拉雅共识经济范式要求通过商业活动,向社区进行投资,赋予人们力量,来保护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喜马拉雅共识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把环境保护放到优先的位置,将绿色科技、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作为下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大趋势。

非洲共识是从这些想法演变而来,进一步强调了当一个民族处于贫困或边缘化状态时,暴力甚至是恐怖主义便出现了。在经济上使人们强大起来并给予他们应有的身份是减少暴力、犯罪和极端主义的最佳途径。

这些思想(包括喜马拉雅共识和非洲共识)统称为新世界共识。新世界共识符合世界范围内争取更多平等,缩小贫富差距,赋予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减少碳排放拯救地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归根到底,经济假设的前提是经济行为和人类的价值观念。我们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意图,并付诸行动,才能够让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2006年,我同昂钦仁波切大师进行过私密会谈。他是西藏密宗格鲁派的一位大师,他当时年龄已经比较大,身体已经很虚弱,也很少说话。在僧侣们的陪同下,我到了昂钦仁波切大师的住所,他坐在一个凸起的平台上,周围是摇曳的烛光和缭绕的烟雾。带着寻找香巴拉的疑惑,我问他怎么才能找到香巴拉?

昂钦仁波切大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用一种很轻柔的声音解释道:“香巴拉是找不到的。你甚至都不能通过冥想到达香巴拉。香巴拉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积极的想法,并将这些积极的想法所产生的能量变成行动,你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修建诊所,帮助穷人、残疾人和不幸者的行为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香巴拉。通过冥想你或许能够帮助自己,但是通过将冥想的平静正能量带到实践中,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你周围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香巴拉之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香巴拉经文(喜马拉雅随笔之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龙安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27635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122533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