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乖(比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要求做乖宝宝、乖学生,为什么现在却反过来要“不乖”?因为有太多疑问在等待我们去挖掘,有太多挑战在考验我们的应变力,有太多刺激在拓展我们的视野,而“乖”可能会让你无法适应波动激烈的时代,“乖”可能逼你在遭遇挫折时选择放弃……

翻开《不乖:比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一书,让我们跟着侯文咏一起想想,在一个今日的标准答案很快就会被明日取代的巨变时代中,如何突破那些别人给的标准答案,进而培养出适应变动的竞争力,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并且开创出自己渴望的人生。

内容推荐

乖就能成功、乖就能快乐吗?你是心甘情愿地乖,毫无怀疑地乖吗?

对我来说,所谓的“不乖”只是听从自己内心的话,或者诚实说出、做出自己想做的更有趣的事情。如今回想,正是这些“不乖”、“不听话”的作为或决定,一点一滴造就了我人生中决定性的部分。回想过往,我很想让那个年轻、不乖又有点彷徨的自己,或者像我当年一样的年轻人知道:

别担心,只要相信你自己,继续努力、用力让自己长大成心中想望的样子,一切都会很好的。

台湾畅销天王侯文咏将通过《不乖:比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一书带你突破别人的“标准答案”,开创自己想望的人生!

《不乖:比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由琼瑶、张曼娟、桂纶镁一致推荐!

目录

不乖

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成功哪有失败好

想事情要用自己的脑袋啊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别让快乐输在起跑线上

从眼界到视野

人文是为了追求联结

试读章节

不乖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乖”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气。换句话,“乖”指的是顺服。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乖有什么不好?

在我看来“懂得道理,不淘气”没什么不好,问题出在这个孩子懂的“道理”到底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考自己的文章得不到一百分?

先来讲个故事吧。

我有篇文章被收录进语文教科书里去了。那年我的孩子正好是第一届读到这篇文章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对他说:

“你回去问你爸爸,这课到底要考什么?”

于是儿子跑回来问我。

我不听还好,一听了差点没昏倒。我生平最痛恨考试了,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别人考试的题目。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自大学联考(现在叫指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论语》、《孟子》这些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拿去烧掉。

(望着熊熊一阵火,心里还一阵快意畅然……)

我抓了抓头,尴尬地说:“我真的不知道学校老师会考什么耶……”

“可是,”儿子着急地说,“你是作者啊。”

“问题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拿来当考试题目的啊。”

结果我当然想不出什么题目来。

后来学校真的以那课的课文为范围考了一次试。

儿子考完试之后,我突发奇想,请他把考卷拿回来让我也考一考。

本来不考还好,一考之下我发现我不会写的题目还真多。我写完了试卷,儿子对照答案,竟只得到八十七分。儿子用着沉痛的表情告诉我:

“爸,你这个成绩拿到我们班上大概只能排第十三四名。”

我听到是有点愣住了。考十三四名当然成绩不是很糟,但这起码表示:我们的制度更认同那十二个比我分数更高的同学。

那十二个考得比我好的同学当然很值得骄傲,但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最后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实在很可怕。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乖”,大家也全循规蹈矩地变成了拿高分的考试高手,将来谁来当作者写文章给人读呢?

本来,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用中文表达的能力。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思考全被文法、词性这些技术性的问题给占据了,以至于考试能力固然很强,但却加深了他们对中文的疏离。这样的疏离,不但剥夺了学生从阅读得到感动、思索人生的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书写表达的兴趣,搞得他们连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大有问题。这么一来,就算国文考得了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这只是我们可以举出来的千千万万个例子之一,但这样的例子也正是“太乖”了的最大的风险之所在。这样的风险在于:

一旦主流思考错了,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东方文化向来重视传承,不听话的孩子叫“不肖”(意思是,孩子和父母亲不一样),孩子听父母亲的话叫尽孝,臣子听君王的话叫尽忠,于是我们有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传统,有了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脉不能违背的前辈。在这样的文明里,一个后代最了不起的德行就是做到把先人的想法“发扬光大”。

问题是,这就是一切了吗?

先人就不出错吗?如果从黄帝开始就是错的,我们怎么办呢?就算黄帝是对的好了,一直经过尧、舜、禹、汤,假设就在汤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谁又敢保证黄帝时代的看法,到了汤的时代,一定合适呢?

一旦如此,谁有能力让那些错的改成对的?

“乖”的文明固然能够拥有稳定性,却缺乏对变动的适应能力。这样无法“自我改变”的文明当然是危险的。

长期观察雁鹅的诺贝尔奖得主劳伦兹曾有个很有趣的观察:

他发现由于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肌肉男”型公雁鹅,同种竞争的结果,一代一代的公雁鹅变得色彩越艳丽,翅膀也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雁鹅更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更减缓飞翔的速度。这一切“同种的竞争”的优势正好是“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濒临了灭亡压力。

就某个程度而言,这些“肌肉男”型的公雁鹅,像是顺应社会主流的“乖”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雁鹅自己很难理解到,它们同种的竞争优势,反而更加速了它们被淘汰的速度。

这样的观察给我们的启示是:顺服主流,并且取得领先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主流的标准,是不是大自然生存竞争的标准。

因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会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用东方的标准来说,一个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爱“真理”更胜过爱“老师”的学生当然不乖。

但真理为什么比老师重要?

答案再清楚不过了,如果爱老师是“伦理”法则的话,爱真理却是更高层次的“生存”法则。对一个群体来说,当然没有比“生存”更加迫切的法则了。

也许有人要问:“伦理法则难道不重要吗?”或者,“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好事吗?”

伦理法则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规定“伦理”法则一定要跟“真理”法则抵触啊。就以我过去从事的医学研究来说好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穷尽一生努力,就是为了找出证据,推翻前人或长辈的说法。这样的推翻被称为“创新”。科学的伦理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

在这样的科学伦理之下,有了这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通常老师是很有面子的。创新的学生不但不会被社会称为“不肖”、“忤逆”,他的研究、论文,很多时候也成了老师研究的最佳砥砺。我在医学界的研究如果推翻了我老师的看法,他不但不会生气或把我逐出师门,反而会因为“名师出高徒”而感到沾沾自喜。不但如此,这样的文化也激励了老师再接再厉,有了必须推翻学生研究的压力,这种师徒竞争的热闹场面与佳话在西方的科学界是屡见不鲜的。

在这样以“真理”为最高标准的氛围里,形成了一种视“不乖”为理所当然的科学伦理。“乖”文明像不可逾越的一摊死水,“不乖”文明拥有能随着时间“改变”的变革能力。在这样的制度里,尽管子不必肖父,徒不必肖师,但创新却可以随着时代需求不断繁衍、累积。

P3-9

序言

如果我一直很乖……

小时候上作文课时,老师要我们读故事写心得。故事的内容是抗日战争期间,女童军送国旗给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守军。

照说,这个关于荣誉、爱国、奋不顾身的故事,心得一点也不难写。

不过那时我故意唱反调,写了一篇“吐槽”的心得。文章详细的文字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意基本上是:

一、如果不能打胜仗,送国旗也没用;如果能打胜仗,国旗过几天再挂也没关系。

二、如果打败仗还挂国旗,老百姓会误以为打胜仗,错过了逃亡的黄金时机。

还有——

三、国土失掉了,还可以收复,但女童军命没了,就无可挽回了,因此还是命比较重要……

我还写了不少理由,总之,结论就是大唱反调。

可以想象,在那个国家、民族情操重于一切的年代,我被老师约谈了。

老师问我:“老师平时对你好不好?”

我说:“好。”

“如果你觉得好的话,听老师的话,别人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老师停了一下,又说,“大家会怎么写,你知道吧?”

我点点头。“为什么?”

“你相信老师,这是为你好,你听话以后才有前途。”

“噢。”

我相信了老师,从此我的文章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种是公开的、“听话”的文章,像是:作文课的作文、比赛的作文、考试的作文、贴在墙报上的作文。另一种是偷偷摸摸的、“不听话”的文章,像是:传小纸条的文章、写情书的文章、投稿的文章……

一直到了我长大之后,我母亲还很喜欢数落我小时候多么顽皮、多么不乖的事迹。当然,四行仓库的心得事件,也是其中的一件。

对我来说,那些其实只是听从自己内心的话,或者诚实地说出、做出自己想做的更有趣的事情而已。当时我一点也没想过,那就是所谓的“不乖”。

依照那样的定义,我这一辈子其实还做了不少“不乖”的事。像是,第一次投稿时没有邮资,偷爸爸的邮票;像是,为了让稿子内容更精彩,编出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为了看电影,偷偷翻墙爬进电影院,被老板拎着耳朵拉出来……或者,像是,约会时没有征得雅丽小姐的允许,就偷偷地吻她;或在实验室做研究时,明明大家都觉得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行的方法,我硬是要试;或明明大家觉得是没有机会被接受的期刊,我硬是要投稿;或辞去了医师的工作,成为一个专职作家,成为一个编剧、广播主持人、电视连续剧制作人……

回想起来,是这些“不乖”、“不听话”的作为或决定,一点一滴造就出了今天我的人生非常决定性的部分。

有时候我不免要想,如果我那时候放弃了“不听话”的文章,只写“听话”的文章;或者因为没有零用钱买邮票,因此放弃投稿;或者先征询雅丽小姐同意,才敢吻她……少了这些“不乖”,我的人生会变成什么呢?

我真的不知道。

我相信,就像我的老师讲的一样,所有要我乖的人几乎都是很善意地为我好。我也相信,听话的人的确会有前途。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的——差别只是,听话的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的有不听话的前途。

回想起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很想让那个年轻、不乖又有点彷徨的自己,或者像我当年一样的年轻人知道:

别担心,只要相信你自己,继续努力、用力让自己长大成心中想望的样子,一切都会很好的。

那时,如果能听到类似的话,从爱我或为我好的人口中说出来,或许我会少些犹豫,多点坚定与专注吧。

于是,我开始了这本书的书写。

侯文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乖(比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文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3927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