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字密码(影响中国人生活的36个数字)
内容
编辑推荐

数,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

《数字密码》不是简单地列举数字,而是通过数说数字的影响力还原其本来面目。本书的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运用性也由此建立起来了。同时,这本通俗读物配有较多数字书法插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对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研究者等也具有参考意义。本书由佘时佑著。

内容推荐

俗话说得好:“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数字的每一次变化都在隐性或显性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历史、认识我们的社会、拓展我们的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养成关注数字的良好习惯,在数字上多下工夫,力求让非物质文化尽快转化为物质文化。

《数字密码》不是简单地列举数字,而是通过数说数字的影响力还原其本来面目。

《数字密码》的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运用性也由此建立起来了。同时,这本通俗读物配有较多数字书法插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对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研究者等也具有参考意义。本书由佘时佑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生命之数

第二章 “三”:繁衍之数

第三章 “五”:缤纷之数

第四章 “二”:注目之数

第五章 “四”:通达之数

第六章 “八”:情趣之数

第七章 “十”:满贯之数

第八章 “六”:共荣之数

第九章 “九”:极大之数

第十章 “七”:奇巧之数

第十一章 “百”:风采之数

第十二章 “千”:盈余之数

第十三章 “万”:魄力之数

第十四章 “十二”:遐想之数

第十五章 “十八”:青睐之数

第十六章 “十三”:浪漫之数

第十七章 “十六”:花季之数

第十八章 “二十四”:平凡之数

第十九章 “三十六”:神秘之数

第二十章 “十五”:满月之数

第二十一章 “二十”:朝气之数

第二十二章 “三十”:而立之数

第二十三章 “十一”:新生之数

第二十四章 “十四”:受用之数

第二十五章 “十九”:俱妙之数

第二十六章 “二十一”:悬念之数

第二十七章 “二十八”:幸运之数

第二十八章 “十七”:广交之数

第二十九章 “亿”:庞大之数

第三十章 “四十”:不惑之数

第三十一章 “六十”:耳顺之数

第三十二章 “七十二”:喜闻之数

第三十三章 “二十五”:银禧之数

第三十四章 “五十”:半百之数

第三十五章 “六十四”:归纳之数

第三十六章 “七十”:古稀之数

试读章节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人”这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了,在《淮南子》《九章算术》里都有记载。公元237年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一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人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人法和现在的完全相同。

从古至今,用“四”归纳的名人比比皆是。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还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孔门四子:宋代称孔子及其继承者孟子、曾子、子思为“四子”;清四子:清代文学家汪轫、蒋士铨、杨重、赵由仪四人。用“四”归纳总结的名人还有:关中四子、书家四圣、医家四圣、画家四圣、黄帝四妃、河南四芳、唐初四杰、黄埔四杰、京剧四大亭等。

4.文学艺术中的“四”

(1)文学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如汉乐府民歌《城中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说:“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可见“边声”和悲风有密切关系,大约指风吹草木发出的凄厉之声。这种声音随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数的描述,常成为警句,引人人胜,耳熟能详,如五代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今天是四月十七日,和他离别已整整一年,时光如水东流。先叙去年离别之状,后抒今日相思之情。以数字成句并领起全篇,在词中颇为罕见。

在古代著名诗词句中,“四……五”的迭用也常见,如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杜甫《与朱山人》:“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等。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上下旬互文见义,意思是,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范围内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个场面,乾隆皇帝走入花丛中,信口云:“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七片八片九片……”正在他犹豫不定时,刘墉抢答道:“飞入草丛都不见。”数学不仅能计算,而且有形象、有动感。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四时八节用事歌》如下:“立春戊土五朝荣,十日丙火见初生。雨水之中甲木旺,骜蛰阳木及中明。春分乙木明芽地,清明七日乙木能。八日癸水归辰库,谷雨前三戊土盛。立夏戊土归禄五,十日庚金在己生。小满炎明丙火盛,芒种己土禄归停。夏至阴生丁火局,小暑丁火七朝明。八日乙木归未库,大暑时来己土兴。立秋戊土坤生五,十日壬水半弓生。处暑庚金归禄地,白露直是太白金。秋分正旺辛金地,寒露辛金七日生。八日丁火归戌库,霜降戊土向阳盛。立冬甲木初生亥,小雪壬水卫方行。大雪阳生壬水局,冬至癸水禄归腾。小寒癸水七日旺,八日辛金丑库藏。大寒己土半月明,四时八节尊细详。”

宋代学者想把《论语》和《孟子》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但朱熹却一定要拉来《礼记》里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合称《四书》。在古代把编书也归作四大部类:经、史、子、集,叫做《四库全书》。十年修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书名含“四”的还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艳史》《四面墙》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用“四”归纳的书籍还有:《刑法四书》《汪氏四书》《宗李四书》《针灸四书》等。

(2)艺术

《四季歌》,田汉词,贺绿汀曲。首作于1937年,是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之一,由周璇演唱。歌词:“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青纱起高粱。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四季歌》根据江南民歌的旋律整理谱就,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曲调婉转低迥,如泣如诉,句法简洁工整,质朴易记。《四季歌》历史悠久,魏、晋时期产生于长江下游一带,开始被称为《四时歌》或《吴声四时歌》。南朝时,《四季歌》被纳入乐府,就成了官方民歌,然后在全国流传开来,所以各地都有了《四季歌》。

《四世同堂》,28集电视连续剧,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剧画面细腻,注重现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被称为“一部激扬爱国主义的史诗”,曾获第六届(1985年)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

湘剧四大连台,是湘剧高腔的四个连本传统剧目:《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

四大徽班,清咸丰、同治年间进京的四个徽调戏班,指四喜班、三庆班、和春班、春台班;南昆(昆曲)、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戏)、西梆(梆子)称四大声腔。京戏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之誉。P66-68

序言

数,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数。如在《吕氏春秋》中,养生要“尽数”,治国要“任数”,国君发布政令要“无逆天数”,万事万物中都蕴含着“不得不然之数”。《序意》篇提出“无为而行”的理想政治是“行其数,循其理,平其私”。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无不对“数”予以高度重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用“七”总结概括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当今流行语“用数字说话”,清楚地表明,数对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现代社会生活中,制订规划、拟立项目、测算收益、科研报告等,数都是无法回避的。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数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越发重要。

数是无限的,但有一些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使用频率甚高、影响格外深远的数,如一、三、五、二、四、八、十、六、九、七、百、千、万、十二、十八、十三、十六、二十四、三十六、十五、二十、三十、十一、十四、十九、二十一、二十八、十七、亿、四十、六十、七十二、二十五、五十、六十四、七十36个数字。

我们首先对《辞源》中的数字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始编于1908年,修订再版多次,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1988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修订版,共收词条近10万。经过认真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36个数字是:三(出现673次,不含组合数词中的单字数词和大写,下同)、一(601次)、五(443次)、九(302次)、二(含“两”,下同,268次)、六(236次)、四(234次)、百(216次)、八(192次)、十(162次)、七(145次)、万(131次)、千(80次)、十二(35次)、十八(21次)、十三(17次)、三十六(17次)、十六(11次)、亿(11次)、十五(8次)、二十四(8次)、二十二(5次)、十七(4次)、二十八(4次)、七十二(4次)、十一(3次)、十四(3次)、十九(3次)、三十二(3次)、六十(3次)、七十(3次)、一百零八(3次)、五百(3次)、二十一(2次)、三十(2次)、六十四(2次)。

《辞海》是一套兼收语言条目和百科条目的大型综合性辞书,1915年由中华书局开始策划,1936年成书,之后历经多次重大修订。2004年4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共收词语15400条。由该书统计所得,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十六个数字是:三、一、五、二、四、六、八、九、百、七、万、十、千、十二、十三、十六、十八、二十、二十四、三十、十五、十一、十四、十九、三十六、六十、二十二、六十四、二十一、七十二、亿、五百、十七、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这些数字与前面提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36个相比较,有33个是相同的。

2006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共收词6.5万条,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使用频率最高的3_6个数字是:一、二、三、五、百、四、万、八、千、十、七、六、九、十二、十三、三十、亿、十八、二十四、八十、十一、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八、三十一、三十六、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二、二百五、三百、三百六十、八百。与前述使用频率最高的36个相比较,30个数字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与《辞源》相比较,存在差异,但仍有30个是同时出现的。

2002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常江编著的《数字合称词海》共收12700余条,是目前收录数字合称词最多的工具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收录以“一”“百”“千”“万”“亿”等开头的合称词,但名列前茅的36个数字绝大部分仍同前几本工具书相同:三、四、五、八、二、十、六、七、九、十二、一、十八、十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十五、十一、十四、十九、二十八、三十二、十七、三十、二十二、四十、百、二十五、二十三、六十四、七十二、一百零八、万、八十、七十、千。

熟语是习惯用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影响深远。我们对这类工具书也展开了研讨,如在198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中,使用频率最高的36个数字是:一、三、千、万、百、二、四、五、八、十、六、七、九、三十六、二十一、三十三、九十、十一、十二、十八、二十四、十三、十四、十九、二十二、二十八、三十、二十五、五十、六十四、七十、七十二、六十、三百、九百、亿。这些数字与影响最深远的36个数字相比较,有31个是相同的。

1994年4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谚语大辞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36个数字是:一、三、千、二、十、百、万、五、八、九、四、七、六、三十、十五、十八、四十、八百、二十、五十、七十二、九十九、十二、六十、八十、三百、三百六十、三十六、九十、一百二十、五百、亿、十三、十四、十六、十七。这些数字与影响最深远的36个数字相比较,有28个相同。《中华谚语大辞海》与《辞源》相比较,有27个相同。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看到一个基本事实,即21以内的小数和百、千、万等大数的使用频率普遍较高,中间的数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特别是72以上的数使用频率普遍较低,影响力也就小些。

当然,我们对其他工具书和名著使用数字的情况也展开了统计。在此基础上综合评定,得出上述影响中国人生活的36个基本数字。这些数字主要指过去、现在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数字对我们的影响力还会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些基本数字的作用不能忽视。为了进一步说明这36个数字曾经或正在发生的影响力,该书将通过汉语、民俗、历史与社会生活、文艺、地理、宗教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通过统计,我们不但排列出了影响中国人生活的36个数字,还对有些数字的本来面目予以还原。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偶数崇拜的习俗,总以为二、四、六、八、十等偶数最受人们关爱。但现实告诉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是一、三、五等奇数。对偶数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过去不少人认为,“二”和“四”不好使,特别是“四”,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是所有数字中人气最低的,很不受欢迎,理由是“四”和“死”谐音。但事实告诉我们,“二”的使用频率名列第四位,“四”名列第五位。同时,我们还看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如“三”不但在中国人心目中独占鳌头,且其倍数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三十六、六十、七十二等,均列入了影响中国人生活的36个数字之中。这些数字占了总数的36%。过去评价毛泽东诗词时,认为他喜欢用“千”“万”等大数。其实,并非毛泽东有此爱好,《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千”和“万”的出现频率早就很高了。

本书不是简单地列举数字,而是通过数说数字的影响力还原其本来面目。本书的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运用性也由此建立起来了。同时,这本通俗读物配有较多数字书法插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对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研究者等也具有参考意义。

俗话说得好:“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数字的每一次变化都在隐性或显性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历史、认识我们的社会、拓展我们的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养成关注数字的良好习惯,在数字上多下工夫,力求让非物质文化尽快转化为物质文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字密码(影响中国人生活的36个数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佘时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447756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