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是哈佛硕士褚士莹放弃跨国大企业专业经理人的高薪 ,投身缅甸做有机农场的unlearning的故事。

10年前,他30岁,已是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台湾知名的畅销旅行作家,因为童年做农夫的梦想,他选择了“归零”,辞职一脚踏进国际NGO组织,到缅甸北部山区,筹设、管理一座1000多亩的有机农场。在接触土地、投身农事与公益之后,才终于成为自己所喜欢、对生命有热情的那个人。

内容推荐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的作者是褚士莹。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他,哈佛大学硕士,曾经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已出版40多本书的台湾畅销旅行作家,能说十几种外语的语言天才,从小的梦想是当农夫,可是台湾对教育的重视,却让他不得不走向成为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没有热情的菁英道路。

30岁那年,他辞去了在跨国大企业当专业经理人的高管职位,一脚踏进一直向往的国际NGO领域,筹设、管理位于缅甸北部山区面积约1000亩的有机农场,并藉此得以实现内心对自然、农事的回归。

但,这一步并非一帆风顺。

在这个每个人都想当专家、成为权威的时代,他发现在农业中,重视人竟然比技术更重要!一个完全不懂农事的城市人,要怎么用农业,去感动语言、文化都完全不同的农人?心理学中倾听的技巧,要怎么用在倾听大自然,然后知道如何帮助土地发挥力量?一旦有了一点成果以后,又要如何借着公益旅行,去感动原本不在乎的人?这些都是学校没有教的事。更糟的是,他发现过往学习的知识,不但不是助力,甚至成为阻挡他看清前方道路的阻力,于是他开始Unlearning──抛弃所学知识与旧有习惯,以成为一个接近自己所喜欢的人为目标,停止跟其他人的竞争与比较,让自己透过从事NGO的工作,重新回到当一个农夫的梦想道路上……在缅甸的有机农场,他终于像学会后空翻那样,做了一个人生很棒的逆转!在接触土地、投身农事与公益之后,才终于成为自己所喜欢、对生命有热情的那个人。

从此,原本跟我没有任何特殊渊源的缅甸,正式在我的生命中,有了重要的地位。这座荒郊野地中的有机农场,也成了我心所归属的一个家。我不敢说我对有机农业的坚持,改变了这个世界什么,但是我知道这座农场,却滋养丰富了我原本单调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我的生命中最潇洒的决定就是停止跟别人比较,全心全意做自己。我深刻体会到,在竞争的游戏里,不玩的人最大!

目录

第一章:我的“龙猫森林”

六块钱的意义

弄曼农场,我的“龙猫森林”

第二章:我的志愿

我的志愿

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

谢谢你歧视我

我爱荷兰王妃

第三章:一脚踏进NGO

一个期限 三个功课

世界是一座巨大的迪斯尼乐园

白衣天使的天使

“小亲切”与“大好人”

第四章:学习与迷惑

冲掉你的厕纸!

北极电工

Unlearning:抛弃旧习惯比学习更困难

免费的午餐

零元的公益

第五章:农场给我的五堂课

第一堂课

第二堂课

第三堂课

第四堂课

第五堂课

第六章:公益旅行

钻石与婚姻

农场的三天

理想的公益旅行

第七章:三个Unlearning的决定

人比技术重要

农业也能感动人

前往以色列

以色列的有机农业之父

倾听农人的声音

第八章:人比技术重要!要用农业感动农人!

米之神的启示

米之神拜托祢帮帮忙

关键词:观察

我们要种荔枝

做对的事

感动原本不在乎的人

第九章:倾听的力量

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身边

稻鸭米的古老智慧

木村秋则的奇迹苹果

自然,我到底该怎么倾听你?

关键词:镜子

倾听岩兰草的声音

第十章:美好的未来

自己的重生

一个小区的诞生

开一扇世界的窗口

当清道夫比当律师快乐?

附录:如何变出一场公益旅行?

阳光下的瞎子

时间及规模

我们会看到什么?

行程规划及费用

如何帮农场实现永续目的?

团长是关键!

试读章节

第一章:我的“龙猫森林”

六块钱的意义

我站在母校台大的讲台上,这堂课是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每个星期四下午的专题研究课程,修课的学生有八十名硕士生跟二十名博士生,每一次都会请生态、土木、水利、环境科学等各领域的专家,来做约一小时的专题演讲,演讲后约有半小时让学生发问,与讲者互动。讲题通常由讲者自定,系主任及系上相关课程的四位老师都会出席。

我这天讲的题目是:“在缅甸山区建立有机农场的经验:从社区、生态、土木、水利、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以发展取代赈济的新形态NGO计划”。

当弄曼农场的照片、金黄色的玉米堆投射在雪白的白板上,刹那间,我忽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很难想象,当我站在有空调的视听教室里,谈着和我一起工作的农场伙伴的同时,他们正在缅甸北方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线,也没有电话,更别提手机讯号,或是电脑网络的农场里,围着像小山一样高的玉米穗,用手指头将一颗颗金黄色的干燥玉米粒,从梗上剥下来。等好不容易花几个小时将玉米粒装满身边五十公斤的大麻布袋,手指都起了水泡,他们才能挣得两百缅币工资,相当于六块钱台币。

这些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台大研究所学生,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六块钱台币的意义。

“……收获那天,我带着一群来自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资深志工,也领了一个麻布袋开始剥,我们五个人剥了一整个下午,手指又红又肿,才好不容易装了大约七分之一麻袋的玉米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领当地工人的工资,恐怕五个人只能合领到六块钱的七分之一,算算看,辛劳一下午,每个人平均可以领多少钱?’’我一面说着,一面注意到台下学生的眼神如此茫然,并非他们不关心,更不是因为算不出六除以七再除以五是多少,而是台币一毛六分,对于生活在富裕台湾的年轻人来说,完全没有实质意义……

然而对那几个平时负责各种合作社农产品,自认对农事比一般人利落矫健的志工来说,台币一毛六分除了带来心理震撼,对于当地农民的贫穷跟困境,也应该比这些坐在课堂里听我讲述的学生,有着更深刻的体认。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发现自己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只为了明白一点点好简单的道理,但是却没有觉得浪费生命,相反的,……

P4-5

序言

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梦田之旅

李伟文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看着褚士莹这本新书,不禁想起多年前由三毛作词的这首《梦田》,的确,人人心中都有一亩梦田,只要到一定年纪,这个童年栽下的种子,就会不断前来呼唤。

知道褚士莹是非常多年以前的事了。读完医学院在马祖南竿岛服役时,台湾才解除戒严,在那段时间前后也才开放一般民众以观光旅游的名义出境。退伍后在医学院繁忙的工作之余,看到褚士莹写的小说,也陆续看到他在二十来岁时,靠着打工攒钱,就旅行了近百个国家的神奇经历,实在是非常羡慕也有点嫉妒这个年轻人。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地看着他的书,也间或看到报章媒体对于他的报道,知道他虽然曾经在跨国大企业当专业经理人,却决定从三十岁起全职投入非营利组织工作,利用他的企管专业,协助公益团体的发展;也知道他虽然仍然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但是却是推动公益旅行这种新的旅行模式,直到近年赫然发现他居然在对台湾而言相当陌生的国度,经营一个从公益出发的有机农场。一个最专业最有国际观的企管人才,怎么转变成植根于泥土的农夫?在纳闷之余,这本书在他娓娓道来中,总算解答了我的疑惑,也从他诚实的反省中,引起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因为他的困惑与努力,也正是我这二十多年在台湾投入公益团体的收获与体会。

很佩服褚士莹在非常年轻时就很自觉地成为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知道在献身于公益团体之前,要先有非常专业的学识与经营管理经验,同时要先确保自己在财务上无后顾之忧。最重要的是,他了解到,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学习放弃”,“学会归零”,抛掉过去所学的知识,抛弃旧习惯,反而是形成有意义的改变的最重要关键,诚如士莹所说的,只有一双愿意倾听的耳朵,愿意放弃所学所知,才可以“刚刚好”给了别人最需要的东西。

许多从事公益活动或从事社会改革的热血青年,总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与真理,因此会以强烈的态度指正别人,却忘掉了一个人只有在自我承诺的行动与付出的过程中,才会发展出改变自己的力量。这种改变不可能来自别人的强迫或威胁,也不可能来自别人的教导或训示,因此透过尊重与包容,温柔地倾听别人的内心,从别人的感受出发,留有空间来等待,才能让他们从点点滴滴的行动中累积出改变的力量。从士莹描述他在缅甸弄曼有机农场长达七、八年的努力,我们真实看到这种温柔革命的力量。

不过,还是颇羡慕士莹他可以真正回应与实现童年的梦想,也想起这些年正在兴起的“半农半X”的新生活观,也就是一个人花一半的时间做农夫,种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时间找到自己的生命职志,贡献社会。褚士莹的生命之旅也让我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也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

旅行是许多人一辈子始终萦绕心头的向往,但是正如士莹提醒的,旅行并不是美好人生的代名词,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而已,透过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决定怎么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旅行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的活动,更是一个人寻找自己内在心灵的过程。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安静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这也许是许多朋友参加完士莹推动的公益旅行之后,回到台湾做出决定改变自己人生轨道的原因吧?

或许,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找新世界,而是用新的视野看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褚士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76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