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世微行(大国崛起的思虑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清川编著的《盛世微行(大国崛起的思虑笔记)》一书对灰色地带的考察与思考,其实质是职业新闻人的一种社会透视,而作者在微行中所显现的社会透视力,则反映了他对盛世中另一侧面的关注和对盛世本身更加完美的诉求。读懂这一点,或许有助于消解初读《盛世微行》时的那份张力。

内容推荐

经历了真正的不寒而栗,还要感谢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存在带来了我们享有的变化。当食品安全、银行监管、死刑复核中的事故陆续将严密体系中的那道缝隙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一定有人会说:究竟还有什么可以信赖?而我想说的是,不必失望。因为完善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但作为监管方应该知道:渐进从来都不是不进的理由。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秉怀恻隐之心、公正之心、牺牲之心的人你们有了光明,他们就将远离黑暗。

目录

序 灰色地带的社会透视

甲篇 血祸

 笔记:艾滋成镜

 永城血祸调查

 艾滋遗孤实录

 我携病毒行走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口述实录

 高耀洁:欲罢不能

乙篇 劳工

 笔记:身在他乡

 首尔日记在韩中国劳工调查

 中国非法劳工口述实录

 未来之路韩国外籍劳工政策演变

丙篇 黑井

 笔记:滴血的煤

 雾迷河津山西富源煤矿特大透水事故调查

 黑井

 大雪无痕黑龙江宝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

 无法关闭的小煤窑

丁篇 贻害

 笔记:历史如山

 等待反省

 细菌战受害地区实录

 调查“死亡工厂”的女人

 揭下魔鬼的画皮

戊篇 蓝海

 笔记:东海激荡

 一次民间保钓行动的27小时

 钓鱼岛考据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不可争辩

 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问题

己篇 失途

 笔记:安能不惑

 乔安山:离开雷锋的日子

 李嘉廷脸谱

 杨斌:“荷兰村”检讨

 清算赖昌星

庚篇 困局

 笔记:东北突围

 大庆:油城的减速

 沈阳:铁西国企厂长的“变脸”

 吉林:粮食稳压器的变频曲

辛篇 灰带

 笔记:系也有隙

 坚如磐石中国首例弹劾法官案调查

 生死激变陕西“枪下留人”事件调查

 无药可救陕西“肉毒事件”调查

 主角?配角?中行高山事件调查

 别了,收容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变脸”调查

壬篇 危城

 笔记:一缕硝烟

 家在巴格达

 被战争伤害的人

 义乌等待

后记 失而复得的沉重

试读章节

这是河南永城市条河乡邸楼村的一个普通院落,这是农忙时的平常下午。四条土狗和一只猫不时蹿过4岁孩子邸伉伉的身下,寻找酷暑中的阴凉,他的背后,是正屋的墙壁和塞满了玉米棒的麻袋。6月15日这天下午,我们听到孩子唯一的一句话是:“妈,你总哭啥?”那时,他像所有平常孩子那样拉着落泪许久的妇人衣襟。妈妈石翠丽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擦拭眼泪,在讲到懂事的孩子在睡觉时说“妈妈,我不和你一张床睡了,免得感染你”后,她再也说不出话来。在那之前的几分钟里,伉伉被褪下了衣服和裤子,露出从脖子到小腿密布的脓疮。这个我们所见过的年纪最小的艾滋病患者,症状已相当显著。

这个夏天,河南永城与安徽萧县的地界淹没在无际的麦地中,使得我们往返于豫皖两省时毫无征兆,一如这场超乎寻常的仇恨,事先也无张扬。艾滋病改变的孩子和家庭救命的鲜血最终毁掉了一个孩子,毁掉了一个家庭。我们想知道的是,这样的惨烈还在继续吗?

9岁的文静是伉伉的姐姐,家里来了生人使她有些兴奋,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她告诉我们,自己在读一年级,很喜欢学校。但他的父亲邸颖说,孩子在学校里已遭受歧视,即使在村子里,邻居也几乎不再走动,还有两户准备搬家,理由是“邸家有个艾滋病人”。

这一切变化,让邸家始料不及。

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4月9日填写的邸伉伉的病历上,记录的诊断结果为:HIV感染,肺部感染,鹅红疮。这是邸颖和妻子石翠丽第一次听到艾滋病。几近崩溃的父母希望能有人“救救他们的孩子”,但他们不知道哪有“救命草”,因为“连医院都把我们撵回来了”。在出院意见一栏,医生填写的是:家属要求转院继续治疗。回家两个月了,伉伉的治疗只能“头热医热,身痒治痒”,但每个夜晚,年轻的父母都会因孩子的啼哭和抽搐惊醒。与我同行的原河南中医院妇科主任高耀洁预测,3到6个月内,孩子将有更明显的症状,寿命恐怕只能到春节。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

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第一胎生了女孩后,可以核准发放第二胎准生证,这使已有一个女儿的邸颖在1999年如愿添了儿子。那时,邸颖除了忙活地里的活计,还做些小生意,鼎盛时还开过小卖店,很令村里人羡慕。2000年8月18日,伉伉突然发烧,邸楼村诊所医生秦林将他们介绍到安徽萧县一个卫生院检查。对于跨省检查,他的理由简单可信,“实际距离不远,那里的医生退休前曾是条河乡的医生”。

诊断结果很快得出,伉伉得了急性坏死性肠炎,医生林芳茂作出了输血的决定。因为邸颖夫妇与儿子血型不同,邸颖提出到血站买血的要求。林芳茂对邸颖讲,血库的血远远不如从身上抽的鲜血好,库血存放的时间太长,质量差。随即,林芳茂打电话寻找血源。不久,条河乡鱼山村村民徐永光用三轮车拉来一个血型相同的人。

邸颖有些顾虑,徐永光说,他经常到江苏徐州、丰县,山东单县,安徽萧县,河南永城卖血,血的质量肯定没问题。就这样,150毫升血由绰号为“寿”的卖血者输给了当时不满2岁的邸伉伉,两天后,又输了150毫升。这两次输血,邸颖花的钱比购买库血便宜很多,300毫升只用了200元钱。为了表示感谢,当晚,邸颖请两人喝了酒。因为伉伉出院不到10天便开始发烧,邸颖又在村里的诊所和乡里的医院为他治疗,两家医生的诊断分别为肺炎和类风湿。

P5-6

序言

我与李清川君相识在十多年前,那会他是风云大学校园的青年才俊,尊全国名校辩论赛优秀辩手,列哈工大十佳大学生首位。这次受托为新书《盛世微行》作序,初见书名就感受到一种张力:“盛世”无需多言,我们都生于盛世,相信身处大上海会有更大更切身的盛世感;而微行呢,是古人“微行入古寺”般的游历还是现代记者的职业习惯?盛世需要微行吗?微行又如何诠释盛世?即便是社会学者的我也需要去探寻的这些问题牵动着我很快读完了文稿,而文稿的内容不由得让我惊叹职业新闻人与社会学者的相互联通。

首先,是职业新闻人与社会学者共同背负的社会责任感。“血祸”篇章中那些与艾滋病有关的人的真实生活,职业新闻入直面时并不从容,也让社会学者多了沉重,这份不从容和沉重皆源自共有的那份社会责任感。社会学传入中国时曾被康有为称之为来自西方的经世之学,严复在《群学肄言》序言中更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发专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当代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也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多年来,我辈社会学者虽逢盛世也难忘其责,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使然。李清川君居于盛世华庭却又微行苦求,透射出了同样的社会责任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血祸”、“黑井”这类国内事件的长期考察,更具有广博的国际视野。在《盛世微行》的讲述中,我相信读者也和我一样,会想起《中俄瑷珲条约》和江东六十四屯、记起钓鱼岛和巴格达、关注美利坚和我们的世界……

其次,是职业新闻人与社会学者共有的弱势群体情结。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弱势群体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均处于劣势,其权利极易受到侵害,这对社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环境的和谐都将构成不利影响。或许是由于学科属性,抑或是社会学家特有的视角和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学者大都十分关注弱势群体问题,甚至形成了所谓弱势群体情结。现在我知道,这种弱势群体情结不仅存在于社会学,而且也充满在新闻工作之中。《盛世微行》中,那远在韩国餐馆刷盘子的金明兰虽想到了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为丈夫的“蠢事”还账,选择了用孤寂的青春来换取希望;那只有25岁就死掉了的丁祖财,是没有耕地的矿区人的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诚如作者所言: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我想说的是,社会更要负起对弱势群体的责任,更要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这是因为,没有权利就不存在救济,合法权利是救济得以存续的依据;同样,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一种无法诉诸法律保护的权利,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什么权利。

最后,是职业新闻人与社会学者相互补充的问题意识和调查取向。俄国人如普列汉诺夫等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这种观点在中国影响至深,如李大钊在《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中说:“社会学者,社会科学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会进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过去以说明现在,更由现在以逆测将来。”就是在今天,也还有人从问题意识和调查取向方面来认识社会学。如于光远在《社会学文选》中写道,社会学是“以研究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一个科学群……此外,可能还有对于许多社会科学都有用的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由于社会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离开社会调查研究便没有社会学,有的学者抓住这个学科特征,把社会学界定为调查研究的学科。

后记

又想起了那个深秋的午后,我穿过声音沉闷的几道铁门,踏入看守所去采访一个即将上路的死囚。那一刻高墙外的北中国秋意浓重,局促的陋室里气息始终阴郁。那个年轻人神色沉静、语调舒缓,少年的欢快、理想的纠结、情感的荡漾,在最后的道白中渐渐生动,让我全然忘记了追问。其实那本该是我职业记者生涯的最后一次。采访,在那之前我已做好了门庭转投的几乎所有准备。然而这个年轻人有过的困扰和渴求的目光总是飘忽在我的眼前,如同我对视过的那些灵动或狡黠、深邃或暗淡的目光一样,在记忆中留驻长久。

追逐理想的一路常有艰辛、沉寂,却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间蔓延,才有了这本书里的人和故事,他们勤勉地改造着我的认识,激励我探究的热情,不知疲倦。

当那个夏季以难耐的高温拉开序幕时,我开始辗转于河南、安徽、山东的村庄,闯进与艾滋病有关的那些人的生活。当我注视那个孩子的眼睛,面对那位老人的眼泪时,我并不从容。即便艾滋遗孤在新家开始了幸福生活,我仍旧会有疑问:这样的幸福是不是也能降临在所有境遇相同、渴望幸福的孩子身上呢?挥之不去的耿耿于怀让人沉重。至少在1994年,卫生部门已经获知卖血者中有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当时一批由兰州生物制品所出口韩国的血制品中就被发现含有艾滋病病毒。也在这一年上蔡县人民医院血站收到上海生物制品所的通知,售往上海的血浆中被抽检出有两例携带艾滋病病毒。可是一年后,取缔采血站的专项整治才展开。一年的停滞意味着什么?当最初的恐惧和绝望漫过后,卖血感染艾滋病的村民也想打破沉默,他们想知道,究竟由谁为他们的病负责?在这样的疑问面前,我们都无法自信起来,因为没有人知道最后的悲情何时来到。

9月的韩国温润清丽,在首尔、大田、釜山和光州我结识了很多同胞,他们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餐馆里的服务员、韩国家庭的保姆和钟点工。尽管这些职业都是韩国人天然选择后的剩余,他们依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像伺弄庄稼一样期望有好的收成。在那之前,他们历经“签证交易”、“伪造户籍”、“假结婚”、“克隆文件”的忐忑与烦扰,或者以更为直接的“落地滞留”方式,完成了“非法劳工”的身份转换。但当你将关注的目光切换到他们的现状时,你会更在意:他们还是父亲、丈夫和儿子,她们还是母亲、妻子和女儿,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背负着一笔沉重的债务,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但他们可能会失望,因为有工资拖欠,因为有产业灾害和交通事故的不幸光临,因为有黑社会敲诈,而伸出黑手的同样是他们的同胞。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是吗?

相对于异乡生活对幸福的理解更为平淡实在,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的那群年轻人则尽致地挥洒着血性。在靖国神社用油漆写下“该死”的冯锦华、酷爱《毛泽东诗词》的湖南青年殷敏鸿、将新车抵押给船东确保出海的温州商人虞海泽、常哼着《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旋律的王立昆,在迈出凝重一步的当口,都固执得让人不由心生敬重。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俄罗斯远东博物馆里曾有的那一腔愤懑,想起了《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魁星楼上的刻字:“六十四屯今尤在,何人光复大江东?”激越总会过去,但我想知道,在一个大国崛起、走向海洋的世纪宣告中,在海基线内暗流潜涌、海岛暗礁争夺此起彼伏时,来自钓鱼岛的声声呼唤是不是也响在所有中国人的耳边?在滔天海浪中守护着的这一份忠贞与眷恋面前,谁都无法静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世微行(大国崛起的思虑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清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298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