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
内容
编辑推荐

《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向读者展现了一场叠影的、不安于位的、流动的香港文化盛宴。

作者洛枫站在一道边界与越界的“黄线”之前,细述港岛人文地景、心景的时代记认与异变,透过爬梳、解构香港社会背景下的文学、文化之寄存生态,从也斯到董启章,西西到黄碧云,叶辉到舒巷城,细数各家之长,出入于历史与当下、地景与心景,以及种种真幻互渗的“拟像”,随时准备着超越边界,投身入流动不居的精神载具,从而挖掘有关香港“地志记忆”之深层脉络,带领我们共同想像、分享“越界”旅行的心跳与愉悦。

内容推荐

洛枫所著的《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书写的香港文学论述。

《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第一部分通过“文化阅读”的方法,透视香港文学寄存的生态环境,或因应社会事件而作出的时代回应。第二部分从作家个体生命的经验出发,勾勒众多不同的呼唤声音,如追寻自然的呐喊、抒发自我的家国之思,甚至是咏物的静观、爱情的省思,看诗的咏唱如何拍动城市时刻跃动的心跳。第三部分采用短小的篇幅、轻松的笔调,评述香港文学一直流动的点线面,从牵涉两岸三地政治的小说,到缱绻个人情色想像的诗歌,从女性静默的叙述,到男性交身的性别建构,共同编织纵横交错的年代喧哗——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在世界辽阔的版图上,没有一个地方像香港这样经历如此不完整的殖民与解殖民经验,以及异常的城市发展;这些经验不因年月的流逝而变旧,亦不因空间的改换而消亡。

目录

社会政治的回响

从“解殖民化”到“本土意识”的探索

——论20世纪70年代香港专栏文化的历史及社会脉络

历史想像与文化身份的建构

——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集》

苍凉与温暖

——论李国威的抒情自我与家国之思

个体生命的呼唤

妳仍会驻足而歌吗?

——论吴煦斌追寻自然的声音

浑圆的实体有自己的重量

——论王良和的“咏物哲理诗”

谈谈情、说说诗

——论香港情诗的风貌

年代的喧闹

破瓮观树:读叶辉的散文集

诗说香港:读《舒巷城卷》

实验语言叙述的可能:读《香港文学小说选》

明信片的爱情与政治:读也斯小说

语言的静默:谈吴煦斌的小说

咏物的散文:读吴煦斌的《看牛集》

关于“物”的故事:阅读三个魔幻的文本

边界、媒界、文类的跨越:谈“文化视野丛书”

阅读角度与作品意义:读董启章的《安卓珍尼》与《双身》

性别与文化的本位意识:谈游静的《裙拉裤甩》

城市·小说·世俗生活:读董启章的《V城繁胜录》与《The Catalog》

情色地图:读昆南的《恋石别曲》与《绝凶之艳》

试读章节

从“解殖民化”到“本土意识”的探索

——论20世纪70年代香港专栏文化的历史及社会脉络

前言:从“专栏小说”与“书写香港”谈起

1975年,西西的小说《我城》在当时香港由刘以鬯主编的《快报》副刊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字间镶嵌一幅画和几个字,平行拼贴,从1月30日至6月30日,连载略近半年,数数是一百五十天。1977年,也斯的中篇小说《剪纸》同样也在《快报》上连载,从4月到5月,几近两个月。香港重要的小说都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除了《我城》与《剪纸》外,刘以鬯的长篇力作《酒徒》于1962年连载于《星岛晚报》上,而西西后来的《美丽大厦》也是于1977年间刊于《快报》的副刊专栏上,此外,刘以鬯大部分的中篇小说都是连载于不同报纸的副刊上,像1960年连载于《成报》的《亚财与细女》、1969年连载于《明报晚报》的《镜子里的镜子》。由此可见,香港报纸的副刊专栏,乃孕育香港文学及培养香港优秀作家的重要园地。

西西的《我城》与也斯的《剪纸》,最初是以报纸副刊的专栏形式每日连载,书写香港20世纪70年代的面貌,前者以童话的寓言格局,涵盖整个香港社会发展的重要脉络,或正面批评香港的清洁运动、教育问题、语言及文化身份的疑虑,或侧面映现中东石油危机与越南难民问题对香港生活及经济的影响;后者透过魔幻写实的手法,配合精神分裂的书写,呈示70年代末期的香港在踏人80年代的时候所面对的困境,当中包括资讯社会的发达及其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商业文化潮流带来的生活幻象,以及城市高度的发展对香港地貌与精神文明的破毁,等等。换句话说,《我城》和《剪纸》的连载,是以报纸的专栏形式,逐日逐日的书写和建构70年代的香港,是与每日发生的社会大事及副刊上其他形形色色的专栏文字,一起出现或互相对照的,这是香港专栏文学的特色。从《我城》与《剪纸》书写香港的连载特性,联系香港专栏文学的文化色彩,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又亟待探讨的话题,譬如说香港报纸副刊专栏的历史发展到底如何?专栏的文学性与文化意义又在哪里?作为一种媒体,专栏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用与文化反思的能力?寄存于新闻报纸之中,副刊的空间又如何与社会现实息息和应或参差比对?这个篇章,没有企图在狭小的范围内解决上述庞大的提问架构,却只尝试通过对70年代两份报纸——《香港时报》及《快报》——不完整的阅读,整理当时副刊专栏的文化面貌,以及处身其中的历史背景、社会脉络和世界局势,当中涉及的议题包括:自1967年暴动以来的“解殖民化”过程(the process of decolonization)背后隐含的殖民体制,70年代香港“本土意义”(local consciousness)在不同文化范畴上的成长与蜕变,香港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转型对大众生活的牵动,中国内地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对香港的影响,同时,也探讨在以上种种的冲击下,报刊专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作为探讨香港70年代文化面貌及风采的一个切入点。

1.政治改革与社会建设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是从五六十年代“难民社会”发展至注重本地建设的时代,也是下开80年代社会丰裕的基础。所谓注重本地建设,指的不但是港英政府自1967年“暴动”以后,实施一系列企图安定民生、建设的措施,而且还指向在各种社会运动冲击及各类普及文化迅速发展的带动下,香港文化的本土意识与本土身份的探索与确认的阶段。70年代的香港,有别于五六十年代的难民社会,造成差异的因素众多,除了是人口结构(从内地移民到本地成长的一代)与经济模式(从转口贸易到工业制造到金融业发展)的转变以外,施政的方向、社会运动的诉求以及中国局势的转变等,都是主因,其中尤以1967年的“暴动”最为分水岭及转捩点。

不少论者认为“六七暴动”是香港历史重要的转折,转折的迹象,除了是港英政府为粉饰太平、转移公众视线而筹办的“香港节”与“工展会”等活动的表象以外,重要的还是英国政府对香港殖民地政策的调整,如何通过表面的解殖化的施政方针与本地化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治理香港的稳定力量。从1967年到1979年,处理香港事务的港督是戴麟趾(Trench,Sir David Clive Crosbic,任期:1964—1971)与麦理浩(Maclehose,sir Cranford Murray,任期:1971—1982),其中尤以麦理浩的影响性最大。他的建设香港计划固然重要,但他以出身外交一部,第一个驻外大使身份调任港督,打破历来港督出身军部将领或资深殖民地官员的惯例,也不容忽视,事实上,麦理浩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实在有利于他在70年代的任期内,试图解决香港在1997年后的前途问题。

从1971年到1979年,麦理浩推行一系列建设香港的计划——房屋方面,1972年宣布十年建屋计划,投资80亿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公共发展计划;其后,又在1967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协助中、下人息家庭解决住屋问题。基建方面,1972年海底隧道正式通车,1975年11月开始动工建造地下铁路,第一期工程提前在1979年完成。城市规划方面,从70年代初期的“卫星城市”构思,到70年代末期的“新市镇计划”,标志香港城市与社区面貌的急剧拓展。教育方面,1972年筹建理工学院,1978年实施学童享有“小学六年、中学三年”的“九年免费教育”。社会事务方面,1972年发起“全港清洁运动”,1973年举行“扑灭罪行运动”。文娱康乐方面,1977年举办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及落成香港艺术中心。

P3-6

序言

简体版自序 手书的风景线

洛枫

这是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非常诗化的个人传记《罗兰·巴特》中的片语。说是诗化,因为内里的叙述抒情、充满巧喻和比兴;说是片语,因为作者的文字十分断裂和不依常规,就这样建构了他的童年记忆、学习与写作生活,以及对生命和艺术的哲思。他将自己也看成一个文本(Text),通过“阅读”和“书写”作自我审视,文本织成的网穿梭过去与目前,网罗想望与将来,勾成作者奇异的身影——一直以来常常沉迷于罗兰·巴特的书写世界,不但让我增长见识、磨练思维,同时也提升空想的层次、玩味语言表述在不可能之中的可能,他的论述风华照见我一路走来的写作历程,点点滴滴皆有回光返照,我愿在这里追本溯源,为这本《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重头细认书写的来龙去脉。

本书来自2008年的《请勿超越黄线:香港文学的时代记认》,由香港文化工房的袁兆昌出版,收录我从1989年到2002年间有关香港文学的评论文字——我属于“板荡的世代”,和我的父母不同,没有经历走难、移居和暴动的日子,却在成长的青葱岁月里碰遇不同的“界线”:刚上大学的时候,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每日翻开报章满眼尽是“大限”和“终结”;在美国博士学位还未完成便赶回来看“九七回归”,却只看见了烟花、华服、彩灯和暴雨……板荡的世代,生活于历史的“翘翘板”上,两头不是岸,中间也没有可以立足的支点,只可以继续偏离、彳亍和绕圈。因此,这本文集书写的香港文学论述,冲撞无数的时代界线,并从文化身份、本土意识、解殖民化、家国之思、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的关系、历史再现,以致日常生活的政治、个体抒情的声音、性别与情色、城市与自然等议题,盛载沿路风景的变迁。论述的作家和作品横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对香港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经济共同的关怀,他/她们或以诗歌辨认自我,追思家国,或借用小说虚幻的场景建构现世的理想蓝图,或通过别人的故事演说城市的盛衰起跌,或跨越文化、地域的疆界,寻认香港的历史面貌——第一部分通过“文化阅读”的方法,透视香港文学寄存的生态环境,或因应社会事件而作出的时代回应。第二部分从作家个体生命的经验出发,勾勒众多不同的呼唤声音,如追寻自然的呐喊、抒发自我的家国之思,甚至是咏物的静观、爱情的省思,看诗的咏唱如何拍动城市时刻跃动的心跳。第三部分采用短小的篇幅、轻松的笔调,评述香港文学一直流动的点线面,从牵涉两岸三地政治的小说,到缱绻个人情色想像的诗歌,从女性静默的叙述,到男性交身的性别建构,共同编织纵横交错的年代喧哗——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在世界辽阔的版图上,没有一个地方像香港这样经历如此不完整的殖民与解殖民经验,以及异常的城市发展;这些经验不因年月的流逝而变旧,亦不因空间的改换而消亡。

开首提及罗兰·巴特的话语,说当我在书写的时候,“文本”即夺取了叙述的延续性!那是一种自我融入的书写状态,文字刹那活起了自己的生命,主宰叙述、描绘、论辩的流向,带点身不由己,同时又物我两忘,这正是我用笔书写香港的情状呢!是的,是用笔书写,我不懂中文电脑打字,向来都是手书原稿,这“手书”的情境犹如巴特所言那样,即使是理论的建构,也让“自我”涉入甚深,由眼观、手动,然后意随心发.便完成了香港这座城市的七色图像,时而青春律动满溢朝气,时而暮霭沉沉仿佛风烛残年。香港的故事、心事.连着历史的血肉、时间的沦海桑田、空间的崛起又倒下,辗转留下斑驳的痕迹,而我的“手书”既有个人文化背景的视点所在,也有主体情愫的牵缠,总希望视点不是盲点,纵然只从一山一水量度海岸的变迁,只从一诗一文浮照街头的灯火,甚至只凭一些市声的交迭勾勒日常生活的剪影,但仍希望能用鲜活的文字网住香港稍纵即逝的流动风景。

2011年10月1日 香港

书评(媒体评论)

研究香港文学,是有难度的。不能回避政治议题,必须熟悉社会文化背景,应该深知香港人身份的多重复杂性,理解作家在有限空间的挣扎、试验的困惑与努力,最理想还该灌注敏感的关怀之情。洛枫这本书,都具备了。感谢她为香港文学写下如此印记!

——作家、香港文学研究者 小思

洛枫的香港文学评论,以文化、社会、政治等角度结合文本分析,观察面阔,也由于她本身是一位诗人,其对香港新诗的关注,特别谈到吴煦斌、李国威和舒巷城,尤见真诚用心,以此再读其香港文学评论,亦处处可见一种诗人特质的敏锐。

——诗人、香港文学研究者 陈智德

很喜欢此书,它高度概括了叠影的、不安于位的、流动的阅读历程,从而展示一种“在地的越界”,一种“批评的想像”。洛枫的文学评论并不在意于将文本“评级”,只用心于细述人文地景及心景的记忆与异变,本质上贴近米勒(J. Hillis Miller)所论说的“地志”(topography),即与“地方”(topos)相涉的“书写”(graphein),她总是站在边界与越界的一道“黄线”之前,爬梳、对照、解构、辨析,进出于历史与当下、地景与心景,以及种种真幻互渗的“拟像”,随时准备跨前一步,置身于流动不居的精神载具,进而彰显“地志记忆”的深层脉络,跟读者一起想像、分享越界旅行的心跳与愉悦。

——文学及文化评论家 叶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动风景(香港文化的时代记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洛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92692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53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9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