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财经关键词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作者马红漫博士以其良好的经济学功底和犀利的市场眼光,观察和审视了我们所处的火热时代。一方面放眼全球,把脉国际经济政策走向和经济运行格局;另一方面则憧憬国内经济转型和改革态势,揭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趋势。一方面从宏观着眼,解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则分析市场和行业资讯,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咨询参考。一方面诊断投资市场,毫不留情地揭露市场上此起彼伏的疾病、陷阱、骗局以至于围城现象,促使投资者警醒;另一方面又努力剖析行业热点,探索行业竞争、崛起、转折以及突破的真相,给人们以启迪。一方面深入剖析行业垄断和不当暴利等社会不公平现象,揭露其背后的制度根源;另一方面则关注社会民生,分析物价变化,探索养老和医疗体制改革等难题,袒露了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和成熟媒体人经世济民的情怀。

内容推荐

马红漫所著的《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简介:历经三十余年,中国经济挥别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未来,世界经济将走向何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

A股市场长期低迷,各类理财产品陷阱不断,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财富越理越少?科技创新广受质疑,电商大战胜负未分,白酒企业毁誉参半,行业内外为何如此动荡不安?买不起房,开不起车,治不起病,养不起老,月薪上万仍感惶恐,谁夺走了我们的幸福感?

讯息背后读真相,关键词里看中国,网罗最受全民关注的热点词汇,还原最真实的中国财经。《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一本小书,助你“解读关键词汇,把握财经智慧”。

目录

推荐序一 财经评论不应只会“骂人” 孙立坚/I

推荐序二 捕捉火热时代的财经关键词 连平/IV

自序 /Ⅶ

第一章 给你一双看懂世界的眼睛3

 信心逻辑3/宽松游戏6/悬崖起舞9

 区域经济13/自我修复18

第二章 再见,持续高增长时代21

 经济寒冬21/钱从何来24/循序渐进26

 刮骨疗毒30/微弱复苏33/转型时机35

第三章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40

 改革红利40/金融动力44/新城镇化47

 积改扩容51/国地合并52

第四章 股市病了,还有谁敢出手59

 校花难摘59/急病慢医62/股市信心64

 风险控制66/丁蟹效应68

第五章 理财的馅饼居然是个陷阱72

 正负利率72/银行改革75/信用陷阱77

 基金变革79/梦醒时分81/火腿理财82

 信托骗局85

第六章 创造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88

 药看疗效88/退市时代90/市场话语92

 主席更替95/低调挂牌97/回归本源100

第七章 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105

 苹果难啃105/专利大战108/科技瓶颈110

 日企困境112/十年新低114

第八章 电商大战,笑到最后才算赢117

 乱世血拼117/电商大战120/价格噱头113

 光棍疯狂124/电商对赌116/在“节”难逃128

第九章 白酒的胜利,你永远学不会130

 暴利面孔130/茅台之谜131/国酒之争134

 信誉透支135/塑化风波137/保价流产140

 行业拐点145

第十章 谁动了大佬们的奶酪? 150

 武钢养猪150/石油亏损151/光伏困局154

 家电黑榜158/电信格局160/央企红利163

第十一章 楼市,那是一座围城169

 诺奖买房169/央企地王172/楼市出路174

 房奴松绑176/调控加码179/地产怪圈182

第十二章 如此生活,你幸福吗? 185

 油价超美185/蔬菜涨跌188/天价物流19I

 养老并轨193/医改难题197

后记 201

试读章节

在2012年11月于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我们听闻整个东北亚地区——也就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经贸部部长举行了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经贸区的谈判。

从这个谈判的历史进程来讲,早在2002年的时候,三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如今10多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而未来的框架规划中提到,10年之后中日韩之间将有可能会建立起这样一种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其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吸引外资,能够扩大劳动和就业的机会,在关税壁垒彻底取消之后使得各方之间贸易和要素的流动非常便捷,这就是其在基本理论上的发展模式。

尽管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型的贸易形式,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数十个自由贸易区,现在的欧盟当初也是自由贸易区,而在北美,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历史来看,一般存在这样一种规律,即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往往是由大经济体来推导的。而大国往往是在自身经济发展遇到困境的时候开始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比如美国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因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而变得很被动。美国突然发现,来自东亚的小兄弟很生猛,自己难以招架。怎么办呢?于是美国不和东亚各国正面竞争,于是在北美联合加拿大、墨西哥成立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

现在,中国、日本与韩国希望推进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其背景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是相似的。中国经济增长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整体增速下调已经成为定局。而日本从经济上来讲,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国度,我们只能想到它的地震、核辐射等等灾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政治和外交争端,除此之外日本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同时,日本的一流企业现在正处于困境当中;韩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步提振,但是韩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也存在问题。所以这三个经济体在东北亚整个区域当中都处于困境当中或者都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去突破。于是三者一拍即合,想着能不能三个相邻的兄弟国家互相帮忙,互相帮衬一下来带动经济增长呢?

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符合大经济体利益的。在三个国家当中,中国和日本都是全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体,这种合作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来看一个数据,有人做过一个测算,如果中日韩三国的自由贸易区能够建立的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能够提升0.5%,三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0%左右,将会超过欧盟。所以,这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三国来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助于大家互相捆绑在一起去解决现在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但是,为什么从最早的提议至今已经过去10多年了,然而从现在到落实计划还要10年呢?显然因为合作困难重重。虽然自由贸易区符合三国各自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地达成妥协,也并不意味着各自利益之间的协调能够迅速地达成。

让我们来看现有的两个自由贸易区的典型案例。首先是欧盟,欧洲国家之间在历史上的争斗非常多:英法之间有百年战争,法德之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过深刻的恩怨,等等。但是,这些国家、经济体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就是打造一个所谓的“共同欧洲”,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欧洲各国也都是认同的。再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发达国家,而墨西哥则处于相对贫困当中,各自的利益诉求就会有所差异,在推进过程当中也会有所争议。

反观亚洲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大家都认同东北亚的合作,认同亚洲经济体联手发展的概念,但是这种概念远远没有达到欧洲各个国家之间打造所谓“共同欧洲”的意愿。中日韩在理念上还是存在一定分歧的,国家之间的争端频繁出现。且不说政治领域,仅仅在经济领域,各方之间就存在一些需要硬碰硬的地方。比如说最典型的农业问题,日本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当宝贝,本国的大米都不出口,全是本国人自己享用;韩国人也是一样,每年任何与韩国农业有关的补贴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都有可能在韩国国内引发相关的抗议和游行;再看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国农产品市场虽然规模很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比较脆弱的,很多关键领域当中都有外资进入,农业产品发展不稳定的特征也比较明显。

所以,中日韩之间尽管在整体利益上实现经济自由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各个经济体在不同利益诉求间寻求妥协也存在很大的障碍,在一些细节上达成协议还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经济体如果能够诞生,将会形成一个15.2亿消费者的经济圈,美国会不会放任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P13-16

序言

捕捉火热时代的财经关键词

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时代。

2D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至今发达经济体仍徘徊在弱复苏的道路上。为拯救经济,发达国家在“山姆大叔”的带领下数年如一日地推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十分宽裕、美元泛滥,为日后的通胀深深地埋下了伏笔。国际资本频繁进出新兴经济体,搅动了后者的物价、房价和汇率,以至于相关经济体忙不迭地调整宏观政策加以应对。

我们生活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

随着资本回报率逐步回落、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明显消退以及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持续下降和协同效应的减弱,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然从过去30年平均10%的年增长率降至7%~8%。在经济增速明显下降、总需求增长迅速放缓的条件下,产能过剩如同一场传染病,一夜之间迅速扩散。那种不顾环境恶化、过度依赖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中国经济亟需改革。未来中国经济需要切实改变“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的状态,迅速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我们生活在全新的改革时代。

虽然过去30多年来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未来改革仍旧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未来资源品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六大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改革空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正在绘制之中。人们对改革报以极大的热情,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改革对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推动值得期待。

火热的时代尤其需要捕捉财经关键词。

马红漫博士以其良好的经济学功底和犀利的市场眼光,观察和审视了我们所处的火热时代。一方面放眼全球,把脉国际经济政策走向和经济运行格局;另一方面则憧憬国内经济转型和改革态势,揭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趋势。一方面从宏观着眼,解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则分析市场和行业资讯,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咨询参考。一方面诊断投资市场,毫不留情地揭露市场上此起彼伏的疾病、陷阱、骗局以至于围城现象,促使投资者警醒;另一方面又努力剖析行业热点,探索行业竞争、崛起、转折以及突破的真相,给人们以启迪。一方面深入剖析行业垄断和不当暴利等社会不公平现象,揭露其背后的制度根源;另一方面则关注社会民生,分析物价变化,探索养老和医疗体制改革等难题,袒露了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和成熟媒体人经世济民的情怀。

本书涉猎很广,同时注意捕捉时代的热点,具有视野宽阔、深入浅出的特点。更值得指出的是,在分析林林总总的关键词时,马博士针对性地运用了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展现了较好的方法论,因而成为市场投资者不可多得的读本。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后记

如果从读者的角度观察,我们可以理解您在阅读本书时的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们所载入的新闻事件,其实都已经成为了“旧闻”。所以,单从时效性上讲,您或许会觉得自己仿佛是在阅读历史,虽然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不久远。而这一问题也恰恰是我们撰文成书时的最大困惑,那就是:读者究竟需要阅读什么样的内容?一些已经发生过的旧闻,是否还能对读者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经过反复琢磨之后,我们发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正如同我们常常讲的一个话题:这世界上的两种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响亮地回答:“市场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参照教科书的逻辑,这样的答案显然是对的。但是在一个财经媒体评论人看来,真正准确的回答应该是“经济模式”和“中国经济模式”。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证明了其经济模式的独特性。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以及人口众多的独特之处,再加上百姓发自内心的创富热情,让中国的经济模式总是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以至于人们常说,谁能够解读清楚中国经济,谁就肯定能拿下首个属于中国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正因如此,如果我们从模式分析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经济,就会发现“时效性”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本身是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

中国经济模式的最大特征有两个:一是路径革新,二是路径依赖。文字上的矛盾其实并不代表实质性的冲突。所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依靠路径革新,从最宏观层面的市场体制改革,到最微观的百姓日常理财方式,财富的创造与取得全都依赖于此。而人类的惰性表明,一旦我们习惯了某种生存方式之后,都会在潜意识里拒绝新的变化,哪怕这种变化是积极有效的。所以,路径依赖在中国同样存在。

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最直接的动力,而改变、优化这一动力的尝试也持续了至少十几年。但很遗憾的是,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径革新的成效开始递减,而路径依赖的症状开始加强。一种被称为“既得利益群体”的人开始左右或制约着下一步的路径创新。他们享受着之前路径革新所带来的福利,同时也惧怕下一步路径革新所带来的影响,由此使得路径依赖成为了一个现实的无奈结局。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很难期望这一状况被彻底解决,路径依赖的症状还会继续下去。而同样因为这个因素,既往已经发生的新闻也将会不断地重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中所载入的评论事件本身并不存在所谓“过时”的问题。恰恰相反的是,只有当我们读懂了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才能够更好地解读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才能够更清晰地预见财经世界的未来。

同样的,既然新闻事件会在逻辑一致的前提下重复发生,作为财经评论工作者,我们的电视评论和图书出版也将会循环往复。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期望以“财经关键词”为主题的系列图书仍将能够不断面世。我们将继续在电视荧屏上与图书中,与您一起观察财经商业世界。我们既要为所有的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而一起欢呼,但同时也要为我们理想中的商业世界、更加完美的市场体制而不断地重复表达,哪怕这些表达未必能够改变什么。因为媒体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强势,但不断重复地表达至少能够帮助公众更加清晰、客观地看懂财经社会,这也正是一个财经评论员最基本的职业诉求。

作为专职的财经电视人,我虽然也会经常撰写评论文章,但却绝对不敢自称熟知图书出版工作。因而,面对此书的问世,只能用忐忑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期望今后的系列图书能够更加完美。在此感谢所有参与电视制作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各位幕后英雄,也要感谢各位专家朋友的鼎力推荐,同时对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及浙江大学出版社各位编辑朋友辛苦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诚挚谢意!

马红漫

2013年夏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财经关键词》与马红漫博士是第一财经电视的品牌节目与品牌主持人,经济学博士专业的功底加之稔熟的电视表现,奠定了这本图书独树一帜的特色,愿与观众、读者共享财经智慧。

——秦朔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海阔天空侃经济,浅显之中见深思。

——左学金

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政府参事

马红漫,以漫谈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让你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和经济世界!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上海金融领军人才

让财经服务于投资,让投资服务于百姓。《财经关键词》栏目讲述财经之经纬,成为你通达投资的便捷之门。

——杨成长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

红漫是中国少有的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财经主持人,他的专业背景让他在公共平台上总是能够以专业的视角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拨开迷雾,诠释现象背后的真谛。

——马光远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键词里看中国(财经热词背后的中国经济真相)/财经关键词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红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22627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219254
中图分类号 F12-49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