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还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图书 | 呼兰河传(原著无障碍阅读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还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全书共分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试读章节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就被泥坑陷害了,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儿,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地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轧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 车夫从泥坑里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阅读能力点:看起来素质高的人,却是幸灾乐祸的看客,表现了作者对“手是很洁净的”绅士的轻视。】 就这样的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地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看看没有什么办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吸不大多了。于是人们着了慌,赶快解了马套,从车把子上把马解下来,以为这回那马毫无担负地就可以站起来了。 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眼睛闭着,鼻子往外喷着突突的气。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阅读能力点:“三人成虎”,谣言的威力大抵如此,对于泥坑的害怕心理,往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谣传造成的。】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被赋予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有着无限的关切。 P6-7 书评(媒体评论)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呼兰河传(原著无障碍阅读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萧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9743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2013284894 |
中图分类号 | I24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29 |
宽 | 15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