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弹元勋(邓稼先)/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
内容
编辑推荐

祁淑英编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内容介绍: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过程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进而开始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内容推荐

通过阅读祁淑英编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们可以不时看到中外文化对邓稼先的影响,成为他成功的助推器。他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带领一批科学家开始艰苦卓绝的研制工作,同时还要对妻子、父母保密,忍受至亲至爱的人的误解。我们不是看到先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教诲的直接影响吗?而他和“青椒”、“小白”等年轻人亲密无间的相处,他成为兵团级干部后依然有专车不坐,自己坐公交车外出的事例,不是可以看到一生布衣的艺术大师邓石如的影子吗?和人们熟知的陈景润类型的科学家不同,在科研生活之余,邓稼先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不仅是花样滑冰的高手,对放风筝、逗空竹也很在行。他喜欢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四进士》,同时又酷爱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反复倾听那昂扬、激越的旋律,从中汲取无形的力量。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本人物介绍。

目录

1.秀实之禾∥1

2.始于儿时的友情∥12

3.七七事变的枪声∥16

4.走向北大讲坛∥39

5.他选择了核物理专业∥45

6.“迎来灿烂的黎明”∥54

7.十月的北京好阳光∥63

8.“我爱你,朗润园!”∥68

8.走向秘密世界∥76

10.悲愤的“59·6”∥95

11.“听钱部长讲故事”∥104

12.西花厅的客人∥112

13.建造新的长城∥120

14.激战前夜∥131

15.罗布泊升起了一团蘑菇云∥142

16.“万金家书”∥150

17.“轮台九月夜风吼”∥159

18.一轮新生的“小太阳”∥169

19.“你是中国的费米!”∥180

20.为了总理的嘱托!∥186

21.在死神面前∥194

22.未听完的《命运交响曲》∥199

23.奋斗的人生是壮丽的∥203

24.《两弹元勋邓稼先》∥207

25.“功勋泽人间”∥219

试读章节

邓稼先的中学生活大半是在北京市西单绒线胡同的崇德中学度过的。崇德中学是一所英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注重英语教学。邓稼先自幼便跟随父亲学英语,八九岁时便可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步人崇德中学之后,他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出类拔萃。使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对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酷爱数学。日后许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出身于文史哲大家门庭的孩子,怎么改攻理工科了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从孩童时期开始便得到了同学、挚友杨振宁的引导。

杨振宁也在崇德中学就读。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祖籍安徽合肥,与邓以蛰可以说是同乡。他们先后留美回国后,又同在清华大学任教。由于父辈的特殊关系,两家过往甚密。杨振宁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数学、物理学习成绩优异,是班里的尖子生,是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机灵鬼”。因为他的头长得大大的,所以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杨大头”。杨振宁比邓稼先长两岁,常以大哥哥的身份关照小弟弟。由于杨振宁的影响,邓稼先在数学、物理等课程中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而且对数学着了迷。每天晚上,他演算数学习题,那样津津有味,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不是家人催促睡觉,常常演算到深夜。

说到邓稼先痴迷于数学,有—件事让父亲又气又喜。

原来,邓稼先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就喜爱京剧。1936年秋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访美载誉归来,在北京长安剧院作回国后的首场演出,剧目是《贵妃醉酒》。对于京剧爱好者来说,这可是难遇的好机会。邓以蛰好不容易托人用高价买到两张入场券,拟携长子稼先一睹大师的风采。邓先生叮嘱稼先放学后,吃完饭迅即赶到剧院一同看戏。可是,邓稼先在饭后又习惯地演算起数学题,把看戏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深夜,邓以蛰看完戏回到家来,推开儿子的房门,只见儿子已经睡熟,他演算过的数学习题草稿横七竖八地铺了一地。邓先生进门前的一肚子气,此时化为满腔欣喜。

当然,稼先的国语、英语成绩也很不错。他中学时代便能用英语写出很漂亮的文章。所以,当中学毕业时,他以每个学期都是名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赢得诸多老师的宠爱。

一次,杨振宁在父亲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科学读物《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通俗本,它是根据牛顿的宏篇巨作,用通俗的语言改写成的。在牛顿的原著中,牛顿用力学观点分析了日月星辰的运动,得出了一幅完整的、以物体运动学规律为基础的图景。杨振宁一下子就迷上了它,便拿来与稼先一起阅读。由于稼先比振宁低两个年级,书中的许多地方他似懂非懂。尽管如此,他仍然仔细地作笔记、作摘录。

杨振宁告诉邓稼先,牛顿写的这本书像是一本神书。据说,科学家哈雷根据这本书提供的原理,于1692年推算出了一颗彗星的轨道,并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再度出现。1758年12月25日,这颗彗星果真再现了。真是神啊!

杨振宁同邓稼先在一起,关于科学技术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杨振宁读书很多,知识渊博,所以,他的话题总是很新鲜。

这一双形影相随的小学友,早在孩童时代便对科学技术的话题津津乐道。

在崇德中学,课余时间,有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一个是公认的“机灵鬼”杨振宁;一个是以待人忠厚而赢得“邓老憨”绰号的邓稼先。两个人不仅爱在一起看书、讨论问题,也经常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挡。尤其是每当周末,他二人必然是踢出几身臭汗,才肯回家吃饭。

邓稼先在众多同学面前可称得上是花样滑冰的能手,可是在杨振宁面前却要甘拜下风。然而,邓稼先在放风筝、抖空竹方面,比杨振宁却技高一筹。杨振宁的爱好很广泛,而且对于自己所爱好的东西都能说出一番道理。邓稼先也很爱听这位大哥哥口若悬河般的神聊。杨振宁酷爱艺术,尤其酷爱音乐。每逢假期,他二人聚在一起,总爱用手摇留声机听音乐唱片。这时,知识渊博的杨振宁又更换了一个新的视角,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说:

“音乐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语言。它可以使你闭着眼睛看到世界。凭借着音符的表现力,高大的山就在身边无言地耸立,湍急的河水在你面前生动地流淌,小鸟在鸣啭,草虫在哼叫……总之,你想到的,音乐都可以给予你。音乐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它使得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杨振宁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备加赞赏。聆听着那激动人心的乐章,他动情地说道:

“《英雄》交响曲,是悲壮崇高的声音,是使世人心灵为之震颤的心声,是如雷如电的英雄绝唱。它激励人们萌生自我意识,教你重树做人的尊严。”

他告诉邓稼先,贝多芬所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原名本不叫《英雄》。因为贝多芬一生向往自由,呼唤平等,当他看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时,便激动地拿起笔,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准备献给他所崇拜的拿破仑。然而,当两年之后总谱完成时,突然传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愤怒了。他把写有拿破仑名字的扉页撕得粉碎,并将命题改为《英雄》,从而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杨振宁这位大哥哥,还多次告诉稼先,一个人一生要有崇高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追求一种高层次的内在的精神生活。为了避免完全陷入庸俗之辈,应该与图书为友,应该与艺术为友。只有用知识、用艺术丰富自己,才会有内在的幸福。他说,这话是贝多芬说的。贝多芬曾这样说过:“幸福不是来自外界,你必须自己动手去创造一切;只有在理想世界中你才能找到欢乐。”杨振宁还说,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在我的思想和感情中,外界的环境总是起着次要的作用。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这些话,对稼先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

这两位情投意合的同窗好友,自少年时代便树立了远大理想。这两位卓越的核物理学家,尽管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他们同样对核物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间相交相知50年,至诚相待,他们真诚的友谊,谱写出了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P12-15

序言

祁淑英先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家。近年来,她以饱满的激情,超人的毅力,撰写了一批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传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评选为“首届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最近,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作为“感动中国的科学家传记”之一,即将出版,索序于我,我很高兴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也包括她撰写的其他科学家的传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她特别注意深入挖掘科学家成功的文化基因,这是她的传记文学作品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我猜想这应该是她的作品产生广泛影响、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西方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三代人培养一个贵族。”这句话可以借用来比拟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培养。我们从书中叙述的邓稼先的家世渊源、成长历程就可以看出来。邓稼先的六世祖是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以字行,一生布衣,潜心书法艺术,遍访海内名家,是清的嘉时期的书法、篆刻大师,其书法四体皆工,有人推为清朝第一人。他的艺术成就在书法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就在举办“邓石如书法奖”。邓稼先的祖父邓艺荪,民国元年曾任安徽省教育司长,与苏曼殊等名士是情投意合的挚友,在安徽学界享有盛誉。他的父亲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在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从小就受到传统的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为他后来从事美学和中国书画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邓以蛰先后到日本、美国留学,研究哲学和美学,回国后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他与鲁迅有过交往,《鲁迅全集》第14卷有他和鲁迅谈话的记录。他是最早在中国研究、传播美学的奠基人之一。有《邓以蛰全集》传世。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的邓稼先,他的文化基因中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连他的名字都是邓以蛰苦心孤诣起的,取“禾之秀实,在野曰稼。”预示他“根植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有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后来到美国留学,充分汲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掌握了物理学、核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后来研制原子弹、氢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不时看到中外文化对邓稼先的影响,成为他成功的助推器。他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带领一批科学家开始艰苦卓绝的研制工作,同时还要对妻子、父母保密,忍受至亲至爱的人的误解。我们不是看到先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教诲的直接影响吗?而他和“青椒”、“小白”等年轻人亲密无间的相处,他成为兵团级干部后依然有专车不坐,自己坐公交车外出的事例,不是可以看到一生布衣的艺术大师邓石如的影子吗?和人们熟知的陈景润类型的科学家不同,在科研生活之余,邓稼先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不仅是花样滑冰的高手,对放风筝、逗空竹也很在行。他喜欢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四进士》,同时又酷爱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反复倾听那昂扬、激越的旋律,从中汲取无形的力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邓稼先青少年时期的好友杨振宁谈到邓稼先时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在致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中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虽然杨振宁近年的行事多有争议,但他这两句话确实是深刻理解邓稼先的。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认真端详书稿中的邓稼先照片,我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古语。邓稼先自少年到老年表现出来的本色自然、质朴无华,能够让读者在合影中立刻找到他,他的风度气质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让那些矫饰作态的人相形失色。即使到了老年,他功高盖世,他的笑容仍然有这个年龄段罕见的稚气。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邓稼先无疑就是科技界永怀赤子之心的大英雄、真名士。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读者朋友,包括家长和领导干部,《两弹元勋邓稼先》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很高兴把它推荐给朋友们。

2010年11月29日

于石门静远斋

后记

我眼含热泪采访并撰写了研制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他隐姓埋名28年,将自已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核武器的开创和发展事业。

核武器这种尖端技术首先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原子弹、氢弹、新型氢弹、核武器小型化及多种效应等四次大的突破。我国是个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因为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出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敢于拼搏、富有牺牲精神的优秀的核武器专家,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实现了核武器领域的四次突破,为世人所震惊。当年主持这项工作的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评价道:“邓稼先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前不久,美国媒体及议会中的某些政客,造谣生事。无耻鼓噪,诬我科技人员窃取了美国的核机密。显然.他们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邓稼先》一书可以给世人以明确的答案.也是对造谣者的有力一击!

翻开百年近代史,写满了中华民族受世界列强侵略、欺侮的屈辱史实。“强我中华”一直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强国梦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我们已经成为拥有现代核武器的军事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当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便把中国看成它潜在的敌手,看成是它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障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狂轰滥炸,尤其是对我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充分暴露了他们的罪恶嘴脸和险恶用心。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一再受到西方列强侵犯的事实,再次使中国人民警醒,在强权政治横行的世界上,赢得尊严是多么不容易!从而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强我中华”的决心和行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把《邓稼先》一书奉献给青少年朋友们,一定会激励大家像邓稼先那样,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强盛起来。

本书写作中,参考了郭北甄和苏方学两位作家编著的《娃娃博士》及许鹿希、邓仲先撰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报告文学作家李培才、郑重等撰写的有关报告文学,特向上述诸位同行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2000年春于河北石家庄初稿

于2009夏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弹元勋(邓稼先)/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祁淑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51777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