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强所著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撰写目的,在于说明隋唐五代近三百八十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把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主张与文学创作的倾向结合起来考察,了解文学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它在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它演变的轨迹,以及它的历史的与理论的价值。
图书 |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生教学用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罗宗强所著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撰写目的,在于说明隋唐五代近三百八十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把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主张与文学创作的倾向结合起来考察,了解文学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它在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它演变的轨迹,以及它的历史的与理论的价值。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隋代文学思想 第一节 文学创作过渡期状态 第二节 违背文学特质的纯功利文学观 第二章 初唐(高祖武德初至睿宗景云中)文学思想 第一节 反绮艳与主张文质并重 第二节 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的文学思想倾向的出现 第三节 思想艺术准备的成熟和风骨兴寄说的提出 第三章 盛唐(睿宗景云中至玄宗天宝初)文学思想 第一节 崇尚风骨 第二节 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 第三节 追求自然的美 第四章 转折时期(玄宗天宝中至代宗大历中文学思想(上) 第一节 写实倾向及其理论主张 第二节 追求写实的方法 第三节 重技巧和追求形式的美的诗歌思想 第四节 集大成的诗歌思想 第五章 转折时期(代宗大历中至德宗贞元中)文学思想(下) 第一节 盛唐馀韵与战乱写实 第二节 追求宁静谈泊的诗境 第三节 崇尚高情、丽辞、远韵与理论上对诗歌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的探讨 第六章 中唐(德宗贞元中至穆宗长庆末)文学思想 上篇 文体文风改革的思潮和理论建树 第一节 散文文体演变中所反映的文学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二节 前于韩愈、柳宗元的文体和文风改革思想 第三节 韩愈、柳宗元的文体和文风改革与理论上的建树 第七章 中唐文学思想 中篇 尚实、尚俗、务尽的诗歌思想 第一节 表现在创作倾向上的形态 第二节 重功利的诗歌主张 第三节 从尚实、尚俗、务尽的诗歌创作倾向写身边琐事 第八章 中唐文学思想 下篇 尚怪奇、重主观的诗歌思想 第一节 创作倾向 第二节 理论主张 第九章 小说观念的形成 第十章 晚唐(敬宗宝历初至宣宗大中末)文学思想(上) 第一节 诗歌创作中怀古、咏史与爱情题材的涌现 第二节 轻元、白,崇杜、韩 第三节 追求细美幽的情致 第四节 反功利的散文思想 第十一章 晚唐(懿宗咸通初至昭宣帝天佑末)文学思想(下) 第一节 散文上的“剥非”、“补失”与指陈时病 第二节 诗教说与写生民疾苦 第三节 追求绮艳清丽的诗风 第四节 诗歌思想的主要倾向——追求谈泊情思与谈泊境界 第五节 “味外之味”、“象外之象”说与诗歌风格理论的成就 第十二章 五代文学思想 第一节 重功利的文学主张流为虚假与庸俗化 第二节 娱乐说的再次出现 第三节 主缘情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初期诗话的繁琐倾向 结束语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后记 修订本后记(附记) 引用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生教学用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宗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037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03-10-01 |
首版时间 | 2003-10-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4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