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金融论纲(精)
内容
目录

导论 什么是“大金融”命题

一、“大金融”命题的提出:三大基本内涵

二、“大金融”命题的理论基础:回归科学的经济学方法论

三、“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本书的逻辑

第1章 “大金融”:经验基础与总体分析框架

1.1 长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历史与经验基础

1.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1.1.2 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般规律与“国家禀赋”的有效结合

1.1.3 金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偏离金融规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2 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回归“大金融”命题

1.2.1 国际金融格局新趋势:“再平衡的多边主义”

1.2.2 国际货币体系新趋势:从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

1.2.3 金融功能取向新趋势:回归实体经济

1.2.4 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走向宏观审慎

1.3 基于“大金融”命题的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总体分析框架

1.3.1 危机前的宏观经济学:金融因素被严重低估

1.3.2 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危机后的理论进展

1.3.3 基于“大金融”命题的总体分析框架: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

※本章基本结论※

第2章 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及其影响因素

2.1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一个分析起点

2.1.1 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1.2 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1.3 “大金融”理论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2 从微观传导机制到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效率如何实现?

2.2.1 金融体系的效率基础:一个初步界定

2.2.2 金融体系效率的实现机制:从微观基础到宏观效应

2.2.3 金融体系效率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基础到国家禀赋

2.3 金融体系效率与制度安排: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2.3.1 金融制度的形成:历史与文化渊源

2.3.2 金融制度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机制:基本模型

2.3.3 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2.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

2.4.1 银行效率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

2.4.2 影响一国银行体系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

2.4.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2.5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2.5.1 金融市场的效率基础:基本模型

2.5.2 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一般性讨论

2.5.3 金融市场效率的实现:“国家禀赋”问题

2.5.4 概要性小结

※本章基本结论※

第3章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1 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3.1.1 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

3.1.2 金融危机的经济成本与社会影响

3.1.3 金融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与演变趋势

3.2 金融危机的国别研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3.2.1 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美国、日本和欧洲

3.2.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拉美到东亚

3.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情况有何不同?

3.3 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主流文献梳理

3.3.1 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3.3.2 金融危机的传染与扩散机制

3.3.3 金融危机的制度机制

3.3.4 关于金融危机相关机制的进一步讨论

3.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4.1 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3.4.2 多维视角下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与检验

3.4.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5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

3.5.1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文献回顾

3.5.2 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模型

3.5.3 周期性泡沫推动的金融危机:阶段与机制

3.5.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章基本结论※

※附录※

第4章 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4.1 泡沫、多维流动性与紧急救助方案:次贷危机案例

4.1.1 三个维度的流动性及金融资产总量扩张

4.1.2 多维流动性在次贷危机演化中的作用

4.1.3 从多维流动性角度看美联储的危机救援措施

4.1.4 金融创新、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力

4.1.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2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

4.2.1 金融危机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4.2.2 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

4.2.3 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实践:典型案例

4.2.4 中央银行危机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4.2.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3 金融危机后的15种常见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4.3.1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文献回顾

4.3.2 15种常见的危机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4.3.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效性评估

4.4.1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文献回顾

4.4.2 金融危机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

4.4.3 对实证结果的延伸性讨论

4.4.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5 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处置:预警机制与处置措施

4.5.1 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吗?

4.5.2 金融危机的防范:预警机制及其信息基础

4.5.3 金融危机的处置:程序与方法

※本章基本结论※

第5章 构建“大金融”体系:如何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

5.1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选择?

5.1.1 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选择:文献回顾

5.1.2 金融体系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5.2 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

5.2.1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效率

5.2.2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稳定

5.2.3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体系结构:全景刻画

5..3 金融顺周期性、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5.3.1 金融顺周期性与实体经济波动

5.3.2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5.3.3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宏观均衡

5.4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的转变

5.4.1 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纳入金融稳定

5.4.2 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走向宏观审慎

5.4.3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效应与路径

5.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禀赋”与有效边界

5.5.1 政府与市场:理论和政策逻辑的演变

5.5.2 政府作用的内生化逻辑与“政府—市场”边界

5.5.3 “大金融”命题下的政府与市场有效边界

5.5.4 关于金融制度设计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讨论

5.5.5 结论性评价

※本章基本结论※

第6章 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一个“大金融”框架

6.1 “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6.1.1 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

6.1.2 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

6.1.3 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蓝图与实践路径

6.2 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

6.2.1 形成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

6.2.2 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6.2.3 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6.3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6.3.1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从总量配置到结构协调

6.3.2 金融为什么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

6.3.3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如何立足实体本位?

6.3.4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6.4 基于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金融开放

6.4.1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实证基础

6.4.2 资本账户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国家控制力

6.4.3 基于稳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国金融开放:策略与路径

6.4.4 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共治”与人民币国际化

6.5 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6.5.1 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框架

6.5.2 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

6.5.3 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与反应过度:一个初步检测

6.5.4 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及其协调机制的基本结论

6.6 金融稳定与早期预警: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

6.6.1 金融失衡测度与危机预警:理论基础与指标选择

6.6.2 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测度方法与数值结果

6.6.3 “金融失衡指数”的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

6.6.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章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内容推荐

陈雨露、马勇编著的《大金融论纲》基于“大金融”命题的四大基本内涵,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决定因素——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指出,效率性决定金融体系的“活力”,稳定性决定金融体系的“弹性”,而危机控制能力则决定金融体系的“张力”,三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三大核心支柱。《大金融论纲》以纵向的历史分析为基础,以横向的跨国比较为依托,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竞争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框架以及中国的实践路径。

编辑推荐

陈雨露、马勇编著的《大金融论纲》基于“大金融”命题的四大基本内涵,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决定因素——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纵向的历史分析为基础,以横向的跨国比较为依托,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竞争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金融论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雨露//马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70657
开本 16开
页数 72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39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1.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
丛书名
印张 4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5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