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技术与财经技能(第3版新世纪高职高专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是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也是高职财经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主编为李侠和盛永志,修改后的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保留了原教材系统性强、内容精准、通俗易懂、突出实训的特点。
2.章节体系上有所改变,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增加的第5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主要让学生掌握作为现代主要计算工具之一的电子计算器的第二功能键的使用方法,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打下基础。增加的“点钞”更加体现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特长。
3.注重实践性,增加了类型题及模拟题,加强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高职教材的实用性。
《计算技术与财经技能(第3版新世纪高职高专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主编为李侠和盛永志.
《计算技术与财经技能(第3版新世纪高职高专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分为两编:上编为《技术篇》,内容有概述、加减法、乘法、除法、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附录Ⅰ、附录Ⅱ;下编为《实训篇》,内容为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仿真题。
1.1 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1.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用算盘作工具进行的数值计算叫“珠算”。算盘和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在唐、元、明期间鼎盛一时,在计算技术上占统治地位。据《周髀算经》记载,春秋时代就有了用竹条计数的“筹算”方法,后经不断演变有了游珠算盘、串珠算盘。最终由珠算取代了“筹算”。由此创造了我国古代算盘。 算盘和珠算到底始于何代,由谁发明,至今仍无足够的证据加以证实。从能够查到的史料《算经》(南宋时代)中看,“算盘”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宋朝。此外,绘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与现在我国使用的结构相同的穿档算盘图。到了元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中的货郎担上挂有一架完整的现代上二珠下五珠的七珠大算盘。到了明朝,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海外贸易蓬勃兴起,市场日趋繁荣,由此珠算得到广泛的应用,珠算的书籍也广泛流传,如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一书,系统完整地叙述了珠算的算理、算法等内容。明朝中叶,我国的算盘经朝鲜传人日本、东南亚等各国,近期又传人美洲和非洲大陆。 千百年来,珠算作为传统的应用技术,算盘是其独特的计算工具。珠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在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当今世界,它仍在蓬勃发展,久盛不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2.珠算的价值 当今世界已进人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算盘与珠算受到了电子计算机(器)的挑战。但它仍以结构简单、运算简易、灵活方便等优点,显示出其独特的功用。 电子计算机(器)不能替代算盘,我国古老的珠算之所以能永葆青春,说明其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也说明人们对珠算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令人可喜的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将中国的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如日本规定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珠算。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把珠算作为“新文化”从日本引人美国,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成立了“美国珠算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