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隔代教育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担心孩子被宠坏?看本书教你科学隔辈教养法。

担心孩子太过霸道?看本书教你几套妙招。

担心孩子耽误早教?看本书教你亡羊补牢。

送给老人的隔代教育百科全书,送给父母的教育辅助读本,送给家庭的和谐幸福“红宝书”。

权威、科学、循序渐进,一书在手,谁还敢说隔辈教不出好孩子?

《隔代教育书》(作者万莹)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提出了生活中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尤其是针对隔代教育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包括喂养方式、心理教育、品格塑造等,让隔代教育也科学。

内容推荐

当好父母难,当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难。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照顾着孩子却被认为教育方法不科学的老人,到底怎么办?隔代如隔山,代沟如鸿沟,尖锐的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隔代教育书》(作者万莹)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提出了生活中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尤其是针对隔代教育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包括喂养方式、心理教育、品格塑造等,让隔代教育也科学。

为了帮助祖辈更好地了解孩子,《隔代教育书》还指出了祖辈带孩子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并且推荐了一些经典的育儿书籍做参考。这样祖辈在加强自身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可以让父母更放心。

目录

第一章 带还是不带,备受争议的隔代教育

费力不讨好的隔代教育

老年人为什么带不好孩子

时代转变,新时期家庭教育目标

扬长避短,打造最佳隔代教育模式

您是合格的“隔代育儿师”吗

第二章 发挥优势,祖父母也能带出好孩子

隔不断的亲情是祖辈最大的优势

丰富的育儿经验,让孩子的成长不折腾

充裕的时间,让孩子拥有不间断的爱

人生的阅历,让孩子从小拥有开阔视野

平和的心态,让孩子享受成长好氛围

童心,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成为“忘年交”

第三章 “爱”不是“碍”:如何实现三代同赢

注意!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别用“隔辈亲”阻断“亲子爱”

别做孙子的“避难所”

切忌在孩子面前开展“辩论赛”

维护好子女在孙辈心中的高大形象

把“甩手掌柜”拉回孩子身边

主动与子女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避免“战火”,沟通有术

避免“6+1”时代的“夺子大战”

保持成果,把亲家拉进“教育同盟”

明白道理后,如何迈过感情关

学会“减负”,别让自己的生活只有孩子

第四章 生活中的小秘密:科学喂养,育出好孩子

奶粉要适量,过浓也有害

婴儿饮水莫加糖

注意孩子的摄盐量

孩子的哭声您听明白了吗

看天气穿衣服,孩子比想象中强壮

婴儿要不要穿鲜艳衣服

睡觉压沙袋,好心办坏事

“捏鼻拉腿”并不能改变婴儿外貌

小病也别乱吃药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肉蔬果均衡才是最佳搭配

强迫多吃饭,逼出“小胖墩”

多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吃饭

看食品配料表选零食

第五章 玩出个未来: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

早期教育玩中来

给孩子讲故事有讲究

利用游戏,让孩子学会交往

多做户外活动,让孩子更强壮

鼓励孩子来一次“大冒险”

郊游,把课堂搬到大自然

用玩乐培养点生活情趣

保护孩子的“淘气欲”

孩子玩得专注,千万别打扰

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第六章孩子的世界不简单:呵护好孩子的心理

“七八岁狗也嫌”——孩子最关键的那几年

心理健康,父性教育不能少

上小学,心理教育的分水岭

巧妙沟通,打开孩子的小心扉

别让“别人家孩子”伤了自家和气

孩子也要面子,别当众批评孩子

尊重隐私权,保护孩子的小秘密

兴趣爱好“非主流”怎么办

欣赏和鼓励是心理教育的主旋律

批评与惩罚也讲究技巧

帮“压力山大”的孩子赶走坏情绪

面对性别问题,爷爷奶奶如何开口

第七章 这样的孩子人人爱:如何打造开朗性格

帮助孩子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用宽容浸润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从小事中培养自信

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用“索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恩

给孩子准备一张“交往名片”

不备“专利菜”,让孩子从小事中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不做暴躁“霸王龙”

合理引导,让孩子远离攀比和嫉妒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求助和助人

鼓励孩子带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孩子吵架,爷爷奶奶别插手

第八章 这样的孩子不怕失败:如何塑造优秀品质

失败也颁奖,让孩子勇敢去尝试

别让孩子做一碰就碎的“草莓族”

挫折变“存折”,给孩子来点挫折教育

培养毅力,爷爷奶奶要“狠心”

巧用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鼓励自主,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

适时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别做“墙头草”

让孩子学会谦虚,不做“自大狂”

让孩子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打好“预防针”,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

第九章 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两代家长合作给孩子立规矩

零用钱大作战,小小年纪学理财

帮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161

卫生习惯巧培养,搭建疾病“隔离墙”

早睡早起,让孩子拥有好身体

制定餐桌制度,让孩子吃饭有规矩

不包办不代办,自理能力早培养

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制订计划

拖拉的爷爷奶奶会带出磨蹭的孩子

别用脏话污染孩子的耳朵

跟孩子一起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第十章 学习不是成绩单: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学习好,样样好”的观念过时了

学习没有特定的方法和规矩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疼孩子也不要替孩子做作业

全面发展,副科也很重要

孩子请教问题,给引导别给答案

学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和孩子一起读唐诗宋词

过度的表扬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正确引导孩子的“胡思乱想”

第十一章 这样的孩子人人爱:如何打造开朗性格

弥补单亲家庭的性别缺失

不要对孩子抱怨他的父母

不要离间孩子和继父母之间的关系

叛逆并不等于坏孩子

留守儿童,祖父母要兼任父辈

祖父母要做两代人之间的“润滑剂”

“精神留守儿童”也需要额外关注

让孩子在感激中长大

第十二章 我也不是老古董: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

紧跟时代,不做固执的祖父母

勤充电,教育孙辈不脱节

做孙辈的“网友”,不做高科技的“门外汉”

感受时代变化,爷爷奶奶也追星

解读孩子的那些“新新语言”

动静结合,与孙辈一起度过童年

第十三章 闲暇时间充充电:经典育儿书籍推荐

《童年的秘密》:解放全球儿童的教育经典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与儿童的心灵对话

《接纳孩子》: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心得

《为何家会伤人》:反思畸形家庭教育之痛

《郑玉巧育儿经》:经久不衰的育儿大全

试读章节

如果在城市中的小区里转一圈,会发现老人领着孙子或外孙做游戏的场景很常见;在儿童游乐区,往往都是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着孩子嬉戏打闹,年轻的面孔非常少见;在上下学时间,会发现在接送孩子的大军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不是年轻的父母,而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事实表明,隔代教育正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隔代教育由来已久。古时候祖辈在家里的地位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家里最年长的人来做决定,对小辈的教育也不例外,而国外则很少出现祖辈直接插手孙辈教育的情况。因此,隔代教育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妈妈放弃工作全职带孩子固然对孩子大有好处,但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现在大多数家庭依然是“双职工家庭”。此外,现在的年轻父母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希望因为孩子而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这样一来,把孩子交给祖辈带便成了年轻父母最好的选择,既能缓解经济压力,也能安下心来打拼事业。

另外,由于生活水平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人离退休之后,身体仍然硬朗,身体状况基本能够满足照顾孙辈生活的要求。而且,帮助子女带孩子不仅体现了自己对儿女工作的支持,也能排遣自己离退休之后的无聊和寂寞,填补子女不在身边的心灵空缺,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因此,很多老人都会主动提出帮助子女带孩子。

正因为如此,隔代教育在中国变得十分普遍。2007年,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对社会隔代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家庭中的婴幼儿接受隔代教育的人数接近总调查人数的89%。但是,另一个数据令祖辈家长们感到非常尴尬,那就是参加调查的人当中,70%的家庭对隔代教育的结果并不满意。

现实生活中,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的例子屡见不鲜。年轻的父母有着全新的育儿观,而老人喜欢按照老一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新观念与老路子之间难免出现分歧。而分歧出现时,老人往往白恃“生养过一个或几个孩子”固执己见,年轻的父母则实在难以领情。结果,祖辈辛苦付出换来的却是“两头不落好”,由此很多老人都说带孙子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些教育学家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隔代教育,认为这样会毁掉孩子。其实这话过于绝对,隔代教育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革命领导人李大钊就是由伯祖父抚养长大的;著名哲学家罗素也是由奶奶带大的;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则是外祖母对他进行的启蒙教育……从这些实例可以看出,能不能带出好孩子的关键并不是谁带,而是怎样带。只要教育观念科学,带出好孩子并不是难事。

目前,社会上质疑隔代教育的声音较多,而指导祖辈家长如何带孙子的资料和书籍却相当稀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隔代教育的弊端。因此,要解决“老革命们”面临的这个“带孙”新问题,不仅要求老人们加强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帮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摆脱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处境,带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1.中国的隔代教育现象很普遍,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是隔代教育爆发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2.隔代教育并不全是失败,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隔代教育,努力为隔代家长们提供更多的资源,指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孙辈。

隔代教育中,祖辈家长们倾尽心血帮助子女,同时也把最无私的爱倾注在孙辈身上,可是带出的孩子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老人根本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可为什么这种爱得不到认可呢?到底是什么“诅咒”了隔代教育?  综观隔代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认为老年人带不好孩子无外乎是因为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如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观念陈旧。现在的祖辈家长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程度相对偏低,知识面也相对狭窄,很多老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与孙辈的接触中,祖辈很容易在无形中把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孩子。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祖辈甚至可能会把不少封建迷信讲给孩子听,这不仅影响了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会增加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2.忽略孙辈的成长需求。现在城市中的祖辈家长们大多是离退休人员,多数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有些喜欢读书看报,有些喜欢挥毫泼墨,还有的从事着第二职业。这些老人真正关心和照顾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往往只是做到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不摔跤而已。为了防止孩子出意外,有些老人还会禁止孩子到户外玩耍,但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禁足的做法必然会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3.无原则地溺爱。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都会持一种补偿心理,认为自己年轻时因为工作或者经济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因此就把这种对子女的愧疚转变成对孙辈无条件的满足。这种溺爱有很多形式,有些是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离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设法办到;有些则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导致有的孩子上了三四年级还在等着奶奶喂饭。要知道,只要是溺爱,无论何种形式,对孩子都有害。P1-3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家长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责任全都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这些祖父母、外祖父母们也因此成为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进行抚养和教育的现象,被称为“隔代教育”。

提起隔代教育,有些父母依然挣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弊端。比如老年人思想观念陈旧、容易溺爱孩子,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等等。不看好隔代教育的家长持有相似的观点:最好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否则不仅将来孩子问题多多。而且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家庭和谐。

虽然有一部分父母不喜欢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但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半多的孩子都在接受隔代教育。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父母忙于打拼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还有些父母则几乎没有任何抚育孩子的准备。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片茫然。而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有一定的教子经验,与其把孩子交给保姆。不如交给老人。因此,老人们便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

面对无数质疑隔代教育的声音。老人们的心里可能也会犯嘀咕:“我们真的不能带出好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隔代教育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老人与孩子的父母一样,都是爱孩子的,这是保证祖辈教育成功的基础,因为只有爱才能促使老人们去学习相关的教子知识。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子观念;其次,老人具备时间上的优势,可以长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可见,隔代教育的好处是多于其弊端的,只是有的老人还没有找到自己在隔代教育中的位置,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缺少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古今中外,很多例子都证明了隔代教育的可行性。提高祖辈的教育素质,让广大老人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就成了目前隔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从老人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对祖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祖辈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很多同类书籍的一点,它直接面向隔代教育的实施者,能够有效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素质,帮助祖辈掌握孙辈在每个成长和发育时期所具有的独特的身心状况,进而做到有技巧、有针对性地教育,令隔代教育事半功倍。

在本书的开篇,编者首先为老人们介绍了隔代教育的优势和劣势,让老人对隔代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继而告诉祖辈如何在家庭教育墅扮演好桥粱角色,让三代人都能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从第三章开始,编者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列出生活中老人们在教育孩子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细致分析了这些错误可能对孩子未来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消除负面影响、提高教育水平提出了合理建议。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单亲和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本书的最后,编者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些家教领域的经典书籍。供隔代家长们充电学习之用。

 老人和孩子虽然是生命的两极,但是美景并无差别。老人们要学会在托起美丽朝霞的同时,充分享受落日的余晖,这种生活态度正是本书想要传达给老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希望老人们能够把享受生活、感受幸福这一人生精髓传递给自己的孙辈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隔代教育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86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2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