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灵魂纪事
内容
试读章节

默默无闻的作家陈渊在死后的第八个钟头被奉为大师。那会儿,他的灵魂正要离开死去的躯壳。

八个钟头,是有依据的。《人体探密》这本书上说,有人经过反复测试,证明人死去八个钟头之后,灵魂才离开肉体。

陈渊本来不信。后来老婆做手术,他去买活鸡,在一笼小母鸡里左挑右挑要挑一只煮得烂的;卖鸡的委屈,说:“我这十只嫩柴鸡,个个见水烂。”陈渊说:“你乱讲,上回在你这笼里挑了一只,才杀了就煮也还是不烂。”卖鸡的给他一条秘诀,说新杀的鸡放八个钟头再煮,准烂。陈渊回家后如法炮制,果真肉酥汤鲜,于是联想到灵魂离去的理论,立即茅塞顿开——灵魂离开了,肉体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鸡肉才烂。唉唉,真理总是最简单质朴的!

陈渊的死令人惋惜。一个四十五岁的壮年人撒手人寰,人生历程再辉煌,总归是英年早逝,更何况陈渊——作家当了二十年,著作出了十几本,知名度还不如刚出道的小毛头,心里郁闷也是有的,或者真就抑郁成疾了?也未可知。

灵魂不管这些,他要走了。东坡诗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沉重的肉身里捱了几十年沉重的日子,这会子脱出身来,只觉无牵无累飘飘欲仙;就在他轻飚欲去的当口儿,一阵脚步声把他吓一跳。

好多人朝这边来。走在头里的那个——灵魂要是能出声早就叫出来啦——是文学界最高领导!只见他神态沉痛,脚步匆匆。好多人跟着他,嗨,每一张脸灵魂都熟啊,是在无数个会场无数次眺望过的,个个都是文坛的“重量级”!

告别室水泄不通,镁光灯闪个不停。灵魂慌了,想回躯壳里避避,才一扭身,却给一道白光直撞到了天花板上。

贴着屋顶,灵魂往下瞧,就见那为首的站下了,朝躯壳,不,是遗体,三鞠躬,然后环绕遗体行注目礼。人都跟他身后,绕。

灵魂进不是退不是,不晓得这些人要把那躯壳怎么样,奉为神明或放进水晶棺材里永久瞻仰?可能吗干吗呀?是老婆梅蓝的口头禅。梅蓝说得好,他陈渊生来就是个“小不喇子”。小不喇子怎么啦?要灵魂说,躺水晶棺材里给人看,真不如烂在土里自在。

告别室里人肉味忒大,灵魂想吐。他想走吧,去彼岸吧,清澈悠远,风神萧散,那样的日子才是他的日子。可是。接下来到底怎么个形势,不看看哪行?  忽听有人喂喂喂,是工人试话筒。这不?大领导讲话啦,说陈渊——人民的作家时代的骄傲,认识不到陈渊同志的伟大是我们的失职,陈渊同志我们来晚了,陈渊同志永垂不朽!

灵魂没听懂。此时哀乐大作,女人们哭起来。

接下来的事真多——纪念陈渊同志座谈会、陈渊作品研讨会、陈渊之后的文坛现状讨论会、陈渊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主题演讲大赛,《陈渊文集》出版,销量超过《百分妈妈百分娃》,直逼五百万套,陈渊无处不在,连喘气都闻见他的味儿……

P3-6

后记

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感谢王为松主编,感谢《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副主编王义璞,感谢画家王公,感谢装帧设计师包晨晖,感谢责任编辑马瑞瑞。

因为他们,这本书得以如此这般地呈现。

从《八声甘州——西北万里寻祖记》到《灵魂纪事》,一个大跳跃。

为松说:《八声甘州》的读者不一定是《灵魂纪事》的读者。

王公问我有没有欧美游记类作品,他说喜欢看那类东西。我说欧美的没有,西北的有。寄了《八声甘州》给他。他微信来说:书到了,手绘地图挺有意思。又说:我现在要用两个小时看你这本书,然后再画两个小时画。

半小时后他再“微”过来,说:我就跟你说一句话。我喜欢你这本书。我没想到。

看了《八声甘州》的人大多这么说——没想到。这让我疑问自己给人的印象。他们是觉得,表象跟实质相去甚远么?

给王公“微”回去,我说:人看了《八声甘州》都说没想到,看了《灵魂纪事》,他们还得说没想到。现在我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我是个怪物。

为松让我说说这个跳跃。这人咋回事?《八声甘州》和《灵魂纪事》,简直不像一个人写的。他更在意的可能是对读者的引导,《八声甘州》的读者也读《灵魂纪事》,书才能多卖。

其实,《灵魂纪事》在先,《八声甘州》在后,后了六年。其实,我愿意在江湖苍生中发现世界,也愿意躲犄角旮旯做灵异之思。其实,灵异之思,也是发现世界的收获。

除了这八个故事,我原打算接着写下去的还有《新婚姻法》、《毕圣人不懂政治》、《造梦人》等等。郭文斌曾有文叫《从一网打尽到宁静致远》,说我的写作风格,捧我呗。他其实想说的是:风格这么变,往好里说是此人用真性情写作,往歹里说是不知把这人归哪堆儿。

该把自己归哪堆儿,我没怎么想过。

我一直胆小。小时候,先是跟着我姥姥,后来跟着我妈。从姥姥家到妈妈家度周末,妈就感叹,说这孩子,一刻不离我,连我上厕所她也跟着。

妈喜欢勇敢的人,所以我在她面前总自卑。忽然有一天自己闯生活去了,日本美国的走,越走越远。妈说:没想到这孩子挺能闯。

妈喜欢能闯的人。我不愿意老自卑,我愿意让妈为我骄傲。

东奔西走,并不总有筹划,没头苍蝇似的瞎撞亦不少。还好,不多久总能回过味儿来,浪子回头重整旗鼓再次出发。这一路走来几十年,对写作的热情没减,我觉得幸运。

生活如此丰富、复杂、趣味横生又玄机暗藏。  有一天,为松在他的微博里发了一句话:“面对复杂,心存喜乐。”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从《八声甘州》到《灵魂纪事》的跳跃,也许行?人说猫有九条命,一个女人九张脸。彼时的我跟此时的我,也许判若两人,那也不过是“若”,虚拟语态,好像,仿佛,不能算真实,人是最复杂的东西啊。

要我自己说,《八声甘州》跟《灵魂纪事》是殊途同归,归到我对世界的认识,对价值的认识。有人看了《灵魂纪事》的八个故事,说了一句话。他说:你这人,还不够坏。

这一句真顶一万句。

没有仁发的牵线和未曾谋面的王义璞的委托,我不可能认识王公;没有王公的画,书不可能这么有趣;没有写文儿的人跟画画儿的人对唱,一切不会如此新鲜而丰满。

没有为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会有今天的这本书。

我对他们,深怀感激。

欣力2012年12月21日于北京

目录

序:作文儿的跟画画儿的对唱

灵魂纪事

给薄情寡义者立法

大作家之死

变脸

窥视是不对的

丢失记

鹅有一个梦想

一个克隆人的自白

后记

序言

作文儿的跟画画儿的对唱

我跟王公说:咱俩对唱一个?他说好。我说那咋弄?他说那个我不知道,那个得你说。我说那就各写各的,我说你的画儿你说我的文儿。他说不行,我不写字儿,我是画画儿的。

写好下面的文儿给他。他微信过来说:非常有意思,可是我说什么呢?我怎么说呢?你提示我一下儿。我说你不写字儿,那就画画儿吧,用画儿跟我对唱。他说好,那指定能好。

两天以后,他发来一堆画儿。

画儿真好,生气淋漓。可我不晓得把它们如何摆。问他。他说:放文儿里呀。我说:那得你放。他说不,你放。你是搭积木地(的)人,我是积木。你愿意放哪儿放哪儿,不想要哪个就不要哪个。我说:那不又成了我对你的画儿的理解了?不一定对呀。他说对,你怎么着都对。有你的理解,更好。

我还是想不好,写邮件叫他再画几张来。这回命题作文,把画面规定了,省得他漫无边际画不对文。他没出声。我打过电话去问。他说行啊,明天晚上你就能收着啦。

“明天晚上”,果真又来了七张。

这两堆画儿,叫我由着性子摆——随便儿,真是个有趣儿的事。我已经好多年没遇见这么有趣儿的事了。

我才刚认识他,上个星期,还没见过面。

六年前我在《作家杂志》发表《灵魂纪事》,王公的那张插图,让我眼亮:躺着的骷髅,心上开个洞,一只小鸟从洞口飞出来。他用小鸟喻灵魂,真贴切!

王公画里的一切都笨不拉几的,比如这骷髅跟小鸟。骷髅简陋,小鸟肥得像鸡——哎呀,这会儿我细瞅瞅——那可不就是鸡吗?这么些年,我都错看了它!

会吗?

翻到下一页,《灵魂纪事》的细笔图——真事儿——那个“心”上飞出来的才是鸟呢!这本书,八个故事配两套图,一套细笔一套粗笔。《灵魂纪事》是粗笔图在先,2006年就有了。本月初我请王公再画一幅细笔的《灵魂纪事》,又在短信里赞美“小鸟喻灵魂”的巧思。

他是听了我说“心上飞出一只鸟”,才这么画的!

这两套图,细笔的先来。我想要点超现实的细节,类似“心上飞出一只乌”之类,请他再画。第二套图来了,水汽氤氲,色块跟粗线里,人脸大多没五官。

不能再说啥了。五官都没了,你还要人家怎么“超现实”?

在“微信”里,我说了一个想法之后问:“你觉得呢?”他吭哧一会子说: “我其实听你的,你让我咋样就咋样。”我大笑。他又说:“我这个人是很愿意被人利用的。”

我觉得他,其实是很会戴着镣铐跳舞的。他特别在意我的意见,一片让客户满意的心。《一个克隆人的自白》初稿,我问能改么?他说:“你说重画是不?我有个想法,把机器人跟真人合成一下子你觉得对不?不……对?”

这么被人尊重是挺让人发烧的。我立马烧了,整一段话发他邮箱,什么国家机器历史责任人民利益之类,把故事的深层含义捷给他。

重画的图来了。不怎么王公。他说:“其实,对你们作家的那些宏大叙事吧,我愿意弄小一点。”

是我话多了。宏大了的王公不对了。他愿意被我利用,他脾气真好,是因为他觉得画插图这事本来就是个被人利用的事?我说还是喜欢原来那张图,别重画,改改得了。

改回来的图,真逗。王公式幽默跃然纸上。瞧这,正儿八经煞有介事的“大人”像下是一群后脑勺和两条歪跨出去的腿。他把“包袱”放在画的边角上,情状全在不经意间流露,不,是泄露。这情状,有点像马三立,也像“被神圣”之前的王小波。王小波是死后“被神圣”的,好比鲁迅。王小波跟鲁迅,现在看这俩人,得先拨开他们身上的万千披挂——拨开云雾见天日。

王公的画里,有那个天日,他有拨开云雾的本事。我觉得这个叫才华,在人的不期里出现,好像树在人的忽视里绿了,花在人的忽视里开了,人惊喜得不行,可对花跟树来说,是天然。王公的画,洞察力和幽默感,好似天生。杜丽娘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那个天然,王公的画里有。王公不一定喜欢杜丽娘。杜家小姐太瘦。王公画里的女人都肥美,或者说肥硕。

挺复杂,说不太清楚,但是总在,好像几米的画里常在的那只大兔子,从帘子后头冒一下头又没了,让人突然停下,困惑,放下书之后还老在人眼前晃。

微信跟王公说插图,我说细笔图粗笔图云云。他说:“你总图啊图啊的,我脑袋瓜子都大了,得暂停休喜(息)了。”然后再不出声。任我说什么,再不出声。等晚上他缓过劲来,微信过来说法国电影,让·雷诺,《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条接一条,我插不上话,听着。他突然说:“你怎么了?怎么没有声音了?(长停顿)不要没有声音啊。”

这些画,需要细细地看慢慢儿地看,一边看文儿一边看画儿,更觉有趣。细笔画里男人的豆眼儿,女人的身姿,犄角旮旯里藏着的“包袱”,是看似无意真有意;还有阳光,老是透过窗户在人身上画满格子——这个生活,你逃脱得了啊?  细笔跟粗笔,好像二重唱;细笔说故事,粗笔说本质;细笔重情节,粗笔重情状。看了细笔再看粗笔,或者两厢对照着,再想想故事,更觉透彻。

这八个故事得王公两组图,不是故意的,是天赐,是我的不可救药的完美主义所致。现在我觉得完美主义不是病。我对自己有点信心了。

2012年12月21日

内容推荐

出了窍的灵魂看见身后事。一个人丢了一天,想法子找啊找。作家屋里来了他虚构的可人儿。我国第一例克隆人想自杀。

八个故事八件事,是真的又不是真的。你梦见过飞吗?你想飞吗?说人心隔肚皮,《灵魂纪事》这本书,叫你看进那些看不透的肚皮里去。荒诞,反讽,可口可笑。

《灵魂纪事》由欣力编写。

编辑推荐

《灵魂纪事》是知名作家欣力的荒诞反讽短篇小说作品集,包括了她早前在《作家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好评的文章。还收录了以抽象的灵魂及以白鹅的视角为文的佳作,作者用自己建构的这些离奇的故事世界,讽刺了种种社会现实,挖掘了人性中贪婪、自私和虚伪的一面,并同时也彰显着人性真实善良的可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灵魂纪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欣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王公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2292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1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3
12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