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解读》是国内知名学者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推介读者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只念过小学的莫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天才,他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本书由杨扬主编。
图书 | 莫言作品解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莫言作品解读》是国内知名学者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推介读者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只念过小学的莫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天才,他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本书由杨扬主编。 目录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程德培) 现代小说中的意象——序莫言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李陀) 红色的变异——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到《红蝗》(夏志厚) 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程光炜) 《红高粱家族》与长篇小说的当代变革(张清华) 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论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故事叙事的文本意义(宋剑华) 论《天堂蒜薹之歌》(杜迈可) 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王西强等) 莫言创新趋向探源——兼评长篇小说《十三步》(朱珩青) 艺术的叛逆——评《十三步》(张云龙) 一种孤独远行的尝试——《酒国》之于莫言小说的创新意义(黄善明) 莫言:恋乳的痴狂(邓晓芒) 莫言:反讽艺术家——读《丰乳肥臀》(张军) 千言万语 何若莫言(王德威) 神秘的全知叙事者——评莫言小说《红树林》(贾蔓) 当死亡比活着更困难——《檀香刑》中的人性分析(谢有顺) 《檀香刑》:一部成功的“中国小说”(周政保) 是大象,还是甲虫?——评《檀香刑》(李建军) 李博士:你认识大象与甲虫吗?(俞敏华) 有一种叙述叫“莫言叙述”——评长篇小说《第四十一炮》(吴义勤) 以低调写作贴近生活——关于《第四十一炮》的对话(莫言 杨扬) 叙事狂欢与价值迷失——评莫言的《第四十一炮》(李钧) “大我”与“大声”——《生死疲劳》笔记之一(李敬泽) 重生——评《生死疲劳》(史景迁) 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生死疲劳》与《巫言》所引起的反思(王德威) 发展的悲剧和未完成的救赎——读莫言《蛙》(管笑笑) 历史观念重构、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评莫言长篇小说《蛙》(王春林) 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吴义勤) 莫言与中国精神(李敬泽)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莫言作品解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008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3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8 |
宽 | 16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