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玩着长大的小依依(玩过小学)
内容
试读章节

不上重点校

“不上重点校”是我结束幼儿园、学前班生活,即将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对我说的一句话,也是自我上学以来,老爸一直秉持的独特的教育宗旨。

那个时候,我随爸爸妈妈在长春生活。我家附近有全省闻名的重点学校——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也有虽算不上一流但也数得上二等的光机子弟小学,还有非常普通、名不见经传的二二八厂子弟小学。当其他家长都费尽心机地把孩子送往二实验、师大附小的时候,我这奇葩的老爸却不声不响地到二二八厂子校给我报了名。

不过,在当时我还不懂这些什么重点呀、普通呀的区别,只是在幼儿园里,听小朋友们说起自己即将就读的几乎都是二实验或师大附小时,我才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人和我上同一所学校呢?”

老师对我说:“班里其他小朋友上的学校都是好学校,你上的那所学校不好,回家让你爸爸给你换学校吧。”

于是,放学的时候,我坚定地对爸爸说:“我不上二二八厂子校了,我也要上省二实验。”

“为什么?”

“我们班的小朋友没有上二二八厂子校的,老师说那里的学校不好。”

爸爸笑了,对我说:“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在哪里上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如果学校没有好坏,那为什么他们都争着上省二实验和师大附小,而不上二二八厂子校呢?”我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儿地都说了出来。

爸爸的脸上先是闪过了一丝惊讶,然后故作严肃地打量着我说:“看来我的宝宝长大了,竟然会思考问题了!既然你已经长大了,那我就用大人的方式跟你谈谈这个问题吧。”

紧接着,爸爸说:“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别,但是进了重点学校不一定有出息,而不上重点校也不等于比别人差。爸爸妈妈都是农村孩子,小学上的是农村小学,中学读的是乡中学,从没上过什么重点学校,可是现在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所做的一点不比那些读重点校出来的人差。而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从小到大上的都是重点学校,可是踏上社会后,却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一个人能学到知识和本领,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环境只是小小的因素之一。爸爸之所以不让你上重点校,就是相信我的女儿不会看重所谓的好环境,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你难道不自信吗?担心上了普通学校就比别人差了吗?”

几个问题问得我心里渐渐有了谱,我摇摇头,说道:“我才不会那么想呢。”

“这就对了。重点学校照样有后进生,普通学校里也照样不缺少优秀学生。你如果是好样的,在哪里都会是优秀的!  “而且,学校的确没有好坏之分,你看啊,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子弟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课本,一样的教学大纲,一样的老师……还有啊,二二八厂子校校园里的花和二实验学校里的一样漂亮,二二八厂子校老师脸上的笑和二实验学校老师脸上的一样灿烂。当你成为二二八厂子校的一名小学生以后,你很快就会喜欢你的学校,因为它不比任何一所学校差,别的学校有的它都有,笑声、歌声、掌声,阳光、雨露、关爱……

“其实,爸爸想跟你说的话还有很多,只是你现在还不懂,但将来即便爸爸不说,你也会理解爸爸为什么不送你上重点校了。”

其实爸爸当时说的这些,我还真是似懂非懂。不过既然爸爸把我当做大人,和我谈这个问题,我也就得装出个大人样,我庄重而严肃地点点头,对爸爸说:“你的意思我懂了。放心吧,不上‘好学校’,我还是好学生。”

爸爸纠正我,不是“好学校”,而是“重点校”。

“对,不上‘重点校’,我还是‘重点学生’!”我调皮地冲爸爸笑。P3-6

目录

代序

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1

一年级(2002.8-2003.7):不像学生的学生 /1

不上重点校 /3

初做小学生 /7

不靠谱的理想 /13

收到了一封信 /18

自制贺卡表心意 /23

停电该有多么好 /27

最小的运动员 /31

美丽的田老师 /37

我是家长助理 /41

得了个三等奖 /45

二年级(2003.8-2004.2):稀里糊涂跳了级 /49

我的飞机带着降落伞 /51

爸爸教我玩尜尜 /57

我辞职了 /62

和修鞋大妈有个约 /65

英语课上的奇思妙想 /68

“纸上谈兵”乐趣多 /71

我的侄女范春枫 /75

承载快乐的雪爬犁 /79

这样跳了级 /83

三年级(2004.3-2004.7):玩出花样好学生 /89

英语考了“47分” /91

为啥没有我 /96

开车差点闯了祸 /100

体验独自“旅游” /103

电脑游戏里的世界 /108

尖顶小花帽 /112

星星映亮我的家 /115

笔友周浩淼 /118

风筝放到天安门 /121

冒雨去见毛主席 /124

四年级(2004.8-2005.7):从省城玩到乡村 /129

我的处女作 /131

我的“造人工程” /135

别给我丢面子 /139

书中找世界 /142

另一条路 /146

被“抓”到新班级 /149

我的“翻译” /152

不做家庭作业 /155

合资买铅笔 /159

捕鱼达人 /163

小鼓之乐 /167

五年级(2005.8-2006.3):再玩一年上中学 /173

砍 价 /175

电动车上的旅游 /180

起 飞 /183

今天我掌勺 /187

发个E‐mail /191

迷上“地球” /194

爸爸的老故事 /198

我是小记者 /202

竞 选 /206

最后一个圣诞节 /211

六年级(2006.3-2006.8):玩出了一部畅销书 /217

《玩过小学》出版了 /219

坐飞机的感觉 /223

签名售书有点累 /226

到哪都有好玩伴 /230

中学,我来了 /232

附录 /237

《玩过小学》读者逸事 /237

《玩过小学》读者评论 /240

序言

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捧着女儿的这两部书稿,我欣喜万分,因为我从中既看到了女儿快乐成长的足迹,又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成果。

女儿的这两部书受到了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都在赞叹:人家的孩子是天才,不仅在短时间内玩着读完了小学、初中,而且还写出两部书;人家的教育就是成功,父亲是教育专家,母亲又是教育工作者,孩子当然优秀。可我想声明的是: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她和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普通;我们也只是普通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并不完全得益于自己的身份和所从事的工作。

如果您从头到尾读完了这套书,您就会发现我的孩子并没有一个耀眼的成功故事,我更没有“培养神童”“以读名校上哈佛为成功标准”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是平民化、大众化的教育,我所倡导的理念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那就是:快乐成长!

所以,如果您能进行快乐教育,您的孩子一样可以轻松“玩过小学”“乐过初中”,而且玩出“高分、高品、高能”。

借小女拙作出版之际,也整理一下十几年来我和小女一起成长的感悟,在此向读者朋友作一简单介绍,如果能对您有一点点启示和帮助,东子就欣慰不已……

快乐教育,在现行教育和另类教育的夹缝中诞生

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学业负担最重的孩子。

相信每一个家里有学生的父母都有同感:现在的孩子太累了,现在的学生太不好当了。如果问“现在的孩子是如何度过童年的?”,相信不管问多少个孩子,答案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题海中,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里,在高压下,在分数中……

在从事心理咨询的这些年里,我接待了很多因不堪重压而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孩子,还有为此迷茫、无奈的家长。一个中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说,他讨厌上学,学校就像一座监狱,他甚至连犯人都不如,如果让他在学校和监狱两者中选择,他宁愿选择监狱。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今天的作业太多了,他怎么写也写不完,去学校肯定要遭老师惩罚,回家也会被家长骂,所以不如逃跑。当然,也有家长在我面前掉眼泪:“这孩子怎么就不喜欢学习呢?老师找我好多次了,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听着这些申诉和叹息,看到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成为桎梏,我一直在思索,在现行教育体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如何给我们的孩子一条生路?我的女儿上学后,如何才能不让她有如此痛苦的呐喊?

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也成为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我也曾经意志坚决地说,我的女儿不上学。可是,一方面,家人的重重担忧阻挠着我实施这一计划;另一方面,我更多地考虑到孩子不能缺少集体生活,最终我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学校。

但是,送孩子上学,并不等于就此就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因为完全依赖学校教育,就等于让孩子从此陷入苦海。所以我决定在现行教育和另类教育之间,走一条新的既不冒险又解救孩子的教子之路。于是,我的“三三教育”理念诞生了。

其实,我的教育理念并不高深和复杂,其目的就是让孩子既接受学校教育,又避开学校教育中的繁复和沉重,走一条在玩中学的快乐学习之路,真正做到“学习是快乐的”的“寓教于乐”。看看我的“三三”,即“三多三好三强”(“三多”——玩耍的时间多,看电视的时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多;“三好”——国文好,国语好,学习好;“三强”——自理能力强,自立意识强,心理素质强),您就会明白,我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孩子在快乐地玩耍中实现“学业优秀”和“素质过硬”的双赢。

玩和学习不是对立是统一

长久以来,我们抱着“玩会影响学习”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大多数家长这样训斥过孩子:“就知道玩!玩能考上大学吗?玩能有出息吗?”

我的观点是: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地玩就是学习,而科学地学习就是玩;玩可以促进学习,而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学习需要有快乐的感觉,我们完全可以让学习像游戏一样有趣。想一下,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因为玩可以让他们快乐。如果学习也能让他们快乐,他们还会有厌学的情绪吗?还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吗?当然不会。不仅如此,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学习效率还会更高。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让孩子在重负下痛苦“爬行”,甚至终身痛恨学习呢?

所以,“施教于乐”不仅应该大力提倡,而且还应提升为“施教于玩”。当孩子把玩和学习融为一体,统一起来,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

范姜国一学习认字和计算,都是从游戏开始的。

首先,我让女儿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获取探求知识过程中的快乐。我反对女儿在课余时间做过多的作业,既然她已经掌握了课堂上的知识,就没有必要重复训练,因为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扼杀孩子对知识的新奇感。

其次,我教给女儿科学的学习方法。说白了,就是我教会女儿如何玩着学习。比如假期里老师要求孩子积累多少多少个成语,女儿回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了一个本子,然后从书柜里搬出成语大词典,准备一个一个往本子上抄。我则要求女儿别抄成语,而是在空闲时间里和我一起玩成语接龙等游戏。

女儿学习地理,只是借助一个地球仪;而女儿写作文,是从写留言条起步的。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把学习演变为玩耍,孩子自然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所以,自上学那天起,女儿的学习情绪一直都很饱满,学习效率也很高,由此接连跳了两级。

相反,虽然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小学,两年半的时间读完初中,女儿玩耍的时间依旧比别的孩子多,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也很富足。我还为她争取了“作业缩水”的特权,而且从不让她上学校组织的任何课后班、补习班。然而,尽管女儿如此“不刻苦”,可她的学习成绩照样优秀,顺利实现了“国文好、国语好、学习好”的“三好”。

素质培育尽在玩耍中

我向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强的生存能力,让孩子全面成长,从而可以在漫长的一生里快乐、从容地度过每一天。

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快乐、阳光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不一定好,但走出学校后,无论他身在何处,都会因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存能力强而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给孩子快乐!因为快乐的心绪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等各方面影响非凡。

而如何让孩子快乐?老办法:给孩子玩的权利。不要忽视:玩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好了,它具备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我放手让女儿去玩,然后赋予“玩”各种使命。

玩出独立能力。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社会,他们能否形成独立的人格品质,决定了他们能否在未来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有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个性品质。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注重培养她的自立意识。等到她渐渐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了,我就放手让她独立去做,以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当然,做这些事情都是以玩的形式来进行的。

十几年如白驹过隙般滑过,一切皆成现实。

当初,我提出“快乐教育”,并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时,几乎所有人都否定我的举动,甚至有人认为我疯了。“苦学死学都考不好,玩能玩出好成绩?”质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我还是执著地走我自己的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我的“三三教育”理念和“2。5-0。5>3”的教育思想。

我用“三三教育”理念使女儿三年半玩过了小学,用“2。5-0。5>3”的教育思想,又使女儿两年半快乐地走过了初中。

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的理念不是美丽的幻想。女儿不仅尽情地玩过了小学、初中,而且具备了较强的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了创新意识、求异思维等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女儿在快乐地玩耍中,越玩越灵巧,越玩越自信,玩出了“三高”——“高分、高品、高能”。

快乐是人终生的追求,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少年),就等于给孩子上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最后,愿孩子们在分享范姜国一的快乐故事的同时,也像她一样快乐地成长,在成长的路上撒下欢歌!

东子

2013年岁末于长春

内容推荐

《玩着长大的小依依(玩过小学)》是作者范姜国一小学生活的纪实作品。在这部书中,作者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在玩中学的成长历程,全面描述了自己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乐趣无穷、收获无边、感悟无限的“玩”的世界。

作者经历了玩耍时间多、看电视时间多、看课外书时间多的“三多”,却取得了学习好、国语好、国文好的“三好”和心理素质强、自立意识强、自理能力强的“三强”。

《玩着长大的小依依(玩过小学)》不仅能给小读者无数的快乐和向往,还能给家长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会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推荐

3年半读完小学,2年半读完初中,15岁考入重点大学。

没有多少人能像小依依一样玩着长大,“小依依”在成长这个话题上便显示出了她独有的意义。《玩着长大的小依依(乐过初中)》(作者:范姜国一)不仅仅是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记录,更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展示;不仅是儿童需要读的,其实更应该读的是老师、家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玩着长大的小依依(玩过小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姜国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118300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3306809
中图分类号 I287.5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