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悦读论语(第2卷熟知禘之说)(精)
内容
试读章节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一种舞蹈,每行八人,称一佾,共八行,称为八佾。诸侯可以享用六佾舞,大夫可以享用四佾舞。

季氏是鲁国的大夫,根据级别,他只能享用四佾的舞蹈。

季氏在自己的家里公然享用天子的舞蹈属于僭越的行为,是礼崩乐坏的一种现象。僭越从心理上讲是非常好理解的,就像一个孩子趁父母不在家叼一下父亲的烟斗、玩弄一下父亲的剃须刀一样。又如主人不在家,坐在主人喜欢坐的椅子里摆一摆主人的派头、模仿一下主人的仆人,也是一样的心态。

但是,如果主人在家的时候,仆人也堂而皇之地享受着主人的待遇,就说明这个家庭出了问题。

鲁国国君失权,季氏用实际行动享受了一下国君的生活(因为周公的关系,鲁国是所有诸侯国之中唯一可以享用天子礼仪的国家,所以季氏用八佾舞僭用的是国君而不是天子的礼仪),享用八佾舞蹈事件在本质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孔子为什么反感季氏享用国君的礼仪?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第一,季氏享用八佾舞并不是偷偷摸摸的事情,这说明鲁国国君失去的不但是权力,还有国人的拥戴,没有一个君王在国人拥戴的情况下能失去政权,即便失去也是暂时的。

第二,国君失去国人的拥戴说明了一件事情,鲁国的现任国君或者某位前任国君,为政时没有尽到一个国君应尽的职责,导致了民心背离。

晋国的赵简子曾经和史墨探讨过这件事情。那是鲁昭公在与三家大夫争权的斗争中失败,被驱逐出鲁国,死在了国外的时候。按照礼乐制度,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果被臣下驱逐出来,其他的诸侯国有义务帮助他平乱复国。

赵简子问史墨:季氏赶走了国君,国内的人顺服他,诸侯们跟他的关系也都很好,国君死在了外面,竟然也没有人向他问罪,这是为啥?

史墨说:任何事物都有主有次,就像天有日月星辰、身体有左右、人有配偶一样。王有三公协助自己,诸侯有卿大夫来帮助自己。上天降生下季氏,就是为了做鲁国国君的臣子的,季氏家族作为国君的佐臣已经有好几代了,这几代人做事一直勤勤恳恳。相反,鲁国的国君则连续几代过着放纵安逸的生活。老百姓忘记国君、心中只有季氏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从鲁国国君失政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皆然,古代三王的后代现在也都是平民。所以,作为君主来说,应该谨慎地对待器物与名位,不能假借给别人。

史墨说器物与名位随便假借给别人不是指将君主的礼仪赏赐给别人,而是指行使民政获得民心的机会。

器物与名位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个人地位的标志,隐藏在这标志后面的是他对臣民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国君长时间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权力。在国君失去权力的过程中,器物与名位在名义上还属于他,实际已经掌握在实权者的手里了,这就是所谓的将名位与器物假借给别人。如果握有它的人以此来积德行善,收复民心,时间久了就会发生政权的更迭。

在将器物与名位假借给别人这件事情上,儒家的理解与此不同。程颐认为礼乐崩坏从周成王将天子的礼仪赐给周公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僵化地理解器物与名位的结果,不知道名位和器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一种为民服务的机会。如果你不能为人民带来好处,不能获得人民的拥戴,就算是把这些代表等级的仪仗藏到保险柜里不给人看,还是一样会被人取代。

第三,礼乐文化是赞同政权随着民心转移的。“君主无常位”,谁能得到民心,谁就是君。既然如此,孔子为什么对季氏八佾舞于庭这样反感呢?

从礼乐文化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政权更迭方式不是武力获取,而是禅让,所谓禅让并不一定是上代君主直接将位置让给下代君主,而是根据民心的趋向交接权力。

当时季氏虽然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也获得了民众一定的支持,但是还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季氏应该继续行善政、累德行,而不应该贪享不属于自己的礼仪,这种行为是非常浅薄的。

第四,礼仪虽然只是一些表面的程式,却代表着一种秩序,如果一个国家的礼仪乱了,则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秩序乱了。

鲁国国君失政、陪臣篡权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如果季氏能一直兢兢业业,怎么会被家臣篡了权呢?就是因为季氏的后人把心思放到了八佾舞于庭这种事上了。

P3-6

目录

第三章 八佾篇 祭祀有大道

第四章 里仁篇 富贵道中求

第五章 公冶长篇 仁者何其难

内容推荐

众所周知,《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对《论语》解读注释之书,浩如烟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悦读论语(第2卷熟知禘之说)》作者陈平以权威版本为底本,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使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一书,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面貌。《悦读论语(第2卷熟知禘之说)》是《悦读论语》的第二卷——政以孝为先,领略孝在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体会敬、信、节用等诸理念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感悟礼在古今文化中的差别以及君子与小人的理念在古今文化中的不同。

编辑推荐

全新的《论语》解读,不一样的《论语》心得。

陈平编著的《悦读论语(第2卷熟知禘之说)》是《悦读论语》的第四卷——政以孝为先,领略孝在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体会敬、信、节用等诸理念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感悟礼在古今文化中的差别以及君子与小人的理念在古今文化中的不同。以历史为参照,以谁给帮标本,读《论语》中的故事,体味孝、敬、信、节之理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悦读论语(第2卷熟知禘之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8791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3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