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滨编著的《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集结国内知名军事作者,追溯陆战王者历史全貌,全景式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研制的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的发展历程,对广大军迷和军事模型发烧友而言,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军坦克参考指南。
图书 | 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潘晓滨编著的《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集结国内知名军事作者,追溯陆战王者历史全貌,全景式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研制的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的发展历程,对广大军迷和军事模型发烧友而言,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军坦克参考指南。 内容推荐 潘晓滨编著的《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全景式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研制的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美制各型坦克的早期探索、战时美国坦克车辆的研制及其使用情况、战后美制坦克的使用情况等,并借助体系图形式对美国战时主要型号坦克及其变形车进行了详细的汇总。 《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及资料图片,并附有详尽的技术参数,对广大军迷和军事模型发烧友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军坦克参考指南。 目录 Part1 中型坦克 第1章 美国中型坦克的早期探索(1919-1939) 美国军械局主导的早期中型坦克项目 克里斯蒂系列轮履两用中型坦克 第2章 战时美国中型坦克早期型号的研制和使用(1939-1942) 美国轻型坦克的放大版——M2系列 美国中型坦克的过渡车型——M3系列的设计与生产 M3中型坦克的战场使用 第3章 M3中型坦克的战场使用——M4“谢尔曼”坦克(1942-1945) M4系列中型坦克的基本车型 M4系列中型坦克的改进车型 M4中型坦克的战场使用 第4章 基于中型坦克底盘的特种坦克和全履带变形车辆 基于中型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 基于中型坦克底盘的坦克歼击车 基于中型坦克底盘的其他用途车辆 小结 第5章 战后使用的美国谢尔曼中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 战后美军及其盟国使用的谢尔曼坦克 以军使用的谢尔曼坦克及其变形车 其他国家使用的谢尔曼坦克 Part2 轻型及重型坦克 第6章 美国轻型和重型坦克的早期发展 美国坦克车辆的仿制车型和早期设计 世纪20年代研制的新式轻型坦克 世纪30年代研制的战斗装甲车与轻型坦克 第7章 战时美国研制的轻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 战时美国研制的主要型号轻型坦克 基于轻型坦克设计的特种坦克和全履带变形车辆 小结 战时美国轻型坦克及主要变形车研发体系图 第8章 T20系列和战时美国研制的重型坦克 战时美国研制的T20系列车型 战时美国研制的其他型号重型坦克 美国重型坦克的战场使用 小结 战时美国重型坦克及主要变形车研发体系图 Appendix 附录 美军装甲部队的组建与装备编制 二战早期的美军装甲车辆编制(1941-1943) 二战中后期的美军装甲车辆编制(1943-1945) 试读章节 1919年6月由美国军械局进行的新式中型坦克项目非常类似于同期英国也在进行的D号坦克工程。曾在英美坦克委员会供职的美国军官R·卡尔森少校此刻开始担任美国军械局设计部门的要职,他基本按照英国坦克的外观特征对美国新式坦克进行了规划。根据军械委员会高官洛克巴赫准将的要求,新型坦克最大重量不超过18吨,发动机的单位重量功率必须达到7355瓦/吨,坦克车的最大时速必须能够达到19.3公里,最大行驶里程达到96.5公里。坦克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轻型火炮和两挺机枪,坦克车的装甲必须能够防御步枪穿甲子弹的攻击。1919年11月4日,军械委员会基本采纳了洛克巴赫准将的意见,但进一步要求坦克装甲必须能够抵御12.7毫米重机枪的近距离直射。坦克木质模型确定后,军械局于4月20日下达了中型坦克1号样车的生产订单,并命名为M1921型中型坦克。在1号样车制造过程中,英国人向美国提供了其正在试验的坦克车用灵活缆绳式共列悬挂装置的技术资料。美国军械局为了验证这种悬挂系统的适用性,同时批准生产了第二辆样车并将其命名为M1922型。 1921年12月,洛克岛兵工厂交付了M1921中型坦克样车,并运抵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该车全重18.61吨,标准乘员4人,所采用的莫利·泰格达式发动机在1200转/分下可以输出162千瓦。然而在实际测试中,发动机的最佳运转状态仅仅为1250转/分下输出143千瓦,最大时速为16.2公里。坦克车炮塔内装备一门57毫米(6磅)坦克炮和同轴勃朗宁7.62毫米机枪,炮塔上部的指挥塔装备了额外一挺7.62毫米机枪。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为25毫米,顶部和侧后为9毫米。M1921型坦克的测试一直进行至1926年,其中发动机可靠性差且动力不足,美军方很快将其替换为马克VⅢ型坦克上使用的249千瓦Liberty 12型发动机。采用新型发动机后,坦克车时速显著提升,但却导致传动装置的崩溃。此后,M1921坦克作为试验用车装备了频闪观测镜、Winkley里程表、Sperry回旋式坦克车用指南针等新型装备。 作为第二辆原型车,M1922型中型坦克与M1 921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底盘采用了英国提供的灵活缆绳式共列悬挂装置。由于该悬挂装置的缘故,M1922型履带行走装置的后部向上翘起,该车采用了0.46米宽的木质面钢架连接式履带。M1922型样车于1923年3月1日运抵阿伯丁试验场,测试中美军方人员发现该车采用的灵活缆绳式共列悬挂装置出现了严重的钢丝绳缆磨损问题,必须采用锁链进行替换。尽管如此,该车在测试中行驶性能尚佳,且测试中最高时速一度达到26公里/小时,但其所采用的莫利·泰格达发动机同样故障频发,可靠性极差。此后,美军方高层的兴趣逐渐转移至T1型中型坦克上,M1922型与其姊妹车型M1921型一起作为试验车进行多种车载装置的测试,至今仍然有一辆M1922中型坦克保存在美国兵器博物馆。 M1921和M1922中型坦克在测试中集中暴露的问题是其莫利·泰格达发动机可靠性不佳,主要原因是该发动机原先只是一款在高速摩托艇上使用的船用发动机改进型。在测试失败后,美军方立刻针对当时的其他商用发动机进行遴选。但遗憾的是,当时民用发动机没有一款型号能够达到军方要求。最终,派卡德汽车公司接到美国军械局的研发合同,要求他们开发一款达到军用标准的特殊坦克车发动机。1925年6月,派卡德公司交付了坦克发动机,并首先安装到M1 921型坦克上进行测试。 P9-10 序言 本书全景式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坦克及全履带底盘变形装甲车辆,主要内容包括美国中型\轻型\重型坦克的早期探索、战时的研制及其使用情况、战后使用情况等。 师从于英法等欧洲列强,美国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经历着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我创新的发展历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刚刚组建并装备了英制Mkv菱形车体坦克和法制雷诺轻型坦克的美军第1坦克旅参加了攻打圣米西的战斗,当时该部队的指挥官正是后来二战中大名鼎鼎的乔治·巴顿将军,这次战斗也是美国装甲部队自诞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实战。一战后,美国装备的坦克车辆基本都仿制自英法战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仿自法国雷诺坦克的M191 7型6吨轻型坦克,以及直接引进的英国Mk Vm型菱形车体重型坦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和平期内,这两款一轻一重的老式坦克构成了美国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直到二战爆发前夕。但这20年间,美国人并没有停止新式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的开发研制,仅对重型坦克束之高阁。轻型坦克的研制始终是战前美国坦克装甲车辆发展的主线,并呈现出步兵用轻型坦克和骑兵用战斗装甲车的双轨研发体系。直到二战爆发,美国轻型坦克车辆已经发展成熟,可以较快形成战斗力。在二战进程中,美制M3、M5和M24系列轻型坦克构成了美军及盟军装甲部队的重要力量。而基于轻型坦克的变形车辆,如M18坦克歼击车和Ⅳ1_系列两栖战车同样是二战中出现的著名美制战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成为盟军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其装备数量之多、使用范围之广完全可以和苏制丁_34中型坦克相匹敌,同时远远超过了轴心国对手们。追溯美制中型坦克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最早研制的中型坦克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合作的坦克项目。美国人不仅借鉴了英国当时现有的坦克开发经验,大大缩短了其研发进程,而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通过战场实践所提供的宝贵一手实战经验更是美国中型坦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良好借鉴。在两次世界大战的20年和平时期内,美国人丝毫没有放松对中型坦克的研制,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期。美国人开发了克里斯蒂悬挂装置的中型坦克系列,以及嫁接自轻型坦克的垂直螺旋簧悬挂装置(WSS)中型坦克系列,而后者逐渐成为了美制中型坦克的发展主流,美国M2、M3“格兰特·李”和M4“谢尔曼”系列中型坦克及其变形车基本全部是沿袭这一特征的装甲车辆,直至更加先进的交错扭杆悬挂装置被美国人采用。克里斯蒂悬挂并没有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墙内开花墙外香,苏制BT系列和T_34坦克以及英制“十字军”、“克伦威尔”等型号巡洋坦克都是借鉴克里斯蒂悬挂特征的著名二战坦克。 1942年2月美国M4谢尔曼坦克投入量产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该型坦克在保持相同车体设计样式的情况下经历了多次改进,由于战时对提高坦克车产量的迫切要求,生产部门对很多重要部件进行了变动,以M4坦克车所用发动机型号为例,坦克车已经被划分为5款标准子车型以及多种实验车型。同样迫于战场形势的变化,面对德国坦克防护能力的不断升级,M4坦克车的后期型号开始换装威力更大的战车炮,并进行了提升坦克装甲防护的多次尝试。坦克车的改进使得车体自身重量大增,进而导致其原来的悬挂系统不堪重负,因而最后生产的M4坦克全部采用了水平螺旋簧悬挂系统(HvsS)和更加宽大的履带。简而言之,1945年生产的谢尔曼坦克已经与1942年的量产型差异显著。除了作为坦克车使用外,美军M3和M4坦克底盘被改装为多种火炮载具,并以此生产了数以干计的全履带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毋庸置疑,坦克底盘的通用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车辆的野战保养程序,同时实现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充足供应。 在二战战场上,美军的坦克部队以及其他兵种装甲部队都装备了大量美制M4中型坦克及其变形车。除美军外,根据战时租借法案,美国向英国、前苏联等同盟国军队提供了大批中型坦克。其中,英国人是美制坦克及其变形车的最大海外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坦克的加入使得战争初期疲于应付的英国陆军迅速恢复了元气,并赢得了北非消耗战的决定性胜利。战争中后期,英军根据战争需要对获得的美制坦克进行了适合自己军队情况的相应改装,最为著名的就是英军装备的1 7磅高速炮“萤火虫”坦克。二战结束后,大量的美制中型坦克成为剩余军用物资,但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大背景下,M4中型坦克仍然活跃在朝鲜战场、印度支那战场、印巴战场和中东战场上。美国在中东的忠实盟友以色列成为战后美制中型坦克的最大用户,这批老式车辆被以军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其性能丝毫不亚于战后的苏式新型坦克。 重型坦克的发展似乎一直是美国坦克车辆发展的软肋,尽管美国人也曾在二战早中期搞出T。I/M6型重型坦克,但该车却因为众多的技术瓶颈而放弃。美国人真正的重型坦克反而来自其中型坦克改良型号的发展,即著名的T20系列研制项目。鉴于M4中型坦克的技术缺陷,美国人另辟蹊径开发出采用多种改良技术的新式坦克,这一车族从T20型开始,陆续诞生了T22、T23、T25、T26、T29、T30、T32和T34等多款战车型号,其中T26的实验子型号T26E3型最终成为了美国著名的M26型“潘兴”坦克。虽然在1945早期只搭上了欧洲战场的末班车,但潘兴坦克却在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必须强调的是,根据美国人自己的坦克重量分类标准,包括T26之前T20系列车族仍然在中型坦克范畴之内,虽然M26坦克在战术职能上更多具备重型坦克的特点,但战后却被美国人视为一款重量偏大的中型坦克,而重量超过50吨的T29、T30、T32和T34坦克则完全属于重型坦克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人也曾研制出类似于德国“鼠”式那样的超级重型坦克,即T28型或称为T95自行火炮,该坦克曾计划用于突破德国的大西洋壁垒,但未能投入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美国虽然参战较晚,但仍然快速组建起了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利用成功投入量产的各式装甲车辆,战时美国陆军先后组建了16个装甲师、1 30个独立坦克营和73个坦克歼击营,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额外6个陆战9币属坦克营。美军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德国装甲精锐部队,为此美军投入了全部16个装甲师和大部分独立坦克营和坦克歼击营,只有陆战队坦克营和少部分陆军独立战车营用于对日作战。 本书最后简要探讨了美军装甲部队的组建情况以及其主要型号装甲车辆的作战编制问题,内容涵盖美军装甲9币属装甲团、师属装甲炮兵营、师属装甲侦察营和机械化骑兵侦察中队、独立坦克营、独立坦克歼击营等美军装甲部队的战术编制和战场表现,车型涉及主要制式型号的美制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及其变形车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晓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52648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47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9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9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