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文江的传记/胡适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丁文江在中国近代科学史、政治史与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他精于科学,长于办事,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贡献卓越;先后担任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督办公署总办,做出了很多的实绩;他倡议创办《努力周刊》,积极参与《独立评论》的编辑工作……在他四十九年的生命中,成就了无数事业。作者(胡适)是丁氏的挚友,《丁文江的传记》情文并茂,在追忆中书写历史,相信读后既会感动于丁氏的志业,也会对中国近代史有深入的了解。

内容推荐

丁文江是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最深、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丁文江的传记》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丁文江的传记》由胡适编著。

目录

引 言

一 家世和幼年生活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三 他在日本一年多计划往英国留学

四 海上的救星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

七 地质科科长地质研究所北大地质系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

九 丁在君与徐霞客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附论他的宗教信仰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

十四 回到地质学来: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1930)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最后三年的政论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附录 丁文江遗嘱

校勘后记

附录一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

后 记

试读章节

一家世和幼年生活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二十日,当西历1887年4月13日),他在《努力周报》发表文字,常用“宗淹”的笔名,那当然是表示他崇敬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他的父亲吉庵先生,是泰兴县的一个绅士。母亲单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文江是第二子。大哥文涛,三弟文潮,四弟文渊。他还有不同母的弟弟三人,文澜、文浩、文治。文涛先生有《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说:

亡弟于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五岁就傅,寓目成诵。阅四五年,毕四子书五经矣。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师奇其资性过人,试以联语属对日“愿闻子志”。弟即应声日“还读我书”。师大击节,叹为宿慧。在君的天资过人,他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故五岁入蒙馆就可以读书。这种经验,崔东壁(述)曾在他的《考信附录》里说的很清楚:

自述解语后,[先君]即教之识字。遇门联扁额之属,必指示之;或携至药肆,即令识药题。……字义浅显者,即略为诠释。……以故,述授书时,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亦颇略解其义,不以诵读为苦。崔东壁的自叙最可以给文涛先生这一段记载作注解,使我们相信“五岁就傅,寓目成诵”不是奇事,只是一个天才儿童早年先认识了许多字,后来拿着书本子,就觉得“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所以能“寓目成诵”了。文涛先生又说:

弟就傅后,于塾中课业外,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明儒语录学案。……于古人最推崇陆宣公(贽)史督师(可法)。又得顾亭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夷待访录》,王船山《读通鉴论》,爱好之,早夜讽诵不辍。……时取士犹用八股文,塾师以此为教,亡弟亦学为之。……于古文,始尝推许韩昌黎,既而……乐诵大苏纵横论辨之文。年十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我详引这两段追记的话,因为在君十六岁已离家出国,他在日本时已能作政治文章,他读中国经史书,他作中国文,中国诗,都是在那十一二年中打的根柢。那根柢起于他母亲单夫人的教他识字,成于他自己在私塾时期的博览自修。

单夫人是一位很贤明的慈母。文涛先生说:

先严……诸事旁午,鲜有暇晷,涛兄弟以养以教,壹以委之先慈。先慈于涛兄弟爱护周至,而起居动止,肃然一准以法: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作息有定程,一钱之费,必使无妄耗。事能亲为者,毋役僮仆。即不能,偶役僮仆,亦不得有疾言厉色。在君一生的许多好习惯,据他大哥说,是他母亲的家教“植其基”的。

二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泰兴县旧属于南通州,是江北的一个小县,丁文涛先生说那是一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做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是最危险的事。王荆公有《伤仲永》一篇短文,指出那个神童方仲永陷在一个不良的环境里,没有做学问的机会,结果是到了二十岁时竟是“泯然众人矣”。文涛先生说他们泰兴人“远涉数百里,已非习见,遑论异国!’’丁在君能从那个狭窄的地方跑出来,十五六岁就到了日本,十八岁就到了英国,大胆的走到大世界的新学术的大路上去,——这个大转变,这个大解放,都是因为他在十五岁时候,忽然遇着一位恩师,——湖南攸县的龙研仙先生。P3-5

序言

丁文江先生死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五日。他死后,《独立评论》给他出了一本纪念专刊(《独立》一八八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出版),收了十八篇纪念文字。以后还有几位朋友写了纪念文字寄给我们,从二月到七月,又收了九篇(《独立》一八九期,一九三期,一九六期,二。八期,二一一期)。这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里有不少传记资料。可惜傅斯年先生已宣布的三个题目,——《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丁文江与苏联之试验》、《我在长沙所见》,——都没有写出来。于今傅先生也成了古人了!

傅先生在他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里,曾说:

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者。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希望胡适之先生将来为他作一部传记。他若不作,我就要有点自告奋勇的意思。我自己在《丁在君这个人》一篇文字里,也曾说,“孟真和我都有将来作丁在君传记的野心。”我又说:

丁在君一生最被人误会的是他在民国十五年的政治生活。孟真在他的长文里,叙述他在淞沪总办任内的功绩,立论最公平(适按,孟真在第二篇长文《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里,论述这段故事更详细,见《独立》一八九期)。他那个时期的文电,现在都还保存在一个好朋友的家里,将来作他传记的人必定可以有详细而公道的记载给世人看。二十年很快的过去了。当时有作在君传记的野心的两个朋友,于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二十年的天翻地覆大变动,更使我追念这一个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这一个天生的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孟真说的不错:“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决心要实践二十年前许下的私愿,要写这篇《丁文江的传记》。

在这二十年中,传记材料很难收拾。例如上文说的关于民国十五年的文电,至今我没有见到。收藏那箱文件的好朋友居然写了一篇《丁文江传记初稿》,在五年前寄给我。可惜他始终没有利用那箱里的任何文电。他自己说,“文江之死已逾十四年,我已老得不成样子,若再蹉跎,不免辜负死友了。”这篇传稿是他追忆的一点纪录,也成了我的材料的一部分。

此外,我的材料只限我在海外能收集的在君遗著,和那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遗著也很不完全,例如在君在《努力周报》上写的文字,在天津《庸报》上写的文字,我在海外都看不到。因为材料太不完全,所以我只能写一篇简略的传记。

后记

胡先生的《丁文江的传记》,1956年11月出版,载在《“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里。1960年6月,胡先生嘱台湾启明书局印单行本,并由胡先生写了一篇《校勘后记》。启明停业后,这本书已绝版多年。近年来,外间向本馆函询这书的很多,本馆因用《“中研院”院刊》第三辑的原抽印本将这个传记影印发行,以应读者的需要。

我们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有下列各点:

一、原抽印本错误的地方,现照启明本一一改正。

二、原书一二二页十三行第三字起原作“死时大概不到三十岁”今照胡先生“自用校本”上的亲笔校正,改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死时止有三十二岁。”

三、胡先生为启明本所写的《校勘后记》,现仍重排印出。

四、原书第二章叙述龙研仙先生扶植丁在君先生的一段故事后,曾贴有胡先生从台湾新生报1959年3月27日的副刊剪下的《龙研仙同情革命》一文。这段文字发潜德之幽光,极可宝贵。现在我们亦把它影印于传文后(芝翁系高拜石先生的笔名。文中第九行的“读”字当是“谈”字的误排;三十三行的“辄”字,当是“辄”字的误排)。我们谨向和这段文字有关的各方面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文江的传记/胡适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58478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2013000799
中图分类号 K826.1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