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
内容
编辑推荐

丰土编写的这本《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主要采用现实与回忆穿插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围绕因珍珠岛事件而遭受袭击的中国特工与日本特工之间的故事。文中有国仇家恨,有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也有关于人性的探究……

本作品属于传统纯文学小说,具备一定的文学高度,构建宏大,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可读性较强。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在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悬念迭起,在一点点揭开历史真相之后,又让人豁然开朗。

内容推荐

《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讲述了:

三个孙子曾经从祖父那里分别听到过三段不同的离奇故事,也由此获得了各自的人生收益,但却没有一个人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直到他们的父亲和祖母相继过世,祖父变得异常诡异,三人才围坐一起,心神不宁地将三段故事串联在一起。他们终于发现,这三段故事可能是祖父的亲身经历。当他们去质问时,祖父并没有回答,而是叙述完最后的结局,留下几件旧物,溘然离开了人世……

《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由丰土编写。

目录

把不确定确定下来——丰土《欧拉冒》序

欧拉冒寓言

我和洪超

从晚清小说说开去

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

漂流:在故事迷宫的叙事急流中——解读《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

试读章节

屋子里只剩下祖父和那部手机里儿子的声音,所有人都悄悄跟着我站在院子里。二弟对我说:侄子肯定是逗太爷爷开心,不会是真的。我很不快地对他说:你的心理安慰太蹩脚了,儿子去美国学医是爷爷亲笔写信推荐的,现在莫名其妙改学历史,他老人家不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开怀大笑,这不是疯了是什么?我下了狠心传达了祖母的遗言,叮嘱妹妹一定要重视起祖父的病。小妹配合我的情绪点了点头,二弟也赶忙对我说:爷爷有病妹妹可以去治,但是侄子的事情大哥还是要多关心。我意识到他话里有话,就问:你什么意思?他说:我只是担心侄子没说假话,如果说爷爷真有这病,一定是会传染的。小妹笑道:这种病只有遗传哪有什么传染?二弟说: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那不是一个意思嘛。

回去我给儿子追了一个电话,结果证实二弟的担心是对的。妻子很愤怒地抢过电话,劈头盖脸地诉说着她为儿子付出的一切后就瘫在沙发上不住地抽泣。我接过电话,里面是挂断的嘟嘟声。我再打过去,无人接听。妻子不甘心,不停地拨打,直到晕了过去。第二天我继续拨打,儿子还是不肯接听。到了第三天,我只好拨通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电话,提醒校方要特别关注我儿子,对方问我为什么,我说如果他有什么异常之举,请速速告知我。很快儿子就来了电话,我和妻子总算松了口气。不料儿子说的第一话是,他是正常的,第二句话是,我们是不正常的,末了说,学业有成,他回来给我们治病。我和妻子觉得自己在恶梦中没有醒来,半天不能回过神。

在妻子的苦劝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请求祖父帮忙,希望他阻止他的重孙更弦改辙。祖父的门口却赫然张贴了一张字条,上写“闭门不见人”。我想闯进去,保姆拦住我。我向她吼道:他是我爷爷,你不能拦我的!保姆被吓跑了。我走进屋子,祖父半天才抬起头看我,那种捉摸不定的眼神,算是我平生头一次见到,我不禁有些胆怯起来。他问:你是谁呀?我说:我是你大孙子呀!他仔细打量我一番,然后摇摇头:不!你不是我孙子,我也不是你爷爷,请回吧!我吓得一哆嗦,想起了小妹说的,妄想症发的先兆是从不认识自己开始的,然后导致不认识别人。我决定去精神病医院和小妹碰个面,请求她快速地诊断出祖父的病因,然后顺藤摸瓜解析儿子的异常之举。小妹说,她实在不敢判定爷爷的反常现象属于精神病范畴,轻易那么去做会违背她作为精神病医生的原则。她建议先让二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一下,我生气地说:二弟的心理学纯属于江湖,让他去治病人,还要医生做什么?她反而说:大哥要这样瞧不上二哥,我就要对你进行评估了!我被她这句话怔住,她就笑了,说:精神病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它的前提必须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爷爷只是想表明自己坚决的立场,和咱们赌气而已,不会有问题的。我仍然不放心地说:爷爷有什么理由要和我们赌气呢?她推搡着我:这正是我要你找二哥的原因呀!看来,说服她是没有可能的,就只好暂且顺了她。我这样做,倒不是因为她说的有理,而是能从二弟的嘴里借到安慰妻子的话来。

二弟的咨询所里有许多人围坐一起,个个脸红脖子粗的,似乎在吵架。二弟见我来了,格外高兴。他向众人介绍我是著名的心内科专家后悄声对我说:大哥咱喝酒去。我说屋子里的人都快打起来了,怎么还有心情喝酒呢?他解释说那些是他的顾客,游戏而已,没有打架。我没打算耽误他的生意,更没心情喝酒,只想要他找出一个解释儿子弃医学史的理由。他笑了笑,说:要想找到理由必须喝酒。我火了,说:我这样郑重地来你的诊所进行心理咨询,你却如此不严肃,是不是不忍心用心理咨询的名义骗你大哥呀?那些顾客都愣住了。我转身就走。他在我背后突然大叫:岂有此理!理由明明在你儿子嘴里,怎么在我这里找答案呢?神经病!这是我第二次听到二弟用顶撞的口气跟我说话,不得不让我又转了回去。他从我的眼神中顿时也回忆起那次顶撞我的后果,两脚不由得往后慢慢挪动。

P4-5

序言

把不确定确定下来

前几天丰土风风火火跑来找我,把我吓了一跳。

至少二十五年前,我们就认识。那时候他还没有这个笔名。掐指算算,那时候我才四十五六岁,他呢,才二十四五岁。我们之前最后一次谋面,大约在二十年前。为什么说多年不见,他忽然笑嘻嘻走到我面前,一声“刘老师”,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现在已经过了七十,脸上的老年斑在渐次增多,而他呢,居然还是二十年前的那模样,难道岁月的雕刻刀,只对我不对他?

其实,就在二十年前,我就知道,丰土经受的坎坷,已经非常富于戏剧性。那番坎坷居然并没有令他容颜衰颓,穿越诡谲世事,他依然青春焕发,笑容可掬,已足令我感慨,谁知他刚在我面前坐定,便递过一本长篇小说来,说是出版社给他印的试读本,请我先睹为快,并且,希望我给写个书序。

随手翻那书,书名古怪:《欧拉冒》。他忙解释:“欧拉冒”是夏威夷土语“永生之岛”的音译。那试读本前面,已有作家北村和电视人时间的序,正文后面更有文学评论家李以建的篇幅颇长的导读,都非常真切精到,还要我糟老头子写什么序?

丰土初识我的时候,我正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那时候,应该说是比较“庙堂”,也比较“中心”的,他跑来投稿,是个短篇小说,虽系无名小卒,也应以礼相待,没有压他的稿,拿去请编辑看,编辑眼睛一亮,交主任二审,主任也觉得不错,交终审的副主编,竟一槌定音,付梓刊发。我是期期大样都看的,看到他的作品顺利上版,水平与其他成熟作家相差无几,为他高兴。但我没多久就离任了,从“庙堂”换入“江湖”,很快地就“边缘化”了。自己“边缘化”了,却希望如他那样的年轻作家,能笔耕不辍,尽快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也确实有若干当年我任主编时刊发出作品的年轻作家,后来笔锋愈健,成绩斐然,不仅成为我们这边文坛的翘楚,也获得了世界声誉。我自己后来自诩“边缘有光”,做“边缘人”,写“边缘文”,种所谓“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树”、“《红楼梦》研究树”),混迹于“江湖”,笃信即使是“文友”,也无妨“相忘于江湖”。我得承认,我后来把丰土完全忘却了,他也没有以继续发表出的作品,提醒我注意他的存在。

偶尔会想起改革开放初期,一起走红的那些文友,继续写作、发扬光大的有,因客观主观原因挂笔的也很不少。曾经的“文学青年”,都已人到中年,热情大都消退,不要说继续写作,就是继续阅读文学作品的,也所剩不多。然而丰土忽然坐到我对面,“一声《欧拉冒》,双泪落君前!,,他对文学写作的热爱与执著,竟穿越纷纭世事而凝结为了这样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别人让我写序要坚辞,丰土要我写序开始也是推辞,但是想到这是一个二十多年前就结识的文友,他提醒我,是那时征我家里,我请他吃开心果,那时候北京市面上还很难买到那种食品,他记得那开心果是1987年秋天我访问美国后带回来的,他觉得是给他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味觉经验……忽然心头浮现出千年前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我爱写作,丰土君亦爱写作,结识二十余年,他仍称我“老师”,其实翻翻他的《欧拉冒》就知道,他是在结撰崭新的文本,现在他应该做我的老师!

李以建写出的导读,已经把《欧拉冒》的文学价值,特别是其文本结构的别辟蹊径,条清缕析地阐释得非常充分了,我不可再来饶舌。我只想说,“欧拉冒”这个意向,一是从空间上展开想像与开掘,一是从时间上展开想像与探索,前者即追求“永在”,后者即追求“永生”,确实非常值得玩味。而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些像“俄罗斯套娃”,又有些像中国古典玩具里的“九连环”,似乎意在强调命运的不确定性,却又在那不确定性里面,去努力地求索确定的元素。

世上的小说多种多样,“真事隐,假语存”是一种写法,“真事无,假语喻”又是另一种写法,此外的写法如观世音现千手千眼,应可变化无穷。丰土这《欧拉冒》的写法,是否开创出了一个新的品类?大家可以讨论。

这序是构思好了,先拟出题目然后一口气写下来的,现在要收束,我想把题目加长为:《把不确定确定下来,再去探求新的不确定》,这是我对《欧拉冒》的感想,也是对丰土下一部作品的祈盼。嗳,就保留原来的题目吧。其实,我真够罗嗦,杜甫早概括出了我们心中共同的喟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013年3月23日 温榆斋中

书评(媒体评论)

★它的结构,有些像“俄罗斯套娃”,又有些像中国古典玩具里的“九连环”,似乎意在强调命运的不确定性,却又在那不确定性里面,去努力地求索确定的元素。

——刘心武

★看这本小说时,你也许会有很多问号:这是畅销小说还是探寻人性之作?是先锋写作还是传统讲述?是中国味还是西方派?不过,当你看完,这一切问号都不再重要,作者用了心读者动了心就够了。

——白岩松

★它的写法不在现行的叙述“行规”内,你甚至很难分清它到底是一部通俗小说,还是纯文学作品。作者在选材和叙事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足够好看,却意味深长。一个人的心灵史,个人的命运置于历史的的漩涡中,个人是如何被改变的,人又是如何反抗的,这是本作最动人和最深刻之处,也是它成为纯文学的最要标志。

——北村

★读它仿如置身于大型漂流运动,当读者乘上阅读的皮筏,滑入作者精心构设的故事迷宫入口,你将迅即被湍急的叙事漩涡卷走,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动人心魄,时而抑郁幽咽。紧张刺激中每每带给你惊心和喜悦,回旋激荡之后又令你拍案叫绝。

——李以建

★这是一部极具画面感的作品,它似乎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透过时代背景,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不失为一个上好的影视创作题材。

——高希希

★我两口气就看完了,此前这么快看完的只有金庸的,那是三十年前了。它一定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雏形。不仅题材有价值,写抗战结束到内战爆发这段时期的文艺作品很少,而且人物设计既准确又传奇,有一段竟然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似。从对历史的反思说起吧,对今天有用,对未来有益。

——时间

★不朽的作品具有把玩性。你不是一眼就能看穿它,一念就能揣摩透它,你需要日日摸夜夜搓,反复把玩,才能出现包浆,产生温润的色泽,它像一块和田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拉冒(消失的永生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丰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42015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