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现代文明人格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十年砍柴说:他是20世纪全球政治人物中的No.1,最适合中国人看的曼德拉传。

他的伟大,不仅是为了争取黑人与有色人种的自由承受了二十八年的牢狱之灾,也不仅是有着从囚犯到总统的传奇经历,而是他以宽厚的胸怀、坚强的信念、高超的政治艺术,促成了有着三百年仇恨的黑、白种族的和解。

《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最大看点:矛盾激烈的社会如何实现和平转型?

内容推荐

《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是现代文明人格丛书之一,由十年砍柴编著。

《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简介:

曼德拉,从一位幼年丧父的乡村孩子,成长为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的伟大,不仅是为了争取黑人与有色人种的自由承受了二十八年的牢狱之灾,也不仅是有着从囚犯到总统的传奇经历,而是他以宽厚的胸怀、坚强的信念、高超的政治艺术,促成了有着三百年仇恨的黑、白种族的和解。更难得的是,身居高位后,他自觉地抵御权力的腐蚀,以身作则,尊重宪政框架对总统的制约,为新南非的官员们做了良好的表率。曼德拉之于新南非,犹如华盛顿之于美国。

虽然曼德拉说过他不是圣贤,但如果这个时代还有圣贤的话,曼德拉当是其一。

目录

序言:淡然站在荣耀之巅

上篇 人生传奇

第一章 故土岁月静好

 一、孤村的童年

 二、王宫中爱听故事的少年

 三、不安分的学生

第二章 身许自由之路

 一、“蚁族”的都市梦

 二、遇到人生导师

 三、从中产者到自由斗士

 四、家庭破碎,使命更巨

 五、新南非宪法的雏形:《自由宪章》

 六、暴风雨前的还乡

 七、反政府即“叛国”的逻辑

 八、法庭坚守了底线

 九、与温妮的结合

第三章 炼狱里的修行

 一、成为政府最危险的敌人

 二、流配到孤岛

 三、关不住的灵魂

 四、利牙犹在的笼中雄狮

第四章 化干戈为玉帛

 一、看到了曙光

 二、自由带来的是责任

 三、血泊终未淹没希望

第五章 权力前的谦卑

 一、从囚徒到总统

 二 、宽恕的前提是寻求真相

 三、功成身退,誉满全球

中篇 代表作品

 在利沃尼亚审判的法庭宣言(节选)

 长子罹难后写给温妮的信

 狱中给女儿津齐的信

 哈尼被刺后的电视讲话

 总统就职演说

 我从来都不是圣人

下篇 开放讨论

 讨论一:时势如何造就曼德拉?

 讨论二:曼德拉为什么伟大?

 讨论三:南非为什么能实现种族和解?

 纳尔逊·曼德拉年表

后记:不以名号、权力显示其伟大

试读章节

一、孤村的重年

女口果不是反抗长辈强行安排给他的—桩婚姻,也许曼德拉会终老故土,作为当地一位受尊重的长老、泰姆布王室的—位重臣,度过他的—生。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东南部临近印度洋的东开普省特兰斯凯地区的泰姆布部落。这个部落属于恩戈尼族的一支——科萨族。科萨族世代居住在南非东南部的大鱼河、凯伊河流域。这是一个彪悍勇武、自尊性极强的民族。17世纪、18世纪的两百年间,以荷兰人后裔为主体的布尔人[注:布尔人,居住于南非的荷兰、法国和德国白人移民后裔形成的混合民族。来源于荷兰语“Boer”(农民)一词。后来布尔人又被称为“阿非利卡人”。]以开普敦为中心大肆扩张,抢掠土著人的土地,开普敦附近的科伊桑人几乎遭受灭族之难。然后,用枪炮装备的布尔人继续向东扩张,在18世纪末和科萨人进行了三次“卡菲尔战争”,布尔人遭受沉重的打击,被武器简陋的科萨人挡在了大鱼河西岸。直到19世纪末,后来居上的英国殖民者才完全兼并特兰斯凯地区,科萨人丧失了独立地位,英国殖民者派遣中、下级官吏对当地实行管理。但是由于科萨人两百年内遏制了白人的大批移民,得以避免灭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民族的主要栖息地和语言、社会结构与种种风俗传统。因此,这个民族在与白人的交往和斗争中,人才辈出,戴维森‘贾巴武[注:戴维森·贾巴武(1885—1959),学者、诗人、政治家、反种族隔离活动家。]、曼德拉、图图大主教、奥利弗·坦博[注:奥利弗.坦博(1917—1993),律师、政治家、反种族隔离活动家。非国大领导人。与曼德拉合伙创办南非第一家非洲人律师事务所。在曼德拉被囚禁的岁月里,长期流亡在外国,领导非国大的斗争。]等南非黑人领袖出自这个民族绝不是偶然的。

曼德拉属于马迪巴家族,这个家族是王室旁支的后裔。因此,曼德拉长大成人后,一直为所属的家族感到自豪。其出生地是临近地区首府乌姆塔塔的小村庄姆卫佐,小村位于姆巴谢河边,闭塞而美丽,几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先辈一代代在这里繁衍、劳作。父亲恩科西·穆帕卡尼斯瓦·格达拉·曼德拉是一位酋长,长得高大英武,为人精明能干而办事公道,在王国内素有贤名。

科萨族的社会结构和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相似,曼德拉的父亲作为该族的上层人士,有四位妻子,分别为大妻、右妻、左妻和伊夸狄——意为家务助理,类似中国古代老爷的通房大丫头。科萨族也和古代中国一样,嫡庶的差别甚大,正妻的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曼德拉是父亲的右妻也就是大姨太生养的唯一儿子,也是他父亲最年幼的一个儿子,L面有一个同母的姐姐,还有三位同父异母的兄长,年纪比他大得多。老曼德拉的四位妻子分居在四处相距不远的庄园里,他轮流在四处庄园居住——这似乎比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妻妾住在一个大院里更为和谐稳定,侧室的权利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当地的部族尽管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酋长必须接受英国所派的行政长官的领导,大概在曼德拉三四岁时,性格刚烈的父亲因顶撞行政长官而被褫夺了酋长之位,因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土地和牲畜,家境一下子从富足堕入困顿。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后,曼德拉的母亲范尼带着他搬迁到姆卫佐北面的库奴村,这个村有她母亲娘家的许多亲戚,在此能仰仗亲戚的关照。

在库奴村曼德拉度过了几载愉快的童年时光。他不到5岁时,就成为一个牧童,整天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放牛、嬉戏。多年后曼德拉意识到,科萨族对牛有一种感恩情结,将其视为幸福的源泉。这种珍爱牛的态度和同为农耕民族的中国、印度、日本古代庶几相近。  库奴村虽然宁静,但已经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在曼德拉的孩提时代,整个村平时主要由妇女、孩子和老人构成,村里大多数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整年在外地的白人农场或者北部的矿山里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耕种与收割,与亲人短暂团聚。——这是白人当局极力主张的“流动工人制度”,让那些年轻力壮的离乡不离土,城市不用接纳他们的家属。在当时南非黑人中,这样的农民工很多。

因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卫理公会信徒,曼德拉在库奴村也跟着母亲加入了这一教派。当地的传教土是西方文明最主要的引进者,他们在当地兴办了英国式学校。他7岁那年,父亲的朋友、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穆贝克拉专门拜访他的父母,对两人说:你们这个儿子很聪明,应该去上学。——他的父亲自己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于是决定把自己疼爱的小儿子送入学校。

第一天上学前,母亲将父亲的一条裤子剪短改小,给曼德拉穿上。——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条裤子,此前他和大多数非洲男孩一样,用一块布裹着一边肩,然后在腰间绕一圈缠起来。

到了学校,女老师给他起了一个英文名字:纳尔逊。而在村里,长辈和小伙伴们依然叫他一出生时父亲所起的名字:豪利沙沙。这个名字科萨语的意思是:爱惹事、不安分。——南非人也相信名字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曼德拉日后漫长岁月的经历,很巧合地印证了这个名字。

曼德拉9岁那年,他的家庭发生巨大变故,父亲因肺结核病死在他和母亲所居住的房子里。家庭的顶梁柱倒了,显然,他的母亲无力再供养他继续上学。P10-13

序言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这种对文明人格的关注正是一切文明得以立足的核心,从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古印度的“自度度人”的伟大觉者,到古中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君子人格、圣贤儒行……都说明个体人格之于文明社会的意义。东西方文明为此都发展出自家关于爱与正义、关于觉悟与回向、关于明德新民与至善的教导。在古代中国圣哲那里,哲人即哲学,一个人可以不著书立说,他只须活出一至善至美的人生,其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君子大人之道即人格的养成。人格不仅是道德常识,不仅是心理性情,而且是义理层面、认知层面的。即使大字不识,也可以成为圣贤,是以慧能那样的文盲可以成为伟大的导师,而中国民间社会众多的武士、拳师、贩夫走卒,在人生的完善阶段,英气霸气内敛.气度华美儒雅。

无论常识意义、心理学意义或法律意义,人格一词都有相当重要性,与我们个人乃至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或品性之不修,或个人特质之不具,或法律人格之不备,则均难以称之为完整的人,难以益人益己,难以为文明世界提供有效的服务。

启蒙运动以来的口号之一,“自由、平等、博爱”,正是在文明的向度上要求个体人格;另一口号,“人是目的”,同样要求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跟中国人一样,西哲有言: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

借用古代中国人的话,人为天地之间三才之一,个体生命可以贯通天地,成其为君子大人人格,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国现代的伟大学者陈寅恪给另一个学者写下如此赞辞:“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也正是这种对人格的自觉和至上信念,现代人类开启了一系列的解放运动,从黑人权利、妇女权利到动物权利……在这些争自由解放的运动里,人格的示范和成就是惊人的。以马丁·路德·金为例,他那些与天人争战般的先知演讲道尽了我们众生的梦想、信心和正义感,对争取正义的人们,金曾以雷鸣电闪般的修辞唤醒他们的道义勇气,唤醒他们的人格尊严,金说:“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事没有错。……如果我们错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也错了……如果我们错了,万能的上帝也错了!……如果我们错了,拿撒勒的耶稣就只是个乌托邦的梦游者,从来也没到地球上来过!如果我们错了,正义就只是一个谎言。”

东西方文明都为此向自己和他人的先知先觉者致意,以感念他们创造的生命价值和文明财富惠泽当时后世。勒石纪事、树碑立传、先贤祠、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等,使这些文明之子永远活在后人心中,激励人们正念、正信、精进努力。中国传统有着大量的月旦、风评人物品格的成果,王朝统治甚至有过“九品中正”来检验人的人生成就。现代文明社会则有着公民人格一类的道德律,以要求每一个体成全自己、服务社会。

今天的人类文明正处在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奇变”的现代化转折阶段。

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文明单向度求新求变的创造力竭衰殆尽,经济学理性或人性自私假设将社会带入到层出不穷的危机之中。关于“西方的没落”、“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等的忧虑延绵至今,无有解决之道。虽然我们中国以一个世纪之久的坎陷和当代艰难的复兴,终于度过了现代社会的温饱阶段,而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但如有识之士看到的,中国人也经受着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中国人失去了想象力”、“社会上下之间贫富之间缺少最低限度的伦理共识”、“当代中国极度缺乏人格力量”……

我们注意到现代化带来的污染和匮乏,管制和异化。我们理解,文明说到底是个人、家庭、种族,进而人类的生存方式。当代文明,如果不能在人类的经济产能和自然承受之间达致平衡,如果不能在个体的欲望满足和身心承受之间寻求和谐,如果不能在创造和消费之间获得圆满……一句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觉”进而文明人格自觉,无论有多少技术或制度的修补之道,这种现代化仍会给人类的个体和整体带来罪苦和灾难。

尽管现代化的成就得益于文明之子们的努力和奉献,但其空前的技术成就、财富积累和制度安排,已经日渐遮蔽了人格的意义,“搭便车”一类的懒汉思想和丑陋意识已经浸入并扎根人心。在管制和异化中,现代人驯服于生态、世态和心态的污染而无能为力。这种共业已经超迈人与天地参的人格德行,我们的傲慢和无知更使得我们以成功的名义,将创造偷换成掠夺和垄断,我们以科学的名义解构了精神,以技术的名义挑战了道德,以人类的名义征服了自然。

我们的生存在除魅中也日益简单化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成为简单的水火世界。砍伐过的山林不再滋润,失去了灵气,成为夏天泥石流和冬天草木自焚的剧场。都市也是火气、水气轮番夹击,它截断江河、打井于地下,从各地调水支援,它仍然缺水;它建立花园、林地,以喷水车、加湿器灭火,它仍然上火。

我们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自然的遭遇也集中到我们的身上,我们的身体深受水火的煎熬。我们化妆,在聚光灯下烘烤,我们吃各种药丸,我们美容,我们做手术,让各种大夫和专家在我们身上刀耕火种,人工降雨。我们很容易上火、发炎,但我们仍酷爱触电,酷爱香烟、美酒,辣椒、超级辣、变态辣,我们也深受水的毒害,一不小心就身染湿毒。去观察或感受我们的脾湿、肾湿,去感受我们的肝郁气滞,去看看我们脸色的灰白或干枯。想象我们身体内的大小河流,那些血脉、经脉、气脉,像污染严重、臭气熏人的水沟、江河一样,有的地方郁结,有的地方断流,有的地方泛滥。水火未济,水火过度,水火轮番侵略。我们小小的年龄就有了糖尿病、肿瘤、高血压、各种炎症和湿症……那些水灵的女子,那些英气勃发的男儿,那些自然天籁的色声香味,似乎都成了传说。

万象昭昭,我们似乎难以活出精气神来,我ff傩以洞明此生和文明的道理和性情。但只要感知到问题所在,道路就随之展开。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愿在此浮华的时代静心以尽绵薄,于是有了这套“现代文明人格丛书”。包括哲学史在内的学术史上,人类的思想家们为了寻找出路,不断有“转向”、“回向”、“复兴”之运动,“回到康德去!”“回到五四去!”“回到古希腊去!”对我们来说,对大众社会来说,则是回到个体的文明人格那里去!

为此,我们愿意跟关心中国社会和文明世界的众多志者一道,关注我们文明的来处和去处,寻求个体和人类的自处、共处和相处方式。我们希望回向文明史上那些为我们提供了各类建设性服务的人物,他们提供的大到现代宇宙观念、时空观念、人类目的观念,生老病死的人性制度发明发现,小到衣食住行的现代样式设计,以及慈善、公益、计算机、娱乐产品,等等,都如此神奇地充实了我们的当代。温习他们的创造性人生,关注他们人格上的成就,将有益于我们获得生存的背景共识,有助于我们生命的自我完善。我们认为,关注文明人格也是现代文明能否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关键。

组织、写作这套丛书,并非简单地呈现传主的人格。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检验自身人格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时时感受到外界名利的诱惑、网络冲浪的快感、社会交往的简单拥有,如何在变动不居的时流中把握住自己的一段人生,将其奉献给一种还算踏实的事业,仍是一个挑战。对比出版史上的百科全书派运动、丛书启蒙运动,我们这套丛书只能算是一个探路,聊以自慰的是,我们以平实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做到平实。在这样一个信任匮乏的时代,我们愿诚实地向社会介绍人格的可能性。

虽然这一工作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但仍得到了不少朋友和出版界同行的支持。人们说,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但对于社会和读者们是否接受,人们却没有信心。不过,这已经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因为组织者、写作者都从这一工作中受到了教育。一个编委通读书稿,不无感慨地说,像是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自己的中年生活如此密集地听从传主说法,真是受益,如饮甘泉。我们因此相信,对读者来说,你寻找,你就能找到。作者乃至中外传主都静默地驻留在书页之间,等待跟你的对话,等待着你的呼应、决定和人生创造。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当大律师张思之先生受托,请107岁的周有光先生支持时,周先生欣然答应出任主编,对内容、封面和版式设计一再叮嘱如何用心。周先生还回忆他当年见爱因斯坦的印象,他说爱因斯坦的人很好,爱因斯坦向周先生强调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周先生大概是在世的唯一见过爱因斯坦的中国人了。以百岁老人之身出任主编,督促后生小子们来盘点现代社会的人格成就,这本身即让人感叹造化的神奇。其中的愿心更让人不敢堕入轻薄。

因此,我们不揣谫陋,向读者呈现这一丛书。古中国人说,立天之道,为阴为阳,立地之道,为刚为柔,立人之道,为仁为义。

是有望焉。谨序。

后记

纳尔逊·曼德拉无疑是今日多数中国人最为熟悉的非洲人的名字,我也不例外。

在政坛流行人走茶凉的当今世界,卸任南非总统已经14年的曼德拉,其一举一动仍然为全球媒体关注。2012年12月,曼德拉于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一家医院接受身体检查,南非总统祖马进医院探望。这一消息牵动全南非人的心,国民纷纷走进教堂为其祈祷。

一个交出权力的老人,仍然如此深受国民的爱戴,试问同时代的政治家能有几人?曼德拉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我对曼德拉,也和多数中国人一样,熟悉其名字,对其功业也略为了解。知道他为反抗白人当局的种族隔离制度系狱28年,他就任总统后促进了南非种族的和解,还有,知道他是一个体育迷,钟爱拳击和足球。除此之外,就不甚了了。

2011年年底,一个电话促使我去一点点地了解这位老人。

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王俊秀有一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和另一位我尊重的兄长余世存等人在策划一套《现代文明人格》丛书,丛书内容是选取一些20世纪以来、其人格魅力对中国及世界文明有所推进的贤者,为其做传,字数不必多,主要是给青年人阅读;其他人的传记已找好作者了,曼德拉的传记作者还没有找到,希望我接下这个活。

我从未写过人物传记,而且曼德拉这样一个伟人,关于他的各类书籍,包括自传和传记,已经很多。我一个后生小子,何德何能为这样一个伟人写传?当知道丛书的主编是我景仰的周有光后,我便答应了,决定试一试。今年已108岁的周有光的住所和我供职的语文出版社在一个大院,因地利之便我曾拜访过他几次,也承蒙其惠赠他的几部近作。这位后半生将才华与精力奉献给中国语言文字改革的老人,在垂暮之年,却异常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著书或与人交谈,基本上是这个话题。年逾百岁的他,对中国和世界局势之洞察,比许多正当华年的学人还要深刻。周老近年来的言谈与著述,可概括为:建设现代文明国家,需要有文明的制度、文明的价值观,当然,需要大量具有文明人格的现代公民。

接下这个命题作文后,在一年多的工作、家庭琐事之余,搜集、阅读大量资料,断断续续地写作。

通过阅读与写作,我得以明白曼德拉何以伟大,也认为他是真正当得起“具有现代文明人格”的伟人。他凭借的不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的名号、权力,而是靠其超越历史和国别的人格魅力,显示其伟大。

由于不能亲自访问年迈的传主,我所依据的资料只能是公开出版或网络上的文字,因此这本小册子不可能有独家的信息。毕竟它只是我应余世存、王俊秀两位兄长之邀完成的一份作业。如果读者朋友能通过这本小册子,基本了解曼德拉伟大的一生,进而对一个国家的转型时政治人物什么样的作为才符合时代潮流和现代文明规则有些思考,于我而言,便是荣幸之至,我写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我想用黄家驹《光辉岁月》的歌词向这位老人致敬,祝他健康长寿。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年来,我怀着十分谦卑的心情关注着他,崇拜着他。同时,他在追求公正公平梦想过程中所作出的牺牲也激励着我。如今世界充斥着冷漠和绝望,而曼德拉的人生故事正是与这样的世界对抗的过程。他从一名囚犯到一个自由的人,从一位追求解放的斗士发展为推进和解的热心人士,从一个政党领袖到一位国家总统,致力于推进国家的民主进程和发展。卸任后,曼德拉继续为实现公平、机会均等和人类尊严而努力工作。他对改变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如果没有他,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总统 奥巴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现代文明人格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十年砍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0434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4.787=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