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灾害学新论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车安宁和尚峰编著的《灾害学新论》内容介绍:灾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这不仅是因为诸如全球气候变化、病毒流行、空气质量下降等与我们每个地球人都有关系,也更因为,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在我们立足的土地上,下一次大地震会在哪里发生?会在什么时间发生?下一次大洪水会在哪条江河泛滥?会在什么时间泛滥……因此,人们对于灾害这个词,是相当敏感的,对于与灾害相关的每一条新闻,也都给予相当的关注。

目录

第一章 灾害与灾害学

一 灾害的概念和定义

二 灾害的特征与特点

三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 灾害的“倍增效应”

五 灾害与事故的异同区分

六 灾害学的源起与发展态势

七 灾害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学术特征

八 国际社会灾害学的创立与发展

九 我国灾害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十 我国开展灾害学研究的优势、现状与不足

十一 国际灾害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第二章 灾害的形态与分类

一 对灾害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分类

二 狭义灾害与广义灾害

三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四 社会灾害与技术灾害

五 人文灾害与混合灾害

六 次生灾害、衍生灾害与派生灾害

七 硬灾害与软灾害

八 传统灾害与现代灾害

九 常规灾害与特殊灾害

十 准灾害与隐性灾害

十一 史前灾害与未来灾害

第三章 防灾减灾法律与政策研究

一 灾害管理与灾害应急管理

二 灾害管理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三 加强我国灾害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四 为何说我国今后面临的防灾减灾压力特别大

五 我国的应急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六 我国今后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有哪些

七 关于防灾减灾中的国际合作问题

八 应当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

九 我国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亟待加强

十 我国救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救灾资金的构成

十一 保险业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与角色

十二 完善灾害的风险评估制度

十三 应对灾害时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第四章 灾害与社会文化

一 灾害观与灾害文化

二 关于国民的灾害文化教育

三 灾害谣言和误传事件也是一种灾害

四 灾害法学与灾害新闻学的研究和应用

五 面对灾害时普通公民与职业公民的行为准则

六 “气候难民”的悲哀

七 战争也是一种特殊灾害

八 如何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认识人类的存在

九 灾害学研究的受灾对象不应当仅仅是人

十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灾害的关系

十一 如何看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

十二 从灾难影片,看灾害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十三 中国传统农业谚语对农业灾害研究的启发

第五章 灾害与经济

一 什么是灾害经济学

二 防灾减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三 灾害评估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四 防灾减灾成本投入与效果的关系

五 贫困化算不算灾害

六 从餐桌上的浪费说灾害

七 灾害统计学的概念与确立

八 从灾害学角度评价和看待金融危机

九 防灾减灾能成为一个产业吗

十 关于修建中华文明实物永久贮藏基地的策划

第六章 灾害与人

一 人类对地震之谜的认识

二 人与自然和灾害

三 为什么现代人对灾害的敏感度加剧

四 现代灾害救援医学的意义和特点

五 灾害心理学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学问

六 灾害伦理学与人的个体道德行为

七 “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八 灾害与军事战争

九 频发的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十 未来人类文明有可能遭遇哪些毁灭性自然灾害

十一 未来人类有可能自己制造哪些毁灭性社会灾害

第七章 灾害学与相关研究

一 如何认识灾害的成因

二 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是什么

三 中国是否有“南北地震带”的存在

四 “温室效应”——也许是个“天大”的误区

五 对“盖亚假说”理论的再推演

六 什么是灾害的“延期效应”

七 灾害政治学及其研究范围

八 大面积草原退化的历史比较与借鉴

九 灾后重建的决策与理念

十 防灾减灾的未来发展趋势

十一 被开采的地下水到哪儿去了

十二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

第八章 灾害与灾害史

一 灾害史学的意义及如何划分灾害史

二 灾害史与文明史的关系

三 从史书记载看我国历史灾害的主要情况

四 我国历代政府的防灾救灾对策

五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迁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六 我国历史上灾荒与政权的博弈

七 关于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历史

八 中国农业灾害史的研究现状

九 大禹治水对现代防灾减灾的启示

十 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教训

十一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意义

十二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第九章 我国未来面临的灾害形势和挑战

一 未来我国还将长期面临地震灾害的威胁

二 全球性水危机与我国面临的情况

三 近些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日益严重

四 我国18亿亩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

五 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灾害隐患多

六 人口问题将对社会发展形成长期困扰

七 技术灾害的不断出现将是长期危害

八 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九 要全面有效地提高我国全社会的抗灾能力

十 加强我国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灾害学新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安宁//尚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544897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4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