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茶陵英杰--记茶陵十位党史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胡涤非编著的《茶陵英杰》一书,是中共茶陵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党史副研究员、株洲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胡涤非同志撰写的一部缅怀革命先辈,启迪贻泽后人的传记史书。它真实地记载了谭思聪、陈韶、谭余保、邓永耀、刘转连、颜金生、李俭珠、刘宗舜、谭汤池、傅云飞等十位茶陵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一生。

内容推荐

由胡涤非编著的《茶陵英杰》辑录了谭思聪、陈韶、谭余保、邓永耀、刘转连、颜金生、李俭珠、刘宗舜、谭汤池、傅云飞等十位茶陵党史人物传记。通过记录他们的革命经历,再现了当年茶陵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为革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茶陵铁牛”精神。这部《茶陵英杰》,曾对丰富《中国共产党茶陵历史》和《茶陵人民革命史》的写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谭思聪传

陈韶传

谭余保传

邓永耀传

刘转连传

颜金生传

李俭珠传

刘宗舜传

谭汤池传

傅云飞传

附录

 茶陵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三个“第一”

 谭家述——湘赣红军(红六军团)的创造者之一

 刘月生深情立碑祭先烈

 颜金生奉调文化部前后

 段苏权“暂授少将”的“历史问题”

 作者专著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1928年2月,谭思聪被湘赣前敌委员会任命为中共茶陵县委书记。他与谭家述、谭趋新等率领茶陵游击队由宁冈返回茶陵,再次进驻潭湾,重新组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就在这月下旬,他率队来到离茶陵县城十余里的洣筛坪,先隐蔽在茂密的树林中,到了农历年关的除夕深夜,他分兵两路突袭离茶陵城五里的小车,俘敌一个排,缴获全部枪支弹药,其中有机枪一挺,并教育被俘的机枪士兵加入了游击队。

4月初,谭思聪和谭家述奉命率茶陵游击队赶到界首,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会合,并充当向导,一举攻克茶陵县城。中旬,当湘军吴尚率第八军进驻茶陵后,他率游击队转移到茶陵、永新、宁冈、莲花四县交界的九陇山区,与边界各县地方武装协同作战。5月16日,他与宛希先、谭家述率游击队,配合员一民、毛泽覃率领的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攻占茶陵东部重镇——高陇,打垮了茶陵县挨户团的一个队。18日,又在朱德的统一指挥下,打退了湘军吴尚部对高陇的反扑。这一仗共毙敌100余名,俘敌200多名,缴枪200多支,史称“高陇战斗”。紧接着,红四军第二次攻占永新县城。6月,他又率部夜袭茶陵东南部的井头村,将驻在这里监视九陇山区的40多名挨户团士兵全部俘获,缴枪39支。10月,他在中央湘赣边界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委员。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军主力军出击赣南,谭思聪和谭家述、陈韶率领的茶陵游击队,坚守出入九陇山的一个隘口,一次又一次地击退进犯的敌人。但在敌人对九陇山采取围困政策以后,由于山区人烟稀少,地瘠民贫,游击队很快陷于饥寒交迫的处境。他和其他领导人不得不决定突出重围,转到外线作战。1929年农历大年三十这天下午,他率队出发,于夜里三点多钟摸到敌人后方和尚庄,全歼驻守和尚庄的挨户团,缴枪40余支和一批粮食油盐及其他物资,使部队过了一个好年。紧接着,他又率部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奇袭茶陵西部界首墟的敌人,跳出了敌人“围剿”的圈子。3月,中共湘赣边界临时特委宣告成立,他当选为特委候补常务委员。5月,原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恢复工作,他又在宁冈召开的特委第四次执委扩大大会上,当选为特委执行委员。

这年冬,谭思聪与宛希先、陈韶、谭家述等在茶陵发展党的组织。他们先将茶陵县革命委员会由九陇山道坪、樟木冲移驻茶陵东乡的大湖,接着在东乡建立区、乡红色政权。他还潜入清水、竹陂、潞水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秘密联络失散党员,建立竹陂党的支部,再在龙陂、腰陂、布庄、上陇、布子坑、澄江、庙市等地发展党员,并在这些地区先后组建了由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管辖的第三区和第四区。

1930年3月,谭思聪在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赣西南特委委员,兼中共莲花县委农工部长。为了解决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他曾于5月到第五区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发表在《莲花县委通讯》1930年第2期上。他针对区委借口“介绍同志要慎重”,因而造成组织发展缓慢的问题,指出“若是这样恐惧怀疑,就是取消党的组织,要发展纯粹的关门主义”;他还提到有的区不重视党员的教育和训练的情况,深刻指出:“因为党内教育训练工作的缺乏,所以党员的进步很少,党在群众中领导力量薄弱,不能在群众中间起核心作用,这是我们党最大的危机”;他还认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应由群众选举,不应只由区苏维埃政府任命和指派。他说:“现在好多乡政府的主席、秘书,都不是推动群众直接选举,只是由区政府指派,并且派了一个到茶陵白水垅乡充当主席。这种国民党式的指定委派制度,完全失去了苏维埃政权的意义。”8月,湘东特委恢复后,他任特委委员,9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10月以后为刘沛云)政委。P3-5

序言

《茶陵英杰》一书,是中共茶陵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党史副研究员、株洲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胡涤非同志撰写的一部缅怀革命先辈,启迪贻泽后人的传记史书。它真实地记载了谭思聪、陈韶、谭余保、邓永耀、刘转连、颜金生、李俭珠、刘宗舜、谭汤池、傅云飞等十位茶陵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一生。他们都是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投身革命,并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红军。他们参加过井冈山、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除谭思聪和陈韶外都经历过红六军团西征突围和红军长征或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参加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有的参加了抗美援朝,有的从事人民解放军相关兵种的建设,有的从事地方行政工作。他们的大半生是在戎马倥偬、枪林弹雨中度过的。他们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撰写党史人物传记,历来是党史研究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党的历史是离不开人物活动的。实践证明,党史人物传记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历史事件中党的领导和党员活动的具体情节,也提供了一个地区革命的某些细节活动和概貌,这正是编写党史所需要的。同时,把革命先辈的辉煌业绩和崇高风范加以传承和宣传,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我了解,这部《茶陵英杰》,曾对丰富《中国共产党茶陵历史》和《茶陵人民革命史》的写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模范县。茶陵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尤有茶陵“铁牛精神”。茶陵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献身的先烈达5000多人,同时也造就了一代英豪。1955年以来被评为少将以上的将军就达25人之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省、地(市)师级领导干部的达150多人。

传记的质量,又来源于传记写作者的素质。《茶陵英杰》一书的作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详尽的一手资料,用纪实性写法,注重人物历史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史实的准确性。作者熟练地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斗争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十位党史人物的崇高品德与历史贡献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面系统地颂扬了十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业绩;颂扬了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在任何困难环境中毫不动摇的坚定革命意志;颂扬了他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怕牺牲、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与领导、指挥才能;颂扬了他们坚持原则、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大无畏精神;颂扬了他们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颂扬了他们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具有远见卓识的精神风貌;颂扬了他们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关心他人、正义凛然、抵制邪恶的正义行为;颂扬了他们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情操;颂扬了他们让利于民,搞好军民关系,开创“军民共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精神;颂扬了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关心故土群众生活改善的桑梓情怀;颂扬了他们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甄别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积极行动。

总之,《茶陵英杰》的字里行间把十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先进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绝好教材,将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和涤非同志交往,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在湘潭地区档案局任副局长兼抓党史征集工作,其实我是“半路出家”,对党史工作一窍不通,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那时涤非同志从茶陵县委宣传部调任茶陵县委党史办主任,曾负责茶陵农民运动调查,撰写了《茶陵农民运动史略》,还筹办了茶陵县革命纪念馆,撰写了展览方案和解说词,对茶陵革命历史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历史很有研究。1982年,我们两人参加了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鄂湘闽粤赣五省党史资料征集协作工作”会议,我俩同是以吉安地委秘书长为组长,湘潭(1983年后为株洲)、郴州、萍乡、宜春、新余五地(市)委秘书长为副组长的“湘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征编协作小组”成员。我和吉安地委党史办负责人具体负责湘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编协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共同制定征编方案,下设井冈山、湘赣两个小组;胡涤非同志受湖南省党史委和湘潭(后株洲)秘书长的委托,代表湖南一方任湘赣小组副组长兼人物组组长。从1983年开始到1990年结束,历时八年,涤非同志全程参与了《湘赣革命根据地》丛书的征编、出版工作。在这八年协作和其后的党史征研工作中,都得到了涤非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向他学习了许多工作经验和写作知识。涤非同志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退休十多年来,两人相互交往从未间断。

涤非同志为人正派、事业心强,不仅是株洲市党史界的精英,也是全省、全国党史界屈指可数的人物——曾被评为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他在党史工作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出版了《茶陵人民革命史》、《中国共产党茶陵历史》、《湘赣边界拾零》、《征途鸿爪》、《谭余保传》、《一个红军战士的足迹》、《老红军刘宗舜》、《茶陵英杰》等专著8本和电视剧本2部,还与人合著了《谭震林传》等4部著作,并在省级以上57种书报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涤非同志在党史研究领域取得如此多的丰硕成果,是他热爱党史工作、敬业、勤奋以及对茶陵革命老前辈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孜孜不倦、奋斗不止的结果,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端午前夕,涤非同志携带《茶陵英杰》全部稿本专程来株洲找我,请我写个序言。老友相请,欣然应允。花了半个月时间,反复拜读了全部稿本,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以上肤浅之言是我读后的一点感受,权作序。

后记

平日里,我采写了一些老红军的人物传记,曾蛮有信心地说,一定要将其公开发表。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传记因传主职务不高等原因,迟迟没有公开发表的机会,及至我年过古稀,时日无多,眼看着自己要在老同志面前食言了。

为了不食言,我将采写的七位老红军人物传记和三位革命烈士传合成出书,以彰显其革命精神,影响后人。这样,我可以安然地告白于老同志的灵前:我没有食言。

书中《陈韶传》是由我租谢雪云同志合写的。此次出版征得了谢雪云同志的同意。

株洲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副研究员李龙芬先生,抱病为本书赶写了序言,充分表达了他对老红军的深情厚意和对我工作的支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和资料缺乏,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茶陵英杰--记茶陵十位党史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涤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39624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4.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