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戴望舒诗文选(全本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戴望舒诗文选(全本插图本)》收录了作者各个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

他的诗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内容推荐

《戴望舒诗文选(全本插图本)》精选了戴望舒的代表作诗歌与散文。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奠定了作者在中国现代汉语诗坛的地位,而诗歌《雨巷》更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是现代汉语诗歌实验的一个里程碑。

整体说来,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个中介,现代主义诗歌实验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吸引那么多的诗歌作者与读者。而他在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谈天说地、引经据典、清新隽永的风格同样让我们看到了与诗歌创作截然不同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目录

诗歌

我底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集外拾佚

望舒译诗

散文

夜莺

山居杂缀

我的旅伴

鲍尔陀一日

在一个边境的站上

西班牙的铁路

再生的波兰

都德的一个故居

记马德里的书市

巴黎的书摊

香港的旧书市

记诗人许拜维艾尔

梅里美小传

悼杜莱塞

望舒诗论

谈林庚的诗见和“四行诗”

诗论零札

唐诗研究(节选)

《爱经》译本序

《紫恋》译后记

《星座》创刊小言

跋《山城雨景》

十年前的《星岛》和《星座》

我的辩白

致杨静信二则

航海日记

林泉居日记

试读章节

西班牙的铁路——西班牙旅行记之四

田野底青色小径上

铁的生客就要经过,

一只铁腕行将收尽

晨曦所播下的禾黍。

这是俄罗斯现代大诗人叶赛宁的诗句。当看见了俄罗斯的恬静的乡村一天天地被铁路所侵略,并被这个“铁的生客”所带来的近代文明所摧毁的时候,这位憧憬着古旧的、青色的俄罗斯,歌咏着猫、鸡、马、牛,以及整个梦境一般美丽的自然界的,俄罗斯的“最后的田园诗人”,便不禁发出这绝望的哀歌来,而终于和他的古旧的俄罗斯同归于尽。

和那吹着冰雪的风,飘着忧郁的云的俄罗斯比起来,西班牙的土地是更饶于诤隋一点。在那里,一切都邀人人梦,催人怀古:一溪一石,一树一花,山头碉堡,风际牛羊……当你静静地观察着的时候,你的神思便会飞越割一个更迢遥更幽古的地方去,而感到自己走到了一种恍惚一般的状态之中去,走到了那些古诗人的诗境中去。

这种恍惚,这种清丽的或雄伟的诗境,是和近代文明绝缘的。让魏特曼或凡尔哈仑去歌颂机械和近代生活吧,我们呢,我们宁可让自己沉浸在往昔的梦里。你要看一看在“铁的生客”未来到以前的西班牙吗?在《大食故宫余载》(一八三二)中,华盛顿·欧文这样地记着他从塞维拉到格腊拿达途中的风景的一个片断:

……见旧堡,遂徘徊于堡中久之。……堡踞小山,山趺瓜低拉河萦绕如带,河身非广,澌澌作声,绕堡而逝。山花覆水,红鲜欲滴。绿荫中间出石榴佛手之树,夜莺嘤鸣其间,柔婉动听。去堡不远,有小桥跨河而渡;激流触石,直犯水礁。礁房环以黄石。那当日堡人用以屑面者。渔膝巨网,晒堵黄石之墉;小舟横陈,即隐绿荫之下。村妇衣红衣过桥,倒影入水作绛色,渡过绿漪而没。等流连景光,恨不能画……(据林纾译文)

这是幽蒨的风光,使人流连忘返的;而在乔治·鲍罗的《圣经在西班牙》(一八四三)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加斯谛尔平原的雄警壮阔的姿态:

这天酷热异常,于是我们便缓缓地在旧加斯谛尔的平原上取道前进。说起西班牙,旷阔和宏壮是总要联想起的:它的山岳是雄伟的,而它的平原也雄伟不少逊;它舒展出去,块虬无垠,但却也并不坦坦荡荡,满目荒芜,像俄罗斯的草原那样。崎岖蛲埆的土地触目皆是:这里是寒泉所冲泻成的深涧和幽壑;那里是一个嶙峋而荒蛮的培蝼,而在它的顶上,显出了一个寂寥的孤村。欢欣快乐的成分很少,而忧郁的成分却很多。我们偶然可以看见有几个孤独的农夫,在田野间操作——那是没有分界的田野,不知橡树、榆树或槐树为何物;只有悒郁而悲凉的松树,在那里炫耀着它的金字塔一般的形式,而绿草也是找不到的。这些地域中的旅人是谁呢?大部分是驴夫,以及他们的一长列一长列系着单调地……

P161-162

序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就像一个标志,与一个诗意的名字划上了等号——戴望舒。因这首弥漫着淡淡优雅和忧郁情愫的诗,戴望舒赢得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称谓——“雨巷诗人”。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七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受到“关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弥漫交织,最后以幽怨彷徨的情诗形式呈现出来。

戴望舒一九○五年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一九二五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并于一九二六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戴望舒生前自编过四本诗集。一九二九年四月,戴望舒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是他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望舒草》是戴望舒自编的第二本诗集,于一九三二年赴法留学时在法国编订。《望舒草》在戴望舒的诗作中具有代表性,显示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特征,以独特的抒情诗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的新诗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望舒诗稿》是戴望舒的第三本诗集,于一九三七年一月出版,收入了《我底记忆》与《望舒草》两集的全部作品和新作《古神祠前》、《见毋忘我花》、《微笑》、《霜花》四首。最后一本诗集《灾难的岁月》收入的是戴望舒一九三四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五月抗战胜利前夕的诗作。这些后期诗作显示了他诗风的又一嬗变。

在戴望舒短暂的一生中,他不仅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巨大的诗歌,翻译了大量外国诗歌和小说;同时他还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散文。这些散文不仅有非常个人化的生活感悟式的散文,还有留法期间的所见所闻、西班牙旅行记、外国作家评传及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论文。在这些散文中尤其以《山居杂缀》、《我的旅伴》、《鲍尔陀一日》、《在一个边境的站上》、《西班牙的铁路》等为精美,也使读者看到戴望舒创作的另一种景致。

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创作,他接通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使中国新诗真正走上了“现代性”寻求的道路。尽管戴望舒的诗名掩盖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的名气,但他在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谈天说地、引经据典、清新隽永的风格使我们看到了他与诗歌创作截然不同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望舒”的名字取自《离骚》。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本书囊括了戴望舒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散文、译诗,读者可从中比较全面地领略这位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代表的文学光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戴望舒诗文选(全本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望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36038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4150820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