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丹青申石伽(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年是申石伽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他仙逝10周年。申石伽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大画家,鉴于他深居简出,为人低调,不让宣传,更不让“炒作”,对于他的创作,教画育人和为人的详细知之甚少。为了纪念这位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诗人申石伽先生,中国东方出版中心将出版《世纪丹青申石伽》,介绍他一生为艺为教的感人事迹。本书由许志浩、郑恩德主编。

内容推荐

今年是申石伽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他仙逝10周年。《世纪丹青申石伽》这本画集的出版有助于我们留住对申老的记忆,尤其要记住他的人品、画品和对社会的贡献。

《世纪丹青申石伽》是一本藏品集也是一本文集,收录了上海收藏家郑恩德先生收藏的申石伽作品五十余件、诗词作品和上海名流评论申老的文章40余篇,这是一份郑重的纪念,是一本值得大家读一读的书,也是郑先生的一份情。书由许志浩、郑恩德主编。

目录

序一 龚心瀚

序二 祝君波

申石伽自传 申石伽

第一辑 画苑君子西泠石伽

 世纪丹青——申石伽 许志浩

 “十万图”负盛誉的申石伽 郑逸梅

 周谷城致申石伽的一封信 周谷城

 一枝大竹通霄汉——西泠石伽与画竹 费滨海

 泼我还魂水 依然画竹枝 王金海

 画苑知音一面缘——记申石伽和傅抱石的一次会面 费滨海

 谈申石伽画竹 郑逸梅

 申石伽与小畹《秋菊图》 费滨海

 石伽之德 陈从周

 画苑君子申石伽 王渭山

 福寿书生十闲章 沈 宽

 幻出风光烂漫秋 曹志苑

 墨饱心宽自在身 曹可凡

 六十年前石伽画 郑于康

 “竹王”申石伽和他儿子 沈飞德

 万竿烟雨苍劲中 朱金晨

 行看北山云 费滨海

 以法启人忆申老 汤兆基

 笔墨抒真情 丹青寄傲骨 耿 石

 笔墨抒真情 永留人世间 邵洛羊

 “西泠石伽书画”观后 管继平

 高风亮节比竹梅 顾咪咪

 书生本色申石伽 张强辛

 “西泠石伽”书画今起展出 郑于康

 西泠石伽:高洁、挚诚 蒋璐

 怀念伽兄 朱泠

 江山有风竹 郑恩德

 《西泠石伽书画展》在上海文史馆举行 徐建恒

 一幅《山居图》结下忘年交 华振鹤

 《岁朝清供》庆春节石伽师生留合笔 华振鹤

 申石伽三画《十万图》 张德宁

 别出心裁的《岁寒三友图》 张德宁

 读申石伽《华岳朝晖图》 安东

 《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序(一) 王国忠

 《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序(二) 吴孟庆

 看画读诗忆石伽——《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序 田遨

 诗魂画格两相辉——《西泠石伽书画集》序 洪丕谟

 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引 周退密

第二辑 西泠石伽题画诗词

第三辑 西泠石伽丹青选集

附:西泠石伽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上海这个城市,历来藏龙伏虎,说不准何处寻常巷陌,默默地住着位满腹经纶胸有大才或一身绝艺的国宝级人物。

在沪西兴国路一幢老式楼房的十几平方米小屋里,住着位清癯修长、年逾九秩的老人,耳聪目明,腰背硬朗,每天仍能临窗挥毫不辍。他工诗、工书、工画,他以画竹享有大名,世称“竹王”。他的山水画,行家无不服膺,足可与近现代画坛顶级大师相颉颃。诗词书画创作以外,又致力于著述,仅《山水画基础技法》一书已出版七次,印数数十万。在文化人中,他的知音并不少,像陈从周就盛赞他是“君子人”,谦称他与自己“谊在师友之间”。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多年来拒绝应酬,婉谢采访,近九年来更是足不出户,淡泊明志,不求闻达。他就是申石伽。

“万柳藏春”寓深意

申石伽出生于杭州世家,诗礼传授,早年学画于王潜楼,学诗文于俞阶青,及长,在杭州盐务中学执教时,已享有大名,诗文画作名重一时。其书斋“留蕊草堂”,总是“座上客常满”,自然多半是慕名前往求书求画的。

杭州沦陷后,日寇千方百计欲罗致石伽为其所用,但作为清代书画家申宜轩之文孙,自幼秉承祖训“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岂肯认贼作父,自然坚拒日寇的“邀请”。于是侵略者乃施以软禁,妄图逼他就范。

就在石伽处于困境时,比他大24岁的忘年交叶熙春医师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叶熙春,杭州人,乃上海名医、书画收藏鉴赏家,石伽画作的知音。为免石伽沦于敌手,便花钱托人为石伽通关节,让石伽避祸来沪,住进租界牛庄路。石伽抵沪后,以满腔民族愤激之情寄托于诗画间,其中最为世人传颂的便是“十万山水图”。

“十万图”,是石伽十幅山水力作,其画题均以“万”字为首。首幅“万柳藏春”,创作于杭州被日寇软禁时,其意为:“中国人是压不垮的,像万树杨柳蕴藏着春天的生机,定会进发而出的!”第二幅“万壑争流”也作于杭州,当时抗日救亡运动,恰如万壑争流,石伽命意与之后的《黄河大合唱》异曲同工。

石伽抵沪后又陆续画出八幅“万”图,连前二幅,合成“十万图”,“十万”的弦外音,无疑是“民族危难,十万火急”!

石伽在上海完成的八“万”图,分别是“万峰行旅”、“万里风涛”、“万点青莲”、“万树秋声”、“万松云起”、“万芦飞雁”、“万竿烟雨”、“万山堆雪”。

石伽的“十万图”,寓意深厚,笔笔传神。诸如风涛、青莲、征雁,象征抗日生机;万松、万竿、万山则点出抗日力量。故“十万图”一出,沪上叹为观止。石伽于1938年在上海开过二次画展,他以书画笔润创办“友声图书馆”于威海卫路威海新村。解放后,他即将这个图书馆捐赠给人民政府,作为献给新中国的见面礼。

叶熙春医师购下“十万图”,并由叶氏问苍山房以珂罗版精印二千册问世,被习画者奉为范本,石伽之名,盛誉沪杭,求画者盈门。后来郑逸梅先生曾在香港《文汇报》上著文赞之,称“申石伽以‘十万图’成名寿世”是言之有据的。

门下弟子三千人

石伽老人少时心仪佛学,笃信佛教教义“不染尘杂,甘为众谋”。石伽这个名字中的伽,取自梵文伽蓝,石则取其坚贞,故石伽自少年始,即立志坚定为众,在他成名后,在沪杭相继创立“小留青馆书画社”,广收弟子,辛勤执教国画山水技法。解放后他又办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六十多年来,门下弟子逾三千,近年驰骋画坛的蔡天雄、汤肇基、张强辛诸子皆出其门下。但石伽老人却表示,他一个学生也没有!“进门跟我学,是弟子门生,出门就是朋友了,谈不上师徒,所以也可以说:学生一个没有,我不过是引进门,修行全仗他们自身啊!”

石伽老人收徒是效法孔夫子,有教无类,各行各业都有。他也像随园老人袁枚一样,收了不少有才华的女弟子,例如他的长媳及次媳(许莎青、胡蕴青)便是他“小留青馆”的入室弟子,均以“青”字命名。此外像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女士也是石伽老人的高足。岳美缇习画认真,作画有灵气,演戏作画融会贯通,互相发明。她常向人提及申老对自己的教诲:“你上舞台前,先神入画境,这样站在台上,才能‘玉树临风’,光彩照人,角色书卷气立见!”对这位老画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耄耋重绘“十万图”

叶熙春医师,解放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其时,叶氏将珍藏的不少历代著名书画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但留下“十万图”等当代名作,拟在有生之年对这些佳作进行剖析阐释后再行捐献。谁料“文革”浩劫,叶氏以“走资派”及“反动学术权威”双重身份被批斗抄家,“十万图”连同其他珍品都被“造反派”一抄而光。“文革”中叶熙春先生忧郁而逝,临终前,他一再嘱其子叶清江等:“一定要把“十万图”找到手,然后献给博物馆,否则我在地下也难以瞑目……”

“十万图”杳如黄鹤,无迹可寻,叶清江与“十万图”的作者、父执申石伽开始又联系不上,为此十分焦急。“文革”后,叶清江以乃父事迹为题材的《杏林春雨》6集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申老的注意。这样,当时八十多岁的申老与六十多岁的叶清江得以相聚。当获悉“十万图”已佚,为慰叶熙春在天之灵,报知遇之情,申老以八七高龄,第二次画出“十万图”。据行家分析,这第二稿“十万图”较当年的“十万图”有过之而无不及。半个世纪的沧桑阅历,使这次创作的“十万图”更富神韵了。

第二次脱稿的“十万图”完成于1993年,“十万图”连同申老其他作品共五十余幅,应台湾艺术界敦请,前往展出,结果大为轰动。台湾各报纷纷报道,赞之为国宝级珍品。皇冠艺文中心将这些珍品制版出书,初版问世后被抢一空,四十余幅佳作被博物馆收藏,供人观赏,因而第二次的‘十万图’又不在石伽身边了。而第二稿“十万图”原来是为酬老友叶熙春的遗愿而作,要送到杭州的。于是申老决心以九旬高龄三画“十万图”!

斗室三创“十万图”

1994年,石伽老人以89岁高龄三创“十万图”于斗室中。称老人的画室是“斗室”,确实是名实相符的,大小不过十平方米,除两只书柜与单人沙发外只有一桌三椅。要是他想使居处略为宽敞些,本非难事,但他宁愿以稿酬谢作助学金,甘居陋室,九年足不出户,布衣素食,孜孜绘事,体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德馨。

石伽老人说:“我这个人与世无争,日常涂几笔诗书画,正是精神上的享受,别无他求。”

“戒贪寡欲清心宁志利众”,这十个字便是石伽老人近一个世纪以来恪守的信条。石伽老人说:“佛身边的伽蓝鸟叫得动听,我是石头伽蓝鸟,不会叫。”他的书画劳作七十佘年,画作逾万,著作等身,但他却厌恶沽名,尤忌被“炒”。日前曹阳与叶清江以石伽事迹编写电视剧本,他说:“我的名字无非过眼烟云,不值得去写。”后见推诿不过,才表示如他的经历尚能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某一精神侧面,写,自然也无不可,但主角决不能用申石伽这个名字。年逾九十的老人,对自己的十字守则,仍恪守不移。

无功利心是一件事,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是另一件事,他三创“十万图”真可谓全身心投入画幅,从而使“十万图”的第三次创作更加精湛。有位行家对之评论说:“超脱而复深厚,神韵蕴藏笔底,功力不凡,构思精致,启爱国之心于山水间也。”福建海峡出版社特以之制版印成1996年挂历数十万册,今年上海又与申老约定,用来印刷1997年挂历。“十万图”为行家激赏,可见一斑。

一门鼎盛六画师

1966年前,石伽老人曾积十年心血编著《历代诗词韵语选》130万字,可惜毁于“文革”,而在这场浩劫中被抄散失之诗书画更不计其数。对此老人总是淡淡一笑,指着墙上一幅画作上的题诗“幻化世情心上过,叱咤风云腕底来”,说:“劫难已过,今则欣逢改革盛世,我又能安心作书画,不再有劫难干扰了,这便是最大的幸福。我的长子小伽、次子二迦也已步八老年,我家是‘父子亦师生,婆媳如母女。孙儿当教授,著书十五部。同在上海滩,和睦天伦聚’,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能不为劫后新生活而高兴吗?

石伽老人的夫人夏畹君,先祖夏同善,即为杨乃武冤案平反奔走的循吏。两人结婚七十年,至今伉俪弥笃。他们抚育了三位公子小伽、二迦、幼伽,都克绍箕裘,自幼从父学画,均以画作名世。老人二位媳妇许莎青、胡蕴青也是石伽老人的得意门生。一门六画家,堪称佳话。老人的孙儿申小龙虽非画家,但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书立说,自与家学渊源有关。石伽老人见功力更富神韵了,说:“我们父子均已进入老年,而在绘画生涯中,尚在相互角逐,实为平生一件乐事。”他又说:“我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才是大好的事情呢!”

石伽老人的谦逊淡泊是出了名的,以慎言律己,七十多年来心不旁骛,“作画乐教画更乐”(石伽语),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难怪人们赞颂其画艺并及其子云:“英杰一门六画才,丹青十‘万’巧安排。古稀耄耋相角逐,叱咤风云腕底来。”P17-19

序言

上海这座城市真是奇特,我们生活在上海也真是幸运。别的不说,光以中国书画而论,曾经相伴相随这座城市的大师、名家就让你自顾不暇,心生敬畏。很多名家,倘若生活在另一个城市,也许已坐上头三把交椅,而在群星灿烂的上海,则显得平平常常。所以,唤起我们的记忆,写下这个城市曾经的辉煌,发掘每个曾为这座城市、为这个民族奋斗过的人,是我们后人应做的工作和应尽的责任。

我之所以发出以上的感慨,皆因《世纪丹青申石伽》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让我有机会先睹为快,受到了莫大的感染,由此发自内心地感到申石伽先生就是我们这座城市应该记住的艺术家,郑恩德先生就是我们这座城市应该倡导的收藏家。

今年是申石伽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他仙逝10周年。这本画集的出版有助于我们留住对申老的记忆,尤其要记住他的人品、画品和对社会的贡献。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级别、讲头衔、讲职位的社会里,可是级别、头衔、职位尤其是比较显赫的实在少得分不过来,所以很多很有才华和人品的人,也只能做一个平平凡凡的艺术家。这种感慨是我在三年前送走王康乐先生、去年送走钱行健先生、今年又为申石伽先生写序时尤为深切地感受到的。他们。人品高尚又精于绘事,但无缘入画院工作,只留一股清气在人间。

回过来说说申石伽先生,他1906年出生在杭州,十二岁已初显才艺,二十一岁到上海以独立卖画为生。他先后拜俞陛云、王潜楼先生为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的前辈画家。60年代曾走到上海中国画院的门槛,最后还是被挡在了门外。为此,据说周总理曾派傅抱石先生来沪,做宽慰申老的工作。申老一生没有一个像样的头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默默奉献。他是一个有诗才、文才的画家,善将中国古代的文学精神熔铸在绘画之中。他的画以山水、竹石为形象特征,以笔写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在技法上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独标风骨,称得上是一位前辈的实力派画家。

申石伽先生一生二职,画家和美术教师,对社会的贡献,除了他留下的作品和诗词,还有就是在执教中留给后人的几本教材。如1979年出版的《山水画基础技法》,先后发行了28万册,还出版过英文版远销海外,对传扬文化起过重大作用。功在当时,利及后世。1986年出版的《墨竹析览》、1991年出版的《西泠石伽题画诗词》以及1992年台湾皇冠出版的精装本《申石伽作品集》,足见社会对他的承认,也是他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人品中深含有以国为重、以他人为重的精神。抗战时,他义卖作品,支持抗战。抗战后,重拾山河,他创办了一家图书馆,让平民百姓有书读,做个有知识的人。他还卖掉一批作品建立“申石伽奖学金”,资助穷人学习。他自己长期住在10平方米的小房间,毫无怨言,并自称“六步楼”(直到晚年国家给他新居)。80岁以后,他潜心艺术,十五年足不出户,谢绝一切应酬,人品、诗品、画品在这十五年又得到一次提升,实属高风亮节,难能可贵。同道认为,申先生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但与结发妻子共同生活七十七年,相依为命,恩爱如初,也真是传统的楷模。

书画家是靠作品传世的,所以收藏他们的作品就显得格外重要。许多东西当时不稀罕,一旦失之,便觉贵之。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据传宋代内府还有700多件,如今已廖若星辰,可数的几件真伪尚存争议。可见收藏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今天这本画集面世,我很高兴地看到上海收藏家郑恩德先生所具有的责任感和超前的眼光。很多好东西都收到国立博物馆、美术馆事实上也办不到,我们相关的政府、协会、机构日理万机,也不可能顾及每一位艺术家,好在现在民间的人士很重视,补了公家之不足。现在,一位民间的老人,有心有意,念着申老的好,念着申老105岁的诞辰,念着他过世10年了,以一己之财力来出版这本书,这是令我十分感动的。确切地说,这是一本藏品集也是一本文集,收录了郑先生收藏的申石伽作品五十余件、诗词作品和上海名流评论申老的文章40余篇,这是一份郑重的纪念,是一本值得大家读一读的书,也是郑先生的一份情。郑先生对我说,“因为敬重申老的人品、画品,所以申老在世时我就收藏他的画,这几年价钱高了,看到好东西忍不住还要收。”如今的收藏界为着投资增值去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为着艺术、情义去收藏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不可厚非前者,但我们有理由敬重后者。郑先生倾囊收藏申老的作品,念着申老的旧情还愿般地出版这本书,是值得称颂的。由此,也使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它总是让我们看到希望。

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

祝君波

2011年3月

后记

今年3月6日,是申石伽先生诞辰105周年,6月30日是其逝世10周年纪念日。现有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为此出版《世纪丹青——申石伽》一书,我非常欣慰!我从内心深处觉得申石伽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世纪老人。我认为申石伽首先是位诗人,还是以诗人身份从事绘画艺术的美术教育家。他崇高的艺术思想境界和人生哲理不同凡响。他的诗清逸秀奇、情趣盎然;他的画技法娴熟、独标风骨,诗魂画格,相得益彰。申石伽14岁向俞陛云先生学诗词,俞陛云是前清朝进士,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他的祖父俞曲园是词学大家。俞陛云的儿子俞平伯是红楼梦研究专家。申石伽在“俞楼”门下学习诗词,从此打下了良好的诗词基础。申石伽向王潜楼学习绘画,王潜楼是清朝慈禧太后宫内的御用画家,也是专为慈禧太后代笔的花卉山水画家,传统绘画技艺极高。

申石伽年少开始就接受这二位名师教授,诗画技艺大增。19岁在王潜楼老师指导下,在杭州成立“西泠书画社”,从此后申石伽的笔名为“西泠石伽”。他的绘画佳作上,必题妙诗,80年来,都是如此。

申老80岁后不参加社交活动,沉吟古诗,倾心丹青。我是他家常客,蒙允拜见,观赏图画,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品读诗词,仰慕人格,我由然起敬。暗下决心,要为他做些事情。1999年6月我去北京请启功为出版《西泠石伽书画集》题词。申老很高兴,同意我的想法。2001年3月申老见到样书,不幸6月30日谢世,当时我很伤心。9月1日我在上海为他举办“西泠石伽书画展”由上海文史研究馆主办,上海市各位领导都出席画展。后来我又联系到申石伽年轻时在杭州‘俞楼’的同门师妹黄定慧。1931年黄定慧女士向俞陛云学诗词,向申石伽学绘画,当时还有二方印章,刻着“俞门弟子”。所以黄定慧得知申石伽谢世,我想在杭州申老家乡办一次画展。经多方联系,最后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史馆主办,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申石伽书画展”,这是2002年3月6日,这天是申石伽诞生96周年。画展开了6天,盛况空前,我很高兴。2008年,我将申石伽在绘画上作的诗词汇编一本《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并在上海文史研究馆举办“西泠石伽书画展”及“西泠石伽题画诗词集”首发。今年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为申老出版《世纪丹青——申石伽》一书,我真是感慨万分。我要感谢龚心瀚老师、祝君波老师为此书作序,还要感谢此书责任编辑余佐赞先生、于欣女士。没有东方出版中心大力支持,要做好此事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好友许志浩先生、张德宁先生、安东先生、薛军先生,以及上海炎黄画院院长徐纯中教授大力支持。最后要感谢众多帮助过我的好友。愿此书出版能对申石伽先生是一个真诚的纪念。

伴石居主人郑恩德

2011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丹青申石伽(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志浩//郑恩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3566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53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95
21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