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树上的星星/课本里的经典作家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评论集等多部。作品多次获奖。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树上的星星》(作者金波)是“课本里的经典作家”系列之一,收录了《苹果小人儿》、《胭脂湖畔的暖石》、《柿子灯和相思鸟》、《月影》、《和树谈心》、《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一棵蜡梅》、《洁白的云》等故事。

内容推荐

《树上的星星》(作者金波)是“课本里的经典作家”系列之一。

《树上的星星》收录了《追踪小绿人(节选)》、《苹果小人儿》、《胭脂湖畔的暖石》、《柿子灯和相思鸟》、《月影》、《和树谈心》、《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一棵蜡梅》、《洁白的云》、《爆米花》、《叶的轮回》、《愿生命活在风里》、《白花树》、《不结冰的湖》、《雕塑家的梦》、《寻找泉水的鹿》等故事。

目录

苹果里的小人儿

黑橡树

追踪小绿人(节选)

苹果小人儿

胭脂湖畔的暖石

树上的黄雀

柿子灯和相思鸟

月影

和树谈心

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

倒下的树

云上的花朵

一棵蜡梅

洁白的云

爆米花

树林里的小鹿

叶的轮回

愿生命活在风里

白花树

不结冰的湖

雕塑家的梦

寻找泉水的鹿

试读章节

我从小就住在这座古城的四合院里。

我家的四合院是一座古老的宅院。

宅院的北房后面,有一爿园子,我们都叫它“绿园”。

据我爷爷说,他从小就在绿园里逮过蛐蛐,掏过家雀儿,粘过知了。

说起我家这绿园,我不能不多说几句,因为以后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爷爷告诉我,这绿园是他爷爷买下的。买下以后,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它整修出来。后来又经过了三代人近百年的修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你看,园子中心有一座假山,山上长满了爬山虎。

假山的东边,靠墙种的是凌霄;墙根下面,背阴的地方种的是玉兰棒。

假山的西边,是一片月季花、两棵石榴树。靠墙根,长满了鸢尾兰。

还有一爿盆景小园,都是爷爷栽培制作的,那是爷爷的宝贝。

最让我高兴的是年年早春,刚刚进入农历二月,大槐树下面开满了二月兰,那淡紫色的小花,一直开到五月。

绿园从小就是我的乐园。

记得我刚会走路的时候,只要听到爷爷叫一声:

“小叶子,帮爷爷干活了!”

我就会拿着小铲子,跟着爷爷这里挖挖,那里刨刨。

上小学以后,我在绿园里的游戏内容就丰富多了,比如说,我跟爷爷学会了逮蛐蛐。

爷爷给我用铁丝编了一个蛐蛐罩子,还教我怎么使。他说:

“你看见蛐蛐了,先别慌张,憋住气,举起罩子往下扣的同时,吹一口气,蛐蛐往上一蹦,正好跳进罩子里。”

我照爷爷的方法一试,真灵!

渐渐地,我的蛐蛐罐儿排了一大排。

我时常和爷爷斗蛐蛐。一开始,斗败了,我就哭。后来,爷爷就挑他最不厉害的蚰蛐跟我的斗,斗赢了,我就又叫,又笑,又跳。

后来,我发现了这个秘密,气得又哭,又号,又闹。

这都是上小学一年级的事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

还有一个人,我不能不说,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她是个小女孩)名叫小晓。

这个小、r头可够神秘的。她跟我同岁,可比我机灵多了。别的不说,单说捉迷藏。

第一次玩捉迷藏,就在这绿园里,大概还是在上小学前。

我们和邻居的五六个孩子一起玩,我捉,他们藏。

我背过身,闭上眼,还把脑门贴在墙上,问:

“藏好了吗?”

大家一齐喊:

“藏好了!”

等我转过身去,所有的伙伴都不见了,只有小晓还站在一片牡丹花丛里,笑眯眯地看着我,那目光好像在说:

“来找我呀!”

我刚往前走了一步,不知什么时候,小晓不见了!

那天直玩到快吃晚饭了,小晓也没出来。

大伙儿齐声喊着:“小一晓一你一出—来!”

一连喊了七八声,也不见她出来。

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很害怕,老感觉她是被什么妖怪捉走了。

对于我来说,她比所有的朋友都重要。

那时候,不管大人和孩子都说:等我们俩长大了就结婚。

只要玩过家家的游戏,她准当我媳妇,我准当她丈夫,我们俩互相看看,笑一笑,谁也不害羞。

现在怎么办?我还没长大,我“媳妇”就给“妖怪”抢走了,我坐在地上哭起来了。

我一哭,大家都以为真的是被“妖怪”抢跑了,一个个吓得一齐哭起来。

就在这时候,小晓又从牡丹丛里站起来了,还是笑眯眯地望着我们。

“你藏在哪儿啦?”

“就藏在这儿呀!”

谁都不信。

我不但没生她的气,还特别自豪,因为长大了以后,我还要娶她当媳妇哪!

不过,至今我也不明白,她怎么会藏得那么好,谁也找不着她呢?

我问过她多少回,她老笑,也不回答。

这神秘的小丫头,以后的故事多了,现在先不说她了。

下面我接着说我们家的事。

有一天,爷爷从街上给我买回一本杂志,一进门就高声嚷着:

“小叶子,快来看,重大发现,重大发现,小绿人,小绿人!”

我跑到院子里,迎上爷爷,见他手中拿着一本杂志。

爷爷急忙把杂志塞到我的手中,我看见封面上印着两个绿色的大字:绿人,还印着主编的名字:斑马——这是我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他的很多书我都读过。p9-13

序言

成人作家最大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弄个诺贝尔文学奖;而儿童文学作家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自己的作品能上课本。这是成人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最大的区别。唯一一致的地方在于:无论是获诺贝尔文学奖,还是上课本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二者相提并论有点不太合适,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给儿童灌输文学概念和文学理论是愚蠢的,犹如你要让他们对诺贝尔文学奖产生敬畏之情一样,对他们而言,课本是最权威的东西,最亲近的东西,虽然他们的天性并不喜欢作业什么的。所以,作品能被选进课本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而作家的知名度随之也可以大大提高。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名字,儿童都是先从课本中认识的。

在儿童文学作家中,金波先生的作品人选小学课本篇目最多。儿歌、童诗、散文诗、散文、童话,几乎他能涉猎的文学体裁,课本里面都有选的。而这些作品,在我看来,都是优秀的典范之作,并非纯粹教育的或者说教化的文学之作。就如我们文学的基本功能所诠释的那样,寓教于乐,这条标准非常适合金波先生的作品,对于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金波先生和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交情甚笃,所以耳提面命的机会比别人多些。而我在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和现实中的他相联系。尤其是读到他诙谐而又幽默的作品的时候,忍不住发笑,告诉他,他也大笑。其实,想完全了解一个作家,就必须通读他所有的作品。否则,就不能算是完全了解一个作家。这种启示,也是得力于和他的交往,事实教育了我。我开玩笑说:“金老师从来没有写过小说。”金波先生笑笑说:“武林,不好意思,我只写过一篇,过几天发给你看。”在另一个场合,我又说:“金老师从来不写成人诗。”他笑笑说:“武林,我写过爱情诗,你有兴趣,我发赏玩。”就这样一二三四地教育和改变了我。

我称金波先生为课本里的经典作家,是基于他人和我个人对“经典”二字的理解以及对他作品认真阅读的基础之上。我是用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的标准来衡量其作品是否经典。目前,市场上莫名奇妙的经典和大师层出不穷,而称金老师的作品为经典却是一种很严谨的做法了。

金波先生的文学修养很深,写作上又严谨认真,他用心用情去写作,所以,作品质量相对来说整齐划一。而多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多种文体的特点相互渗透,让他的作品整体上都具有诗意的美,音乐的美(他早年是搞歌词创作的)。他的作品,精致、典雅、优美,堪称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之所以多次被选人课本,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规范。他本人做过教师,是师范大学的教授,又担任教育部教材委员会审定委员,所以他深知“规范”二字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教师和家长们都非常愿意向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推荐金波先生的作品。

我做过赏析本的作家,如果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依次是: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张天翼,葛翠琳,洪汛涛,伍美珍。现在是金波先生的作品,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我的思维不断地跳跃,当刚刚习惯童话的时候,马上又跳到诗歌,刚刚习惯诗歌的时候,马上又跳到散文上来。在金波先生’的作品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跳来跳去的人。很疲惫,但那是一种幸福的疲惫,甜蜜的忧愁。自做伍美珍的赏析开始,我就下意识地邀请一些朋友也来做点评,金波先生的也不例外。但,我是主评人。这种权力,与人分享的幸福以及参与者的感恩,旁观者不一定知情。

我和金波先生合作,是他对我的信任,欣赏,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了解他的机会。我想,这也算文坛上的佳话。时光虽然可以冲淡一切,但两颗心灵的碰撞所产生的力量却会绵延不断……

(安武林)

后记

金波是个彻底的诗人。虽然是诗歌之外他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和童话,但是这些散文和童话都有明显的诗的特质,是他的诗心和诗人气质的另一种表现。诗歌已经成为金波的生命诉求和思维方式。他最新的童话《又见小绿人》同样是一首纯美、清澈的诗。

当然,很多作家的童话都是有诗意的,但是这种诗意往往是用来评价作品的语言意蕴和作品比较突出的抒情性。而金波童话的诗性则不同,他的语言很简洁,故事性也很明显,并不刻意追求浓烈的抒情色彩和语言的繁复。他的诗性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来自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期待。在他的童话中,几乎不描摹日常琐事,总是在一个诗意世界中展开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对应于诗歌,他的童话形象和背景仿若诗歌的意象,而整个故事则如同诗歌一样具有隐喻特征。“小绿人”显然是金波近期倾心凝铸的一个童话意象,关于小绿人的故事则包蕴了他对自然、生命、伦理、价值的思考与阐发。

《追踪小绿人》的故事发生在“人类社会”——“我”家的绿园,对小绿人来说,这是一个异常的生活环境。而第二部《又见小绿人》的故事则从“我”和爷爷来到小绿人的家园开始,这个家园是金波的一个理想世界:这里的环境是没有被破坏的最自然状态,这里的人们(小绿人)是没有被熏染的最纯洁本真的人。这个理想世界的象征意味比之绿园更加明显,它象征着自然界各种生命形式的和谐共存、对各种生命形式的尊重,它是对人类霸权的反思。这里所拥有的,正是我们的生活中渐渐失去的。

金波选择童话,以诗意的、活泼的、简洁的文字把一些重大的命题传达给孩子,而这一切都在美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中完成。同时,金波是个乐观的人,他忧而不愤,他不去怒斥,而是去塑造一个好的世界——真实世界里失落了的,金波在这里重塑,给我们希望。

在美好的小绿人家园的经历对“我”(小叶子)来说,是一次蜕变。虽然小叶子是小绿人的朋友,爱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在小叶子的心里,他还是会认为小绿人是一种异常的生命形式,所以他对好朋友小晓变成小绿人非常不理解,认为这是对两个人友谊的阻碍;当爷爷决定变成小绿人,以便继续好朋友宫爷爷未完成的小绿人历史的研究时,小叶子出于本能向父母呼救,来阻止爷爷变成小绿人。在与小晓的交谈中,特别是在爷爷和宫爷爷牢固的友谊的影响之下,小叶子对生命和友谊的内涵有了真正理解。生命永恒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别。无论生命形式如何变化,在爷爷和小晓眼里,宫爷爷始终是宫爷爷,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宫爷爷结束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后,变为小绿人;作为小绿人的生命形式结束之后,他变成一棵树,一棵有心跳的树,而只有小绿人能够听见这些有灵魂的大树的心跳。而宫爷爷寄放灵魂的枫树,正是他挽救过的那棵快要枯死的枫树。这让我们想到,当初也是宫爷爷把被放在家门口的小晓抱回家,他也因此获得了一年作为小绿人的生命。宫爷爷对一切生命的善待,得到的是灵魂的有所安放。他不求回报,但对生命的大爱却让他得到了最高的回报。

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想化的,包括小叔都是理想化的——一个能知错就改的形象。这种理想化不是虚假,而是我们内心对世界、对人的希望,它有着打动人的力量。这种理想化也不是简单化,因为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有别于世俗世界的隐喻,因此这些人物身上没有人性善与恶的分裂。

但是,就算是这个理想世界,也会有所失落。所以童话的结尾,是大家跟随年长的小绿人老奶奶重新寻找、体验小绿人被忘的游戏,而这个游戏的秘诀就是“学会倾听”:“很简单,就是用心去听。这天地之间,千声万籁,都是在和我们对话。”好在,小绿人找回了这个秘密。

(刘秀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树上的星星/课本里的经典作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127421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