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兵和他的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新兵和他的童年》包括了两篇内容。

第一篇“新兵”讲述了作者自己在军营里的生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讲述了他如何逐渐成熟,并称为一名优秀士兵以及一系列的故事。

第二篇“童年”通过描写几个农村孩子成长的故事,来衬托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内容推荐

《新兵和他的童年》作者郑仁科来自四川绵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3年应征参军来到总参管理保障部北极寺老干局勤务队。开始一年,天天站岗放哨,后来在站岗的同时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按摩班培训。参加培训的共七八十人,小郑是这些学员里面,第一个通过卫生部技术考核,并取得中医针灸师的学员。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借调到院里门诊部……

《新兵和他的童年》将为大家讲述郑仁科的故事。

目录

序/孙维韬

一 新兵

二 童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完事后,我站在一个能将大院门13所有景物尽览眼底的窗口东张西-望。各种挂着北京牌照的汽车,背着不同颜色的外壳“招摇”地在“美食街”前面的马路上穿梭着。如果不是红灯亮起,让它们乖乖地停下,那么,这些车辆就宛如一根根无头无尾的七色彩带。眼前的一切让我心里顿时一亮,一颗紧张的心也豁然开朗。这是农村长大的我从没见过的景致,这种景致的保鲜期很容易让人想到会是海枯石烂、天荒地老。后来的某个时候我才得知门口就是经常被食客所称道的“美食一条街”。

还有高楼和穿着与首都这个走在时代前列城市融洽很好的行人,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身在北京。虽然两个月之前已经来到北京,但新兵连封闭式的管理再加上封闭式的训练让刚入伍的我们身上的很多东西也知趣地封闭起来。这种封闭中也有着零星的活跃思维,正如很多从没进过北京城的战友这时却踩着北京的土地大胆而又夸张地在头脑里想象北京城的景象一样。但第一天的训练下来后,这群包括我在内的人才明白,那仅存的一点开放性思维就像分娩时的女人,是那样地脆弱,仅仅一天的快节奏训练便让它们消失得一干二净。这又让我突然间明白,即使是小时候心中最为崇拜的那种裤衩穿在外面的“超人”,当他身在训练大队那种环境里时,莫非也只能和我们一样无奈,并不厌其烦地做着同样的事——抛开杂念一心一意投入训练。

可能就因为新兵连的那种”超音速”生活,节奏快得令人难以想象吧!于是每个人有关七情六欲的所有意念与欲望在那时也都集中到了一点。大多数时候这一点又被我们踩在训I练场的脚下,让它动弹不得,当时的氛围让许多人固执地认为这一点的最终结局只能有一个——“永世不得超生”。

“新兵晚上说梦话十有八九都是说‘一二一’或是唱军歌”,是一位老兵在训练之前对我们说的。两个月的新兵生活过去后,我才发现作为过来人的老兵对新兵时的生活还是那样地记忆犹新。说梦话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的确在新兵练时发生在了我身上。虽然第二天早上我竭尽全力并且面红耳赤和战友们争论着自己是否说了梦话,可终究是寡不敌众,再加上战友们把我所说的原话搬出来后我才不得不承认那可能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于是我只得背上“影响别人休息”这条罪名。在梦中唱军歌却是一个叫文军军的老乡所为。

到了这里我才觉得应该交代一些有关我和文军军以前的事迹。参军那一年,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人生的第十九个生日,同时自己也在稀里糊涂中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虽然直到高中毕业我都没听过“80后”这种称谓,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在挥洒着一个“80后”身上的所有“特点”,并且还淋漓尽致。

农村长大的我从小就以个子高于其他伙伴而一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这种良好造就了我19岁以前在行为上的“目空一切”。比19岁稍大一点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我的那种“目空一切”远比“稀里糊涂”更容易让人反感和担忧。上学时的一个爱好倒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暗自高兴得“飘”了起来——“看书”。虽然所看的差不多都是言情,但我也经常骄傲并略显含蓄地对别人说自己“中了书毒”。如果不是那位做事一向很有“男子汉气概”的女政治老师用看着远方的眼神对站在她身边的我说:“我看你中的不是一般的书毒,而是言情里的‘鹤顶红’,快要无药可救了o”那我真不知道自己的这种“飘扬”要到何时才是尽头。

当发现政治老师的眼神第一次变得那么无色无光和充满哀怨,我才如梦初醒,醒来时父母就对我说,希望我能去参军。听了父母的话,我在委实吓了一跳的同时第一次看到了作为父母的实在。几年前曾听他们淡淡地描述过当兵的好处,记得他们在说这种好处时脸上的表情是那样的自然,让人丝毫没有想到也就在那时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某个伟大的想法。几年后他们在将这一想法变成行动——让我去参军时,表现得又是如此地果断。

得知将要去参军的消息是在验兵体检的前一天晚上,那晚吃得异常丰富,我正要问是何喜事时,老爸在喝了一口酒后高兴地对我说:“明天就去体检,合格了就去当兵。”

“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提前和我商量”,我有些激动。但还未等激动地我说完这句话,母亲就夹起一块肉最多的鸡腿放到我的碗里:“快吃,多吃点,你看咱村里凡是当过兵的人身体可结实了,你当了兵后一定不能比他们差。”“哎”,如此战术让我即便有想法也只能发泄到排骨和鸡腿上,“父命难为啊!”我在心里说到。

我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天终于想出了自己为啥会穿上绿军装并赶上这班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理由:一是父母相信部队;二是他们恰恰又不相信我。毕竟因为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目空一切”和“中毒事件”让他们为我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到了这时我才想明白为什么以前我在家时父母老是无缘无故地说头疼,而等我当了兵后却再也没听他们说过头疼。每次给他们打电话问候时,他们都说身体好得很。

文军军和我来自同一个镇,当我问及他的年龄时,得到一句“是老乡的话就相信我已经18岁了,好不好?”P6-7

序言

“您是孙维韬老首长吗?”,“是的。”“首长!我是门诊部理疗科郑仁科。我最近写了一本书,台海出版社准备出版。他们要求我请位老首长、老作家为这部书写篇序言。有人向我推荐您,说您是作协会员,军旅作家,写过不少书……,您同意吗?”

一次电话,拉近了我同这位素不相识作者的距离。我毫不犹豫地立刻答应了,因为,小郑写书,早有耳闻。当时,很想见见这位有才气的士兵作家。真巧,今天不期而遇了,他主动找上门来,请我写序,我当然十分高兴。不知为什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为了写好这篇序,我请他把书稿送给我,并邀他畅谈了几次,询问一些我急切想了解的情况。这个长相帅气的四川小伙子,高高个头,脸上还散发着稚气,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咄咄逼人的大眼睛。几次畅谈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他参军成长的心路历程。

本书作者郑仁科来自四川绵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3年应征参军来到总参管理保障部北极寺老干局勤务队。开始一年,天天站岗放哨,后来在站岗的同时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按摩班培训。参加培训的共七八十人,小郑是这些学员里面,第一个通过卫生部技术考核,并取得中医针灸师的学员。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借调到院里门诊部。

一年后,他主动要求去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班深造。在充分掌握了针灸按摩技术后,他用自己的所学,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不少老首长请他治疗,解除了多年的疼痛,纷纷写信表扬他。

小郑2003年入伍以来,由于进步快,成绩突出,几乎年年立功受奖。据不完全统计,他曾获得五次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9年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此外,在参加政治部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中,他也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郑在创作方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喜欢作文。这些爱好与习惯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后来,到2007年,在参军后的某一天,沉淀在他心灵深处、蕴藏多年的创作冲动突然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他决心拿起笔,把自己所见所闻的切身感悟都写出来,开始,他自己也懵懵懂懂地,不知写些什么,是小说,是中篇,是散文,还是报告文学……一概不知,但是写作欲望和决心已经不可动摇。

本来,作为一名士兵,在圆满完成份内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埋头创作小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周边的同志出于误解,给他不少思想压力。当时有人认为他“不务正业”;有人认为他“好高骛远,不知道天高地厚”;等等,不一而足。

大家没有想到,作为一名士兵,利用仅有的点滴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用滴水穿石的韧性和奋斗精神坚持写作,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的坚持,咋一看是一滴水,实际上那是成年累月的千万滴汗,那是含憾和不被理解时流下的一滴滴泪;那也是回眸往事冷静思考时.从心底流淌出的一滴滴血。他在创作上向前跋涉该多么艰难。

“人言可畏”,纵然如此,他那颗小小心灵抗拒不住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他在创作上产生了疲惫和困惑,心里彷徨起来,实在顶不住了,想打退堂鼓了。此时此刻,局领导和政治部的领导及同志得知后认为应该大力支持,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让他牢记。

组织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再次激发了小郑的创作热情。他很快就从困惑和彷徨中走了出来,抓紧一切业余时间,一鼓作气,写完了那部别具一格的十二万字的中篇小说《两个新兵》,取得了初步胜利,看到自己处女作的问世,心里格外高兴。

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一段话:“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要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利用仅有的业余时间来创作,虽然十分辛苦和劳累,但回首往事时却倍感欣慰。这段时间没有空过,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小郑这次将出版的新书是把《两个新兵》和《我的童年》两部中篇合二为一,定名为《新兵和他的童年》。都是用第一人称写他自己最熟悉的经历和见闻。

我对他的第一部中篇的立意和选择的视角非常感兴趣。他写的是参军入伍后直接来到北极寺老干局当兵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怎样成长的心路历程。当年,他离开家乡时,本想到作战部队,当一名“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样的新兵,摸爬滚打,大干一场。可是现实却完全不同。北极寺老干局,在北京大城市,门前就是灯红酒绿的美食街,服务对象就是曾经久经沙场的老首长,进入双高期、耄耋之年的离休老干部。服务对象和环境都截然不同,条件差别很大,在这个环境中还能不能学习“许三多”呢?心中嘀咕起来,有些抱怨自己命运不好,没有分配到自己理想的作战部队,曾一度产生过莫须有的困惑。

后来经过入伍教育,技术培训,党课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和老干部的言传身教,不断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坚信在这个环境中,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样可以成为“许三多”那样的优秀士兵。

这些年来,小郑积极自觉地参加政治部组织的各种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活动,比如认真听老首长讲革命传统,不定期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重大活动,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了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明确了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并把这些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心得逐渐化作为老首长热情服务的自觉行动。剖析小郑这位士兵的成长历程,便可清晰地看出北极寺老干局政治部门,多年来在教育培养战士方面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

小郑对我说,他2003年参军入伍就来到了北极寺,一呆就是七年,是“土生土长的北极寺兵”,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通过解放军革命大熔炉的锻炼,迅速成长成为“优秀士兵”,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被评为“优秀党员”,应该说,小郑这段人生经历,无论在政治思想上,技术业务上,还是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与组织的教育关怀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北极寺老干局多年来一直认真贯彻总参总政所布置的政治学习计划,采取灵活多样,易被采纳的方式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郑仁科的成长就是一个明证。

小郑的第二部中篇是写他的童年,在作品中他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农村孩子在四川绵阳那块并不十分富裕的土地上幸福地度过值得永远回忆的美好童年。语言淳朴,情节真实感人,处处散发着农村泥土的芳香。

但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具体情节的描述上,他在字里行间使读者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不知不觉间便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党中央对农村制定的“三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上来,故事深入浅出,令人十分信服。

总之,我作为第一位读者,认为小郑这个士兵即有远大的目标抱负,又有能力写出这两部中篇小说,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向他表示热烈祝贺。“万事开头难”庆贺他在创作上迈开的可喜的一步。

在充分肯定作者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也想在这里提几点希望。希望小郑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更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有自知自明。希望小郑今后还要多读书,既要博览群书,更要有意识地多精读一些名著,深入学习老一辈作家,透视生活,提炼生活,剪裁生活,洞察生活和驾驭文字,精炼表达的能力。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要急于求成,要天天练笔,坚持写日记,记录下你身边发生的故事,对你的影响最深,值得写的东西;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表述能力。要夯实自己的根基,记住有多深的沟,才有多高的墙。

我深信,小郑是一个很有潜质、很有灵气和悟性的年轻有为的作者,未来前途无量。希望小郑牢记住这段富有深刻哲理的名言:没有比脚再远的道路,没有比人再高的山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也不要停顿寻觅涛声,无愧无悔才是人生,即使你的脚印被时代的风沙所掩埋,也要珍惜走过的历程,既然目标已经选定,那么,你留给后人和世界的只能是你的背影。

二○一○年九月

后记

《新兵和他的童年》即将出版。对于初学写作的我来说,将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尚不论这本中篇集的价值有几何,对于仅有高中文化的我来说,能够尝试性地去写东西,确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当然,这种勇气首先得益于自己这几年的军旅生活,说得具体一点,那么就应该是受老干局的革命老前辈的影响。老前辈们虽然都年事已高,身体上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病痛,但他们乐观,他们坚强,他们仍然有很多追求。老年大学各种学习班的“火爆”,一部接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书画展览中精品的层出不穷,每天早上活动广场的“万人空巷”足以说明这一切。

刚到部队时的我确实是很“懵懂”的,七年很快过去了。七年里,在为老首长们服务的过程中,我慢慢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使我慢慢地走向成熟。我常常想,“如此高龄的老前辈们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追求与抱负,而风华正茂的我们,如果再整天碌碌无为,虚度宝贵时光,那就太不应该了。”

受老首长们的影响,我有了追求,有了一种很想做点事的想法。但是,做什么事呢?七年里,经常参加政治部所组织的思想理论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的学习;学习中的知识竞赛,论文征稿,演讲比赛又让自己的表述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加上本身内心就藏着一个“小小的文学梦”,于是在参军后的某一个时候,我便提笔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第一篇中篇小说。我热爱军旅,我感谢军旅,所以我的写作也离不开军旅,用自己并不多的墨水去书写多彩斑斓的军营生活,是自己对军旅的一种情怀,也是自己对文学的一种情怀。

第二篇“童年”通过描写几个农村孩子成长的故事,来衬托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和追求。我想象的生活应该是快乐幸福而积极向上的,就像那几个几乎连零食都吃不上的农村孩子一样,他们的成长看似有些坎坷,但他们心中有梦,他们活得真实,所以他们能轻松地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对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老首长、领导、战友和朋友们,特别对七所孙维韬老首长欣然承诺为本书写序和知名青年军旅书法家黄涛老师应邀为本书题写书名,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由于文学修养有限与创作功底浅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郑仁科

2010年9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兵和他的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仁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6964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