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埔关上听江声/黄埔海关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1980年7月29日,海关总署党组决定,黄埔分关改称黄埔海关(处级),直属海关总署领导。三十余年弹指一挥、沧桑巨变,三十余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黄埔海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事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黄埔海关文化丛书编委会编写的这本《黄埔关上听江声》以通俗文章的形式,为我们总结了黄埔海关这三十余年来的丰硕成果。

内容推荐

《黄埔关上听江声》是“黄埔海关文化丛书”之一,共分“埔关口述”、“往事回眸”、“旗帜飘扬”、“青春绽放”、“岁月如歌”五辑,内含《与时代同行》、《危机与契机》、《黄埔海关在行动》、《走进拉萨海关纪事》、《三十载关情述强关》等文章。

《黄埔关上听江声》由黄埔海关文化丛书编委会编写。

目录

埔关口述

 与时代同行/刘广平

 从“东纵”到海关/谢俊强

 情系海关天地宽/谢卫新

 九龙海关起义亲历/梁梓荣

 一个老海关的苦乐人生/胡寰奇

 多一点热爱/吴锡坤

 岁月如梭亦如歌/胡冬梅

 回眸军旅生涯/罗益建

 守望一片数海/孔令瑜

 重焕生命光彩热爱美丽人生/贾文霞

 勇摘机检业务皇冠上的明珠/韦向宇

 我是海关勤务兵/李军

 因为爱,所以坚强/韦亘怿

 幸福源于奉献/李铮

 真情关爱,把老同志当亲人/曾萍

 甘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陈陵

 源于热爱忠于职守/李衍平

往事回眸

 危机与契机/王庆华

 南粤出利剑十载铸辉煌/廖克强

 黄埔关上听江声——海关30年在历史中的比对/黄剑波

 在晨光中起航/卢笙

 回首已是廿载——新塘海关史话/贺子君

 风华廿载说东莞/易取远刘宗坤

 百合花的春天/顾春龙

 乘改革东风铸凤岗辉煌/袁峰

 15年不平常之路——记驻常平办事处成立15周年/范舟

 狮子洋畔浪涛拍岸/王敏

 加贸长歌/梁振东

 南派时尚一枝独秀/梁智勇

旗帜飘扬

 黄埔海关在行动/王敏

 石破惊天——黄埔海关侦破“109”特大系列走私毒品案件纪实/赵星

 软件开发的苦与乐/苏珊

 科技强关“技”“数”领先/王琳琳

 数里春秋三十年/蔡闻哲

 成长的姿态/傅岚

 珠江水域铸忠诚——记黄埔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宋瑞

 再造一条保税监管的“高速公路”/吴馥臻

 给企业一支“强心剂”/查明

 新沙印象/李飞

 常平色彩/李鹏飞

 佳丽关长/张雪峰

 “司长”毅军/关情

 打造科技品牌争当服务先锋/刘之星 古高声

 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政务窗口/李贞 郑海云

 担当,让党旗在税收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杨晓云

 热情服务企业助力转型升级/郑欣欣

 缉私铁警亮剑虎门/曾飞庭刘典平

 夜未央/王漓

青春绽放

 走进拉萨海关纪事/潘英启

 用忠诚和智慧携手托起法制天平/袁炜

 发挥先锋作用争创一流成绩/贺熙

 扎根僻壤作奉献青春闪光在凤岗/邱奕林 徐冬凝 杨叶甜

 党建带团建青春闪光彩/刘筠

 方塘鉴开活水源来——黄埔海关缉私局文化建设掠影/邢爱燕

 统计业务竞赛侧记/陈宁

 飞越太平洋的“蝴蝶”/易慧

 通关备案的“电子战”/赵婧

 查验拾趣/王传宝

 我们的一天/张伟

 会跳舞的U1/张关平

 一场特殊的枪支“走私”案/韦向宇

 安保精英在行动/霍凌 江浪涛

 利剑出鞘/涂延昊

 千里追击/罗严

 海上搏击40分/陶冶 王俊锐

 抓捕计/冯学军

 关于星龙星妹的问与答/王征

 铁锤帮/刘典平

 汽配走私大王翻车记/卿佩

 我的岗位我的家/邱振宇

 小后勤,大变化——老职工谈后勤/邵玉

岁月如歌

 三十载关情述强关/温仁峰

 这里,无形的长城永不倒/江文真

 20年前的那些往事/陈志伟

 当“财神婆”的苦与乐/李乃怡

 财务科的那些事儿/陈芊芊

 黄埔海关第一次集体婚礼/刘穗霞

 心中的方向/孙洪涛

 黄埔盛情沧海扬波/杨里

 我心中的东莞和东莞海关/黎海

 让燃烧的青春作证/李节

 逗在长安斗在长安/段艳红

试读章节

多一点热爱

■吴锡坤

很多人问我,海缉工作苦不苦?我说苦,但也没有那么苦;也有人问我,海缉工作危险吗?我说,碰到危险的几率很小,只不过,一旦碰上了,就是生死考验;还有人问我,既然海缉苦,又危险,为什么你干了近30年了,还不选择离开?我想说,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也热爱和我一起战斗的伙伴们。

1984年我参加工作,在何志强带领的太平海上缉私中队。何志强是海缉处走出的第一代劳模,受他影响,我总想着干出点成绩来。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还和渔民交朋友,掌握河道、船运等知识,走访造船师傅,了解船体结构及易于藏货的部位,不断识破走私分子的种种花招。我常对民警说:“要想逮住走私分子,你就得比他更厉害!”2002年5月,海缉队员在海上截获了一艘船,检查了半天仍一无所获。我发现这艘船没装什么货,在海浪中却摇摆很轻,肯定有问题。我绕着船边转了几圈,发现船上有一根绑着铁钩的长竹竿,心中一动,想到这个可能是为了往上打捞什么的。我不顾天冷水脏,跳下水仔细检查,终于发现了船底加装的铁箱。这是国内首次破获“土潜艇”式的水底沉箱走私案,该沉箱十分隐蔽,靠一根铁索连着船体,电动遥控升降,被查缉时可以将水箱沉入水底,事后再凭先前记下的坐标位置返回打捞。此案的查获引起了境内外的密切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公报》等媒体纷纷报道,香港海关、广东省内海关、广东省打私办等单位都派员前来参观、取经。

除了斗智,还要斗勇。很多走私分子都是亡命之徒,有走私分子写恐吓信给我家人,还有人放言说买我的人头,我就当他们在吹牛。但在查缉过程中,暴力抗法、拒捕的情况时有发生,走私分子会跳水威胁、放水沉船,甚至直接驾船撞缉私艇,用危险武器攻击等。这么多年来,有生命危险的情况我就遭遇过四五次,其中最危险的经历是,有次我骑摩托车去追一台走私车,谁知后面还有一台“护驾”的小轿车,那台“护驾”车趁我没注意,加速朝我撞上来,一下子就把我连摩托车一起撞到十几米外的地方。我头部受重伤,当场就昏了过去,幸亏过路人发现,及时把我送进医院,才保住一条性命。尽管走私分子凶残至极,但我相信邪不压正,走私分子的气势先比我们弱了三分,他们拼,我们更拼,他们就会乖乖就范。有一次,我们查到了几台走私“红油”的油罐车,将他们堵在一个院子里。走私分子急红了眼,企图强行撞门而逃,我冲上前去,张开双手把车拦住,走私分子大声叫嚣,发动机低沉地咆哮,我反而上前一步,直接用胸膛顶住车头,死死地怒视着走私分子,一秒钟、两秒钟……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豁出这条命也不能把你放走。于是,我大声喊道:“你想冲出这个门,除非从我身上轧过去!但你会受到法律更严厉的制裁。”走私分子傻眼了,不得不束手就擒。

和走私分子斗,我们有信心,但海上缉私还要和大自然斗。缉私艇的船体很轻,一点小小的风浪就会引起颠簸,胃里的东西也会随之翻腾……艇上的无线收音机、窗玻璃都被颠坏过!大浪天气出海回来,全身骨架都像散了一样,洗澡时全身会像细针扎的一样疼。相比起来,很多队员最怕的还是打埋伏,打埋伏经常要猫一天,怕的不是酷热严寒忍饥挨饿,而是蚊虫叮咬。广东的天气湿热,蚊虫也格外生猛,风油精根本不管用,透过查验服也会咬的你满身包。一旦船艇搁浅,后果更加严重。有一次缉私艇在养蚝的蚝田里搁浅了,我们跳下水,打算把缉私艇推出来,结果却越陷越深,我们的双脚被附着在礁石上的蚝壳割得鲜血直流,只好回到艇中等待。当时只能等海水涨潮,因为就算呼叫援救,别的缉私艇靠近也会搁浅。周围是沼泽一片,晚上海风特别凉,第二天又烈日当头。我们困在小艇上没吃没喝,就这么一直挨了20多个小时,才脱离了险境。

海上缉私苦不苦,家属最清楚。经历过这么多困难和危险,我们更感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选择海缉我不后悔,为之付出了这么多我不后悔,但对家人,我始终心存一份愧疚。越是逢年过节,越是风高浪急的坏天气,走私分子就越猖獗。每次电话一来,我就扔下一句“有任务,我出海去了”。不能陪伴家人不说,还会累他们为我的安危担心。结婚摆酒那天,我接到紧急电话,撇下妻子和宾客就走了;早就答应儿子看他的节目演出,却因为出海“放了他鸽子”;收到走私分子的恐吓信,父母更是着急上火,担心得睡不着觉……怕走私分子报复,为了家人的安全,我尽量减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曝光率,有近十年的时间,我甚至没陪妻儿上过街、逛过公园。这一切,他们最终都理解了,接受了,也更加坚定地支持我了……

然而,总有些人却不理解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东莞人,而且在海上干了20多年了,人情关是我面临的一大难关。有时刚查到案子,就有人来说情,每次我都毫不留情面地严词拒绝,久了,他们就不敢来找我,因为他们知道,找了也没用。我曾说过,“我若收下走私分子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分钱!就对不起这身警服和头顶的警徽!”

自1995年以来,我获得过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不少,光环与荣誉、孤独与艰辛,我都品尝过了。如果有人问我,这20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这支海上缉私队伍!海上缉私处是培育了四代全国劳模的先进集体,是一支团结奋进、能征善战的海上雄鹰!

铁的队伍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严管与厚爱必须相辅相成——这是我带队伍的核心理念。生活上我习惯和队员们打成一片,为了出海方便,我20多年坚持和他们住一个大院。但在工作上,我是出了名的标准高、要求严。“严管”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海缉队员个个业务过硬,关键时候能顶上去,不用担心会掉链子,但有时也会显得有点不近人情,所以有民警曾说我爱批评人,在我手下干活压力大。怎么才能让人心服呢?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职务上我是处长没错,但首先我是一个排头兵!与此同时,我也很用心地去学习管理学,平日里注意抓大放小,既然兄弟们本领过硬,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神经时刻绷紧,自然会少出差错,但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这些年来,第三代劳模熊晓滨早已升为海缉处副处长,新一代劳模王锐全也逐渐在全国打响了名气。海缉处每年都会获得几个集体荣誉,连续6年被评为“广东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海缉处二中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殊荣在海关系统内至今还是唯一。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大家长期超负荷运转,很多人得了胃病、胆囊炎、风湿等“海缉病”,但从没有一人因工作原因提出调离,没有一人出现违法违纪之事。全体民警坚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平凡而艰苦的海上缉私工作中,共同锤炼出了“团结拼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海缉精神!是他们,一代接一代的海上缉私民警,让珠江更加清澈起来,辽阔起来。对此,我深感自豪。

多一点热爱!我告诉自己。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

“吴锡坤,你愿意继续热爱海上缉私事业,并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终生吗?”

“是的,我愿意!”

P19-21

序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同的战略目标,把加强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加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黄埔海关兴起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新高潮之际,中国海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由黄埔海关作者创作的《黄埔海关文化丛书》,实乃黄埔海关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

三十余年前,黄埔海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以排头兵、弄潮儿的姿态,在珠水之滨奏出了一曲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华美乐章。与此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广大关警员中挖掘并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建设骨干人才,为黄埔海关的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套涵盖了小说、评论、诗歌、散文、曲艺、纪实文学、理论研究、书画、摄影的文化丛书,内容广泛,异彩纷呈,全面展示了近十年来特别是在落实海关总署“四好”总体要求中黄埔海关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歌颂了黄埔海关在三十年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埔关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海关人“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行业特色。打开丛书,只觉书香满面,难以释卷,我们从中可以管窥时代浪潮的波澜壮阔,可以看出黄埔海关在岁月长河的跋涉历程,亦可以感受新时代海关关警员的才华风采。

先进的文化能够引领风尚,提高品位,陶冶情操,鼓舞士气。海关事业离不开每一位海关人的参与,海关工作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管住自己的人”,才能“把好国家的门”。我们开展海关文化建设,就是要利用文化春风化雨的特性,推广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以文化兴关、以文化惠民、以文化育人,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海关文化,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推进黄埔海关文化建设,为海关工作内涵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必将进一步提升黄埔海关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五型”海关奠定坚实基础;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关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现代化海关事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埔关上听江声/黄埔海关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埔海关文化丛书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9637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3149362
中图分类号 F752.865.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