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私享葡萄酒(精)/时尚休闲馆
内容
编辑推荐

问题是,在非基督教文明地区,也能产生优质葡萄酒吗?这个问题,唯有我们自己——世世代代生活在儒教文明区域、而今天正在努力地“与国际接轨”的人能回答。

《私享葡萄酒(精)》由老面所著,神圣、真诚的基督之血,穿越千年,经久不衰;

橡木桶中的精灵,蕴藏千年的历史与积淀化作一杯醇酿;

水晶杯中的彩虹,映射出流年的光彩……

内容推荐

“众王之酒,众酒之王(The wine of kings and the king of wines)”,在葡萄酒拥有的无数桂冠之中,没有比这更光芒四射的了。甜葡萄酒有四类:晚收葡萄酒、冰酒、贵腐酒和风干葡萄酒。原料是葡萄,而且,陈化这种酒必须用橡木桶。至于享用这等美酒的容器,则非水晶杯莫属。事实上,唯有从田间葡萄到橡木桶,最后再到水晶杯,“血统纯正”、未受玷污的甜葡萄酒,才是真正的琼浆玉液。当你手持一只精美的水晶杯,赞叹杯中的甜葡萄酒何等美妙时,你是否知道那些圆滚滚的葡萄,它们是如何诚实地走完了从水果到琼浆玉液的道路的?

《私享葡萄酒(精)》由老面所著,《私享葡萄酒(精)》是“时尚休闲馆”丛书的其中一本,供读者阅读。

目录

上篇:诚实的甜葡萄酒

引子:从一瓶假“冰酒”说起

1.西来的甜葡萄酒

2.葡萄酒为什么“干”

3.不“干”又如何

4.晚收的葡萄和Late Harvest

5.冰冻过的葡萄和Ice Wine――冰酒

6.“腐败”的葡萄和Noble Rot――贵腐酒

7.风干的葡萄和Straw Wine

8.量产的甜白葡萄酒

9.诚者诚乎于法,更诚乎于心

10.诚实的“裸酒”和基督的血

11.诚者愚钝,诚者安逸

中篇:永远的橡木桶

1.木桶与葡萄酒的渊源

2.为什么是橡木桶?

3.法国与美国的橡木桶

4.酒品好坏谁先知

5.橡木桶VS天使

下篇:一言难尽的酒具

1.从“夜光杯”说起

2.水晶杯上有彩虹

3.水晶玻璃:一朵美丽的罂粟花?

4.高脚水晶杯,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郁金香

5.酒杯为酒而生

6.以心,而非以杯赏酒

7.我以我心品美酒

后记

试读章节

冰酒是一种原产欧洲的甜白葡萄酒。冰酒身价很高。国人都知道轩尼斯XO贵,但是很少人会注意,如果以单位体积(比如毫升)计,多数欧洲冰酒的价格,绝不低于它。

甜葡萄酒价格昂贵,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国,甜酒基本是“低档酒”。比如江南流行的糯米甜酒,尽管口感极佳,历史上却从无登大雅之堂的机会。在旧日的士大夫眼里,这种没有度数的东西,也就是能为贩夫走卒解解渴,让家中婆娘解解闷而已。时至今日,虽然“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可是在中国,“高端人士”钟情高度酒,对低度的糯米甜酒兴趣索然,从无改变。

我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大中华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酿酒技术和酒文化。

以提出“文明冲突”闻名于世的亨廷顿教授,把亚洲发展得最好、最具活力的地区归入儒教文明圈。有意思的是,这个傲视天下逾千年的伟大文明圈,尽是粮食与酒的天下。至于果酒,尤其是当下在神州出尽风头的葡萄酒,尽管有王翰那首震撼人心的千古名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然而历史上,在整个儒教文明圈里,果酒,包括葡萄酒,基本就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1892年,张弼士先生以300万两白银创建张裕葡萄酒公司,开了中国人以现代工业技术酿制葡萄酒的先河。可惜的是,过了还不到几十年的工夫,葡萄酒再次被打人冷宫。

到20世纪末,中国打开国门,各种舶来品涌人,无数受够了贫穷折磨的国人,一时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直接成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还有那些闻所未闻的洋名词,比如葡萄酒那个“干”字(Dry),什么“干白”“干红”之类,究竟何解,曾经难倒过多少在“读书无用”的年代里长大的人们。记得做学生的时候,听到同学提问何谓Dry Wine,我们那位从俄语专业转教英文的老师,竟是一脸窘迫。

“干”者,“湿”之反义,亦作“枯竭”“清空”解。稚童都知道,“干杯”就是把杯中物喝个干干净净。如今无论商场或官场酒席之上,如果听此命令,竟敢装不明白,被上司当头棒喝,而非从此前程尽毁,已是最好结局。可是那“干白”“干红”,却非“没有白”或“没有红”,这是傻瓜都知道的事情。

洋人那单词Dry,我们的汉字“干”,用到葡萄酒,技术上说,就是“残留的葡萄果糖小于0.4%”。打完这几个字,我马上后悔一一这是所有葡萄酒粉丝皆知的事,还用得着我说?不过转念一想,反正我那本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新华字典》和无所不能的“百度百科”都尚未收入此释义,说说也无妨。

最后归纳一下,所谓“干”葡萄酒,就是没有甜味的葡萄酒;相反,“甜”葡萄酒,就是“甜的”葡萄酒。啊哈.这是真正的废话。

无论商场还是官场,讨论正经事,开场白必须是废话。同理,不愿挑战潜规则的我,谈葡萄酒,不先说“干”葡萄酒和“甜”葡萄酒,就像米老鼠拉缩头乌龟,不知从何下手。再者,那葡萄酒的甜味,实在大有讲究。模仿个形而上学的恼人命题:我们是谁7我们从何而来?好奇如我之人也会问:什么是甜葡萄酒7它是怎么做的?

甜葡萄酒品牌繁多,想统统弄清楚,恐怕非在业内浸淫十年八载不可。作为消费者,或者说非专业人士,想了解这琼浆玉液,拿出我们祖先留下的锦囊妙计“提纲挈领”,是为上策。

从分类说,无气泡的甜葡萄酒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分别是:

Late Harvest(迟摘葡萄酒,也称晚收葡萄酒)

Ice Wine(冰酒)

Noble Rot(贵腐酒)

Straw Wine(风干葡萄酒)

这些甜葡萄酒统称为Sweet Wines。因为西方人有饭后享用甜点(Dessert)的习惯,而配合甜点的葡萄酒,最佳者当然是甜葡萄酒了,故而甜葡萄酒也称Dessert wine。

那么,甜葡萄酒究竟是如何酿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回到“干”葡萄酒。

P8-12

后记

考古证据证明了人类酿制葡萄酒。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在文字记录方面,有人统计过《英王钦定版圣经》,“葡萄酒”一词,竟出现过230余次。可见在撰写《圣经》的年代,葡萄酒在中东地区已经是一种很平常的酒精饮料了。

在《圣经·诗篇104》,有:

耶和华使泉源涌在山谷,流在山间,

使野地的走兽有水喝,野驴得解其渴。

天上的飞鸟在水边住宿,在树枝上啼叫。

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因他作为的功效,地就丰足。

他使草生长,给六畜吃,使菜蔬发长,使人从地里得到食物,

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

按照英王钦定本圣经,“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一句的原文是:Wine that gladdensthe heart of man,oil to make his face shine,and bread thatsustains his heart。字面上,英王钦定本圣经中“能悦人心”的酒就是Wine——葡萄酒。当然,英国译者和英王未必准确地知道,撰写圣经的古犹太人,提到“能悦人心”的酒到底是葡萄酒还是别的什么酒。不过既然圣经的英文译本已经钦定,而全世界其他语种的圣经,又多是译自英王钦定本,我们就姑且承认那“能悦人心”的酒,就是葡萄酒吧。其实,酒是何酒,根本不是上帝这一旨意的要点。对酒徒们来说,“酒能悦人心”这句话中的“酒”是普适的更妙。因为有了上帝的这一旨意,喝酒,包括喝葡萄酒,就有了合法性。

到了《圣经·新约》的年代,葡萄酒不只是“能悦人心”那么简单了。《马太福音》第26章,记载有:

 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先是祝福,然后擘开递给门徒们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

然后,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由其中喝吧!”

“因为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

耶稣基督这段话,把在《圣经·旧约》中获得合法性的葡萄酒,又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层次:从耶稣基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那一刻起,葡萄酒非但合法,而且还神圣。从此,每当信徒们端起酒杯,眼睛盯着血一样艳红的红葡萄酒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感恩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天下信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然而,就在耶稣基督赋予葡萄酒神圣性后不到700年,葡萄酒开始被逐出它的发源地大中东地区。

一种事物,一旦被赋予了神圣性,最可能的结果是被滥用。酒不例外。酗酒问题在当年的大中东地区是何等严重,以至于在《圣经·新约》的哥林多前书中,耶稣基督把醉酒视作与偷窃、贪婪、辱骂、勒索相当的罪恶,凡有此类恶性者是没有资格上天国的。同时,他还告诫人们,不要与醉酒的人相交。因为醉酒的人,与行淫乱的人、贪婪的人、拜偶像的人、辱骂的人、勒索的人一样,属于要下地狱一族的。

然而,规劝的力量总是有限。酒精引起的问题在中东最终得以解决,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功劳。

公元570年,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降生于麦加。在人类历史中,先知穆罕默德是唯一能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中(据记载有62年),成功创立了一门博大精深的宗教一伊斯兰教,并使之成为世界性宗教的人。特别令我们中国人惊讶的是,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不到20年,也就是大约在大唐的三藏法师玄奘,自西天取经回到长安的时候,伊斯兰教已经在万里之遥的大唐王朝扎根。

与基督教、佛教采用规劝的方法解决酗酒问题不同,伊斯兰教的方法是直接宣布喝酒非法。

在《古兰经》记录有真主的旨意:

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

喝酒既然是恶魔的行为,当然就是非法的。对信众有绝对权威的《古兰经》宣布喝酒非法,结果是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地使酒类与穆斯林世界绝缘。自此,诞生在大中东地区的葡萄酒,很快离开自己的出生地,成了欧洲基督教文明区的专有品。

从历史记录看,葡萄酒并非没有试图席卷亚洲。据考证,王翰《凉州词》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提到的葡萄酒,就是来自西域,也就是所谓“大中东地区”的“进口葡萄酒”。可惜的是,尽管在大唐朝廷和达官贵人的小圈子里,葡萄酒也有过一阵流行,却从来没有被汉族人民广泛接受。到大唐王朝灭亡后的一千余年里,中华帝国、东亚和中南半岛诸国,是完全彻底的粮食酒天下。可以说,直到20世纪,葡萄酒东进亚洲的努力,基本无疾而终。

在20世纪之前,葡萄酒东进亚洲基本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葡萄酒是基督教文明的专有品。在打通到达亚洲的海路之前,欧亚两大洲的人员和物质交流,基本依靠所谓的丝绸之路。而这条听上去充满东方浪漫色彩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凶险重重之路。特别是,这条商路经过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全是基督教传教士不敢逾越的伊斯兰教地区。

历史证明,在非基督教文明地区,葡萄酒没有生根的机会,直到最近的一百年。

在滇藏边境的澜沧江峡谷,有个因为教堂而出名的小村子,叫茨中村。这个位于海拔1800米,人口刚刚过千的深山峡谷小村落,有一座小小的教堂——茨中教堂。这座教堂虽小,却是中国十所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它曾经是罗马教廷的“云南铎区”主教堂。

茨中教堂的历史,是基督文明东扩的一个经典案例。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个案例,是褒是贬,如今236户1099人的茨中村,是所谓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三教并存”的村子。而所谓的“三教并存”,或更时髦动人一点说,是“多种宗教和谐相处”的现状,对罗马教廷来说,是很郁闷并且很无奈的结果。

然而,除了法国传教士用大清赔款建成欧式风格的茨中教堂,这深山村落里还有另外的欧洲遗留物:葡萄和葡萄酒。

不知道是因为葡萄酒“是我(基督)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而神圣无比,还是因为它“能悦人心”,包括“能悦”远离家乡的传教士的心,总之,当年聪明的法国传教士,很务实地带着葡萄藤,而非带着很可能未到目的地就会被喝光的葡萄酒,不远万里来华传教。可叹的是,传教的结果竟然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万般努力加上牺牲性命的传教行动,结果却是无法消灭异端,不得不偏安于“三教并存”。唯有从未出过大山、亦从未听说过葡萄、更未尝过一滴葡萄酒的当地土人,非但学会了种植葡萄这种神奇植物,还学会了用葡萄酿酒,并且饮用葡萄酒成习惯至今不改,成为一个传奇。

远在中国西南边陲深山峡谷之中的茨中村葡萄酒和茨中教堂,其实是葡萄酒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最好的说明。这个事实也证明了,一种产品(或者说商品)的出现必定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者反过来说,一种特定的文化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产品。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星球,只要有教堂的地方,就一定有葡萄酒,而且是好葡萄酒。

那么,葡萄酒究竟因何成为美酒?

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指出,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进而将这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上升成为荣耀上帝之使命的层次,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根基。韦伯大师断言,没有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就不会有现代的资本主义。

无论在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在那些或是有几百年历史,或是行业新秀的葡萄酒庄里,面对着修剪整齐的葡萄园、成排成列的橡木桶、琳琅满目的酒柜以及像精灵一样呼之欲出的水晶杯中的葡萄酒;面对着那些把自己的工作当作神圣事业的农艺师、酿酒师和酒保,我不禁想起新教徒们对制鞋匠的那个经典描述: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就是那些在烈日下修剪葡萄藤的人、在阴暗的酒窖翻动橡木桶的人、在典雅的吧台把葡萄美酒倒人擦得晶亮的水晶杯中,再用优雅的动作把酒杯递给你的人,再加上用心赏酒的你,就是所有这些人,赋予了葡萄酒实实在在的神圣性。正是这种神圣性,使葡萄酒成为琼浆玉液。

除了以侍奉和荣耀上帝之虔诚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外,基督教文明区的酒商们,还把由《圣经》赋予葡萄酒的合法性,细化为具体的法规。正是这种细化,天下有了法国原产地分类等级标准AOC(Appellation d’OrigineControlee),以及德国葡萄原汁糖度分类的等级体系ObA和QmP。之后,这两大体系又衍生了当今世界各国的葡萄酒法规,正是这些法规,以及自觉遵守这些法规的人们,从制度上保证了我们有品质可靠的葡萄酒。

问题是,在非基督教文明地区,也能产生优质葡萄酒吗?这个问题,唯有我们自己——世世代代生活在儒教文明区域、而今天正在努力地“与国际接轨”的人能回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私享葡萄酒(精)/时尚休闲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8104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262.6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