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杂技史/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杂技的起源

 一、狩猎生活与杂技起源

 二、农牧劳动与杂技起源

 三、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

 四、原始宗教与杂技起源

 五、上古乐舞与杂技起源

第二章 杂技雏形的出现

 一、民间乐舞游戏的新兴

 二、尚武精神的发扬

 三、士和客的作用

 四、倡优的贡献

 五、春秋战国时期杂技的雏形

 六、角抵戏的出现

第三章 百戏的形成

 一、百戏新兴的基础

 二、汉代百戏演出的形式

 三、西域杂技的影响

 四、汉代杂技的成就

 五、百戏创作的题材

第四章 百戏杂技向纵深发展

 一、中原百戏的保存

 二、边疆杂技的融汇与充实

 三、江南百戏杂技的发展

 四、魏晋六朝杂技的成就与特点

 五、宫廷杂技全盛时期的到来

第五章 宫廷杂技盛极而衰

 一、散乐百戏从限制到发展

 二、盛唐杂技的特色

 三、与域外杂技交流的新高潮

 四、杂技由宫廷转向民间

第六章 都会杂技的繁荣

 一、民间杂技繁荣的原因

 二、不同特色的演出活动

 三、技艺的提高和新节目的涌现

 四、少数民族对杂技的贡献及辽金元杂技

第七章 沦落江湖与现代杂技的萌发

 一、宫廷杂技的衰落

 二、民间作艺的几种形式

 三、迎神赛会和行香走会与杂技

 四、特殊背景下的中外技艺交流

 五、明清杂技节目系统

 六、杂技艺人

第八章 现代杂技艺术的崛起

后记

编辑推荐

傅起凤、傅腾龙编著的《中国杂技史》介绍了,中国杂技艺术,无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中国杂技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历史上看杂技和它的前身角抵、百戏等,与历代(特别是封建社会前期)的礼乐制度、文学和中西交通、宗教、民俗等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舞台上的杂技节目在昔日曾与显赫庄严的宫廷宴享、绚丽多彩的诗词歌赋、丝绸之路上的友谊篇章,香烟缭绕的梵刹道观、丰富多彩的民间节目联系在一起,于是有杂技与礼乐、汉赋、唐诗、宋词中的杂技,中西交通与杂技等等一系列专题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对于杂技史的研究者寥寥无几,遂使有关古老的杂技艺术的学术研究成果远远比不上后起之秀的兄弟艺术戏剧、曲艺等等。究其原因,无非是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杂技艺术的歧视,很少有较高文化修养而又懂得杂技艺术本身的有志者来进行研究。

内容推荐
中国杂技艺术, 无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中国杂技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历史上看杂技和它的前身角抵、百戏等, 与历代 (特别是封建社会前期) 的礼乐制度、文学和中西交通、宗教、民俗等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书即对以上这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杂技史/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起凤//傅腾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24035
开本 32开
页数 30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4139517
中图分类号 J828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