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思成心灵之旅
内容
试读章节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

梁思成对独乐寺是心怀深厚情感的。1932年4月,他开始进行古建调查的起点就是蓟县的独乐寺。当时,日军已经威胁平津,梁思成怀着责任心与紧迫感,身携借自清华的仪器设备,与弟弟梁思达一起来到蓟县,对独乐寺进行了实地系统的调研。归平后,梁思成依据调研所得的第一手材料,在林徽因帮助下,完成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同年6月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这篇论著,确立了独乐寺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解放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为了测绘、保护独乐寺,先生又三次来蓟县。鉴于19:32年那次测绘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些疏漏,梁思成认为独乐寺需要重新测绘。

1964年4月,他携我一同前往蓟县,联系准备重测事宜。随之,他组织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由文化部古建研究室主任祁英涛率领到独乐寺测绘,由他进行具体指导。得到新测的图纸和照片,他欣慰不已,曾感慨:“总算了却一桩心愿。”他准备归后即向上级提出重修独乐寺观音阁的建议。

1966年的春天,国内政治气候已是“山雨欲来”,梁思成的处境也越发险恶。他深感重修独乐寺无望,即使如此,他还是冒着风险,顶着压力,第三次来到蓟县与有关部门研讨观音阁的保护问题。他提出要为观音阁安装避雷针、安好全部门窗;为防止鸟类粪便落于观音头像,要为观音头像罩上铁丝网。在他的建议下,文化部迅速拨款九千元,由河北省古建队按其要求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这里节选的是1932年梁思成对独乐寺的调查报告。在文中,他提出了研究古建必须从实物入手的观点。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言,尤须重“见”。读跋千篇,不如得原画一瞥,义固至显。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

造型美术之研究,尤重斯旨,故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

我国建筑,向以木料为主要材料。其法以木为构架,辅以墙壁,如人身之有骨节,而附皮肉。其全部结构,遂成一种有机的结合。然木之为物,易朽易焚,于建筑材料中,归于“非永久材料”之列,较之铁石,其寿殊短;用为构架,一旦焚朽,则全部建筑,将一无所存,此古木建筑之所以罕而贵也。然若环境适宜,保护得法、则千余年寿命,固未尝为不可能。去岁西北科学考察团自新疆归来,得汉代木简无数,率皆两千年物,墨迹斑斓,纹质如新。固因沙漠干燥,得以保存至今;然亦足以证明木寿之长也。

至于木建筑遗例,最古者当推日本奈良法隆寺飞鸟期诸堂塔,盖建于我隋代,距今已千三百载。然日本气候湿润,并非特宜于木建筑之保存,其所以保存至今日者,实因日本内战较少,即使有之,其破坏亦不甚烈,且其历来当道,对于古物尤知爱护,故保存亦较多。至于我国,历朝更迭,变乱频仍,项羽入关而“成阳宫室火三月不灭”,二千年来革命元勋,莫不效法项王,以逞威风,破坏殊甚。在此种情形之下,古建筑之得幸免者,能有几何?故近来中外学者所发现诸遗物中,其最古者寿亦不过八百九十余岁,未尽木寿之长也。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皆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去今(民国二十一年)已九百四十八年,盖我国木建筑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以时代论,则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上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翻阅方志,常见辽宋金元建造之记载;适又传闻阁之存在,且偶得见其照片,一望而知其为宋元以前物。平蓟间长途汽车每日通行,交通尚称便利。二十年秋,遂有赴蓟计划。行装甫竣,津变爆发,遂作罢。至二十一年四月,始克成行。实地研究,登檐攀顶,逐部测量,速写摄影,以纪各部特征。  P11-13

目录

正编一

 一 一片瓦

 二 立志

正编二

 三 蓟县独乐寺——第一篇古建调查报告

 四 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一个奢侈的幸福

 五 正定古建调查报告纪略——重要的发现

 六 大同古建筑——大同人民的骄傲

 七 云冈石窟——隋唐以前的实物

 八 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的宝库

 九 应县木塔——世界上最高的木构建筑

 十 赵州桥——世界上最古的敞肩桥

 十一 晋汾古建筑——民间匠师的智慧

 十二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十三 西南地区的古建调查

 十四 广西容县真武阁——不落地的柱子

正编三

 十五 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创立建筑系

 十六 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十七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

 十八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梁思成与古建保护

 十九 查检——永远一些也不再离开我们的党

副编

梁思成、林洙两地书

序言

这本书像是文选,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选。它的前一部分主要是梁先生的古建调查报告、解放前后关于建筑的一些文章,包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迫所作的检讨;后一部分则是书信,主要是写给我的书信。其时段起自1962年,终至先生去世前夕,几乎全部第一次公开面世。梁先生文章中穿插的文字,主要是为便于读者阅读,我所作的说明。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把捉到梁思成一生思考和关注问题的主要脉络。它的特点也在于此,故而名之“心灵之旅”。

解放前,梁思成主要是一个学者。他热爱祖国,关心国事,但他留给后人的文字,更多地集中在他所研究的建筑领域,集中在学术的范畴。

近来,一个朋友常常与我谈及梁思成的事业与生活。他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讨论古建筑本身,而是更关注于先生当时的工作环境与社会状况。

梁思成曾在他的古建调研报告中说:“旅行的详记因时代情况之变迁,在现代科学性实地调查报告中,是个必要部分。”这些“行程”、“记游”生动翔实地记下了当时古建存在的状态、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更浸含着主人公所经历的欢欣与挫折,留下了那个年代对这些古代建筑描述的文字记录。

梁思成开展古建调查的年代,整个国家民族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之下。他深刻地认识到,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一旦战争爆发,我国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将可能毁于一旦。他是一位建筑学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带着紧迫感,与学社同仁们不畏艰苦,马不停蹄地在华北地区寻找和勘查。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他们找到了唐代的佛光寺以及华北地区大批宋、辽、金时代的古建。梁思成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财富留给了子孙后代。以后的岁月里,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不放弃调查古建的机会。直到1961年,他依然不辞年迈,对广西容县真武阁进行勘查研究。可以说,他是尽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来完成历史交给他的使命。

读者通过先生的这些文字,能够更为感性地体味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与梁思成的建筑思想。

为了培养新一代建筑学的人才,抗战胜利后,他就着手设立清华大学营建学系。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新生中国的建设中。他主持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与陈占祥一同向党提出了新的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开始感到各方的压力,受到不公正的批判。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先生在学术领域所做的文章渐少(当然,他还一直在进行着《营造法式》的注释工作);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依旧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依旧以一颗赤子般的心怀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相信着党。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是很勤于写信的人,同时也有保留朋友们信件的习惯。遗憾的是,“文革”期间,面对疯狂野蛮的抄家批判浪潮,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梁先生在我帮助下,烧毁了费正清夫妇的书信以及沈从文先生写给林徽因的书信。他只保留了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写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底稿。在梁思成存信中,我从未见过梁林二人的往返书信,它们对思成来说应该是至为珍贵的。在与思成相处的日子里,我也从未听他提起过这些信件。也许它们已经被销毁,也许,它们还藏在某一个尚未被人发现的角落!

幸运的是,梁思成与我的这批通信得以留存至今。其间,自然不乏缠绵思恋之语,但更多涉及的是对祖国发展的关注、对社会时事的看法,以及对个人进步的渴求。到了1966年,即使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下,他还是努力要跟上形势,在对吴晗、翦伯赞等人的批判中,他一方面检查自己,一方面听从党的安排。然而,极具戏剧性的是,正当他认为自己紧跟党走的时候,当时的清华大学党委却正在准备批判梁思成和钱伟长的材料。

这批书信,本是我们夫妻间的私房话,是否适宜发表,我有很大的顾虑。然而,接触到这批书信的朋友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都说,信中透露出了梁思成对祖国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与我结婚时,他已年逾六旬,但对待妻子,他依然充满了激情和真诚。他在对待我的情感中包含着他的同龄人所少有的青春的活力。同时,他还关怀老人,爱护子女。当时,在健康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他仍心怀着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拼尽心力完成了宋代《营造法式》的注释研究工作。

这批书信,比较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先生晚年的生活和思想面貌,也反映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局限。它们对读者研究梁思成的生平思想,了解特定历史阶段中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定会有助益。梁思成不是家属的私有,他属于他的祖国和人民。因此,我决心将这部分资料曝光,让世人评说。

读罢此书,你将看到这样一个梁思成——他坚忍而又困惑,高尚却有缺点,丰厚而又纯真!

内容推荐

《梁思成心灵之旅》由梁思成、林洙所著,收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梁思成、林洙夫妇珠联璧合的文集。《梁思成心灵之旅》分为正编副编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体为梁思成建筑方面的文稿,主要系其古建调查报告,辅之林洙的导读、梁思成自少年至成年的大批珍贵照片、还包括部分梁先生自己的古建摄影。其品位非常适合大众阅读欣赏。

第二部分为附录,约占《心灵之旅》二分之一分量。附录为梁思成晚年与林洙的通信。这部分内容,从未公开面世,可谓首度曝光。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身体孱弱,情怀细腻,思想矛盾,追求进步的老人梁思成,这批珍贵资料,对后人了解和研究梁晚年思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编辑推荐

《梁思成心灵之旅》由梁思成、林洙所著,建筑历程照见心灵之旅,晚年书信折射大师情怀。

林洙悉心梳理梁思成心路历程,建筑泰斗晚年书信首度曝光!

这本书像是文选,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选。它的前一部分主要是梁先生的古建调查报告、解放前后关于建筑的一些文章,包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迫所作的检讨;后一部分则是书信,主要是写给我的书信。其时段起自1962年,终至先生去世前夕,几乎全部第一次公开面世。梁先生文章中穿插的文字,主要是为便于读者阅读,我所作的说明。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把捉到梁思成一生思考和关注问题的主要脉络。它的特点也在于此,故而名之“心灵之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思成心灵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思成//林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2123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1-64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